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日语评价语气复合形式「してもいい」和汉语"可以"为考察对象,本研究主要分析了两者的区别,结果显示,二者在表达"许可、承诺、意志、提议、看法、许容"六种含义上基本一致,当「してもいい」被拆分为「しても」和「いい」两部分来理解时,「してもいい」与形容词"可以"的用法基本一致,两者在其它场合中基本没有共同点。  相似文献   

2.
日语中易混淆的一组副助词"さえ"、"でも"、"まで"有其共同点,都表示列举极端的例子来表现强调程度;但在用法上、接续上又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3.
本文尝试从隐性否定角度来解释"好容易+VP"所浮现出的"结果产生的不易或情况进行得十分艰难"这一构式义。"好容易+VP"的隐性否定义是依托于句法结构与语义结构的否定,"好容易"所在的句式结构形式是隐性否定义浮现的内在因素,而构式"好容易+VP"所处的语义环境是外在因素,表"不易"义的"好容易"通过反语的修辞手段而产生。构式"好容易+VP"的语用功能表现为提醒注意某事件实现得不易,希望能够珍惜或突显付出的代价,进而在事件之间建立起关联。  相似文献   

4.
极端思维法是指在解题的过程中把研究对象或过程通过假设成理想的极端值,再与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得出合理推断的一种思维方式.可用于迅速解答有关化学平衡的一些题目.  相似文献   

5.
何乐士等认为"莫"可作否定代词,也可作否定副词。通过穷尽式地考察《盐铁论》中的"莫"发现,"莫"作否定副词时仅表对动作行为的否定,作否定代词时多数用于叙述句,少数用于"莫+形容词+介词"或"莫若"等形式的比较句。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历时对比,发现"莫"的词性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葛杰 《江苏教育》2015,(12):57-58
按照"3+4"人才培养计划,中职阶段(前3年)的培养目标就是让学生掌握会计一线岗位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会计从业资格是衡量专业素养和技能的基本尺度,评价标准客观,与转段升学要求一致,与人才培养目标吻合。为此,可以会计从业资格考证作为专业技能课评价标准,并以此来统领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会计专业核心技能课教学与评价。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教育"时代下信息化评价对于提高高校实验室信息化建设水平至关重要。依据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建立高校实验室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进而构建高校实验室信息化水平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实例验证该评价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实例分析表明该研究可以为高校实验室制定信息化发展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将数学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常常要考察有关数学对象或涉及范围的极端情形,这就是"考虑极端"思想.因为极端情形相对简单、具体,所以,当一个数学问题不易解决时,我们可以考虑它的极端情形,通过极端情形下的结果和方法,寻找问题的突破口.几何定值问题就是研究运动图形中的不变量(如定点、定长、定角、定积、定比等).因图形在运动,故给问题的解决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下面通过考察动点、动线段、  相似文献   

9.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十分赞赏“以退为进”的解题策略,他指出:“善于‘退’,足够地‘退’,‘退’到原始而不失去重要性的地方,是学好数学的一个诀窍!”有的问题不易直接解决时,可将问题“退”到特殊情况(或“极端”情况)来研究,从中发现规律或受到启发,从而找到解题途径.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0.
黔东苗语"no~(44)"在"?u~(31)+no~(44)、o~(33)+?u~(31)+no~(44)……""?iɑ?~(55)+no~(44)、■hiu~(44)+no~(44)……"等结构中表示概数或约量。黔东苗语概数助词"no~(44)"的结构可以划分为进位制数词+no~(44)、度量衡单位量词+no~(44)、数量结构+no~(44)三种类型。通过对语言事实的考察分析,发现在概数结构中,no~(44)的词义可以表示"左右""略超于""略多"与"略等于",其中,"左右"占绝大多数,"略多"和"略超于"次之。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许多国内外高校纷纷将自己的课程向社会开放,然而这些开放课程的开放性效果具体如何,则需要进行多方面的评价。在众多评价方式中,Google Analytics为评价开放课程非直接教学对象的用户访问情况提供了一种全面的流量分析。应用Google Analytics分析"教育技术学开放教育资源"网站的研究分别从网站级别和课程级别两个层次探讨了开放课程开放性效果评价的指标体系,最后得出:(1)在整个网站层次,Google Analyt-ics可用于评价开放课程开放性效果的关键指标包括访问次数、每次访问页数、网站平均停留时间、跳出率;(2)在具体课程层次,Google Analytics可用于评价开放课程开放性效果的关键指标则是浏览量和唯一身份的浏览量。  相似文献   

