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摄影记者应该下功夫拍好新闻照片,这是毫无疑义的。然而,照片又脱离不开文字的作用。文字不仅可以补充照片画面形象之不足,而且可以为照片提供“画外音”,两者相得益彰。为什么必须重视新闻摄影的文字手段呢?一。新闻摄影固然有“一图胜千言”之长,却也有“天文不成图”之短。没有文字说明的新闻照片不可能成为新闻照片。“让照片说话”,是强调抓好新闻现场瞬间形象,拍出更好、信息量更大的照片来。绝不意味着可以忽视或轻视文字写作。二、同一幅新闻照片,好的文字说明为照片增辉,文字平平也会使照片失去进力。三、文字可以弥补照…  相似文献   

2.
经济摄影报道是当前新闻摄影的热点和难点。如何使这类照片吸引人,许多有识之士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可喜成绩。下面我从一个版面编辑的角度,来谈谈对经济新闻摄影的看法。 首先是新闻,而不是“艺术品” 一张新闻照片,版面编辑是否采用,如何用,首先取决于它的新闻价值有多大。报纸是新闻纸,新闻版就更加强调新闻性。新闻就是新闻,新闻不是艺术。摄影记者的报道首先必须是新闻。没有—个新闻编辑用艺术摄影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摄影报道作品。摄影报道的“好看”,首先体现在照片较大的新闻性上,体现在照片较大的新闻价值上,而绝对不首先体现在简单意义上的照片的“美”上。那种把摄影记者的最高追求理解为应该是“艺术摄影家”的价值观,对摄影记者是有害的;当这种价值观被版面编辑接受并体现在报纸上的时候,报纸就会变得不伦不类了——由于版面上的照片比文字醒目,因此读者对照片新闻性的要求就更高,-旦照片不是新闻,版面编辑用得愈大,报纸就愈显得难看。 什么是“新闻”?这里无须做理论阐释。但我们应该时刻记住:读者看报先看什么?那些真正吸引读者的,大多是“新闻”——新闻照片的拍摄原则还是要从此入手。让读者拿起报纸,首先看你的照片!  相似文献   

3.
“新闻眼”可以说是新闻摄影中具有新闻价值的那一个着眼点,现在,记者们常说,“这幅照片的新闻眼在哪里?”大概就是这个意思。摄影记者的“新闻眼”应该与众不同,他们不仅要在纷繁的大千世界中看到有价值的新闻,而且还要能在看到的同时将其拍摄下来。“新闻眼” 是新闻照片的生命 由于每个摄影记者的素质和修养不一样,对社会对生活的理解和看法就不一样。所以,他们对新闻的  相似文献   

4.
新闻摄影是记者在新闻现场以照相机瞬间记录的方式反映新闻事件,也就是说,摄影记者是通过照片上的形象来报道新闻的。作为一名摄影记者,只有善于从纷繁多彩的社会生活中,攫取最有新闻价值的瞬间形象,才能拍出真实、生动、感人的新闻照片。 新闻摄影同属新闻范畴,与文字报道一样,同样需要具备新闻“五要素”。新闻照片是用图片形式进行报道的一种手段,已成为报纸版面上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一张好的新闻照片常有生花妙笔不可替代的作用。有的题材用照片报道要比文字报道效果好得多,它毕竟是以真实的形象,浓郁的现场气氛,真情实感地记录了刚刚发生的一幕,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容易让人信服。我在实践中经历的一件事,至今记忆  相似文献   

5.
纵览我国各报刊,不难看出新闻摄影报道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拍摄好新闻照片,要过好“三关”: 第一关,看得出。摄影记者要有强烈而敏感的镜头意识,不仅能从纷繁复杂、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捕捉到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场景,而且知道怎样用镜头去表现它,这是眼力。事实上,新闻摄影作为一种报道形式,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劣势,有些题材和内容是无法用照片表述的。时下,之所以会存在“新闻照片无新闻”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拍  相似文献   

