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斌 《体育师友》2007,(4):28-30
态度是个人对特定对象以一定方式作出反映时所持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此定义表现出态度具有价值判断和感情成分,同时具有一定的稳  相似文献   

2.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其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学习的心理水平,促进体育、心育、智育的全面发展。1学习兴趣的含义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兴"是指中枢神经系统的适度兴奋,它给人带来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情绪,使人精力旺盛;"趣"则是有味道、有吸引力。学习兴趣就是诱发人的学习活动、产生喜好和向往的心理倾向。学习兴趣的功能是使人的学习积极性高涨、持续性增强,而且能使人沉醉在一种兴奋、快乐的情绪体验之中。  相似文献   

3.
邹京 《湖北体育科技》2008,27(3):341-342
大学校园体育文化是特定环境下的亚文化,是校园文化中最具活力的一种文化现象,它向现代大学生传授一定的体育价值观念、文化规则和运动技能,使大学生在个体社会化进程中形成一定的价值体系、思维方式、群体心理及思想观念,对其人格塑造或个性化过程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通过探讨高校体育文化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从四个方面进行不同侧重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论竞技体育的文化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是一种文化,而竞技体育则是体育文化的精髓。竞技体育人才要想超越人的本能的羁绊,攀登世界竞技体育的高峰,在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上必须变革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思维方式、情感方式、意志修炼方式,优化人格,完善性格,丰满个性,才能进一步增强竞技体育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生体育兴趣特点及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一、研究目的兴趣是促使人们探索和认识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具有这种心理倾向的人,活动的持续性增强,积极性高涨,始终沉浸在一种兴奋、快乐的正性情绪体验之中。这对促使学生自觉参加体育活动,发展心理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因而受到广泛的重视,并把激发和保持学生的体育兴趣作为《体育  相似文献   

6.
一、体育游戏的教学作用1.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体育游戏活动中的趣味性、探索性能使小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可以影响他们对渗透在游戏中的学习内容产生兴趣,从而引导小学生向认识兴趣态度转化,认识兴趣又可引起学习兴趣和需要,两者在游戏活动中互相促进、相互发展与提高。  相似文献   

7.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终身体育是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体育的改革和发展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终身体育 ,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1 终身体育基础的主要内容(1)打好身体基础 ,促进学生正常生长发育 ,增强体质 ,形成正确姿态和掌握立、走、跑、跳等基本活动技能。(2 )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和养成身体锻炼的习惯 ,使之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3)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和锻炼方法 ,从而培养与发展他们的体育能力。2 体育兴趣心理学认为 :“兴趣是个人对客体的选择” ,“是对一定对象的心理倾向” ,“是一个人力求接触、认识…  相似文献   

8.
兴趣是个人对客体的选择态度,这种态度导致积极探究某种事物获得某种知识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倾向,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表现出的兴趣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兴趣,它是由体育课堂教学本身的特殊性而引起的,另一种是间接兴趣,它是由体育教学目的、作用和结果所引起的,每一位教师应注意它的形成并加强对它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珠三角城市公园体育文化进行研究。结论:公园体育是以公园为特定场所,以公园内体育设施及场地为载体,以满足大众休闲娱乐为目的,促进大众身心和谐发展并与现代生活方式相适应的一种社会文化活动。珠三角城市公园体育文化内涵涵盖了公园物质文化的自然环境与人造环境;公园体育精神文化的无形形态和有形形态;公园体育制度文化的民俗习惯与特定规范;公园体育行为文化的体育参与体验、交流及互动等。  相似文献   

10.
学校体育文化发展特点及其前景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校体育课程的性质应该是广义的文化教育课.这里的"文化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知识、技能,增强体质,养成良好的习惯,而且还要将体育作为一种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传授给学生.学校体育课程应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活动,就是着眼于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并使学生具有丰富的体育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11.
地理环境对体育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自然受到地理环境的制约。地理环境对体育文化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它决定了人类生产活动的方式;人类遗传性状的变化是从事体育文化的客观条件;不同的地理环境,可以铸造人们的习惯、文化素养、价值取向,从而影响对体育文化的态度、习好。  相似文献   

