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破圈     
《中国记者》2021,(2):5-8
以侠客岛为品牌的IP化运营是主流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实现分众化传播、构建分众社群的重要尝试。——路畅主流媒体产品要实现"破圈",互联网思维是必不可少的法宝;尊重、了解和依靠年轻力量,可以让"破圈"之路更为顺畅;而始终保持突破创新的理念,则是使"破圈"不断成功并最终成为常态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2.
网络情境下,电视栏目品牌传播方式发生新的变革,利用各种媒体资源助力营销产生了电视栏目品牌传播"长尾化":电视、广播、手机客户端匹配不同诉求的受众,有针对性的分众窄化传播,品牌传播的形态呈现出一渐渐拉长的"长尾"。文章以四川电视台《吃八方》栏目为例,论述"长尾化"传播中呈现出两种方式:一是分众传播,重在不同媒体特征与受众诉求的匹配;二是聚众传播,各媒体合作式的品牌传播意识有助于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3.
佟岗 《传媒》2015,(9):39-40
当前,分众化作为成熟的理论概念和媒介发展趋势,已经得到了业界的普遍接受和认可,并作为一种高效的指导方式深入到各种媒体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不管是新闻报道的分众化,还是品牌营销的分众化,或者是图书出版、体育传媒等领域的分众化,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满足受众的需求.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网络媒体加速推进分众化媒体形态,引领了分众化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4.
吴潇芳 《声屏世界》2012,(12):60-61
在2012伦敦奥运会的报道周期里,世界各国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固然强劲依旧,但推特、微博、社交网站和其他各种基于移动终端的新媒体形式大显神通。除了通过互联网观看奥运直播,在社交媒体上与分众群体分享讨论奥运信息,场内外的观众还通过推特、  相似文献   

5.
媒体品牌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目前国内外对如何构建传统媒体品牌的研究较为丰富,但是对如何影响社交媒体品牌的研究比较匮乏.本研究从社交媒体感知价值视角,讨论了媒体感知价值的各个维度对品牌资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分众化是社会转型期受众的显著特征。在传媒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任何一个媒体都不可能占据整个市场。当大众传播进入分众传播时代,分众化的受众成为媒体争夺的起点和落点。作为"分众"的听众与广播媒体存在什么样的互动,听众作为传播活动的起点和落点,其转型期分众化特征对广播媒体有着怎样的影响,广播面对分众化的听众如何更理性、自觉地进行传播,这是当代中国广播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7.
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促使组织和企业调整其营销政策,积极利用社交媒体开展品牌营销活动。同时社交媒体给人们创造了意见表达的机会,个人在传播中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这种媒介赋权使得组织在信息传播中逐渐失去控制权,非常容易受到网络负面宣传的困扰并危及品牌形象。本文从消费者、员工和组织自身三个方面来分析社交媒体对品牌形象的威胁。研究发现不同的来源,产生威胁的方式也不同,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组织要重视与消费者的沟通,保持与消费者之间的平等对话,在深入研究不同社交平台特性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社交媒体战略布局;要重视对员工的训练,制定合理的社交媒体政策;要加强社交媒体团队建设,及时发现网络上发表消极意见的消费者,与之建立联系进行沟通;要勇于承担责任并采取挽救措施,通过适当的引导消除威胁隐患。  相似文献   

8.
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传播信息的主要媒介,通过对山东省400名高校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方式的随机抽样发现他们对社交媒体的黏度较高,大学生使用社交媒体社交主要是为了建构日常"熟人"关系,对于陌生人的邀加信任度不高,而且仅停留在浅层次交往,通过在社交媒体中的文字、图片、视频自我表露主要是为了获得社交圈中他人的认可与关注。  相似文献   

9.
今年春节期间,爆发于虚拟网络世界中的"抢红包"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在互联网时代,尤其是建立在Web2.0技术上的社交媒体,依靠人与人之间快捷的交流、便捷的沟通等方式,"抢红包"的游戏迅速地传播开来,甚至成了一场全民"社交"的公众现象。为什么"抢红包"遇到了"社交媒体"之后会变成一种"现象级"的公众行为?笔者从社交媒体的社交性、娱乐性和互动性、传播性等角度来分析,"抢红包"究竟诠释了一种什么样的社交媒体思维?  相似文献   

