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野外剖面、钻孔岩心宏观沉积相分析及岩相类型的归纳总结基础上,根据各类岩相在垂向上的组合关系及在平面上的分布,识别出障壁-泻湖相、三角洲相、河流相及湖泊相等4种沉积相及其多种亚相类型,并建立了相应的垂向沉积序列。其中障壁岛-泻湖沉积相发育于本溪组—太原组中下部,三角洲沉积相对应于太原组上部—山西组,河流沉积相主要发育于下石盒子组—红庙岭组,湖泊沉积相发育于双泉组。研究区总体上沉积环境有从海到陆的演化过程,古气候有从温暖潮湿到相对炎热干燥的变化,聚煤作用发生于气候温暖潮湿的本溪组、太原组和山西组沉积期,在下石盒子组、红庙岭组及双泉组沉积期由于气候相对干旱,区内聚煤作用停止,没有发育煤层。  相似文献   

2.
对长江三角洲地区4个研究钻孔中的晚第四纪古土壤做植物硅酸体分析及磁组构测试.不同类型植物硅酸体的含量及反映暖湿气候与反映冷干气候的古土壤中植物硅酸体的比值在剖面上的变化表明,古土壤层形成过程中气候趋于干冷,古土壤形成于末次冰盛期前的海退过程中;在海退初期,气候曾有明显波动,之后,气候向着冷干的转变相对稳定.古土壤磁组构特征表明其发育期间曾有明显的洪泛事件发生,指示气候湿润.在海退过程中,间或出现较明显的气候湿润期,气候向着冷干的变化并非线性  相似文献   

3.
根据淅川凌岗遗址T1717剖面地层常量元素氧化物含量、质量磁化率和烧失量指标,恢复了中全新世时期凌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①石家河文化地层(约4.5~4.3 kaBP)中的碱金属氧化物含量偏高、磁化率值偏低,同时本层自然沉积物的细粒比重高,且矿物成分粘土矿物比重低,表明当时气候温凉干旱;②龙山文化层(约4.1~3.9 kaBP)中的氧化物含量、粘土矿物特征、Rb/Sr、LOI和环境风化指数显示在本层早期为湿热的环境、后期为干凉环境.自然环境差异影响了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和人地关系,间接调控着新石器文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庄浪徐家碾剖面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序列中磁化率与各粒级的相关性分析,认为粘粒组分(<5μm),细粉砂组分(10-5μm)与磁化率呈正相关关系,粗粉砂组分(50-10μm),砂粒组分(>50μm)与磁化率呈反相关关系.其次,对粒度分离后磁化率贡献的测量计算,结果指出粗粉砂(50-10μm)在全剖面对磁化率的贡献最大,其在古土壤层中对磁化率的贡献低于黄土层;其次是粘粒组分(<5μm),在古土壤层中对磁化率的贡献高于黄土层.粗粉砂对磁化率的贡献主要受到粒级含量的影响,而粘粒物质对磁化率的贡献主要源于其较高的粒级磁化率;粒度分离后各粒级的磁化率呈现出颗粒越细,磁化率越高的变化趋势.这可能是由于细颗粒物质中富含铁磁性矿物,而粗颗粒物质中含有碳酸钙等逆磁性矿物使其粒级磁化率降低.  相似文献   

5.
洪水是干旱区重要的地表过程,柴达木盆地东部位于亚洲夏季风与西风作用的边界带,广泛分布的古洪水沉积对了解区域环境变化和地貌演化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相关研究却十分有限。本文选择柴达木盆地东部夏日哈河中游的一处古洪水—风成砂剖面进行研究,以认识柴达木盆地东部洪水沉积的粒度特征及其与其它类型沉积物的差异,并探讨其古环境意义。结果表明古洪水沉积粒度频率曲线呈单峰、双峰两种类型,分选程度较差,极负偏分布,峰态尖窄,并且与河流相沉积、风成砂、风成黄土有明显差异,可以作为识别沉积相的重要参考。洪水沉积与其它类型沉积在搬运方式上也存在显著差异。古洪水沉积中常见的粗细旋回经证明是由粒径成分及其比例差异造成的,并且粗细层在粒度曲线的形态(粗层为单峰,细层为双峰)和搬运方式上(粗层为递变悬移,细层为均匀悬移)都有差异,代表了洪水过程中的水动力变化,因此可以作为识别和划分该区域古洪水事件的依据之一。同时,在不同阶段洪水有频次和规模上的差异,并且有由洪水环境向风沙环境过渡的变化,可能受地貌演化和气候变化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6.
综合运用化学成分分析、磁化率分析等技术手段,对黄金(HJ)剖面、沙河(SH)剖面和田村(TC)剖面间隔20cm取样分析,研究发现,田村红土剖面常量元素Si、K、Ca、Mg和Na在整个剖面基本上表现为淋溶迁移的特征,由下部往上部表现出迁移程度有逐渐增强的趋势;微量元素V、Cr和Mn累积率多数样品位于0.2~0.5之间,属于中度累积,并且由下往上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这些都说明了赣南地区红土在当前气候条件下仍进行着明显的脱硅和富铝化作用。此外,三个剖面不同红土层低频质量磁化率大小关系为:红壤层<均质红土层<网纹红土层,第四纪红土低频质量磁化率平均值低于花岗岩红土。接近地表的样品同时出现了低频质量磁化率值反而较低,可能与赣南地区长期高温多雨的气候环境有关。三个剖面硅铝系数值、铝铁系数值由底部往上总体上呈现逐渐递减的趋势,而铝铁硅系数曲线值由底部往上总体上是递增的趋势,(<1μm)的粘粒百分含量曲线也有这样的变化趋势,反映了三个剖面风化程度由下往上逐渐增强,三个剖面曲线变化曲线锯齿状波动,说明风化程度也不是完全按照由底部往上正向递增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作为视听艺术之一的动画艺术,色彩是其视觉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重要作用,动画创作者赋予色彩的丰富情感使得动画作品更有吸引力。充分认识动画色彩作用,研究色彩所代表的情感意义,以及探究色彩与观众的情感互动,这将有利于我们总结动画创作中色彩使用规律。  相似文献   