12.
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的体育兴趣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个人对客体的选择”,“是对一定对象的心理倾向”,“是一个人力求接触、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和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根据心理学的观点,我们可以把学生的体育兴趣理解为:学生从事体育(或体育中某一内容)学习与锻炼的心理倾向或选择。体育兴趣是学生从事体育学习和锻炼的内在动力,是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积极性中“最积极、最活跃的一个心理因素”。很多人都爱引用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来说明激发和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重要性。然而,在我国的五六十年代,由于社会和历史的原因,学生从事体育学习和…  相似文献   

13.
一、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1、体育游戏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就是以需要和兴趣为首要条件的,他们对有兴趣、有感情色彩的内容会主动去追寻和掌握。体育游戏活动中的趣味性、探索性能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可以影响他们对渗透在游戏中的学习内容产生兴趣,从而引导小学生向认识兴趣态度转化,认识兴趣又可引起学习兴趣和需要,两在游戏活动中互相促进,相互发展与提高。  相似文献   

14.
试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教育功能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课程的延伸和补充,起着体育隐蔽课程的作用.它是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是通过学生无意识的、非特定心理反应机制影响学生的,具有隐蔽性、多样性、学生易接受性和主动性,是其它教育形式难以匹比的.研究校园体育文化,有助于完成体育课程教育的整体优化,共同实现学校体育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5.
浅谈体育习惯及其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所谓习惯是由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成为需要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体育习惯是特定的情境刺激(场地、时间、器械、指导者等)和个体参与体育活动之间经练习和重复而形成的稳固联系。因此 ,体育习惯是体育锻炼的需要与行为的直接联系 ,是不需外在监督和个人意志努力即可实现的活动倾向。培养学生的体育习惯 ,是学校体育所要追求的目标之一。一、体育习惯的特点1 后天性体育习惯是通过后天习得而成的。在一贯的教育要求之下 ,使个体行为具有方向性和坚持性。参与体育活动的经常化和运动技能达到熟练化有助于体育习惯的养成。显然 ,体育习惯…  相似文献   

16.
《体育与科学》2014,(3):97-100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社会转型期的体育文化失范表征、危害以及矫治策略进行探讨,认为:体育文化失范制约着体育文化的健康发展,体育文化失范在转型期主要表征为对待体育态度和行为上的功利化倾向以及泛政治化倾向;体育文化失范所带来的体育文化价值衰败和体育精神的丧失如不加以引导和矫治就会由个体行为扩展成为一种团体的、普遍的、合法的潮流和趋势;遵循和重视体育文化的发展规律,摒弃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丰富体育文化理论研究,加快体育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推进体育文化的发展、繁荣与进步是当前体育文化的矫治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中国体育改革的深化,面临着许多文化方面的问题,主要是体育改革战略目标的不明确所造成的多元功利倾向,改革忽视理论指导而依靠经验的问题,体育社会心理上的短期效益追求,以及体育管理的技术化现象等。  相似文献   

18.
邵国华  杨晓丽 《体育世界》2010,(10):108-109
体育游戏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发展身心于一体、开展容易等特点被广大中小学体育课广泛采用,为更好的提高中小学生体育课兴趣和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的功能。本文就体育游戏对中小学生思维、想象、记忆等认知活动,以及情绪情感方面的心理影响进行了阐述,以促进中小学体育教师能更好的利用体育游戏发展学生的心理.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校园体育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式,阐述校园体育文化传播过程中对大学生个性心理构成的影响,探讨体育文化传播与个性心理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出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重视和加强学校体育文化建设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心理境况是顺利达到和完成体育教学目的与任务所依赖的心理背景。它是由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组成。它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人际关系等等。本文试图在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体育心理学等学科有关理论指导下,研究与探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创设良好心理境况的途径与方法,力求完善与优化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为提高体育教学课堂教学效率提供理论和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