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曹利亚 《科教文汇》2009,(2):239-239
从《傲慢与偏见》和《简·爱》中爱情和婚姻的分析入手,探讨三种不同的婚姻在小说中的体现,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婚姻,物质基础上的婚姻以及盲目基础上的婚姻分别带来的结局,以期引起当今青年人对婚姻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西厢记》后的三百年爱情题材戏曲创作,几乎完全重复着《西厢记》的主题,即歌颂“有情”的婚姻观,反对封建包办的婚姻,追求爱情自由,直到《牡丹亭》的出现在主题的深刻性上对《西厢记》有所超越,它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了扼杀人性的封建礼教。  相似文献   

3.
通过《觉醒》与《京华烟云》两部作品主题的对比,从婚姻、素质能力和对爱情的解读三个方面的异同点来对比其主要人物艾德娜与姚木兰,以分析两个同一时期、不同文化、不同背景下的女性人物个性。  相似文献   

4.
简·奥斯丁的六部小说主要讲述了中上层社会绅士淑女间的爱情与婚姻。看似平凡的主题却让她成为英国文学史上最具魅力的作家之一。本文通过她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来分析其婚姻中的经济因素。通过小说中对年轻人的爱情与婚姻的分析,揭示英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婚姻在社会中只是一种阶级融合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郭静 《科教文汇》2009,(26):240-240
本文比较了《简爱》和《呼啸山庄》中两位女主人公筒爱和凯瑟琳对人生、婚姻和爱情的不同观点,论述并分析简爱和凯瑟琳的不同性格及导致不同结局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闫芳芳 《科教文汇》2010,(31):63-64
《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一篇以青年人的爱情生活为主题的小说。它描写了两个觉醒的知识分子涓生和子君在时代精神的感召下,大胆追求自由恋爱、婚姻自主及其走向破灭的过程,并通过对涓生和子君人物形象的塑造,批判了走个性解放道路的脆弱性。向人们、尤其是知识分子揭示社会解放才是个性解放的前提,从更深的层面上揭露千百年来婚姻爱情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7.
张琳  董威 《科教文汇》2012,(17):84-85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汀的一部力作,描述的是青年男女恋爱与婚姻。本文作者试通过分析小说四起典型的婚姻来讨论性格是如何影响一个人的婚姻价值定位的,以及简.奥斯汀对待婚姻的看法;《金粉世家》中的男女主人公也是存在类似的命运,真挚的爱情受到世俗偏见的考验,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二人很幸福地结合了,然而最终作者却是以悲剧结局了整部作品。两部作品的爱情与婚姻相同而又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科技新时代》2007,(3):118-119
群英会《爱情呼叫转移》,恶搞无极限《怪物史瑞克3》,又见小人物《别拿自己不当干部》,编辑必修《穿普拉达的女王》,荒诞惊悚《三个秘密房间》  相似文献   

9.
冯兴运 《科教文汇》2012,(10):71-71,87
爱情是金庸武侠小说的一个基本主题。《射雕英雄传》塑造了诸多个性鲜明具有独立人格的女性形象,她们坚持男女平等,大胆追求相濡以沫、相互理解的爱情;她们的爱情心理和爱情行为,渗透着个性解放和人格独立精神,在文化的意义上,体现了现代女性的独立意志、健全人格和强烈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0.
《简·爱》是维多利亚时期最流行、最著名的小说之一,多年来,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这部作品进行了解读。本文主要从罗切斯特的婚姻实质与圣约翰的“印度传教之旅”两个方面分析殖民主义因素在这部作品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王伟 《科教文汇》2008,(27):224-224
《茵梦湖》是台奥多尔·施拖姆诗意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讲述的是19世纪发生在德国的一个爱情悲剧。本文首先分析该悲剧成因——人物对爱情的“无知”;其次探讨悲剧的发生的责任人;最后提及悲剧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如何对待爱情的角度,通过分析《简·爱》一书中三个主要人物的爱情观:女主人公富有激情又符合道德法律的纯洁的爱情观,罗切斯特感性至上、只要爱情不要婚姻的蔑视法律道德的爱情观以及圣约翰"一切为主"把妻子作为工具的理性至上的爱情观,批判了只要爱情不要婚姻和只要婚姻不要爱情的爱情观,这两种爱情观都不符合人情,都是不道德的,颂扬了能经受得住时间、空间、财产和地位的考验并且为法律道德所接受的爱情。  相似文献   

