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高中生》2010,(6):44-45
本期主题:填志愿,文科专业选什么 读文科好不好?这似乎是一个争论已久的话题。许多选择了文科的学生认为:文科专业好,收入高,社会地位高,工作轻松、体面。因此,每年高考时文科专业填报的人数不少,录取的分数也挺高。本期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各种文科专业,希望你能在众多的文科专业中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专业。  相似文献   

2.
工科院校文科专业在高校学科建设发展中一直占有较重要的地位,文科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创业状况也直接影响到学校整体的就业创业工作水平,通过对工科院校文科学院的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进行的调研分析,从拓宽渠道、营造氛围、增强指导、加强援助、推动实践等方面探索了工科院校文科专业就业创业工作的新机制,全面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为切实增强工科院校文科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3.
郭雪军 《高教论坛》2012,(5):33-35,41
国内很多理工类高校错误地解读了创办文科的目标,导致这些文科专业不得不依附于原有的理工科。理工类高校的文科专业要发展,必须摆脱理工科的牵制,获得自主的地位。自主发展的主要障碍在于高校管理者对新上的文科专业依然沿用理工科的教学与科研评价体系,要克服这样的障碍。必须改为同行对比。理工类高校文科专业自主发展的契机在于发展特色文科,管理者宜采用间接干预的手段,引进师资与培养师资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工科院校文科专业就业状况直接影响着学校整体就业状况,创新工科院校文科专业就业工作机制,对提高学校整体就业率,促进高校各个专业健康协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文科专业在工科院校专业格局中处于弱势地位、获得的就业机会偏少、毕业生缺乏针对性指导是工科院校文科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通过全员参与、搭建平台、系统指导、全程服务、心理辅导等有效措施,全面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机制,能够切实增强文科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有效提升高校就业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5.
对当前部分成人高校的文科专业随意“砍”去高等数学课程的做法,提出几点不同意见;并强调文科专业必须开设高等数学课程的重要性;同时对文科专业的《高等数学》教材应体现的层次从深度和广度方面提出了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6.
在国外高等教育发展中,面对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和高等教育的发展,文科通过自身的分化与综合。由绝对统冶到与理工科并存竞争。再到相互交叉、渗透,一直保持着重要地位。它持久的生命力来自它巨大的社会作用,它在发扬民族优良传统、继承宝贵文化遗产、形成世界观、提高个人修养方面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文科研究直接面向社会现实问题,为决策机构服务。各国的文科教育在专业结构、课程设置等均有突出的特点,对我国教育改革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辅导员专业成长的内涵应当被拓宽或加以新的阐释,文科专业出身的辅导员(以下简称文科辅导员)专业成长自然也不例外。对理工类高校文科辅导员的专业成长开展专门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我们必须正视他们在专业成长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而这要通过高校和他们自身的共同努力来妥善地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随着很多高校文科专业高等数学课程的开设,对如何提高文科专业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效果的探讨也引起了很多研究者的关注.本文首先对文科专业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改善文科专业高等数学教学的一些设想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新文科教育的提出可以追溯到2018年。由于新文科的覆盖面极广,因此它的特点与建设途径受到学术界的普遍重视,成为高等教育的研究热点。文章首先分析了新文科产生的背景,然后集中讨论了新文科的专业认证。从国家对教育的管理、专业自身发展和社会对教育质量的期望三个方面论证了开展新文科专业认证的必要性。接着根据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比较,指出了开展新文科专业认证的难点。文章最后就新文科专业认证的标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柴龙国  毛雪婷 《教书育人》2012,(18):157-158
国内高校文科专业在1977年开始复苏。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发布,纲要确定了高等学校和地方、中央部委的办学自主权,使高校在专业设置上更具灵活性。国内理工类高校开办文科专业的浪潮随之来临。然而,理工类高校文科专业数量的增加和办学规模的扩大,并不意味着文科专业  相似文献   

