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备考提示写人记事的散文有写人和叙事之分。写人的散文,着意于刻画人物鲜明的思想性格;记事的散文,致力于发掘所叙之事的实质。写人散文所写或是一个人,或是几个人,或是一类人,或是几类人,甚至是几者的综合。叙事散文一般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常常将几件看似互不关联的事组合成篇,而这几件事又一线贯穿。写人、叙事往往不可分离,文中的人、事都来自于生活,并非虚构。无论写人、叙事,其目的都是为了抒发感情,阐明事理。  相似文献   

2.
散文本是人的自然生态的从容展现,这一特点在抒情与叙事并重的散文中表现尤为突出。针对学生散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现今叙事抒情散文在文章立意选材、篇章架构、表达及语言方面的写作特点,大学生的散文写作应从最基本的写“真”记“实”的叙事散文开始,体味散文写作的真正味道。  相似文献   

3.
散文本是人的自然生态的从容展现,这一特点在抒情与叙事并重的散文中表现尤为突出.针对学生散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现今叙事抒情散文在文章立意选材、篇章架构、表达及语言方面的写作特点,大学生的散文写作应从最基本的写"真"记"实"的叙事散文开始,体味散文写作的真正味道.  相似文献   

4.
散文散步     
散文的形式是“散”,散文的精髓是“真”;散文必须有个主旨与魂魄;抒情散文主要分记人、记事与写景三类,其写法可概括为:写人不全面、写事不连贯、写景有重点。  相似文献   

5.
初中语文教材所选入的莫怀戚的《散步》是一篇以记人叙事为主体的散文,作者在散文中表达了对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的赞扬,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生命的哲思。目前,大多数语文教师主要将教学重点放在尊老爱幼的亲情体验上,对生命层次上的思考还不多。笔者主要分析《散步》中体现的生命哲学,探索文本暗含的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6.
初中语文教材所选入的莫怀戚的《散步》是一篇以记人叙事为主体的散文,作者在散文中表达了对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的赞扬,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生命的哲思.目前,大多数语文教师主要将教学重点放在尊老爱幼的亲情体验上,对生命层次上的思考还不多.笔者主要分析《散步》中体现的生命哲学,探索文本暗含的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7.
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写法灵活、个性鲜明、文情并茂和短小精悍的文学体裁。通常根据内容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分为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其中记叙散文又分为四小类:记人散文、叙事散文、写景散文与状物散文。华南师大陈妙云教授曾说:“评卷场上,议论文一统天下,千人一面,文章已没了个性。  相似文献   

8.
台湾作家的散文,一直有种浮华之外的真实感,从林清玄到舒国治,再到写出《这些人,那些事》的吴念真;每一个人都在竭力把生活最本质的部分写得落落大方。《这些人,那些事》,不挑事儿的书名,却写尽了经事之人、经人之事。  相似文献   

9.
六、要练一练 这样的散文 [存在问题] 高年级学生,经过几年的作文训练, 面对记一件事、写一个人这两类命题,似乎有些办法,像《班里一件事》、《我了解他》等题,他们是不感到陌生的。不过,若是让他们写《公园秋色》、《我家附近一条街》等题目,不少人便感到为难了。 他们只习惯走记事、写人的老路,对散文写法不够熟悉。有的学生写《街头晚霞》,还是“老头摔倒了,我把他搀扶起来”,只是安在马路边晚霞中而已。学写记叙文,只掌握记事、写人两种思路不够的。绘景、状物的散文写法,也应该让学生学一学,练一练。 [教学目的] 1、通过这节作文知识课,让学生初步了解绘景、状物  相似文献   

10.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通过节点叙事与细节描写来刻画梁启超"学者人格"的风神,但文字背后潜藏着高阶写人记事类文本的微观写作边界:人物特写的真实里仰仗虚构,甚至以虚构特定的戏剧性反差或矛盾来增强人物的艺术感染力。这为写人记事散文教学提供了由"样本"走向"实践"的写作思维路径。  相似文献   

11.
四福 《八小时以外》2012,(7):113-113
台湾作家的散文,一直有种浮华之外的真实感,从林清玄到舒国治,再到写出《这些人,那些事》的吴念真,每一个人都在竭力把生活最本质的部分写得落落大方。《这些人,那些事》,不挑事儿的书名,却写尽了经事之人、经人之事。书中文字分隔的篇章,耐人寻味。心底最挂念的人、日夜惦记的地方、搏真情的朋友们、一封情书的重量以及"这些人那些事",笔调平实得你会怀疑吴念真是不是  相似文献   

