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1 名词解释题 1)民法学 2)民法 3)财产关系 4)人身关系 5)人格关系 6)身份关系 7)民法的渊源 8)民法的适用范围 9)民法的基本原则 10)平等原则 11)等价有偿原则 12)自愿原则 13)公平原则 14)诚实信用原则 15)法律关系16)民事法律关系 17)财产法律关系 18)人身法律关系19)绝对法律关系 20)相对法律关系 21)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22)民事主体 23)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 24)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25)民事法律事实 26)民事权利 27)民事义务 28)财产权 29)人身权 30)公民 31)公民民事权利能力 32)公民民事行为能力 33)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34)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35)无民事行为能力 36)监护 37)住所 38)宣告失踪 39)宣告死亡 40)个人合伙 41)法人 42)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43)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44)法人的独立财产 45)法人的变更 46)联营 47)法人型联营 48)合伙型联营 49)合同型联营 50)物  51)不动产 52)流通物 53)限制流通物 54)特定物 55)种类物 56)有价证券 57)民事法律行为 58)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代理?“公民、法人可以通过代理人实施民事行为”,“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被代理人对代理人的代理行为,承担民事责任.”这就是《民法通则》第 63条对代理的规定.  相似文献   

3.
一、名词(每题2分,合计20分)1.民法;2.民事法律关系;3.民事行为能力;4.代理;5.诉讼时效;6.财产所有权;7.提存;8.人身权;9.遗产;10.公平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4.
为了帮助大家做好期末复习工作,这里,我们对本课程的复习要求作一简单的介绍并给出若干案例,供大家参考。 甲、各章复习要求 第一章 民事法律关系 一、明确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 二、掌握民事法律关系的三要素。复习中,应着重掌握: 1.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 2.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 3.法人的概念及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法人的合井与分立。 三、了解法律事实的含义。  相似文献   

5.
一、1997—1999年试题考核知识点:第一编:“总论”部分的内容在1997—1999年注册生民法学试题中所占分数分别是15分、20分和25分。主要涉及内容有:民法的概念;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要素及特点(97、99填空、选择题)。民法基本原则(99年选择题)。公民:民事行为能力概念,民事权力能力特征(98年填空选择题)。民事行为能力的法律规定(99填空、选择)。公民宣告失踪的法律规定(99选择)。公民宣告死亡的法律规定及结果(97年继承案例分析题、98年选择题)。法人:法人分类(97年选择题)。法人分类、取得法人的资格条件(98、99年选择题)。法人变更(97、98…  相似文献   

6.
1名词解释 1)民法学2)民法3)财产关系4)人身关系5)人格关系6)身份关系7)民法的渊源8)民法的适用范围9)民法的基本原则10)平等原则11)等价有偿原则12)自愿原则13)公平原则14)诚实信用原则15)法律关系16)民事法律关系17)财产法律关系 18)人身法律关系19)绝对法律关系20)相对法律关系21)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22)民事主体23)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24)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25)民事法律事实26)民事权利27)民事义务28)财产权29)人身权30)公民31)公民民事权利能力32)公民民事行为能力33)完全民事行为能力34)限制民事行为能力35)无民事行为能力36)监护37)住…  相似文献   

7.
1名词解释 1)民法学2)民法3)财产关系4)人身关系5)人格关系6)身份关系7)民法的渊源8)民法的适用范围9)民法的基本原则10)平等原则11)等价有偿原则12)自愿原则13)公平原则14)诚实信用原则15)法律关系16)民事法律关系17)财产法律关系18)人身法律关系19)绝对法律关系20)相对法律关系21)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22)民事主体23)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24)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25)民事法律事实26)民事权利27)民事义务28)财产权29)人身权30)公民31)公民民事权利能力32)公民民事行为能力33)完全民事行为能力34)限制民事行为能力35)无民事行为能力36)监护37)住所…  相似文献   

8.
1名词解释 l)民法学2)民法3)财产关系4)人身关系5)人格关系6)身份关系7)民法的渊源8)民法的适用范围 9)民法的基本原则10)平等原则11)等价有偿原则12)自愿原则13)公平原则14)诚实信用原则15)法律关系16)民事法律关系17)财产法律关系18)人身法律关系19)绝对法律关系20)相对法律关系21)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22)民事主体23)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 24)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25)民事法律事实26)民事权利27)民事义务28)财产权29)人身权30)公民31)公民民事权利能力32)公民民事行为能力33)完全民事行为能力34)限制民事行为能力35)无民事行为能力36)监护37)住…  相似文献   

