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2001年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把这一考点再度列为“考试内容”。笔者认为只要科学实施如下三条复习对策,还是可以突破“字音识记”这一考点的。一、明确识记重点根据2001年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的精神,“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的复习范围应为现代汉语的2500个常用字和1000个次常用字,但要在短时间内  相似文献   

2.
杨翻萍 《天津教育》2014,(17):106-106
一、引导学生主动萌生情感共鸣,焕发复习课的光彩 学生的情感资源需要教师的凋动,巧妙的课堂导入会拉开情感课堂这出大戏的帷幕:“今天我们要充当生活中语言的清道夫,上好这一课你定会成为其他学科教师的一字之师——我们来复习‘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读音和字形’。”  相似文献   

3.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一考点自1992年以来,已成为高考语文试卷中连续出现的一类稳定题型。很多考生尽管为此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从高考试卷抽样统计的结果来看,得分率仍很低。为使高考语文“字形识记”的复习收到“事半功倍”的实效,现提出如下三  相似文献   

4.
颜风玲 《考试周刊》2009,(45):123-124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记忆分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四个过程。其中,记忆和保持是再认和重现的前提和保证,而再认和重现则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和证明。在识记和保持这两个过程中。识记是知识学习过程中的认知阶段,保持是复习的巩固阶段。由此可见,识记和保持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复习课的教学应当符合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5.
吴桂琴 《考试周刊》2009,(33):125-125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记忆分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四个过程。其中,记忆和保持是再认和重现的前提和保证,再认和重现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和证明。在识记和保持这两个过程中,识记是知识学习过程中的认知阶段,保持是复习的巩固阶段。由此可见,识记和保持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复习课的教学应当符合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6.
《考试说明》要求“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主要是识记多音字。所谓“识记”,就是识别和记忆的意思。那么如何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多音字呢?笔者总结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有以下五种识记方法比较实用(为缩减篇幅,每种识记法各举现代汉语中的10个例子),  相似文献   

7.
把强化“高考意识”融合在化学复习教学过程之中来强化“高考意识”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教师来说,有利于在复习教学中紧紧把握住学科复习的范围、深度和重难点,根据高考要求,按识记、理解、分析、应用和综合各个不同层次的知、能要求组织复习活动,提高备考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的字形”是“天下第二题”。“字形”是指目前所通行的汉字的规范形式。“现代汉语常用字”是指2500个常用字,1000个次常用字和成语熟语及冷僻字。此题高考每年必考,主要通过辨析别字来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字字形的情况?考查内容比较广,考查形式多样。笔者现就2007年高考试题考查情况对此考点作以下分析并谈谈个人对2008年高考字形复习的看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1.夯实基础,重视知识,将识记——理解——运用贯穿于整个复习过程。对知识的识记,是基础的基础,没有对知识的识记,能力即成“空中楼阁”,要提高能力便是“缘木求鱼”,这是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的。近两年的高考试题“回归教材”,广大师生有同感。在复习中要识记重要的史实、概念和结论,能够再认、再现历史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进程。记忆不是目的,运用才是学习历史的目的,而在记忆和运用之间架起桥梁的就是理解,理解可以帮助更好的记忆,也只有理解了才能进行知识迁移运用,理解是学习历史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和素质(我们俗称“悟性”的高低应该  相似文献   

10.
2005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去掉了“识记文学常识”前的星号,这意味着停考了两年的“文学常识”将可能重出江湖。下面,谈谈备考“识记文学常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明确要求,有的放矢“识记文学常识”这个考点有三个具体的要求。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对中国重要作家的复习要注意这样几点:①重要作家指教材中出现过的知名作家和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的作家;②识记他们生活的时代;③识记他们的代表作及其体裁;④识记作家、作品和常见文学流派。2.识记外国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对外国文学常识的识记,也要落实在重要作家的国别…  相似文献   

11.
2003年语文学科《考试说明》共改动18处,概括一下有这样一些明显的变化。一、文学常识同标点符号、文言句式一起列入“轮空”范围由于2002年高考试卷结构的调整,使得“文学常识”与“名句名篇”占1道试题,赋分4分,两者怎样运作,成了一线教师犯猜疑的事。现在新的《考试说明》把此项内容列入2003年不作要求的范围,这就大大增强了复习与命题的透明度。当然,文学常识并不是永久性地不考,而是“轮空”。但据这几年形成的惯例,如“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等…  相似文献   

