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希光  郭晓科 《今传媒》2005,(7X):51-53
“延庆山区并庄镇柳沟村中部的一个院落.房瓦问长着荒草,潮湿的窗格木条因腐朽而残缺不全,发黄的窗纸在风中发出轻微的沙沙声。忽然,屋里传出了四弦琴的声音,就像老北京戏园子里的调子。”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二年级学生壬璐盘腿坐在域砖已经剥落的古长城蜂火台脚下.向围坐一圈的同学和老师讲述今天她采访到的故事。他们的背后就是百丈悬崖,朔风呼呼地刮着,随身带的笔记本被吹得凌乱,“哗啦啦”地作响。  相似文献   

2.
住在布达佩斯,我常被当做印第安人或秘鲁人,一是因为我留了一头长发且皮肤棕暗,二是因为在当地有一支打游击的秘鲁乐队,他们总身穿印第安土著的服饰,在街头又吹又唱并像跳大绳似的蹦跳。有一次我去国王大街的药店买药,一位中年女药剂师上下左右地打量我一番,然后问我:“您是唱歌的吧?”我怔了一下,不知这话从何说起,虽然我出国前在音乐学院读过书,但也没唱过歌,即使唱过她也不可能知道啊!我纳闷地反问:“怎么呢?”对方满脸堆笑地告我:“我女儿喜欢听你们演唱,还买过一张CD呢!”我突然明白,她把我当成了街头艺人,但既不愿意被人误认,也不想说“不是”扫她的兴,于是客观地回了一句:“我是中国人。”  相似文献   

3.
“延庆山区井庄镇柳沟村中部的一个院落,房瓦间长着荒草,潮湿的窗格木条因腐朽而残缺不全,发黄的窗纸在风中发出轻微的沙沙声。忽然,屋里传出了四弦琴的声音,就像老北京戏园子里的调子。”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二年级学生王璐盘腿坐在城砖已经剥落的古长城烽火台脚下,向围坐一圈的同学和老师讲述今天她采访到的故事。他们的背后就是百丈悬崖,朔风呼呼地刮着,随身带的笔记本被吹得凌乱,“哗啦啦”地作响。2005年5月初,清华大学新闻采访写作课的“大篷车新闻学课堂”开到了延庆凤凰古城——井庄镇柳沟村。在这里,本科的学生第一次跨出校…  相似文献   

4.
翻开今年第七期《新闻战线》,《好党员刘衡》这个题目吸引了我,我一口气把它读完,心情非常激动。对于刘衡同志,我既陌生,也熟悉。说陌生,因为我没有见过她,同她没有过任何来往;但是我对她又是熟悉的,因为二十年来,我常听人们谈起她,大家说她“犟”、“死不承认自己是右派”、“太吃眼前亏”……逐渐地我对她产生了兴趣,有机会就要打听她的消息。当时人们在谈起她的时候,语气间没有憎恨却是同情,是呀,这么一个老党员。……被错划为右派分子的,象刘衡同志这样坚决不承认的是少数,因此她吃的苦头也最大,作为一个女的,我也就特别同情她。后来听说刘衡同志的右派问题被改正了,我由衷地为她高兴,但是她后来又怎样了呢? 凡是刘衡同志写的文章我都读,我的好奇心变为亲切感,我对她产生敬意,从她身上受到  相似文献   

5.
2004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来得更晚一些。我刚刚走出通州开往北京的城铁,便接到朋友老P发来的短信,简单的六个字,“下雪了哈哈哈”。我疑惑地抬头仰望天空,那里灰暗阴沉如麻雀打开的翅膀,凄冷的小北风像流氓吹的口哨,“咝咝”地直跑调。就在我准备回复老P短信,质询他是否把鸟屎当雪花的时候,一小粒冰凉的雪粒恰到好处、恰如其分地落在了我的额头之上,随后便见到半空中,  相似文献   

6.
八十年代,“名望”这个东西忽然变成了易碎品。我们最初从歌坛发现这种现象。当代再没有郭兰英那样一红数十年的歌星。李谷一曾经被誉为流行歌曲的开山者,倾倒千百万歌迷.然而随之而来的谢丽斯、王洁实、成方圆、朱晓琳,潮水般地涌上舞台,无情地把他们的“开山祖”挤向幕后.郑绪兰一曲《太阳岛》,唱得天下陶醉,但人们不久就发现,这位年轻的歌星实际上已经“老”了. 文坛也是如此。十多年来,有那么多的作家崭露头角,但从未有人成为公认的泰斗.即使风靡九州的《伤痕》和《高山下的花环》,也不过“各领风骚三五年”。有人因此作出决断:在当代中国,谁也不可能独霸文坛两年以上.  相似文献   