9.
为建立适应社会市场经济客观需要的较完善的民事主体制度,需要对法人的民事能力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过去我们在对法人民事能力的认识上,存在着体系混乱、认识简单和表面化等问题。事实上,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不存在范围限制总理2,也不是指法人可以享受权利的范围,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同自然人一样,也存在完全民事特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和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划分,应当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法人民事能力宣告制度。  相似文献   

10.
民事主体是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简称,它包括公民(自然人)和法人,因此民事主体的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也分为两类:一是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二是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一、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一方面,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有着十分明显的区别:1.本质不同。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是公民权利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法律赋予公民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它强调一种资格或可能性。比如,根据我国《宪法》和《民法通则》关于确认和保护公民房屋所有权的规定,说明法…  相似文献   

11.
诉讼时效是我国民事法律制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不同于除斥期间.我国现行民法对诉讼时效的各项内容有必要作进一步补充.其中,诉讼时效的开始以“权利主体能够行使请求权时”为起算点更为适宜;其中止情形应作扩大解释;诉讼时效多次中断的有效性不符合民事立法的真正目的,对中断次数应加以限制;诉讼时效延长的法定情形太笼统,不利于司法公正,应对“法院认为”的情形作出具体规定;诉讼时效纵容了侵权人的行为,这也正是其“后遗症.”  相似文献   

12.
诉讼时效是我国民事法律制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不同于除斥期间,我国现行民法对诉讼时效的各项内容有必要作进一步补充,其中,诉讼时效的开始以“权利主体能够行使请求权时”为起算点更为适宜;其中止情形应作扩大解释;诉讼时效多次中断的有效性不符合民事立法的真正目的,对中断次数应加以限制;诉讼时效延长的法定情形太笼统,不利于司法公正,应对“法院认为”的情形作出具体规定;诉讼时效纵容了侵权人的行为,这也正是其“后遗症”。  相似文献   

13.
由于法律规定尚不完善,诉讼时效制度中的某些问题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引发了许多争议。为维护法律适用的统一性,立法时应在明确诉讼时效客体的基础上,明确规定时效中断、分期履行合同和无效民事行为的诉讼时效以及法院应否主动援引诉讼时效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给物权下定义只需遵循立法本身的原则和规律。我国物权法的法源有:宪法、民事法律和其他单行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司法解释、国家政策、国家认可的习惯以及有关国际条约。物权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国家、法人和自然人,客体可分为有体物和无体物,物权体系应为:(1)完全物权;(2)限制物权,具体为地上权、自然资源用益权、地役权、典权、抵押权、质权、留置权;(3)占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金融财产担保中的时效问题进行了探索。作者认为:担保分为物权担保和债的担保。物权担保包括抵押、质押和留置。物权担保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债的担保主要是保证,分为一般保证和连带保证,据《担保法》规定,二者均不因主债务诉讼时的中断而中断;此前最高法院司法解释中,保证责任的诉讼时效与主债务诉讼时效之间连带关系的有无完全决定于保证人有无独立的保证责任期限。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通则》)将民事法律行为界定为合法行为,并首创了“民事行为”的概念,这一改变却导致了民法学理论的冲突和认识上的混乱,给民法理论与实践带来了困惑.本文以《民法通则》的新规定为出发点审视对民事法律行为的界定,对民事法律行为的合法性及“民事行为”概念的存在价值进行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17.
物权请求权是一种独立请求权,它以保护物权的圆满状态为目的。物权请求权的构成要件有四个方面。物权请求权应适当地适用诉讼时效制度。  相似文献   

18.
一九八六年四月二十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对诉讼时效作了全面系统的规定,从而建立了我国的诉讼时效制度。诉讼时效是一项重要的民事法律制度,我国法学界对《民法通则》中规定的诉讼时效非常重视,对诉讼时效的规定也作了许多学理解释。由于各人的认识不同,对《民法通则》中规定的诉讼时效的解释也就不完全一致,甚至完全相反。本文想针对一些不同观点谈谈自己对我国《民法通则》中所规定的诉讼时效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讨论两个问题:其一,无效合同的宣告是否受诉讼时效的限制?其二,合同被认定无效后产生的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是否受诉讼时效约束及诉讼时效期问应当从何时计算?无效合同的司法审查及其诉讼时效问题.  相似文献   

20.
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从各国或地区的立法来看存在差异,中国民法对此没有明确规定.研究诉讼时效制度的适用范围,是正确适用诉讼时效制度、稳定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保证.在学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分别从债权请求权、物权请求权、人身权请求权、知识产权请求权等方面对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