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李琛 《新闻世界》2011,(2):81-82
本文通过探讨《中国新闻舆论史》的古代部分,分析林语堂在古代舆论研究中的特点及贡献。林语堂并不旨在谈论学理性的知识,而是通过对三个历史时期舆论活动的分析,揭示了公众与专制统治的斗争和矛盾,并以史为鉴,面向现实的政治大局,影响群众。  相似文献   

2.
新闻舆论的监督和新闻舆论的引导是舆论流向不同的两个概念。前者,主要是自下而上的;后者,主要是自上而下的。虽然流向不同,但这二者都是社会主义新闻媒介所承担的职责。何谓新闻舆论的监督,李瑞环同志下了一个科学的、全面的定义:“新闻舆论的监督,实质上是人民的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工具对党和政府的工作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的监督,是党和人民通过新闻工具对社会进行的监督。”这里阐明了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新闻舆论的监督的实质:是人民政权主持下自觉地检查、揭露、批评违背人民利益的一切不良倾向,是人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们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尚不健全。地市报开展舆论监督难度颇大。一旦批评稿件见报,常常会碰到反舆论监督。因此,处理好新闻舆论的反监督,是搞好舆论引导,把地市报纸办得有生气、有战斗力的重要一环。“红脸关公”充不得“听表扬眉开眼笑,遇批评一触即跳”,这是对一些爱吹不爱批的人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4.
《今传媒》1996,(4)
舆论和新闻舆论文/何微究竟什么是舆论?舆论是民意,是公众的共同意见。深入一步可以作这样的理解:具有一定权威性的社会集团,或不特定多数人对近期发生的某个重要事件,某种经济情况,某种政治措施,法律的制定和实施,以及社会道德风尚等问题,在一定时间内公开表现...  相似文献   

5.
舆论与新闻     
舆论是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是一种道义的、精神的力量。它反映民心的向背,预示风云的变幻,对于个人的荣辱,事业的成败,社会的进退,国家的兴衰,具有广泛的影响。舆论同新闻关系密切,舆论是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新闻报道是舆论传播的主要方式,新闻对于舆论的产生、发展、形成关系极大。从事新闻工作,研究新闻理论,都应注视舆论,弄清舆论与新闻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尧有欲谏之鼓,舜有诽谤之木,汤有司过之士,武王有戒慎之鼗……历朝历代,古今中外,大都很重视舆论批评的作用。舆论批评是社会前进的助推器,是民情政风的调节阀,是一个社会政治开明程度的显示仪。舆论批评畅达兴盛,则民不郁气,政不壅堵,上下同心,国富民强。当今社会,已步入经济市场化、观念多元化、文化兼容化、道德杂色化的“特殊期”,在这种特定的社会背景下,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真正意义上的小康社会,完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再度改造,可以说担子不轻,任重道远,需要舆论宣传去激励人心,加油鼓劲,更需要舆论批评去激浊扬清,净化…  相似文献   

7.
舆论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究竟有多大作用?马克思曾宣称:舆论是一种普遍的、无形的和强制的力量。恩格斯强调指出:世界历史——我们不再怀疑——就在于公众舆论。其他如圣西门、甚至对舆论十分挑剔和谨慎的黑格尔,也对舆论的巨大力量深信不疑。在我国,古人云:“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观舆论,知  相似文献   

8.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关系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系国家长治久安。本文从媒介生态环境切入,提出了一个由新闻舆论引导决策内核、新闻舆论引导亚内核和新闻舆论引导外围三层结构组成的架构体系,并重点解读了亚内核系统中的理念层面、制度层面、技术层面的九大要素,明确提出在三个层面意义下的新闻舆论引导新境界,尊重舆论引导规律,坚持依法办事理念,突出传播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新闻舆论特征浅析雷跃捷要对新闻舆论作界说,先要明确新闻和舆论的各自含义。众所周知,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舆论是社会公众的意见。据此,我们可以这样来概括:新闻舆论就是社会公众通过新闻传播媒介对最新事态的意见表达。这里包含着社会公众—最新事态—意见...  相似文献   

10.
新闻与舆论     
通常说,报纸、广播、电视是舆论工具,而且是重要的舆论工具.那么,什么是舆论,新闻与舆论的关系如何,怎样发挥报纸、广播、电视舆论工具的作用,对于新闻工作者、广大通讯员和新闻爱好者来说,都是必须弄明白的。什么是舆论?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先举社会生活中  相似文献   