6.
8月16日,本刊召开了部分新闻单位的青年摄影记者座谈会,会就如何提高青年摄影记者的思想、业务素质及本市日前的新闻摄影现状和“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还探讨了今后进一步加强同行间的学术交流的途径。《中国城市导报》摄影记者雍和认为:就读者来讲,文字与图片相比较,照片刺激大,读报时,首先抢先的是标题与图片。摄影记者应该一丝不苟地拍摄好的新闻照片,再由编辑精心编排版面,使之达到更好的报道效果。现在有的新闻照片是摆好架子拍摄,这种照片读者不欢迎,作为新闻记者从内心深处也是不愿意多拍这类刻板、虚假照片的,可是,实际上许多记者又都乐于去拍这类照片,因为拍这类照片拍起来便当,不用担风险。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北京日报在新闻摄影报道上有不少改观,摄影记者拍摄了一批新闻性强、有特色的新闻照片,一些摄影作品在北京市和全国获奖;编辑在新闻照片的版面安排上冲破了一些旧框框,用通栏大照片作头条。甚至在一版出画刊,在“全国报纸第一版运用新闻照片好版面评比”中获一等奖;第十一届亚运会报道,进一步打破常规,编报以新闻照片为中心,出版彩色照片专刊,给人面目一新之感,版面编辑获“全国亚运会优秀新闻作品”特别奖。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北京日报编委会领导,特别是总编辑刘虎山重视新闻摄影工作,不断挖掘新闻摄影潜力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8.
新闻摄影是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读者评价一幅新闻照片的好坏,是根据它的新闻价值和它包含的信息量多少而定,照片为读者提供的信息量越多越能扣动读者,体育摄影也不例外。有人曾说;体育照片拍得再好也不是新闻作品,充其量是把照片拍得很美,是一幅欣赏作品。而笔者通过几年拍摄体育照片的实践得出一个结论:体育摄影不是没有新闻、而是大有新闻可作。体育摄影记者完全可以在拍摄时将更多的新闻含量凝固在照片上。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摄影记者对比赛中的新闻人物、明星队员及场内、场外、赛前、赛后所发生的新闻事件给予关注,及时用相…  相似文献   

9.
陕西日报开辟“陕西重点工程掠影”和“风流人物”新闻摄影专栏以来,短短数月,竟引起了广大读者和新闻摄影工作者的普遍关注。让“重点工程”照片唱“主角”,这是“图文并重”、“文图互补”形式的一次尝试。它不仅对新闻摄影的改革和发展有推动作用,而且也提高了报纸的声望。7月10日,本刊编辑部邀请了一些摄影记者、图片编辑,就这两个专栏的长与短,以及怎样才能拍出真实生动的新闻照片,如何摆正新闻摄影的位置等问题进行了座谈。现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0.
陕西日报开辟“陕西重点工程掠影”和“风流人物”新闻摄影专栏以来,短短数月,竟引起了广大读者和新闻摄影工作者的普遍关注。让“重点工程”照片唱“主角”,这是“图文并重”、“文图互补”形式的一次尝试。它不仅对新闻摄影的改革和发展有推动作用,而且也提高了报纸的声望。7月10日,《新闻知识》编辑部邀请了一些摄影记者、图片编辑,就两个专栏的长与短,以及怎样才能拍出真实生动的新闻照片,如何摆正新闻摄影的位置等问题进行了座谈。现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1.
新闻摄影佳作从何而来?综观新闻摄影史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基层是佳作之源。那么,摄影记者如何强化基层意识呢? 一、深入基层,既要身入更要心入 由于拍摄新闻照片有别于文字记者的采访,因此有人认为摄影记者无需像文字记者那样“挖”新闻,关键是“抓”瞬间。摄影记者下到基层能不能“咔嚓”一声,拍完走人?要不要心入? 从实践的观点出发,强化摄影记者的基层意识,除了下基层,还必须与基层的群众交朋友,上至机关干  相似文献   

12.
摄影记者的思想“储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摄影记者的思想﹃储存﹄周寅杰在新闻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同一新闻,许多照片比不上文字新闻的信息量、深度,吸引不了读者。因此,编辑只能“忍痛割爱”,少用照片。为增强新闻照片的思想深度,使其更具冲击力,摄影记者应该努力做到“意”在“镜”先。所谓“意”在“镜...  相似文献   

13.
改进新闻摄影宣传,一是提高认识,一是提高质量。先讲提高认识,新闻摄影确实有文字报道所起不到的独特的作用。好的新闻照片、直观、形象,意思一目了然,读者一看就懂,给人印象深刻。所以新闻宣传要重视新闻摄影,应该是一种起码的、基本的意识。把新闻摄影作为报纸宣传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来看待,这不仅总编辑应该明确,也是全体办报人员所应有的共识。要提高新闻摄影作品的质量。总的来说,要承认我国新闻摄影的水平还不高,使人喜爱、给人启迪、引入思考的新闻照片还不多,一般化的照片多,质量高的照片少。怎样才能称得上是好的新闻照片呢?我个人认为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是导向正确,照片所反映  相似文献   