7.
进入乙亥年以来.陈爱美似乎交了大这.春风得意;佳音频传。先是论文在全省、全国获奖,继而破格晋升副高职称.去年获全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银奖.今年又荣登全国“新闻百佳”,而且是全国地方电视单位唯她一人入选.着实不易。因此,我便打电话和她约时间采访。因为彼此较熟,陈爱美快人快语:‘“写可以.不过得实在些。过去有位记者写我时说‘陈爱美多么想过一个普通人的生活’,这不就是说我把自己摆在不普通的位置上!其实我根本就没说这句话。”我说,“咱不吹,就写写你的平常事,家常事。”一个炎热的下午.我如约赶到她家。…  相似文献   

8.
黄儿     
梅洁 《出版参考》2004,(4):24-24
黄儿是舅奶奶家的一只母狗。我看到它时,它已很老了,没有记住它的年龄。它有点枯瘦如柴,肚子总是吸得扁扁的,脊梁的肋骨很突出;尾巴也不蓬松卷曲,总是有气无力地拖在身后,一点也不好看,像只可怜、孤独的老狼。我跟它开始有感情是在小妹生下之后,小妹拉屎后,只要母亲唤一声“黄儿,喔——”,它就迅速地跑来,把地上的屎舔得一干二  相似文献   

9.
我国向以文化传统深厚闻名于世。即以歌词而论,宋词与元曲均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元人把戏剧称作“曲”,说明他们对戏剧的唱腔唱词的高度重视。由于曲调是相对固定的,歌词的水平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剧本的优劣了。明清以下,人们仍然沿用“曲”来指称各种戏剧,说明他们也是一向重视曲词的写作。即使在现当代,人们还称古代戏剧为“戏曲”,这种称谓对曲词的重视,不也是十分明白的吗?然而,新时期以来人们对新创歌词的质量要求,却似乎降低了。一个重要原因,大约是文艺界刮起一股偏重歌曲优美却忽略歌词文化内蕴的风吧。比如一首叫做《…  相似文献   

10.
1945年,日本投降后的上海。一名22岁的美国水兵骑着刚买的一辆自行车,沿着黄浦江边兜风。上海,这个东方文明古国第一大城的一切,对他都是如此新鲜。他真想把上海看个够。然而,他是随一艘美国军舰来接美国战俘的,任务完成,军舰就得启航。军舰带走了年轻水兵,同时也带走了年轻水兵对中国的怀念。“我老了……也算做件有价值的事情”45年后的1990年,中国首都北京。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外”骑着一辆自行车在北京穿大街窜小巷,在  相似文献   

11.
钱爱民 《声屏世界》2007,(12):43-43
作家林语堂说过:“没有幽默滋润的国民,其文化必日趋虚伪,生活必日趋欺诈,思想必日趋迂腐,文学必日趋干枯,而人的心灵必日趋顽固……”而有了幽默的滋润,人们就能笑对一切,把生活中所有的不快和烦恼统统抛掉。比如,没有生病的时候人们常说“人是累不死的“,可当卧病在床才终于知道要珍惜身体,这反而是“因祸得福”,自然就毋须烦躁;又如,出了机械故障,当别人埋怨无法坐电梯时,你就想正好可以爬楼当锻炼,自然也就心平气和了。所以,幽默滋润也是需要刻意而为的。在这一方面,新闻媒介应该多起“鼓与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话说弄论文     
每年夏秋,是新闻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的季节,此前数月,乃是编辑记忙着发表“应评论”的日子。至于弄论的手段,由于饥不择食和慌不择路,所以就出现了许多怪现象。有的手持一把剪刀和一瓶胶水,按住几本老杂志。卡嚓卡嚓,剪剪贴贴,拼凑成“积木论”,寄出二三十份。他们的期望值也不高.只要全国有一家刊物的编辑鉴审走眼,便是百分之百的胜利。有的连“积木”都不会拼,甚至“穷”得只存了一篇他人的论。怎么办?不管它,只管“拿来”!小,心翼翼地改几个字儿,换几个词儿。  相似文献   

13.
佚名  丽仁 《出版参考》2007,(12):44-44
住在狭小的一居室里,吴晶要母亲鲍霞把自己的照片贴满了一整面墙。无论坐在树上,还是穿旗袍吹笛子的艺术照,都笑得眉目弯弯。她的眼睛又黑又深.其实什么也看不见。她的病.俗称“眼癌”.3岁前已经摘除了眼球。吴晶戴的假眼每只400元.有时需要拿出来清洗.“清水泡泡就好”,鲍霞说的仿佛是洗隐形眼镜。21岁的吴晶目前在亚特兰大参加美国盲人年会.  相似文献   

