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文章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法对拉萨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学校的受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对拉萨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受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他们在受教育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惑,从政府、学校和社区三方面提出相对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更正     
范静君 《今日科苑》2006,(7):I0009-I0009
从1995年毕业至今,我一直在一所农村小学任教,由于这个村庄坐落在城市边上,所以这一因素也注定了这所农村小学的发展方向。在4、5年前,这所农村小学还是一个拥有11个教学班,400多学生的学校,整个学校气氛活跃。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农民对教育子女的观念有了深刻的认识,他们中的大部分家长都把孩子转到了市里的学校,小学却出现了严重的生源危机。面对这一困境,我们全校教职工也没有乱阵脚,而是在困境中积极探索教学的有利因素,昂首阔步求发展。  相似文献   

3.
冉春丽 《知识窗》2020,(2):103-103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农民前往城市打工。但伴随着大量的农民外出打工,出现了很多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亲长期不在身边,这些儿童从小缺少父母的关爱,使他们的内心受到很大的打击。教师要时刻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情况,给予他们心理疏导和教育,让他们像其他孩子一样享受受教育的权利。  相似文献   

4.
许翠红 《科教文汇》2011,(24):30-31,111
苏北农村学校绝大多数的学生家长都是农民,他们为了生计长期外出打工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没有太多的文化,即使在家也无力应对孩子的教育。所以说现在苏北农村学生的教育中缺少最多的是家庭的关爱。长期缺少家庭关爱的学生学习成绩会下降,而且越来越差。一直以来无论学生家长还是社会都把责任归咎于老师:"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学不好的学生。"我对这句话是这样理解的: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地区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现状,不仅需要会教的老师,学生更需要的是家庭关爱教育,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家庭、学校以及政府之间的协调合作。  相似文献   

5.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无疑十分重要,但如果面对近九成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作为学校老师,首要的问题不是这些学生的家庭教育如何提高的问题,而是怎样争取他们的家庭教育不要和学校教育形成反向力量,进而怎样争取他们配合我们学校教育形成积极作用的问题?本文想在这方面作一点粗浅的探究。  相似文献   

6.
自古以来,家庭都是孩子赖以生存的场所,也是他们最早接触教育和受影响最深的教育环境。可以说,家庭教育中我们整个教育的根基,特别是在早期教育当中,家庭教育所起的是学校和社会不可替代的作用。即便是到了中学阶段,没有家庭的支持与配合,学校教育无论如何努力也不可能获得真正有实效的成功。作为教育的起点和基点,有其特殊的优势;良好的家庭教育中孩子成才的必要条件;良好的家庭有助于孩子心灵的优化。  相似文献   

7.
家庭教育是整个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它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无法取代的。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也是终身受教育的永恒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不可替代的终生教师。所以,家长的教育观对孩子的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美国家长在教育子女的观念和做法方面做一些粗浅的介绍以期能对中国的家长有所启示,为中国的家长们更好地培养孩子提供一点儿可借鉴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隋明兰 《科教文汇》2009,(18):241-241
家庭教育是整个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它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无法取代的。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也是终身受教育的永恒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不可替代的终生教师。所以,家长的教育观对孩子的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美国家长在教育子女的观念和做法方面做一些粗浅的介绍以期能对中国的家长有所启示,为中国的家长们更好地培养孩子提供一点儿可借鉴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聪颖的少年1819年8月9日,威廉·莫顿出生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查尔顿小镇的一位普通农民家庭。父母虽然是农民,但却深知知识的重要性,他们主张应让孩子读书,唯有读书才能出人头地。莫顿在完成了初  相似文献   

10.
现代的孩子大多没有逆境可处,要想让他们成才,就要让孩子学会面对挫折,经历磨难,认识世界的复杂、人生的艰辛,在挫折中磨练自己,最终养成完美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养成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坚强毅力。这也就是我们说的要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如何对孩子进行“逆向关怀”式的挫折教育呢?国外的磨难成才教育很值得我们借鉴。在美国,孩子到1岁以后,基本上是自己吃饭了。父母把孩子绑在椅子上,把食物放在他们面前的小桌子上,让孩子用小刀小叉自己动手去吃饭。绝对看不到父母端着碗追着给孩子喂饭的情景。稍大一点,就让他们生活自理,一旦成…  相似文献   

