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体操运动中有大量的动作都要靠头朝下脚朝上的倒立姿势或经倒立姿势来完成的,因此,在体操课教学中,必须加强这项基础动作的教学。但在教学初就直接安排学生做倒立,学生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恐惧心理,影响技术动作的学习,在生理上也会出现一些不适感。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采用“斜反靠倒立”的方法。让学生逐渐适应倒立时的身体位置,逐步掌握倒立类动作和关联动作。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2.
1、倒立训练在入水压水花训练中的作用 倒立训练首先能刺激神经系统,克服人体直立状态中形成的习惯性方位感的干扰,改善跳水运动员在垂直倒立姿势入水时的空间方位和身体下落速度的判断 能力。发展了专项所需的运动时空知觉。所以能提高少年运动员在空中身体的控制能力及最后入水垂直效果,因而倒立辅助训练对压水花技术的掌握无疑是有益的。其次,压水花技术对上肢及躯干的力量素质和身体复杂运动的控制能力要求很高,而倒立动作对运动员肩、腰、手腕及整个身体支撑的力量,以及控制身体运动的能力,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所以这种训练符合跳水入水和压水花的要求。再次,6、7岁儿童,由于空间方位知觉发展尚未定型。而神经系统对肌肉运动的调控能力正在快速发展之中,因此,如果能对这些小运动员。及时地进行系统地倒立辅助训练,便能加速压水花技术的掌握。  相似文献   

3.
身体素质训练是由两个基本部分组成的,一是肌肉训练,二是心血管系统训练。肌肉系统也称为人体的发动机,是产生人体动力的重要部位。心血管系统也称为人体内燃机,是产生人体能量的重要部位。力量训练是发展人体肌肉系统能力的最好手段,耐力训练是发展人体心血管系统的最好手段。在一个季节的训练计划内容必须包括力最、耐力方面的练习。在季节训练中,教练员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分别进行力  相似文献   

4.
一氧化氮及其合酶与运动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氧化氮(NO)是一种强扩血管物质,近年来倍受人们重视。笔者介绍了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NOS)在人体中的产生、调节及其他生物学作用,并重点综述了体育运动对NO、NOS的影响。这些结果对深刻认识低氧训练以及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等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体育运动对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体育运动对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发现体育运动对心血管系统一些常见的疾病、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以及心血管系统的内分泌调节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刘澜  赵元 《游泳》2005,(1):33-33
下旋是花样游泳自选的基本动作,从半周或一周可以演变出多种倒立姿势下的各种变化的旋,它几乎成了自选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一套自选至少含有一个旋,大多数情况下含有多种多样的旋,它表明了一套自选的难度。虽然以垂直倒立姿势完成的旋最能清楚地展示运  相似文献   

7.
健美操运动对女护士生循环机能和身体工作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2名中等卫校护士专业女生六个月的健美操运动训练前后心血管机能指标的测定,并与偶尔参加一般体育活动的女护士生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训练组女护士生的安静心率缓慢,每搏输出量增加;完成相同负荷运动时增加每搏输出量以适应运动对血液供应量的需要;运动时收缩压升高,舒张压下降,心血管调节功能改善;PWC170升高。反映了健美操运动对提高卫校女生心脏泵血能力,心血管调节能力和人体工作能力具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8.
前言血液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组织,人体的新陈代谢主要靠血液运输,所以血液是体液调节的重要因素,它调节人体各组织器官的机能,保持组织内部理化性质的相对恒定。在运动过程中,血液的有形成分所起的作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故对血液有形成分的研究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人的血液系统做了大量的研究,获得很多有价值的成果,但是由于不同的对象、地区、社会条件及实验方法,对实验结果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众说不一。我们为了了解沈阳体院院队学生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数及其分类的特点,以便观察教学与训练对血液有形成分的影响,我们对各项院队学生做了有关血液指标的检查。  相似文献   

9.
据科学家测定,经常参加游泳活动的人。其肺活量可从正常的3000毫升提高到4000—6000毫升。游泳时人体平卧于水中,改变了正常的直立姿势,加上水对人体的按摩作用,使心肌粗壮,促进代谢,增强心血管功能。游泳时的水温往往低于人的体温,由于温差对全身的刺激,改善了皮肤微血管的收缩和舒张功能,从而提高人体的耐寒能力。此外,游泳对人体的神经、内分泌、  相似文献   

10.
1、评定运动训练程度及训练效果。 通过运动生理学指标测定可以评价长期训练和短期训练的程度和效果。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或运动训练,可促使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机能和调节能力产生良好的适应。比如长期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窦性心率徐缓;运动性心脏增大;心血管机能改善等。在体育运动中,我们常用心率、血压、血乳酸、无氧阈、最大摄氧量、睾酮、皮质醇等指标来评价人体机能的适应性变化程度。  相似文献   