12.
一、指导思想 新的《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初二年级除掌握说明文的一般特点外,要了解散文的一些常识。本册第二单元五篇课文,以记人叙事为主,记叙中又运用了议论、描写、抒情的写法,是学生学习一般的记叙文向较复杂的记叙文的过渡单元,它们既体现着散文的共同特点,又各有其特色。《井冈翠竹》、《听潮》抒情、描写成分较多,后三篇以写人记事为主。  相似文献   

13.
散文选材广泛,常见的有叙事散文、写景散文、咏物散文、记游散文,还有意蕴深刻的哲理散文等。散文阅读的考查,往往有文章思路的把握,作品情感的领会,优美意境的领略,精彩词句的品味,哲理性语句的含义理解。此外,句式的仿写、表现手法的赏析以及拓展综合运用也是散文阅读的重要考查点。  相似文献   

14.
一切写作对象只有六类:人、事、景、物、情、理。散文无所不包,便有了相对应的记人、叙事、写景、状物、抒情与议理等六大类散文。本文从创作角度对散文品类的样式美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5.
散文具有真实性和文学性双重特点。就散文的真实性来说,阅读写人叙事类的散文,应该从昔日之我与今日之我双重视角切入。据此可以发现,鲁迅在《阿长与〈山海经〉》中对“我”的态度始终没有变化,但是对阿长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过去写她的优点、缺点以及自己对她不满、敬意转为认为她是真正的“人”而对她忏悔、同情和祈愿。就散文的文学性来说,鲁迅采用了忠实于记忆和有意去改编两种书写策略。其中有意去改编采用了强化(阿长与《山海经》)、削弱(阿长的死)和遗忘(阿长买、送《山海经》的时间)三种方式。  相似文献   

16.
《月光下的喇叭手》是台湾作家林清玄先生的早期作品,属于写人叙事类散文.本课抓住散文的文本特质确定教学内容,上出了“这一篇”的独特之处.始终聚焦乡愁情感主线,用三条文本解读路径探究“喇叭手”形象的情感内蕴,带着学生层层深入去品读语言、体悟情感、探究深意.  相似文献   

17.
散文阅读历来是中考的重点考查对象,快速帮助学生提炼中考散文主旨应该成为语文阅读教学的训练内容。一、从培养学生整体阅读的习惯开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整体阅读训练。初读散文后按顺序思考三个问题: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从"写什么"角度,学生不难找到具体的事、景、物。但是如何将事、景、物与主旨建立联系,还必须指导学生抓住关键点:富于诗意的"动情的事"或者"寓意物"。因为散文中,有用来对比衬托的"物"、有  相似文献   

18.
记人叙事类散文是指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人物、事件为主要表述对象,借写人叙事以抒情写意的散文。  相似文献   

19.
刘丹 《现代语文》2014,(12):44-45
在古代,散文是与韵文相对的散体文字,包括了许多文体。清代姚鼐编《古文辞类纂》,将各种文体合并归类,尚有论辨、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等。古文中文体甚多,这在现代散文中也颇有延续,比如日记、书信、游记、传记等。有的则是变了名称,如序跋变成前言后记。但现代散文也催生了富有时代特征的文体,主要就是小品、随笔、杂文和报告文学等。小品与随笔,古时也有,但多指短小的篇章。现代小品文主张抒写性灵,颇有个性解放之义。随笔不同于古来的笔记体,还接受了外来影响,尤其是英法随笔的参照。再如杂文,也叫随感录、杂感等,因鲁迅的倡导而形成一种文体。报告文学,也是新兴的体裁。孙犁说:“文艺通讯,包括了通讯、速写、特写、访问记、印象记,以至报告文学,这些文学上的短小形式。”报告文学,也就是一种文艺通讯,但更讲究文学手法或表现。散文中不只是一体,而是多体共存。就此而言,散文颇有母体之义。不仅催生出许多子文体,本身仍是一体,一种富有弹性的文体。散文的文体,相对于诗歌与小说及戏剧来说更难界定,或者说更具弹性。散文的另一种区分是着眼于表现的,可分为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说理散文等。朱光潜认为“宇宙间一切现象都可以纳到四大范畴里去,就是情理事态。”而在《情与辞》中又这样说:“文字有言情、说理、叙事、状物四大功用,在文学的文字中,无论是说理、叙事、状物,都必须流露一种情致。”这里首重情致,显然是着眼于文学意味的。余光中在《不老的缪斯》中则分了六项,即抒情、说理、表意、叙事、写景及状物。若加上写人一项,就齐全了。  相似文献   

20.
【考点解析】叙事散文:以写人叙事为主的散文,写的是作者感悟至深的生活体验。通过写人叙事抒发作者独特的感受和情绪。这类散文善于通过某些生活片断、场景和细节描写以及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揭示事件的审美意义。如:《背影》《藤野先生》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