11.
在美国,父母对子女是有限责任,父母不会把孩子的事情全部包下来,反而孩子还必须承担一些家务劳动。摆餐桌、洗自己的衣服、剪草坪等。在上大学前旅游的费用,也可能家长给出,但不是家长必须提供。孩子可以靠自己打工搛取(在学校、在社会),也可以在家里干活,父母给记工钱。等到18岁成人后,读大学,有父母给出学费的,但父母和孩子都明白这不是父母必须应该给的。实际上很多父母不给出,孩子一靠奖学金;二靠打工来获得学费。美国的大学生读书期间不打工的人很少、很多人要打两份工。父母对孩子的无限责任是教育,一是让孩子懂得自身的价值。二是让孩子懂得必须自己管理自己。三是教给孩子足够的性知识,让孩子在他们身体变化时感到轻松自在。四是帮助孩子接受一整套他们赖以立身处世的牢固的社会准则———尊重和守纪。这种现象的产生,一是源于美国是一个高度民主的国家,从人们生活的状态即可判断这种制度对美国整个民族的影响。另外就是和人们本身的一种对生活正确的态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还嗷嗷待哺时,父母就远离家乡,到遥远的城里谋生糊口。当城市里的孩子都在享受花样年华的时候,他们几乎都被"放养"着,孤独地像荒草一样生长。人们给这群孩子起了一个酸楚的名字:外来工子女。目前,我国外来工子女的人数也呈日趋上升的势头,已经形成了一个特殊校园群体。关注外来工子女工作已成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3.
阅读经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在一定意义上说,读书就意味着教育,甚至意味着学校。在学校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与图书。学校就是提供了一个读书的空间,一个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读书的空间。而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又直接受老师的读书兴趣与水平的影响。因此,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国富 《今日科苑》2007,(10):132-132
陶行知先生“五个解放”的含义是,解放孩子的思想,让他们去想,解放孩子的嘴,让他们去说,解放孩子的手,让他们去做,解放孩子的时间、空间。  相似文献   

15.
外来民工子女是一群敏感而易受伤的孩子,受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很多孩子产生了自卑、封闭等一系列心理问题。教师应该给予外来民工子女更多的关怀,教育孩子,并通过一些措施及时对孩子错误的心理进行矫正。  相似文献   

16.
张英丽 《科学中国人》2014,(3S):224-224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经常会听到与教育有关的话题或问题,而最吸引我的则是有关家庭教育的话题。因为从读书起到参加工作,听到最多的是“学校教育”。社会群体、家长一直都非常关注学校,关注学校的升学率;关注学校的办学规模;关注学校的师资力量。然后,好的学校会让无数家长蜂拥而至,会努力给孩子选一个好班级,选一个好老师,家长以为,做到这些,孩子就应该可以成才,可以成人了。  相似文献   

17.
正学校高度重视德育工作,近两年努力探索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形成了以养成教育为基础,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依托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德育工作体系。一、主题成长教育体系学校每个学期提出一个学期成长主题,德育活动围绕成长主题开展。2015年3月开学,学校提出了"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的学期成长目标:随后开展的读书节,通过读书活动,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们懂得,读书,是一件美丽的事;艺术节开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离婚率的上升,单亲家庭和单亲子女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这使家长、学校以及教育培训机构都面临着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如何对单亲子女进行培养和教育,并确保他们健康成长。本文旨在通过对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进行剖析和阐释,为农村学校如何对单亲子女进行教育提出了若干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那是一个很小的山村,只有几十户人家。小山村里没有学校,十几个孩子每天都结伴,步行十几里山路,到山外一座小学读书。  相似文献   

20.
邵明鸽 《科教文汇》2014,(29):180-181
一本好书会成就孩子的一生,小学高年级又是孩子阅读的黄金期,然而现在的网络媒体深深地吸引住了孩子,他们对于读书更是不屑一顾。作为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要努力为孩子创造课外阅读的乐园,让阅读成为孩子一种内在的需要。让书香飘溢校园,让经典伴孩子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