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语文凭借多彩的语言、丰厚的人文、绵延的情感、深邃的哲思滋润着孩子的心田。“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语文姹紫嫣红、春意盎然,教师要引领着孩子步入“园林”,让孩子去感受、揣摩、体验、感悟,与课文对话,与作者交流。那么,什么样的语文课才能算是一节好课呢?一句话,就是要把课上到孩子的心里,让孩子的小脸憋得通红、小手举得高高……  相似文献   

2.
语文凭借多彩的语言、丰厚的人文、绵延的情感、深邃的哲思滋润着孩子的心田。“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语文姹紫嫣红、春意盎然,真正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师要引领着孩子步人“园林”,让孩子去感受、揣摩、体验、感悟,与课文对话,与作者交流。那么,怎样使一堂语文课和谐高效呢?  相似文献   

3.
庄云霞 《考试周刊》2012,(24):41-41
语文凭借多彩的语言、丰厚的人文、绵延的情感、深邃的哲思滋润着孩子的心田。“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语文姹紫嫣红、春意盎然,教师要引领孩子步人“园林”。让孩子去感受、揣摩、体验、感悟,与课文对话,与作者交流。那么,什么样的语文课才算是一节好课呢?一句话。就是要把课上到孩子的心里,让孩子得到一些实惠……  相似文献   

4.
语文凭借着多彩的语言、丰厚的人文、绵延的情感、深邃的哲思滋润着孩子的心田。“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语文姹紫嫣红、春意盎然,教师要引领着孩子步入“园林”,让孩子去感受、揣摩、体验、感悟,与课文对话,与作者交流。那么,如何上好语文课呢?  相似文献   

5.
语文凭借多彩的语言、丰富的人文、绵延的情感、深邃的哲思滋润着孩子的心田。“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课文中的古诗更是姹紫嫣红、春意盎然。作为教师,要引领着孩子步入“园林”,让孩子去感受、揣摩,体验、感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交流。  相似文献   

6.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语文凭借多彩的语言、丰厚的人文、绵延的情感、深邃的哲理滋润着孩子的心田。语文姹紫嫣红、春意盎然,教师耍引领着孩子步入“园林”,让孩子去感受、揣摩、体验、感悟,与课文对话,与作者交流。那么.什么样的语文课才能算是一节好课呢?  相似文献   

7.
语文凭借多彩的语言、丰厚的人文、绵延的情感、深邃的哲思滋润着孩子的心田。“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语文姹紫嫣红、春意盎然,教师要引领着孩子步入“园林”,让孩子去感受、揣摩、体验、感悟,与课文对话,与作者交流。那么,什么样的语文课才能算是一节好课呢?一句话,就是要把课上到孩子的心里,让孩子的小脸憋得通红、小手举得高高……一、课要上得质朴实效时下里,经常听到这样的语文课,孩子的课文还没读上几遍,教师便开讲起来。或教师自己“唱独角戏”,或任由孩子“东拉西扯”,或多媒体“一灌到底”,或师生“才艺展示”……真可谓“热热…  相似文献   

8.
语文姹紫嫣红、春意盎然,教师要引领着孩子步入“园林”,让孩子去感受、揣摩、体验、感悟,与课文对话,与作者交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通过朗读、熟读、背诵,有效地提高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六安市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小学生习作水平的综合研究与探索课题研究阶段汇报会.听了8个课题组的交流发言,观摩了7位教师的习作指导课。实验教师潜心研究,大胆尝试,引领孩子步入姹紫嫣红、春意盎然的“习作园林”,真正把写作这个“苦差”变为了“乐事”。可以说。这次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于是把我的体会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0.
张迎 《宁夏教育》2009,(3):78-78
在各类考试临近时,家长和考生如何快乐地走过这冲刺的岁月呢? 1.切忌期望过高。不少家长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总是把“一定要考高分”“一定要上“重点”之类的话挂在嘴边.殊不知这样做不仅起不到激励作用。反而让孩子愈发悲观、焦虑,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其实,到了这个时候,孩子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基本上已成定局,  相似文献   

11.
张保青 《山东教育》2005,(15):39-39
常言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应该是孩子长久的“家庭教师”。因此,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堪称幼儿教育之“双臂”,缺一不可。由此看来,要想让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密切“牵手”,幼儿教师一方面要注重与幼儿家长在孩子教育方面的联系、交流、沟通、合作,另一方面,幼儿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对家长在幼儿教育方面多多进行建议性“指导”,使家长针对孩子的教育“得手”、“得法”。  相似文献   

