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材除了采用常规干燥法外,国内外许多学者都正在探索新的快速干燥法,其中成材(厚板)热压干燥技认为是很有发展前途的新型干燥法。作者在较系统地分析了成材热压干燥机理的基础上,选用福建4种较典型的难以干燥的阔叶材树种,采用热压法干燥,试验结果表明,此种方法对于抑制干燥缺陷材别是蜂窝裂尤其显著。研究证明热压干燥成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一种婴儿营养玉米粉的加工方法,对其辊筒干燥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本产品的最佳干燥参数为:物料浓度40%~45%,辊筒转速4 r/min,干燥温度130~135℃,产品湿含量5.0%~6.0%。产品通过成片性、复水性和冲调性等指标的检测,表明应用辊筒干燥技术生产婴儿营养玉米粉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采用Ansys CFX 10进行干燥塔喷雾流化干燥模拟实验,从模拟实验结果分析干燥塔内流动特性与规律。先建立干燥塔CFD模型,论述干燥模拟的求解过程,主要确定边界条件与喷雾流化干燥系统分析条件,并从干燥过程模拟结果得到干燥塔内温度、速度、压力等参数分布图与数据,最后从中分析出温度、速度、压力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4.
微胶囊型尼泊金丙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利用喷雾干燥法制取微囊型尼泊金丙酯的工艺技术,结果表明:壁材及组分的最佳比值为:阿拉伯胶5%,微孔淀粉25%,玉米糖浆50%;心材与壁材比例55;45,最佳干燥条件为:进料温度55-60℃,进料流量150ml/min,进风温度180-190℃,出风温度90℃左右。  相似文献   

5.
干燥技术在设备在鸡粪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国内外鸡粪干燥技术工艺和设备,分析了它们的特点,为今后鸡粪干燥技术研究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利用流化床技术对硅胶进行干燥,研究气流速度、气流温度等因素对硅胶干燥特性的影响.通过获得的恒定干燥条件下的干燥曲线、干燥速率曲线,研究气流温度、气流速度对干燥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热轧工艺对锆合金成品板材的力学及耐腐蚀性能有着重要影响,以Zr-Sn-Nb合金为研究对象,选取锻造板坯采用620℃和650℃两种热轧温度进行热轧,后经冷轧退火等工序完成成品板材制备.针对不同热轧工艺,研究了热轧后板坯表面状态及成品板材的拉伸性能及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对于该Zr-Sn-Nb合金,综合热轧板坯表面状态、成品板材力学及耐腐蚀性能分析,650℃热轧工艺优于620℃热轧,且板材成品率高.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桔梗皂苷D、桔梗总皂苷、黄酮、多糖和乙醇浸出物为研究对象,考察产地加工炮制一体化方法和传统加工方法、切片厚度和干燥温度对桔梗饮片质量的影响,采用归一距离评价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加工炮制一体化方法优于传统加工方法,干燥工艺会对桔梗中4种成分和乙醇浸出物的含量造成影响,桔梗饮片产地加工炮制一体化的最佳加工工艺为:桔梗药材捡去沙石等非药用部位,刮皮后用纯净水抢水洗净,52℃鼓风干燥3 h至含水量在35%~45%,取出切厚片(1~3 mm),继续用52℃鼓风干燥4 h,含水量在12%以下,期间翻动2次.该工艺切实可行,为桔梗饮片生产加工的规范化提供了实验依据,对桔梗饮片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滁州学院学报》2022,(2):37-43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 PEMFC)具有启动迅速、比功率高、清洁无污染等优点,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能源。膜电极(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 MEA)是电池的核心部件,为电化学反应正常进行提供了必要条件,膜电极的制备工艺显著影响电池的使用性能和寿命。本文通过改变热压压力和热压温度来制备不同的膜电极,并在不同的电池温度和加湿温度条件下对膜电极进行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热压压力为0.15Mpa、热压温度为125℃的膜电极性能最佳,在阴极空气压力为0.4Mpa、阳极氢气压力为0.5Mpa、电池温度为40℃、空气加湿温度为50℃、氢气为常温的条件下工作的峰值功率密度为91.92mW/cm2。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实现对中密度纤维板干燥系统的余热回收节能改造,设计了一套纤维干燥尾气余热回收实验装置,介绍了该实验系统的工作原理、流程和硬件结构。该装置由可旋转式气-气热管换热器,空气加热温控装置,加湿、加灰处理装置,空气参数测试控制系统,冷热端风机组成。经过实际应用证明,该装置设计合理,工作安全可靠,测试精度高。使用该装置可以模拟现场纤维干燥尾气工况进行换热器换热性能和积灰特性实验,可以准确方便地研究不同工况下热管换热器的换热性能,热管壁面温度、空气压力的分布规律,热管翅片形态、旋转角度对换热器性能和积灰情况的影响。为纤维干燥余热回收设备的研制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1.
使用LHGZ-2型热风流化干燥床对玉米干燥工艺进行研究,实验使用玉米作为实验原料,称取一定量干玉米,浸泡六小时称取湿重,并用封口袋密封样品,改变五个热风温度,分别是60℃、65℃、70℃、75℃、80℃,绘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干燥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研究玉米热风干燥较合理的干燥温度.得出的数据为80℃的热风干燥条件下的干燥速率在五个温度条件下最高的.但在60℃、65℃、70℃、75℃的干燥条件下这四条曲线的干燥速率在15min时非常的接近,并且65℃的干燥速率在10min时最先达到稳定.因此保证玉米干燥质量的前提下,同时降低能耗节约干燥成本,得到65℃干燥条件是较合适的干燥温度.  相似文献   

