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证券市场的出现和发展是档案工作所要面对的新事物之一,本文概要但比较系统的论述了证券市场档案监管问题,即回答了证券市场档案的概念、证券市场档案监管的必要性、现状以及证券市场监管体系的构建等诸问题。  相似文献   

2.
付丽丽 《大观周刊》2012,(12):67-67
我国的证券市场是一个“新兴加转轨”的市场,证券监管部门承担着市场监管的职责,也承担着促进市场发展的职责。目前,随着证券市场的迅猛发展,给监管带来了诸多问题。证券监管是指有关监管主体依法对证券的发行、交易等活动和参与证券市场活动的主体实施监督管理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其目的是维护证券市场秩序,保障其正常运行。如何对证券市场进行有效的监管,是规范和发展证券市场的提前和保障。  相似文献   

3.
新闻榜     
《中国新闻周刊》2004,(35):12-12
史美伦: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去职在任期届满之后,主动请辞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史美伦9月13日被正式免职,其接任者是证监会主席助理桂敏杰。史美伦2001年3月起受邀从香港证监会来大陆任职,当时还拥有美国国籍的她成为中央政府从海外聘请的第一位副部级官员。政府此举是为了加强对中国股票市场的监管。史美伦的上任之后从她“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出发,引发了中国证券市场史无前例的监管风暴,不过也有批评者认为,她倡导的监管举措与中国证券市场“水土不服”,因此史美伦在任三年,市场也经历了三年的熊市。输 家李友灿:河北巨贪一…  相似文献   

4.
王小石案发后,国内长期形成的证券发行审核制度遭到了暴风雨般的指责和批评。中国证监会也遇到了极大的“信任危机”。“更少的管制,更专业化的监管”,曾被业内称为中国证券市场监管的改革方向,而现在看来它仍仅仅是一个理念。从最初的“审批”到目前的“审核”,在现有的管制思路下,证监会的权力无疑成为了一个平衡各方利益的工具。王小石的腐败,可以说是市场层面对目前中国证券监管制度优与劣的一个回应。  相似文献   

5.
政府要强化监管,首先,通过政府内部的互相监督制约,监管机构自身不会被腐蚀:其次,公平监管,监管活动应对所有企业公平相待[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闻出版业监管体制模式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闻出版业是外部效应较强的行业。中国目前采用的分业多头监管体制与新闻出版传媒业混业综合经营趋势日益不相适应,形成新闻出版监管体制不顺,职能越位、缺位、错位,监管能力不足,监管效能不高,新闻出版业发展受阻。因此,政府有必要建立起一套新型又适合国情的包括新闻出版在内的传媒监管体系,实现政府由主管市场向监管市场、从行政管理到法规监管、从分业监管到宏观调控转变,重视内控制度建设,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以实现安全与效益并重的监管目标。  相似文献   

7.
栾静均 《今传媒》2015,(1):29-30
韩国是一个互联网非常发达的国家,韩国的网络监管是政府主导型的监管模式,监管方式历史流变从网络实名制与专项法律到废除网络实名制,对于中国的网络监管有值得借鉴之处。韩国网络监管对于中国网络监管的启迪意义在于一方面继续加强各以政府为主导的监管模式,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作为直接接受者受众的能动作用。只有加强了公民的媒介素养,才能是全民都变成了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把关人,全民把关的后果必然是自觉地互联网监管,如此一来既大大节约了政府网络监管的成本,又达到了网络监管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证券市场是一个对信息高度依赖的市场,也是一个“泛信息不对称”的市场,“提高信息透明度”已经成为各国证券监管机构的重要监管目标。泛信息不对称状态产生于信息传递的各个环节,并在不同的环节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本文将信息的传递分成四个阶段,分析了在不同的传递阶段信息不对称产生的诱因,并针对这些诱因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通过这种信息传递流程的分析方法,不仅可以深化对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状态的认识,还可以为“泛信息不对称状态”的优化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张颖 《大观周刊》2012,(52):50-50,52
政府监管是矫正市场失灵问题的有效手段,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目前,中国政府监管体制还存在监管主体的合法性缺失,监管体制不畅等。因此,应健全监管法律体系,加强行政组织法的立法活动,从根本上抑制权力的失控;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建立归属于国务院直接领导的监管机构,加强政府监管机构的独立性,真正实现对市场主体的调控功能。  相似文献   