12.
侯颖 《山东教育》2005,(9):62-62
一.要改变孩子贪吃的习惯。首先父母要改变对待孩子吃的糊涂观客。贪吃并非是孩子的天性,而是由家长不科学的喂养造成的。许多家长认为:小孩子越能吃越好。孩子“胖”就等于“壮”。“壮”就等于“健康”和“长得好”。  相似文献   

13.
黄连 《山东教育》2002,(36):43-43
1.讲道理。孩子往往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和“为什么不应该这么做”的道理。因此,作为家长在批评孩子不良行为前,应该通过比较具体的理由或形象生动的比喻,告诉孩子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以及做与不做的利害关系,当孩子通过家长讲道理,对自己的行为有了判别标准后,便从中学会了自己处理事情。相反如果父母只简单地命令:“不能做就是不能做。”“你再做,看我打不打你。”孩子往往会由于不明是非而变得更固执己见。2.立规则。爱是无私的,但不能不讲原则。家长不妨在平时多给孩子订一些比较明确的行为准则,比如要孩子独立收…  相似文献   

14.
英国(儿童教育)杂志载文指出,要从学前期起就注意培养孩子喜欢读书的兴趣,帮助他们学会读书。为此,应当经常与孩子一起从事三“T”活动,即Talking(交谈)、Telling(讲述)和Thinking(思考)。1.交谈。要与孩子谈论书中的每件事和所有内容,交流各种感受,与孩子一起交谈自己的所作所为。这些会有助于孩子阅读和较快地吸收知识。  相似文献   

15.
如何把孩子教育好.成了时下家长的一大难题。应当说,如今学习、生活条件好了,孩子们应好好珍惜,自觉加倍努力:然而,事与愿违,现实生活中,有的孩子就喜欢与家长“对着干”,甚至干出令家长困惑、社会不安的事来,对这类孩子,一些家长和老师往往束手无策.其实,打开锁要有对号入座的钥匙,教育好孩子也并非就没有“捷径”可走。  相似文献   

16.
卢娣 《早期教育》2001,(22):39-39
树立榜样,让孩子学说。家长说话应做到发音正确.表达清楚、通畅、连贯、完整,切忌说“娃娃话”。可以通过听录音、看电视.要孩子多接触规范语言,学会说话(2)积极引导,让孩子会说。如果孩子喜欢用简单的词语和手势表达自己的意思.家长可以装作不懂.积极引导孩子多说话。如果碰上孩子表达有困难.家长可以自己先说,再让孩子重复儿遍。(3)激发兴趣.让孩子想说,家长可以向孩子提供较为喜欢的东西,比如玩具、动物等.并围绕它们与孩子进行交谈。  相似文献   

17.
一个青春期的孩子,正在形成“我是谁”的自我意识。正处于自尊心极强的阶段,面对一系列的当众屈辱,一般孩子都承受不起这样沉重的打击。更何况他本来就是一个不善表达的孩子。而父母如果仍然像以往一样要求他、批评他,只会起到雪上加霜、火上浇油的负作用,使孩子的问题更趋严重。即使一些孩子眼下不出现异常,也可能成为以后诱发心理问题的隐患。本案中的李铭从小是一个听话、省心的孩子,这样的孩子也是容易受伤害的孩子,他们往往不善倾诉内心的苦闷。对于这种性格的孩子,父母尤其要关心他们内心的感受。在家庭教育中,建议父母:从小要允许孩子适当顶嘴。不要一昧要求孩子“听话”。实际上,父母在家里也代表了“权威”,孩子跟父母“顶嘴”需要“反抗权威”的勇气.所以,“顶嘴”的孩子也更具自我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18.
趣味习作就是使兴趣成为孩子习作的内驱力,让孩子在习作的全过程中有着快乐的情感体验,变原先的“要我写”为“我要写”。因此,在设计时要从孩子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出发,设计适合他们张扬个性、展示才华的习作练习。使孩子们体验到:习作前收集、整理材料之趣;动笔时运筹帷幄、挥洒自如之趣;成文后体验成功之趣。一、“蒙太奇”法“蒙太奇”是电影中最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我们试着把“蒙太奇”运用到习作设计上,让孩子从中感受加工、组合语言文字的乐趣。1.词语“蒙太奇”。给孩子提供一些零散词语,要求孩…  相似文献   

19.
冯永刚 《教育导刊》2009,(12):54-55
儿童说谎与家长不当的教育方式方法的“诱导”有关。纠正孩子的说谎行为,家长要帮助孩子找到“谎源”,并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  相似文献   

20.
“你不可救药.无可挽救了”、“你这孩子就是贪玩.不是读书的料”、“你这孩子怎么这样没有记性.真是木瓜脑袋”、“某某与你同龄样样都行,就你不行”、“像你这样.今后只能上街拉板车混饭吃了”等等.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家长这样训斥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