12.
将胡萝卜粒放入油中进行真空干燥。分别考察了干燥时间、温度、真空度对产品的色泽和复水比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进行了优化。其最佳干燥工艺条件为:温度100℃,真空度为0.085MPa,时间为30min。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目前木材干燥技术实践发展的需要,从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实习、课外实践教学等环节进行了木材干燥学实践教学的改革.结果表明:通过各教学环节的改革切实提高了本专业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效果较好.使学生能够在日益激烈的就业压力下更具有市场竞争力,并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  相似文献   

14.
对谷物干燥工艺及设备进行了分析,认为谷物干燥存在的问题为:中小型干燥设备短缺,干燥工艺不合理,干燥质量差,能耗较高,为此,应采取的对策为:发发展中小型干燥设备,探索干燥新工艺,采用干燥新能源。  相似文献   

15.
物料内部湿热扩散过程是干燥设备和干燥技术研究的基础。干燥过程中,物料内部的湿、热扩散是同时发生的,本文综合湿热扩散过程,提出了切片胡萝卜内部传热模型和内部传质模型,运用第三边界条件进行了传热过程的模拟,并作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模拟值和实测值十分接近,最大相对偏差小于1.8%;因此用该模型模拟胡萝卜片干燥中传热过程是可行的。模拟结果还显示:物料内各处温度变化不同;在整个干燥过程中,各层的温度梯度随干燥时间先变大,随后逐渐变小,到干燥后期,各层温度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16.
绿色纤维餐具的生产工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稻草、麦秆等一年生草本植物制成的绿色纤维餐具是塑料制品的理想替代品,可有效制止“白色污染”。本工艺采用了独特的氨化、干法热压(公称压力200KN,上下模温100℃,90℃,时间10秒)和二次涂膜技术。  相似文献   

17.
竹炭基功能型复合板材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竹炭为基料、热塑性白乳胶为粘接体、无纺布为增强和表面装饰材料,通过热压胶合制备竹炭复合板材。分析板材的性能指标,探讨板材制备影响因素,发现胶料含水率与板材成型难易相关,温度对力学强度影响小,双面覆无纺布能起到明显增强作用,施胶量对板材的力学、吸附性能和导电性能均有影响。结果表明控制湿含量,采用增强措施,调节胶含量,可以制备出集吸附和导电于一体的功能型复合板材。  相似文献   

18.
一般纸浆模塑制品热压整形设备采用气液增压系统,工作力小,成本高,维修复杂。为提高效率,减少能耗,选择力增益倍数大的五孔斜排式双曲肘三连杆合模机构,并使用MATLAB软件的多目标最优化函数fgoalattain优化结构尺寸,得到优化参数。为提高设备的适应性,采用PLC控制工艺流程,满足工艺试验要求;得到合理工艺参数,可调节快慢行程时间、保压时间、凸模抽吸时间等工艺参数;根据温度和压力反馈,控制模具温度和合模力。  相似文献   

19.
传统人造板材的制备大多利用了脲醛树脂、酚醛树脂等胶黏剂,耗费石化资源且环保度不高,木质素作为植物细胞中的天然粘合剂,具有代替传统胶黏剂制备纤维人造板的优势,且人造板材的吸水性能本身具有劣势,有待提升.利用木质素作为天然粘合剂,采用热压工艺生产由麦秆制成的纤维板,研究了当木质素添加量由0%增加到12%时人造板材的膨胀吸水...  相似文献   

20.
气凝胶的非超临界干燥制备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气凝胶一般通过溶胶-凝胶过程和超临界干燥这两个步骤制取。由于超临界干燥所需设备要求较高,控制条件苛刻,制备周期很长,因而大大增加了制备气凝胶的困难。本文提出以非超临界干燥技术来替代超临界干燥过程的方法,阐述实现非超临界干燥制备气凝胶的几种措施,并介绍实施非超临界干燥技术制备SiO2气凝胶所得到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