10.
<正>使用这些平台来管理,测量和分析你的社交媒体营销活动。要在当今的互联世界中取得成功,你需要建立一个小区,在你的公司,品牌和产品。在过去的十年中,社交媒体监测已成为商业智能,用于识别,预测和应对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阐明"社交媒体公开信息"、"社交媒体用户个人信息"、"社交媒体用户个人隐私"三大概念的基础上,从内外环境论述社交媒体公开信息保存的可行性。社交媒体与社交媒体公开信息作为内环境,其本质属性允许社交媒体公开信息保存;信息采集保存的主体与社会环境作为外环境,就社交媒体公开信息保存而言有求、有权、有责、有保障。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16,(16):32-36
社交媒体不仅仅是信息传播的工具,也是情感交流、情感建立、情感互动的场域。社交媒体以其圈层传播、熟人传播、强关系链接等传播特点,极易将某种恐慌情绪作为事件传播的背景,植入风险论证的各种话语建构当中。情感在公共事件的意见表达中,并非全是非理性成分,相反,在中国语境下,情感是人们参与网络抗争的一种"社会冲突的道德语法"的直接体现。在研究社会突发暴力事件在社交媒体的风险传播中,有必要对情感因素在风险传播中的作用与功能进行考察,以期能够更加全面解释为何在社交媒体的风险建构和风险论述中会呈现出与传统媒介系统与专家系统较为尖锐的对抗。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媒体经营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挥资源优势,谋求长足发展,就要深刻意识到媒体本身具有的数据资源优势,充分整合读者资源、客户资源、版面资源,深挖其背后的经济能量,凭借媒体特有的传播优势和品牌效应,谋求经济效益与品牌口碑的双赢。基于此,北方晨报经营公司着力从"人群经济"入手,做好细分市场的客户定位和主题活动的策划包装,针对分众群体进行有效的品牌推广和业务互动。2013  相似文献   

14.
社交媒体对社会产生多维影响,该主题的研究引起国际学术界的重视并于近十年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引文索引数据库(含SSCI、A&HCI)收录的标题中含"社交媒体"的论文,通过数据统计与内容分析,描述"社交媒体"国际研究整体格局以及历年的内容演化特点。研究发现,社交媒体的研究内容演变呈现从"现象初探"到"本质反思",再到"现象扩展",进而发展为"主题聚焦"的内在逻辑,并遵循"使用研究"与"数据分析"的双重递增模型,引导"社交媒体"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社交媒体强大的便捷性、互动性、开放性等特性可促使档案部门积极地借助其主动进行广泛、海量的档案信息资源传播,有针对性地宣传档案部门馆藏特色,创建档案品牌以及增强档案部门与公众的互动交流。通过社交媒体等现代化手段开发利用档案资源将是档案工作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但档案部门在借助利用社交媒体时,还需积极解决档案部门社交媒体利用观念淡薄,档案信息易被社交媒体海量信息淹没以及社交媒体下档案信息碎片化、知识产权归属等所带来的一系列挑战。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交媒体的快速崛起,越来越多的社交工具进入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当中,以社交媒体为载体的各种营销模式也油然而生,使其逐渐成为商家企业重要的新型营销平台.与此同时,消费者的需求也在新环境下呈现出了多样性、碎片化的特点,各品牌、企业如何高效的利用社交媒体去分析和了解受众的需求,如何在新的传播环境下选择正确的营销战略从而达到既定的目标,在新环境下对各品牌的营销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社交媒体下的精准营销已成为营销中不可或缺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7.
将营销学的品牌个性理论引入社交媒体平台的阅读推广策划,在介绍品牌个性的概念的基础上,梳理品牌个性理论内容,讨论该理论引入社交媒体平台阅读推广的价值及理论逻辑,并结合四川大学图书馆微信平台阅读推广案例,提出社交媒体阅读推广平台品牌个性塑造的四步模式。图3。参考文献24。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2015,(14):63-67
"中央厨房"模式全媒体报道平台的打造是今后新旧媒体融合的一个方向。基于此,媒体转型中传统媒体人应创新新闻生产理念,树立分众传播理念,以服务分众赢得大众;树立信息分层发布理念,以分层发布求全息传播;树立产品理念,以产品导向代替作品导向;树立用户理念,以用户思维取代受众思维,从而实现以理念创新带动内容、技术、渠道创新,从整体上推进媒体融合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论国外期刊的数字IQ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艺 《今传媒》2011,(11):45-46
自2010年以来,期刊业面对的一个新局面是:电子阅读器的发明和广泛使用、社交媒体(SNS)的遭受热捧,期刊网站也在努力寻求突破。有四个方面来评估期刊品牌的数字IQ:期刊网站的经营、数字市场的盈利、与社交媒体的整合以及移动媒体的使用。更多地参与到数字版本中,更多的网站应用,更多地与社交媒体互动,增加的移动传输兴趣是近年及未来一段时间内期刊数字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罗艺 《报刊之友》2011,(11):45-46
自2010年以来,期刊业面对的一个新局面是:电子阅读器的发明和广泛使用、社交媒体(SNS)的遭受热捧,期刊网站也在努力寻求突破。有四个方面来评估期刊品牌的数字IQ:期刊网站的经营、数字市场的盈利、与社交媒体的整合以及移动媒体的使用。更多地参与到数字版本中,更多的网站应用,更多地与社交媒体互动,增加的移动传输兴趣是近年及未来一段时间内期刊数字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