10.
对电子商务政府监管进行定义,并从市场主体、客体和行为三个组成部分划分电子商务政府监管的内容。认为网络中介信息共享对电子商务政府监管的作用在于提供监管所需信息、降低监管信息成本和提高监管效率。从经济、法律和技术三个方面讨论网络中介信息共享的主要障碍及克服方法。最后提出利用Web服务技术进行网络中介信息共享的系统框架。  相似文献   

11.
新闻媒体对于政府的监管具有重要的作用,要求政府在进行监管时能够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加强对政府官员的媒体监督,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保证政府职能的有效发挥,为社会的稳定发展奠定基础。本文就政府监管中发挥新闻媒体监督作用的具体措施进行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加强广播电视播出节目监管,健全广播电视节目安全播出监管机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它涉及到整个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运作机制和监管体系。广播电视节目安全播出监管机制直接关系到广播电视节目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广播电视节目的安全播出,关系到广播电视的舆论引导水平,关系到广播电视媒体的整体形象。  相似文献   

13.
文化产业因其自然垄断、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性在程度上与物质产业不一样,市场失灵具有必然性与常态性,具体表现是为经济效益而损害社会效益,同质化、同类化,以及盗版现象的产生等.为规避文化产业市场失灵,需要监管.但比较文化企业自我监管、行业协会等非政府组织的监管和政府监管,政府监管是外部的刚性监管,且在三种监管方式中最不易被“俘获”;政府监管还可以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增强文化软实力和确保国家文化安全.因此,规避文化产业市场失灵应当选择政府监管.  相似文献   

14.
我国文化产业现有的“健康型”政府监管模式,是以文化产业“健康”为监管理念,以克服“不能满足公共利益”的市场失灵为监管目标,以多部门为监管主体,全过程的行政监管,以政府为动力机制,行政监管为实施机制,以行政制度为保障机制.存在监管理念和模式定位偏差,政府监管结构不科学、不合理,机制不畅通等不足.因此,应当分业监管,确立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型”监管模式:建构科学、合理的监督结构,建构政府主导的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结合动力机制和法律监管机制,强化法律制度保障机制,从而克服“不能满足公共利益”和“无效率”的市场失灵.  相似文献   

15.
信息资源市场政府监管主体的建构对信息资源市场监管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我国信息资源市场政府监管主体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监管机构之间权责划分不清、监管机构的独立性欠缺、监管人员匮乏且专业性不强。在考察国外信息资源市场监管主体设置的基础上,建议对我国信息资源市场政府监管主体重新进行建构:设立独立的综合性监管机构,采用聘用制,同时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蕾 《传媒》2008,(10):70-71
当前,证券专业媒体已经成为证券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上市公司和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通过媒体的率先报道才得以曝光,进而引起公众和监管机构的关注及司法介入。目前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刊物包括“七报一刊”,分别是:《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金融时报》、《经济日报》、《中国改革报》、《中国日报》和《证券市场周刊》。  相似文献   

17.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到今天,走过了16个春秋。作为一个尚未成熟的新兴市场,许多东西都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证券市场而来,包括一些交易制度和规则。其中许多证券专业术语也是从西方较成熟的证券市场复制而来。作为媒体和记者,在采访报道证券市场新闻时,只有准确、规范地使用专业术语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证券市场,特别是股市,在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后,已经与国民经济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谁也不能忽视这个市场的存在。股市的动荡甚至有可能影响到社会的稳定,而在股市的动荡起伏中,传媒担当了相当重要的角色,甚至能够推波助澜,传媒对证券市场的作用力不可谓不大。如今,各类媒体都把开办证券栏目当作吸引人们眼球的大好途径。从中央到地方的电台电视台,证券栏目可以说五花八门,让人目不暇接。而广播电视证券栏目的一个基本模式是广播电视搭台、特邀嘉宾唱戏,嘉宾成了节目的中心,对嘉宾的热衷始终不渝,几乎到了没有特邀嘉宾…  相似文献   

19.
政府的监管能力毕竟是有限的,政府要有效监管,必须有效地利用社会、市场内生的监管机制。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有效利用现代法律发展出的产品责任法原则,让终端产品的生产企业承担更大责任,推动它们积极地监管零散的原料供应商。  相似文献   

20.
我国新闻传媒体制从管理到监管的实现障碍及现实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急速变化的社会转型期间,我国新闻传媒面临的主要课题是,在全国各个领域市场化程度日益加深的现实中如何平衡自身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取舍,亦即在政府与市场的双重调控中怎样获得健康、持续的发展。监管的核心就在于规范、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似乎与新闻传媒变革的方向不谋而合。于是,监管一词渐渐成为当前新闻传媒管理机构使用极为频繁的热门语言。[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