11.
<正>所谓"活点",是指人体中手指、手腕、肘关节、肩关节、胸部、腹部、腰部、臀部、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以及脚背、脚尖等能够屈伸的部位。在倒立的教学与训练中,学生独立练习时遇到的最大技术难点有两个:一是倒立不稳,二是倒立不垂直。根据力学原理,要想在倒立中保持平衡状态,人体所受到  相似文献   

12.
所谓“高原训练”即通过人体在高海拔地带产生的一些适应性的调节反应(血红蛋白浓度的增加)来提高人体耐力。这一理论通过实验证明人在高海拔地带由于体内血红蛋白浓度的增加,血液浓度也相应增加。这种生理反应正是耐力项目的运动员所希冀的。于是“高原训练”自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后作为一种训练手段问世以  相似文献   

13.
<正> 经实验证明,人体运动疲劳关系着人体运动后恢复过程的血液酸碱度(PH值)平衡的问题。人体动脉血液正常的PH值是7.35~7,45,平均为7.40,极值为6.8~7.8,超出此限,机体难以生存。人体运动,特别是激烈运动使机体组织细胞缺氧,人体运动能量的获得以无氧代谢为主,但同时产生大量的乳酸、丙酮酸等酸性物质,好在人体血液存有酸碱缓冲的对系统,即负责血液PH值调节系统。最主要的是NAHCO_3/H_2CO_3缓冲对,当人体运动使酸浓度增加时,需动员大量的NAHCO_3加  相似文献   

14.
太极拳的生理医学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等方法就太极拳对人体各系统产生的生理医学效应的研究进行梳理。研究认为,太极拳练习能促进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太极拳练习能改善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呼吸系统和运动系统的功能;太极拳是通过对各大系统的综合作用,达到其健身和养生效果的。太极拳是一项安全的,能促进人体健康的锻炼形式。  相似文献   

15.
超声多普勒法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无创性血流动力学研究手段,逐渐为临床诊断所接受。目前国内外体育领域内还未见有关超声多普勒法的研究报道。该方法同其他研究手段相结合,对人体心血管功能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关于体位变化的研究早有报道。但文献多限于立、蹲、坐、卧等体位研究,倒位的心血管系统研究甚少,指标也较为单一。由于缺乏充足的实验依据,迄今对倒立健身这一观点的褒贬尚无定论。鉴于上述情况,本文采用超声多普勒法和心阻抗血流图法相结合的手段观察了受试者在立位、卧位、倒位和由倒位转为立位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心泵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6.
纠正侧手翻错误动作时不容忽视头颈姿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学习技巧侧手翻时,有一部分学生完成动作时,出现屈髋、屈臂、冲肩、两腿侧绕手翻不经倒立,倒立时塌腰,摆腿无力、翻转不畅、不能有力地推手抬起上体等错误动作。经过较长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出现这些错误动作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练习时没有随着技术环节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头颈姿势,而影响了整个动作的完成。一、不合理的头颈姿势引起错误动作的原因1.出现屈髋、屈臂、冲肩、两腿侧绕手翻不经倒立的原因是:在上体侧倒时,有些学生过于低头。由于低头会反射性地引起上、下肢屈肌及腹部收缩肌紧张性加强,背部及上、下肢伸肌紧张性减弱,造成含胸…  相似文献   

17.
举重技术原则第一条"近",指出预备姿势和上举过程中,人体和杠铃重心的合力作用线,应尽量接近下撑面中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产生稳定平衡,为人体发挥最大力量创造必要的条件,因为只有"近"才能省力,使人体有限的力量举起更大的重量。然而,在举重动作中,  相似文献   

18.
<正> 水约占体重的60%。是人体中最多的成分,对人体起着许多重要的作用。其中之一是调节体温。人体必须保持一定的恒温,在体内热量产生多的时候,必须迅速的向体外散发。细胞内代谢而产生的热,借助于水迅速向体外传导,随着血液的流动传导至皮肤,经过幅射、对流、蒸发而向体外敞发。水成为水蒸气而气化时,每1g(克)水比其他液体夺热  相似文献   

19.
<正> 众所周知,心血管系统的生理机能状态的优劣是评价中长跑运动员训练水平和运动水平高低的一项有效的科学指标。心率和动脉血压又是影响心血管系统机能的重要生理指标,由于测试方法简便实用,引起了许多体育科学工作者的重视。动脉血压必须是在一定足够量的血液充  相似文献   

20.
现代田径运动无论发展到何等高难、复杂,其动作技术都是以人体基本技能姿势为基础设计的,如人体的直立姿势、行走、奔跑和跳跃的基本姿势及利用双手做悬垂支撑。操持器械和投掷物体的基本姿势等。在这些基本技能姿势中身体部位在运动中的相互关系和维持平衡的方式,可以通称为“人体自然姿势”。在田径教学中顺应人体自然姿势能使运动技术尽快早日形成,如违背人体自然姿势往往形成教学过程中的难点。所以,我们在田径教学中要遵循人体功能活动的基本规律及原理,运用人体自然姿势中身体各部分之间相互关系作指导,以求达到提高教学效益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