11.
陈佳凝 《青年记者》2009,(14):62-62
笔者以为,中国新闻舆论的多元结构最典型的表现,就是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上新闻舆论的差异。笔者曾经研究过抵制家乐福事件,发现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新闻舆论有比较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公众舆论,一般表现为民心民意,是公众对社会生活和社会事件的一些认识,是群众心态和情绪的反映,而新闻舆论则是一种比较成熟、稳固、明晰的意识形态,它是公众舆论经过理性升华后的集中表现,它表现新闻媒体通过集中群众意见而提出的正确意见和主张。所以新闻媒介一方面要体察群众的情绪,有选择地传播公众中正确的舆论,另一方面又不能机械照搬,做“群众尾巴”,而是要站在党和政府的立场上,对公众舆论进行筛选、导航,实现新闻舆论的正确有效引导。如当前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人员下岗,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问题,有的下岗人员无所适…  相似文献   

13.
公众舆论与新闻舆论的基本特性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众舆论和新闻舆论关系密切,可谓同根而生。但是,在它们自身特性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探讨和厘清这种差异,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各自的特点,也有助于“媒体人”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对公众舆论的引导,提高新闻舆论的水平和品位。依笔看来,这两种舆论形态在自身特性方面的差异突出体现在它们的存在方式和作用方式上。概言之,公众舆论是自发的意见表达方式,新闻舆论则是自为的意见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4.
随着微信、微博和社交网站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公众的舆论空间和话语表达权得到进一步延伸和释放,网络舆论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及特征,参与主体走向"草根化",这给社会管理带来了一系列严峻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的对策,如坚持舆论引导原则不改变、转变舆论引导的思路方法、完善新媒体舆论引导的保障措施、构建应急机制以实施程序管理等。  相似文献   

15.
新闻舆论质量的概念 质量是指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新闻舆论作为一种精神产品或意识形态工作当然需要、也可以进行优劣评价。有学者认为“舆论的质量是指舆论所表达的价  相似文献   

16.
《今传媒》1999,(3)
本文着重从报刊批评的角度,就报刊的舆论环境谈些浅见,文中兼及报刊批评学问题。一、报刊的舆论环境来自于报刊批评,它同法制环境构成完整的报刊控制监督体系随着报刊步入市场与竞争机制引入报刊,各级党政部门、报刊行政管理机构制订了相对配套的报刊管理法规并付诸实...  相似文献   

17.
笔者以为,中国新闻舆论的多元结构最典型的表现,就是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上新闻舆论的差异.笔者曾经研究过抵制家乐福事件,发现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新闻舆论有比较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李丹 《青年记者》2006,(6):40-41
黑格尔说:“公共舆论是人民表达他们意志和意见的无机方式”“,是某种共同性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的表露。同时亦是实现社会控制的制约力量。”但是,这种社会心理和意见的“表露”往往得靠媒体这一桥梁来实现。正是舆论和媒体的这种契合关系,使得舆论不得不借助媒体的翅膀来飞翔。在某种程度上,新闻报道、新闻评论和舆论监督已经是三位一体的有机整合体。据此,新闻评论对舆论所产生的影响,也就值得分析和探讨。新闻评论引导舆论的基础由于人类思考的天性,内在的评价事物的心理需要,还有对民主政治的舆论监督的需要,使得新闻评论这种基本新闻…  相似文献   

19.
在毛泽东著作中",舆论"的概念出现频率相对较高。舆论是一种很复杂的信息存在形态和传播方式,毛泽东没有对舆论本身下过定义,但从他运用这个概念看,舆论是分散的、自然状态的意见。因而他在谈到"舆论不一律"时这样写道":我们在人民内部,是允许舆论不一律的,这就是批评的自由,发表各种不同意见的自由,宣传有神论和宣传无神论(即唯物论)的自由。……要想使‘舆论一律’是不可能的,也  相似文献   

20.
庞宁 《新闻传播》2013,(2):191-193
新闻传播学的研究已经历经了100多年的历史,这是一门古老而又崭新的学科,古老在于研究历程长久,崭新在于伴随着时代的更替发展,具有新的内涵,而新闻舆论研究又是新闻传播学中的重要一个部分,本文首先论述了舆论和新闻舆论这两个专用名词的概念和内涵,紧接着从历史发展观的角度,即多维视野下来研究新闻舆论在不同时代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