14.
朱颖 《声屏世界》2000,(7):16-17
我们的经济新闻报道陷入了“老、僵、闷、专”的困境,这个问题已经不仅仅是新闻工作者的忧虑,广大读者的意见也很大,他们不欢迎那些文笔不活、观点不新、解析不深,一言以敝之——“不好看”的文章。应该说,这一现象意味着社会的一大进步,经济建设问题在人们生活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关注着经济工作的运行,他们自然而然地会对经济新闻报道有着更高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11:45,多蒂(Dottie Ray)的节目开始了。 美国中部爱荷华市KXIC-AM电台的听众又听到了多蒂的声音。这个声音他们听了40年,太熟悉了,节目主持人多蒂仿佛就是他们家中的一员,他们知道一切关于她和她的家庭的故事。 安置在家中的直播室 不过,出人意外的是,多蒂播出她的节目“多蒂时间(The Dottie Ray Show)”不在KXIC电台本部的直播室,却是在她的家里。 和美国东、西部沿海车水马龙的大都市比较,爱荷华市简直就是乡下。城市的主体是有名的爱荷华大学,人们爱把这个城市称为大学城,而周围一望无际的农场则以盛产玉米著名。 米尔路希大街1851号是城市里一幢不起眼的长长的青灰色顶的两层楼房,周围既安静又有点冷清,几乎看不到一个行人。主持人多蒂就住在这幢房子里边的一套公寓里。而她的直播室,就安置在一个可以称为书房的小房间里。  相似文献   

16.
“她过得很好,只是有点孤独,仅此而已。”她最终孤寂地老去,普通但决不平庸;她死了,而她留下的文字却历久弥新。  相似文献   

17.
事实的魅力     
“新闻作”!这是人们对某些文字拙劣作品的~种带有贬意的形容。其实,这里也包含着对新闻写作的某种误解,以为新闻报道就注定是文字干瘪、枯燥和令人乏味的。许多人早就指出,新闻应当也必须是写得引人的,要能够抓住读者,使他们饶有兴趣读下去。胡乔木早在几十年前的那篇(人人要学会写新闻)中,就要求把新闻写得“立体化”。他说:“你得在你的新闻里,每一次供给他详细的注释,纵断面和横剖面的背景,色、香、昧呼之欲出,人证物证一应俱全。”不错,新闻不是文学创作。新闻不能依靠故事曲折情节的编织,对人物心理的那种充满生观感…  相似文献   

18.
"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解读清华大学图书馆九十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宣 《图书馆》2004,(4):28-29
我非常喜欢博尔赫斯的一句话 :“我心里一直在暗暗设想 /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天堂一样的图书馆 ,虽然我们离她还很遥远很遥远 ,但捧读一册《不尽边缘———忆清华大学图书馆》 ,我又觉得她仿佛就在身旁。清华大学图书馆已经走过了九十个年头。九十年间 ,她敞开博大的胸襟 ,惠泽每一位清华学子。哺育了一代代英才 ,她的身影也刻在了每一位学子心中。1 “诱人而伟大”———读者心中的清华图书馆杨绛先生深情地说 :“我在许多学校上过学 ,但最爱的是清华大学 ;在清华大学里 ,最爱清华图书馆。”她甚至说 :“我敢肯定 ,钱钟书最爱的也…  相似文献   

19.
三岁的弟弟在吹肥皂泡,吹得满天都是。忽然,他放下手中的瓶子,挥动着胖胖的小手,对着泡泡喊:“再见。再见。”对着泡泡说再见?也许只有纯真无邪的孩子才会把微小的泡泡作为告别的对象,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这一点上,孩子做得要比我们聪明得多。我们总是享受着泡泡给我们带来的乐趣,却忽视了泡泡的努力。当泡泡的生命开始时,便努力地腾空,努力地显示出美丽的颜色,接踵而来的便是无声无息的消逝。为了我们的快乐,泡泡奉献出了它的一生。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无私奉献的“泡泡”,我们同样忽视了他们,难道我们不应该给他们一丝关怀,一丝温暖吗?…  相似文献   

20.
常听到广播里和报纸上刊载,在叙述主人公感激、喜悦的心情时,就是“他(她)逢人就说……”果真是“逢人就说”吗?依我看来是完全不会的。在此,我试析两倒:去年十一月份有家电台播出这样一篇通讯,说某老汉家不慎起火,烧毁全部家当,这老汉也被烧伤。在老汉伤愈出院回到家中,看到被大火焚毁的家园又在政府和人们的关怀下,重新建好时,写道:他“看到家里的情案,流下了热泪。他和老伴逢人就说:‘我们一辈子忘不了党的恩情,一辈子忘不了人民的恩情。”’这双老夫老妻真会“逢人就说”吗?不会的。或许,在他刚出院回到家时,他激动地对老伴说;或许,当领导和群众未看望他们的时候,他们激动地说;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