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注释,对一本图书来说,和前言、后记、按语、索引等一样,是正文以外的辅文部分。它对读者正确理解正文内容,起着重要的补充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对书稿正文内涵的挖掘和开拓。这就要求编辑人员像对待正文内容一样,严肃审读它的观点是否正确,材料是否真实可靠,语言文字是否合乎语法、逻辑,是否简明扼要。尤其对一些名家名作的注释更要精雕细刻。  相似文献   

2.
注释图书是我国四大图书著作类型之一。是读者必须借助现代语文注释才能读懂原文的图书。注释对正文起着补充、诠释、解说、注明等作用,它源于文献的传授、研究、整理等实际需要,在中华文化传播与发展中一直起着重要作用。按注释内容划分,注释图书可以划分为词义类、章句类、义理类、史传类、音义类、综合类共6类。  相似文献   

3.
注释有对正文内容起补充说明、标明材料与观点出处的作用。它是编辑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注释的方式一般分页末注(脚注)、文中注(在正文中的引文后面用括号作注,不用注号)、文末注(篇末注)。在注释较短的情况下采用文中注较好,在注释很多时宜采用篇末注。页末注的好处则是比较便于阅读。目前,我国的社科期刊以采用文末注的为多。但往往一种刊物的同一期有的采用文末注,有的则为文中注,很不统一。期刊中出现文中注时,有的期刊采用与正文一样的字号,有的则小一号字。脚注一般排在当页下  相似文献   

4.
由于国外学术论文的影响、作者对引注的功能认识不足等原因,造成了学术论文繁琐注释的流行。繁琐注释会将注释流于形式,淡化注释的功能,使注释丧失其核心的检索作用,而且也往往混淆了正文与注释的关系。解决繁琐注释需要对注释的功能和写作规范有清醒的认识:对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预设、基本原理和规则无需注释;对同一观点,应选择有代表性、权威性的作品为准;论文的补充注释必须与论文主题的论证有关,而且应尽量简化;注释尽量不引用原文,而使用转述性语言。  相似文献   

5.
使用括号要注意3点:(1)括号的功能是标明行文中注释性的话。(2)括号的作用跟破折号不同,括号里的注释不是正文,而是对正文的解释或补充。(3)括号的位置有两类:一是句内括号,是标示句子里某词语的注释的;另一是句外  相似文献   

6.
文内注紧跟在正文中 ,同步地对需要解释的内容进行解释 ,方便读者理解文意。但如果文内注太多 ,或注文太长 ,就会割裂正文的连贯性 ,影响读者对正文的阅读和理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在出版物中常常把文内注变成文外注 ,即在被解释的词句后面加上相应的注释号 ,而把注释文字移到页下、文末和书后。一、文外注的形式文外注从形式上分有以下几种 :( 1 )脚注。又称页末注 ,即将注释文字放在本页的下方。这种形式的注释在正文中的对应位置要使用注释号。注释号常用注码 ;如果每页需注释的地方不多 ,注释号也可使用数量不同的星号“ ” ,如第一…  相似文献   

7.
接手编《野草》新注释本,心里真有点发怵。那原因是明摆着的:一则,《野草》在伟大鲁迅的丰富著作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这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散文诗,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也只有这一本了”(李何林:《<鲁迅散文诗注释>前言》);二则,由于《野草》是象征意味较重的散文诗,它在理解上难度之深,在解说上分歧之大,也是大家公认的。现在,由于有关方面加强了领导,由于扬州师院中文系等单  相似文献   

8.
正刘进在《出版科学》2014年第3期撰文指出,学术论文注释的功能表现在释疑、举证、申说三个方面。释疑性注释是对正文中的某一概念、判断或材料进行解释说明,为读者解惑;举证性注释是在注释中为被注项的观点提供必要的立论依据,以增强学术论文的可信度;申说是指在注释中对被注项涉及的问题作必要的拓展,以增强学术论文的深度。注释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1.多余的注释。注释是多余的,给人画蛇添足之感。2.平庸的注释。  相似文献   

9.
书籍中正文以外的文字,我们常用“附件”称呼,欧美则称之为“构件”(apparatus)。apparatus的原意是器官,指整体中的不可或缺的一个系统,这儿把它借用来称呼书籍中索引、注释等正文以外的文字。  相似文献   

10.
注释是对文章中的语汇、内容、引文出处等所作的解释和说明。注释的处理方式较多,不同的作者、编辑和出版社,对各类图书注释的版式处理有不同要求。目前,由于页末注(脚注)被认为“便于读者检阅”,“比较起来是一种最合理的方式”,因此在理论学术著作中应用最多。其次是章(篇)后注(如《民族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书后注(如《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两种注释方法结合使用的书籍也不少见。有以书后注为主,脚注为辅的(如《邓小平文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等;有以篇(章)后注为主,脚注为辅的(如《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等);有段后注与篇后注并用的,多用于古籍的注释整理。由于文内注  相似文献   