13.
代瑞娟  邵晓岚 《科教文汇》2007,(8S):158-158
本文通过对《史记·晋世家》与《左传》相关记载的比较,从记事、记人、记言等方面探讨二者在材料运用方面的成就。  相似文献   

14.
陈丽娟 《科教文汇》2007,(11Z):171-171,177
关于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学术界历来争论不休。概括起来,有讽谕说、爱情说、双重主题说三种观点。本文着重联系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情感变化、作品的客观效果、作者创作之后的态度等探讨《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得出《长恨歌》以歌颂美好爱情为主题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关于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学术界历来争论不休.概括起来,有讽谕说、爱情说、双重主题说三种观点.本文着重联系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情感变化、作品的客观效果、作者创作之后的态度等探讨《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得出《长恨歌》以歌颂美好爱情为主题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世界发明》2006,(9):21-21
阔别国语歌坛三年.容祖儿继2003年底的《独照》.精心打造推出第四张国语专辑《Jump Up 9492》再战国语乐坛。几百万打造的新专辑颇具复古华丽格调,仅主打歌《爱情复兴》就斥资百万制作。第二主打《飙汗》由周杰伦御用制作人Michael Lin谱曲及制作.方文山填词.完全呈现祖儿与小猪Power十足的唱腔及动感节奏。容祖儿对于歌曲及MV都非常满意.希望能藉此带给歌迷音乐、视觉双享受。另外再加上范晓萱操刀创作的《爱情复兴》和《Funky Underground》两首电子音乐风格的歌曲.令新专辑更加所向披靡。  相似文献   

17.
简·奥斯丁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位极其出色的女作家。然而,对于简·奥斯丁是否是女性主义作家的问题,评论界一直存有争议。文章将通过分析其代表作《傲慢与偏见》,分别从简·奥斯丁对婚姻的思考和对女主人公人物的塑造以及独特的写作手法的运用方面来证明:以历史的眼光来看,简·奥斯丁是早期的女性主义作家之一,对于女性解放运动,女性意识觉醒起到了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关于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学术界历来争论不休。概括起来,有讽谕说、爱情说、双重主题说三种观点。本文着重联系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情感变化、作品的客观效果、作者创作之后的态度等探讨《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得出《长恨歌》以歌颂美好爱情为主题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傲慢与偏见》由英国小说家奥斯汀于19世纪创作,该作品主要描绘了19世纪英国女性所处的不平等地位及尴尬的生存环境,是一部女权主义的代表作。作者浓厚的女性观念以及当时男性文化占主导的大背景为小说创作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本文首先阐述了《傲慢与偏见》的主要内容和故事梗概,在此基础上,分别从人物分析以及婚姻等两大方面对女权主义思想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风趣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书中反映的“婚姻应以爱情而不是以财产与地位为基础,男女双方感情是缔结理想婚姻的基石。”这种新型婚姻观更接近于现代生活,这就使得《傲慢与偏见》一书超越了同时代的爱情小说,有了更加深刻的思想内涵,具备了更加积极的社会意义。奥斯汀是一位不动声色的讽刺大家,她的小说,语言清新、秀丽、细腻,展示了女作家丰富的感情,她还善于挖掘人物特别是女性的内心世界。简·奥斯汀是第一个现实地描绘日常平凡生活中平凡人物的小说家,在英国文学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