14.
新闻摄影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近几年来,我们对新闻摄影这门科学的认识和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然而,这仅仅是开始。我们认为,对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一、充分认识新闻摄影在信息传播中的独特作用。新闻摄影是新闻报道的一个独立兵种。它不但与文字新闻和广播电视新闻在报道中占据同等重要的地位,而且就它的功能和特性来说,还具有文字新闻没有的优势。长期以来,我们对新闻摄影在信息传播中的独特作用认识不足,直到现在,不少报刊编辑还把新闻照片当做“美化版面”的“配角”,不但削弱了新闻照片的感染力,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摄影记者的创造精神。在当前的新闻改革中,不改变这种旧观念,新闻摄影就不可能有活力。目前,无论是国际报纸,还是国内报纸,一些高明的具有鲜明的新闻意识的编辑,都  相似文献   

15.
现代报刊一个很重要的特征是,采用新闻照片的数量越来越多,而且对照片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并产生了好照片供不应求的现象。如何多出新闻摄影精品,满足报刊对好照片的需求,我认为当务之急是提高摄影记者的综合素质。 一、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是提高摄影水平的前提 有的同志认为,摄影记者与文字记者不同,不一定要有太高的理论水平,只要有一定的摄影技巧,就能拍出好的照片。我认为,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江泽民同志强调,在新时期,新闻工作者要搞好新闻工作,必须打好理论根底,没有理论根底,就不是一个称职的记者。江总书  相似文献   

16.
一幅新闻照片,不能没有主体,失去主体,便失去照片存在的意义。新闻照片的主体是摄影记者和读者共同关注的。记者通过照片上的主体传播新闻信息,读者则通过主体了解新闻信息。那么,如如在新闻摄影中出主体呢?根据笔者的新闻摄影实践和教学体会,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
报纸通常被称作“新闻纸”,见诸报端的新闻照片是新闻大家族中重要的一员,它首先应该具有新闻属性这个共性,其次才是具有摄影作品品格的个性。新闻照片不仅要求照片直接传递凝聚成静态的新闻,还要求配发的文字说明五 W 齐全,增加新闻的动态信息量。可是笔者读到的见报新闻照片,内中有不少文字说明常常五 W 不全。究其原因,或因照片投稿者缺乏这方面专业知识,或因匆忙疏漏,更主要的是编辑和审查签发者把关不严,认为新闻照片以照片传递新闻,文字说明无足轻重,马虎待之。  相似文献   

18.
一幅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应该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新闻照片通过画面的可视形象报道新闻,真实地反映新闻事实,再现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本来面目,这是新闻摄影的生命之所在。然而,新闻照片的真实并不能和新闻事实的真实划等号。新闻照片毕竟是摄影记者在对客观事实经过一番思考后,运用  相似文献   

19.
优秀的新闻照片都具有深刻的内涵。人们热切盼望形象真、角度新、内涵深的新闻摄影佳作而世。因此,我们要想加快新闻摄影改革的步伐,就不能不对新闻照片的内涵进行探讨。 一、新闻照片的内涵标志着摄影记者对新闻主题理解的程度 《中国记者》杂志副主编许必华说过:照片是摄影记者“经过大脑思维选择被摄物的,所得作品不是  相似文献   

20.
新闻照片在报刊上占什么地位? 当今读者是如何看待新闻照片的? 当今市场经济体制下,报刊在激烈竞争的局面中该如何利用新闻照片的优势,充分发挥它的功能? 谈及新闻照片的地位和运用,1979年就有一位美国记者说过一句颇为流行的话:“全世界的总编辑都是重文字,轻摄影。” 现在看来,这种状况在世界上已经发生了改变。报纸,作为传播信息的载体之一,已经变得越来越形象化。新闻要形象化,是社会发展的反映,是读者心态的反映。外国报纸的编辑先生迎接了这个挑战:加大新闻照片的刊载量! 据有关资料表明,一些外国报纸文字和照片所占版面的比例已达到2:1,有时照片的篇幅大大超过相同内容的文字新闻。 现在,国际上不接受世界大通讯社播发照片的报纸以及自己没有强大摄影记者队伍这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