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典故成语的特点和它隐含的比喻意义.同时阐述了它与文化和翻译之间的关系.由于目的语中存在文化空缺现象,为了使翻译的交际目的成功实现,从跨文化角度翻译典故成语时,归化优于异化.  相似文献   

2.
石诗 《考试周刊》2014,(39):16-17
本文分析出自荆楚文化的成语典故特征与其在汉译英翻译过程中的翻译方法及技巧,最后提出负载大量文化信息的成语翻译实质是找到源语文化和译入语文化的最佳结合点。  相似文献   

3.
英语典故性成语是英语习语的重要部分,也历来是习语翻译的难点.英语典故性成语的几个重要来源有圣经、神话传说、历史、文学或其他作品与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4.
英语典故性成语是英语习语的重要部分,也历来是习语翻译的难点。英语典故性成语的几个重要来源有圣经、神话传说、历史、文学或其他作品与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5.
英汉成语作为语言精华,体现了各民族文化的特色,其翻译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成语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交流,本文主要从生存环境,习俗,宗教信仰,历史典故四方面阐述中英两国的文化对各自成语的影响,并讨论了英汉成语翻译中采用的三种常用译法。  相似文献   

6.
跨文化交际与不可译性有一定关系,翻译与文化差异也有密切的关系,通过英汉部分词语和成语典故的翻译来分析英汉互译中一些文本的不可译性.在跨文化视角下,通过扩大外域文化与语言表达法可容性和强化接受者的因素,能削弱英汉互译过程中文本的不可译性.  相似文献   

7.
从概念隐喻理论出发,围绕对等映射、转换喻体、结合喻底和只译喻义四种翻译策略,对《围城》典故性成语英译的认知机制进行探讨,能够帮助我们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研究如何将富有中国特色文化的典故性成语翻译为英语。分析发现,若保留源语隐喻不影响译文读者从来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则采用对等映射;若保留导致译文读者无法实现从来源域到目的域的映射,则要么采用结合喻底以传播中国文化或达到某种文学效果,要么采用转换喻体或只译喻义使译文读者快速理解其意。  相似文献   

8.
成语典故文化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化现象之一,是与现代文化渊源关系十分密切的一种文化,同时也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文化体系。邯郸成语典故文化是这个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并以其丰富的内容、独有的特点成为中华民族成语典故文化中最为耀眼的一颗明珠。邯郸被称为"成语典故之都",很难再找到一个城市或地区的成语典故文化能与邯郸的这种文化相比拟。作为邯郸城市文化典型代表的邯郸成语典故文化有五大特征,研究和推广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语言的土壤,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发展史、生态环境、宗教信仰、民族风情等,由此产生的词汇、成语、典故等“文化负载词”也有较大差异。翻译时常常使译者捉襟见肘,感到困惑,本文将对文化的差异性给翻译带来的障碍.即翻译可译性限度进行浅析,从而增强译者的文化意识,提高译文质量。  相似文献   

10.
邯郸成语典故文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邯郸有丰富的成语典故文化资源。有关赵文化的成语典故是邯郸成语典故的主体和核心,邯郸成语典故以其高度精练的语言浓缩了赵文化的各方面的历史信息。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有学者开始搜集成语典故,到20世纪80年代末逐渐提出了“成语典故之乡”的概念。收入邯郸成语典故的根本原则,应看其典故内涵与邯郸历史(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历史)、地城或邯郸人物之间联系的密切程度。  相似文献   

11.
现今的翻译已经不仅仅是语言上的迁移,而且还是文化的交流。根据英语习语所在的具体语境,在文化层次上来探讨英语习语的翻译;论述了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并总结了英语习语的翻译方法。强调最大限度实现译入语和源语在文化功能上的等值,实现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相似文献   

12.
"不折腾"一词的翻译方法对习语的翻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习语是语言的精华,习语中的喻体词汇含有极为丰富的意蕴。在对习语喻体翻译中,利用移植法翻译,既充分保持了源语习语中的喻体词汇,展示了源语文化的独特特征,也十分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13.
习语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含动物习语在习语中占相当一部分。动物以其本身的形象特征赋予习语一定的比喻意义,而特殊的文化环境又使习语有了特殊的隐含意义。含动物习语的隐含意义以及动物在英汉习语中的差异是这类习语翻译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只有正确理解并把握了这两点,才能在翻译中相对准确地将源语言中含动物习语翻译成符合目的语表达习惯的习语。  相似文献   

14.
在翻译过程中,恰当、适度地运用异化和归化这两种基本策略,可以促进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互补和顺畅交流。  相似文献   

15.
英汉成语各自承栽着不同的文化信息,体现不同的文化特色,这给跨文化翻译带来很大困难。只有掌握英汉成语文化内涵的异同,对造成英汉成语表达差异的根源进行探讨才能成功地进行英汉成语互译。本文运用跨文化交际理论分析了英汉成语的文化异同。对英汉成语的互译进行了探索,提出应针对具体的语境采用不同的译法。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认为,习语是从人民口语和经典著作中提出来的语言精华,是历代各民族智慧的结晶和语言中的瑰宝。习语体现其民族的历史进程、文化传统、生活习俗、无不给其民族语言留下深刻独特的烙印。本文试图利用对比的方法阐述英汉习语在地理环境、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然后进一步探究在这种文化差异下,英汉习语的可译性及翻译的准确性。笔者认为文化的不可译性可向可译性转换,但应注意习语翻译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外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的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而习语的翻译更是要求“准确而完整的重新”。本文作者就如何把握住“准确而完整的重新”的度,达到音美、意美、形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假朋友”,即源语和目的语中形式相同或相似而意义却完全不同的词、词组、成语及表达方式等,是翻译和理解中的一大陷阱,常造成翻译和理解上的困难和混淆。英语学习者需特别留意隐藏在词汇及习语、比喻和否定的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假朋友,翻译时多联系上下文进行思考,切忌望文生义,否则很容易造成翻译上的笑话。  相似文献   

19.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源于生活,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不断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表达方式,是人们集体智慧的结晶,能反映一个民族文化鲜明的特点.因此习语翻译既是语言的翻译,又是文化的翻译.本文主要探讨英语习语的来源、特点及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0.
娄丽雯 《海外英语》2014,(16):118-120,133
Language is the carrier of culture, bearing the national cultural information. As the most culturally-loaded element in any language’s vocabulary, idioms have arous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e, idioms and translation, and makes an investigation of cultural factors affecting idiom translation such as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factors. Based on these analyses, the paper will propose the cultural translation principles and strategies focusing on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idioms in order to transfer the English idioms translation from the language level to the cultural lev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