11.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产出是综合性大学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制定高校学科规划和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大连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发展现状和学科特色,通过对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产出文献的计量与可视化分析,展现大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知识结构和特色领域,探测综合性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发展的目标以及学科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在学科特色建设、队伍建设、重点项目培植、以及跨学科合作与对外学术交流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2.
层级管理与横向交叉:知识发展对学科目录管理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科专业目录》对学科体系的规制性影响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特点,其作为一种"层级管理"手段影响巨大。但是,这种"层级管理"已经与当前人文社会学科"横向交叉"的发展趋势产生了某种冲突:这一冲突在组织和管理层面表现为此起彼伏的学科升格运动,在知识、教育和学术层面表现为跨学科人才培养和跨学科研究的发育不良。本文从学科专业目录的层级管理性质和知识发展的新趋势出发,讨论了我国学科专业目录管理所遭遇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In order to make effective decisions based on probability, one must be able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objective‐factual aspects of the decision and the subjective aspects.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hypothesis that academic studies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bility to make such distinctions in day‐to‐day decision‐making. Some 940 subjects, including some holding Bachelor's degrees and others with Master's degrees in the Exact Sciences, the Social Sciences, and the Humanities, responded to a questionnaire on decision‐making situations which examined the degree of their awareness of the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elements of decisions. It was found that the respondents made the distinction in the situations with which they were presented. A rise in academic level from the Bachelor's degree to the Master's Degree led to increased awareness of the objective aspect of decisions among scholars in the Exact Sciences and the Humanities. Holders of Master's degrees in all of the fields of specialty showed a greater awareness of the subjective aspect than did holders of Bachelor's degre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insights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生态翻译学的理论体系日趋完备,针对生态翻译学的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日渐增多,研究队伍不断扩大。作为一个全新的翻译研究范式,生态翻译学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为中国的译学建设,乃至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高等教育历史发展的三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有三个阶段 :从传说的五帝至清朝末年为“人文”阶段 ,近百年为“科学”阶段 ,正在发展为“人文·科学”阶段。这种划分方法辩证地概括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 ,而且为其发展指明了方向 ,即人文与科学并重发展 ,在其中 ,科学为人文提供物质基础和实证知识 ,人文为科学提供精神动力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分析教育部社科司2008年的统计数据,发现我省人文社科研究人员人均成果、地方高校人文社科成果与研究发展人数、人文社科在研项目和成果应用率、地方高校投入人文社科研发经费等方面与全国其他地方相比都存在不小的差距,与我省的经济地位、发展定位都不相适应,相应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困境儿童的社会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我国政府实行的“分类别”保障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保护性”障碍。由于对象的脆弱性特点,困境儿童是风险最易发生的群体。研究发现,安徽省困境儿童面临着诸如生存、发展、参与和受保护风险等多重风险。在“儿童利益最大化”和“上游干预”的理念下,应区分困境儿童的不同风险等级,有针对性地开展分级保护策略,构建“家庭尽责、分级保护、政府监管”的困境儿童保护系统。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 problem of curriculum design in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and more specifically the challenge of designing foundation courses for first-generation or ‘disadvantaged’ learners. Located in the social realist school of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studies that builds on the legacy of Basil Bernstein, we emphasise the importance of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the principles that generate ‘what counts’ in particular courses and disciplines. In order to operationalise this, we used Maton’s Legitimation Code Theory to uncover the knowledge/knower structures in eight first year courses in four of the most popular majors in a Faculty of Humanities. Our data sources were curriculum documents and exam papers in particular. The findings are presented and the ‘codes’, ‘gazes’ and ‘lenses’ for each set of courses delineated. The findings are being used to inform the design of a set of curriculum and pedagogic interventions that aim to offer powerful ways of knowing to novices in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理论为研究生学术创新提供了新的理论启示。本文从该理论出发,凝练出学术使命感与学术志趣两个研究生学术创新动力源:学术志趣为研究生从事学术创新提供内生动力,学术使命感为研究生从事学术创新提供伟大意义。两种动力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的提升。高校研究生教育工作通过聚焦党的领导、导师、研究生三个主体,激发研究生的学术志趣与学术使命感。  相似文献   

20.
高校院系党组织是党在高校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一线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加强对高校院系党组织运行模式与机制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在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高校院系党组织运行机制及主要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院系党组织运行模式与机制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探索构建了院系党组织有效发挥作用的7S运行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