11.
一、附注项的特点与作用附注项是对著录正文所作的补充和说明,是著录正文的延伸和深化。为读者识别与选择图书提供了必需目录信息,从而可提高藏书的利用率。其作用与特点是: 1、可进一步说明图书的形式特征、价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学术期刊的文献数量急剧增加,而且越来越普遍地采用新技术对期刊文献进行编辑报道、储存、加工和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数据评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为此做了有益的工作。《规范》执行近6年来,社科学术期刊在编辑格式的规范化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由于各学术期刊对文后参考文献的理解不同,又由于长期以来社科期刊习惯以注释替代参考文献,所以注录格式多种多样。尤其是有些学术期刊的参考文献注录不全,对参考文献的作用认识不足,影响了学术成果数据检索与评价体系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笔者撰文仅就参考文献的内涵、作用以及参考文献对期刊的评价功能作一考察。一、参考文献的定义与内涵1.参考文献的定义在国家标准GB7714-87中对文后参考文献的定义是:“为撰写或编辑论著而引用的有关图书资料。”①《规范》也正是根据这一原则制定的,《规范》还特别强调了参考文献与注释的区别:“参考文献是作者写作论著时所参考的文献书目,一般集中列于文末;注释是对论著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一般印在该页地脚。”②虽然规范对注释和参考文献做了明确的区分,但事实上,在一些文史类论文中,注释或引文...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公共图书馆的读者到馆率下降,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受得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应想方设法深化读者服务工作,想读者所想,急读者所急,才能取得广大读者的信赖,进而  相似文献   

14.
在学术论文的规范格式中,参考文献和文章题目、作者信息、中英文摘要、关键词、正文和注释等元素一样,都是学术论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就参考文献而言,它不是放在学术论文末尾的可有可无的部分,而是正文信息的科学延伸,是学术论文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在学术论文的末尾标注参考文献以增加论文的科学性,扩展论文的信息量,已经成为科研人员严格遵守的学术规范。然而在参考文献的标注过程中,存在着种  相似文献   

15.
《新闻记者》2020,(1):F0002-F0002
为与国内外学术期刊接轨,以及方便广大作者投稿,本刊从2020年第1期开始使用新版引文及注释格式规范,请作者投稿时予以参照。(—)注释(Note/Notes)注释主要是对文章内容的补充、解释等,采用文后尾注形式。在文中需要说明的文字处插入尾注(依次上标阿拉伯数字序号①),文章末尾序号1对应的文字即为该处注释的内容。(二)参考文献(Reference/References)1.参考文献为文章资料的引用出处;2.参考文献标注方式:(1)正文中的引文(直接引述与间接引述)采用文中夹注形式,基本格式为(作者,出版年代:页码)。  相似文献   

16.
《新闻业务》第六期上郑成训同志的《鲁迅的几种修辞手法》一文,对于我们了解鲁迅先生的语言艺术很有启发;但就中有一处提法,我以为欠妥贴。说到鲁迅先生用词新鲜贴切,不落旧套,郑同志认为,这与鲁迅先生的“避去熟字”这一修辞手法有关。鲁迅先生用词的确避去陈词滥调,但这不能说是“避去熟字”的原因。相反,鲁迅先生用语用字一向讲求大众化,用大众懂得的语、字,而不易为读者所  相似文献   

17.
2008年,许广平诞辰110年,逝世40周年。怅然撰写本文,以为纪念。 鲁迅猝然逝世,许广平化悲痛为力量,很快就投人了整理和补充鲁迅遗著的工作。她编好了《夜记》。她编好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拾遗》、《译丛补》。她最后确定了《汉文学史纲要》的书名。这些书除《夜记》外,又都由她编入1938年版《鲁迅全集》。许广平的这些工作,为参与编辑出版1938年版全集的胡愈之、郑振铎、王任叔所肯定,也为冯雪峰、王士菁编定的1956年版全集和胡乔木、林默涵最后定稿的1981年版全集所肯定。许广平的这些工作,大半个世纪以来,更为海内外千千万万鲁迅著作的读者和广大鲁迅研究者所肯定。  相似文献   

18.
整理古代文学作品,详细的校勘和注释当然是绝对必要的.但由于工作的对象是文学作品,所以有时读过硬梆梆的校勘和旁征博引的注释以后仍然不能很好地掌握原作,在最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不明白原作到底说些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样说.这里还有许多事情要做,而且不是容易做好的.例如<文选>,李善在校勘和注释方面已经做了很好的工作,但当时的读者仍不满足,吕延祚组织了一个五人工作小组另行作注.  相似文献   

19.
博尔赫斯在不同的场合谈到卡夫卡或卢贡内斯时,说过大致同样的话:读者共同参与创作了他们的作品。在中国也是这样的,比如,对鲁迅的作品读者参与了很多的创作,让后世提到鲁迅就想到鲁迅之外的许多意向,比如,在包括闫红等很多专业读者的参与下,曹雪芹的《红楼梦》形成了—个庞杂的红学谱系。  相似文献   

20.
曹靖华是我中学时代就十分敬仰的大作家。1976年春,我去北京参加《鲁迅全集》的编辑注释工作,有幸见到了曹老。那时,曹老注释的《鲁迅书简——致曹靖华》和散文集《飞花集》正交上海出版。上海出版社对注释稿和散文集的一些文字有修改意见,由余仁凯同志打长途电话给我,要我去向曹老当面请教。这样,我几次到曹老家里。文稿改动的事,每次都是几分钟就解决了。接着曹老就同我随便聊天。他经西伯利亚大铁道去莫斯科的惊险故事,他在苏联的学习情况,当年未名社的事情,曹老每次都兴致勃勃地谈上一二小时。这真是我受教育和长知识的好机会。在曹老家里还认识了他的女儿苏玲同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