12.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部分主要包括九个考点:①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②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③正确使用标点符号;④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⑤辨析修改病句;⑥扩展语句,压缩语段;⑦选用、仿用、变换句式;⑧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⑨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其中①~⑤、⑧在第Ⅰ卷中考,习惯上称为语知考查;⑥、⑦、⑨在第Ⅱ卷中考,习惯上称为语用考查。一、语知复习第一轮复习要“死”。所谓“死”,就是复习要全面、细致、认真,通俗讲就是要“死抠”,尽己所能去掌握每一个考点的内容,然后点点相连,形成一个尽可能严密的语知网络,为语…  相似文献   

13.
“前度刘郎今又来”,2005年,“文学常识”又将重返高考舞台。本能力点的要求有三:①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②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③识记文学体裁常识。文学常识的识记,最重要的是抓住重点强化记忆。要从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块,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中分别找出最能代表该时期(或该国度)最有影响的作家作品进行记忆。建议广大考生着眼教材,以“本”为本,把文学常识的复习备考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4.
心理学告诉我们,复习是把识记过的材料拿来再识记,使之巩固并达到记忆目的的过程,其生理基础是对暂时神经联系不断强化,使它的痕迹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保持。有效的复习不应是简单,机械地重复所学知识,也决非把原来的教学活动再重现一次,更不能靠一味增加复习时间,搞“题海”战术,而是要做到“少”、“精”、“活”,才能取得良好的效  相似文献   

15.
一、复习要及时根据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实验研究,发现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遗忘在识记后立即开始,在识记后的短时间内遗忘比较快,在过了一些时间间隔之后,遗忘则逐渐缓慢。俗称遗忘速度是“先快后慢”。根据这个规律,在识记后立即进行复习,复习间隔先密后疏,效果...  相似文献   

16.
高三复习重在识记,识记的前提是理解,理解需要兴趣的吸引、问题的有效设置以及学习方法的正确指导.比较、联想、迁移、探究规律是复习过程中重要的学习方式,巧妙适时地运用,会使学生积极构建新知识,使课堂教学既有“量”的积累,又有“质”的生成.  相似文献   

17.
政治课担负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思想觉悟三大任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观点是学生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的.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不少学生却死记硬背,平时少复习或不复习,靠考试前“突击”等,严重影响了学习的效果.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识记规律,科学地复习知识,提高学习效率.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回忆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是互相影响的.一般说来,识记是保持的前提,识记得好,保持才能巩固,以后的再认和回忆也就容易.同时,通过再认或回忆,又能加强识记,达到牢固保持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让学生在学习时识记好;其次在识记后通过经常的复习使之得到再认与回忆的机会.  相似文献   

18.
近年的高考命题,明显表现出越来越注重对能力的考查,注重对历史概念和历史知识结构的考查,由着眼于“是什么”的考查变为着眼于“为什么”的考查,纯识记考查越来越被淡化。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单靠背诵课本,识记史实已不能对付当今的高考,历史高考命题的这一转变,给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高三历史复习课究竟采取怎样的教法才能适应这一趋势,就成为高三历史教学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目前,高三历史课教学仍采用三轮复习法,它基本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复习规律,但面对高考能力考查的步步深入,我们不能“原地踏步”,必须在继…  相似文献   

19.
“浓缩记忆法”在历史总复习课中的运用●湖南湘潭杜浩波在高三历史总复习课中,运用“浓缩记忆法”就是将中学历史教材中复杂的史实,通过精心提炼、高度浓缩,抓住主要头绪,紧扣关键性的字眼,对识记材料进行理性分析和科学的组合,最后以清晰、系统、生动、具体的要点...  相似文献   

20.
及时复习是巩固知识信后、暂时联系的重要形式;而遗忘则是因识记中形成的知识信息暂时联系没有继续强化,受到消退抑制。复习间隔的时间愈长,这种受各种信息干扰的程度就愈深,这样复习起来就越困难,相当于重新讲授。语文课同其他学科一样,也应加强复习巩固工作,使学生在不断地“温故”中获取“新知”。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做好复习工作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语文课的复习可采取以下几种形式:1、平时复习。这是指教学中随时复习,使新掌握的知识及时地得到巩固。有的教师常把平时复习的自习时间挤掉,以为多用些时间讲授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