12.
现有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实验教学手段单一、内容陈旧、缺乏吸引力。针对这一问题,结合"基于问题学习"和"翻转课堂"两种教学思想,将课程教学方式更新为"学生课前学习+教师课堂讲授+学生实验前分组讨论+学生进行仿真实验+实验后分组讨论"的教学模式,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辅助手段3方面进行改革。编写面向新工科建设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系统建模与仿真基础"讲义;以猎鹰重型火箭回收等航空航天热点问题为背景,将其抽象简化为实验教学内容;开发"系统建模与仿真基础"教学和评价综合平台,设计若干个不同层次的"实验案例;通过多阶段考核及最终答辩,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让学生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课程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培养了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评价高。  相似文献   

13.
"啊"是开远方言中使用频率极高的语气助词之一。"啊"往往用于句末表示事态的变化、新情况的出现,或是单纯表示说话者的情感、态度。通过比较不同意义、功能的"啊",我们还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14.
学生的学习不可能与整体水平保持完全一致,如此情况之下,分层次教学便成为一把为学生开启英语学习新面貌的神奇钥匙。1.何谓"分层次教学"首我们可以将这一主题进行拆分,"分层次教学"一分为二,分为"分层次"与"教学"两部分。如此便可以清晰的明确一点,"分层次教学"就是将"分层次"这种方法运用于我们日常的教学。那么什么是分层次呢?分层次,首要条件是承认层次,也就是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学生在小学阶段,由于个人兴趣,或是不  相似文献   

15.
历史学科内综合在“3+2”的高考模式中就有所体现,例如将中外历史联系起来,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1995年高考试题中把中国与埃塞俄比亚、西班牙三国的反法西斯战争进行比较)。在“3+X”高考文科综合考试中,学科内综合更成为考查的重点,而且考题综合的程度也进一步加强了。下面笔者就来详细谈一谈历史学科内综合的几种情况。1.阶段综合:认识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和阶段特征,是历史学科复习的基本要求和方法之一。阶段综合涉及到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军事、对外关系、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可以是其中一个或几个方面的综合,也可以是全面的…  相似文献   

16.
针对日语中表示"动作正在进行"的"V+ている"结构进行分析,同汉语的翻译进行比较,对该结构的汉译结构进行了分类。在句子中,"V+ている"结构对应的汉语译文可以分为"译为‘正在+V’""译为‘正在+V’或‘(正)在+V+着(呢)’""译为‘V+了’及其他"这三个类别。本文还对"正在+V""V+着""V+了"结构之间的异同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衡量和评定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的具体依据和准绳,制定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整个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的关键环节。本文研究回顾了托幼机构指标体现建构的阶段和方法,并着重分析了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和矩阵对偶法的运用原理和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输入与输出理论视角下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三阶段模式,并将传统的层次分析法和矩阵对偶法相结合,探索一种新方法——"层次矩阵对偶法",用于判定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指标权重值。  相似文献   

18.
结构对称语义不对称的"大+名"与"小+名"构成非对称性配对"大/小+名"结构,该结构相对于对称性配对结构而言是非典型现象,有其特定的成立条件。条件之一是"大/小"在量的属性上从表示量的幅度引发出表示量的端点;条件之二是"大/小"分别以客观量度义和主观评价义与名词搭配,或均以主观评价义与名词搭配。当"大/小"修饰称谓名词、处所名词、时间名词等带有极端等级性特征的名词时,产生主观评价义。揭示非对称性配对"大/小+名"结构的准入条件,有助于深化汉语核心形容词"大/小"的语义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比较研究,分析了"前后"和"先后"两个词在句法、语义、语用上的特点。首先进行了句法分布分析,发现"前后"比"先后"的句法分布广泛。其次,对"前后"和"先后"进行了语义上的分析,了解到"前后"可用于空间,"先后"不可以,但二者均可用于时间。用于时间时,"前后"侧重于整段时间或一段时间内发生的类同的事,而"先后"侧重于一段时间内事情发生的顺序。最后,对两者进行了语用分析,明确指出"前后"和"先后"的使用情况,以及两者可以互换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1、因果法:见到一个现象,要问一问产生的原因是什幺。 2、比较法:比较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或不同物体、不同现象之间的异同,比较互相矛盾的解释、说法、理论等。 3、推理与验证法:通过推理得出的结论,如何设计实验加以检验;反过来,实践中发现的规律,如何从理论上加以论证。 4、推广法:从某些特殊情况、物体或现象中总结出来的规律,推广到一般情况或物体中是否还能成立,这规律是否有普遍意义或只适合于某些特殊情况。 5、极端法:在通常情况下出现的现象或成立的理论与规律,推广到极端是否能出现或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