8.
徐涛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22(2):53-54,F0003
充溢着美的课堂教学,能使师生感到心旷神怡。在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课前对教材、教辅、教法、学法、学生等的直接观照,构思后形成的清晰完整的教学脉络,进而以充沛的感情生动形象地将其呈现于学生,使师生达到身与竹化的至高境界,是语文教学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明代笔记中大型蜘蛛故事还未限定在海滨,清人这里,“海州”这一区域,成为大型蜘蛛传闻发生压倒一切的地区。叙事特点有:1、大蜘蛛具有变形为人的能量,有善良本性,可与人交往。2、大蜘蛛也属于妖怪一类,但道行较高,可同雷公或龙较量,有时甚至能击败雷公或龙。宋人笔下相关传闻开始随文化重心南移而偏移到东南沿海,还把巨型蜘蛛与宝珠传说结合,成为“意外得宝”与“识宝”叙事模式一个凝聚点。蒲松龄《龙戏蛛》承续了同情蜘蛛的倾向,而谴责龙与雷霆代表的“天公”,以强化实录性来增加可信性。  相似文献   

10.
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的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建国后至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统收统支、三级管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划分收支、分级包干”几个主要阶段。80年代以后至今在政府投入内部进行了重心下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和重心上移(乡镇与县)的关系调整、教育与其他部门关系的调整(预算单列)、政府投入及其与外部投入的关系调整。在解决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上,于1995年以后采取了“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方式进行特殊投入。经一系列制度变迁,我国已形成较有特色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  相似文献   

11.
论《山南水北》的反异化姿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少功在其《山南水北》中通过对人性被异化的都市文明与多少带有原生态文化因素的八溪峒乡土文明的对立性审思,对唯经济主义的揶揄以及强烈的生态意识和对体力劳动的热情赞美张扬了颇具现代性的反异化姿态。  相似文献   

12.
中人是清代土地交易的重要参与人之一,是契约订立过程中除当事人双方之外的第三方参与者。大屯契约4人以上作为中人的情况比较普遍,主要有族长、亲族、妇女、立契者本人等。中人构成方式和立契者、参与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中人对晚清以来安顺屯堡民间社会秩序的维护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元朝政府文教政策的调整,各处地方官的积极推动,南宋遗民儒士、理学家、普通民众等社会各阶层人士及宗族等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上述各方力量所形成的合力,促成了元代安徽地区书院的恢复和发展。按所在地分,元代安徽境内的书院主要分布于中南部地区;北部地区特别是淮河流域一带,书院创建较少。按创建年代分,元代中后期安徽境内新建书院较多,也有不少前代所建而在元代得以留存的书院,经过修复被重新利用。按创建主体分,元代安徽境内的书院,绝大多数为民办,官办相对较少。由于元朝政府对书院控制的加强,元代安徽地区书院的官学化趋势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14.
姜苓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1):105-106
通过语言、行为、幻灭感三方面剖析霍尔顿身上体现的个性危机与现代主义文学中对传统主流文化产生的疏离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农村社会稳定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坚持经济发展这个中心,不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和综治队伍建设,做好教育、转化、打击、防范等工作,确保农村社会稳定与人民安居乐业。  相似文献   

16.
从大学的发展看未来大学的理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描述了大学的发展和未来大学的理想。列举了美国、德国大学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对社会经济、政治和化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提出了自治权和学术自由是大学发展的支柱,未来大学的理想就是要从价值定位、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以及反映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来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