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盐铁会议论战性质辨析丁毅华在西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举行的盐铁会议上,与会者分为两个阵营,唇枪舌剑,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论战。到底应当怎样看待这场论战的性质?对此,尚有一系列问题有待深究,需要澄清。一关于论战双方的阶级分析参加盐铁会议,作为论战双...  相似文献   

2.
盐铁会议虽然备受关注,但对于盐铁之争在历史上最终的定位以及本质却始终说法不一,近现代诸多大家或以专著、或于专著中列出专章对<盐铁论>从不同角度加以评价,或多或少都归于片面.盐铁之争是在西汉大一统中央集权最终确立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一次特殊时代背景下的大辩论,这其中必然有着深刻的时代原因.对盐铁会议从经济、政治、军事、价值等主要问题入手进行系统性研究对大一统农业有限经济总量下的经济与文化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盐铁之争的本质是儒家"道德理想主义"与"政治现实主义"之间的对立.  相似文献   

3.
公元前81年汉昭帝下令召开一次廷议,命令参与廷议的公卿大夫与来自民间的文学贤良讨论有关百姓疾苦的大事。这就是后来我们所知道的盐铁会议。盐铁会议的发生固然是当时政府财经政策转变的一种要求,但其实质一方面是政治元老桑弘羊捍卫既往的经济制度与个人的既得利益,一方面是政治新贵霍光倡导自己的理想政治与企图重新划分政治权力、掌控国家权力,因此,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而盐铁会议就是这场斗争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4.
<正>公元前81年(汉昭帝始元六年)旧历二月,朝廷从全国各地召集文人贤达60余人来到京城长安,与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首的朝廷官员共同讨论民生疾苦问题,后人把这次会议称为盐铁会议。会上,双方对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均输、平准、统一铸币等财经政策,以至屯田戍边、对匈奴和战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  相似文献   

5.
从盐铁官营看西汉的专卖制度及其流弊刘良群一汉昭帝元始元年(前八一年),朝廷召开了盐铁会议,就汉武帝以后国家实施的政策及指导思想展开辩论,目的是为了解决统治阶级内部出现的严重分歧,消除不同意见,统一指导思想,会议讨论的情况,由宣帝时期的桓宽整理成书,这...  相似文献   

6.
东汉盐铁制度蠡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汉盐铁制度因史料奇缺,争论尤多。我认为,东汉初仍是盐铁官营,章帝全面恢复盐铁专卖。自和帝起,确立了民营征税的制度,一直到东汉末年未有改变。“监卖”制度不是官营,而是监督盐官征税。盐铁官营是中国独创,西欧中世纪虽有专利与专卖权,但性质、办法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7.
东汉盐铁制度是古代史研究的薄弱一环,迄有论述不乏疏漏武断之处,本文勾沉索隐。考辨史实,力图客观地说明有关制度层次的若干问题。全文分五节:(1)东汉前期对新朝西汉盐铁制度有因有革,允许私营同时并未放弃官营;(2)和帝罢禁并非全部罢除盐铁官;(3)东汉盐铁官职掌大体是双重的,既主持官营,又管理民营征收税金;(4)东汉私营盐铁业管窥;(5)汉代盐官的增补。  相似文献   

8.
东汉时期是实行什么样的盐铁政策?由于史料记载不详,学术界有较大的分歧。细考史料,我们认为东汉初期仍实际的是盐铁专卖政策,只不过由于诸多原因而使政府对盐铁专卖的控制有所放松,而且民间也有大量非法的私营盐铁商存在;直到章帝时期,汉政府又全面加强了盐铁的专卖政策,民间私营盐铁商遭到严厉的打击;自和帝起,汉政府废除了盐铁的专卖政策而实行民营征税制度,但政府专卖也仍然存在,一直到东汉末年。在此基础上,商品经济继西流之后,一直在低谷中徘徊。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盐铁历来专营,盐税是政府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围绕着盐税的征收建立了一整套制度,从生产、运输到销售都有政府严格监管,但是随着时间变化,到民国政府时盐税的征收弊端百出。为了解决盐政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了解决财政的压力,民国政府对盐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这次改革的功与过都值得人深思,对后人也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弋 《鸡西大学学报》2010,10(2):101-102,113
昭帝时期,为了明确未来国家经济的发展方向,中央召开了盐铁会议。以桑弘羊为代表的政府官员与以贤良文学为代表的民间才俊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辩论的实质是究竞该采用“放任”与“干预”哪种经济管理模式。双方据理力争,畅所欲言,均充分表达了自己的经济观念。  相似文献   

11.
百科知识     
《今日中学生》2011,(Z4):75-76
"食盐专营"始于春秋战国食盐专营制度的发明者是春秋时期齐国上卿管仲。这一制度的推行,对齐国成为当时的霸主起到了重要作用。当时,秦国的盐是"官制民卖",政府亲自组织食盐生产,再将制成的盐售给各大代理商,代理商再卖给二级批发商,批发商再转手……层层加价之后,  相似文献   

12.
《论儒》选自《盐铁论》。《盐铁论》是西汉人桓宽根据盐铁会议的记录整理而成的一个论文集子,全书共六十篇,《论儒》是其中的一篇。盐铁会议是在公元前八十一年召开的。当时武帝已经去世六年,继承皇位的汉昭帝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2004年7月7日-9日,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德国国际继续教育和发展协会(InWent)在河北省秦皇岛市联合举办了"中德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研讨会".此次会议交流了中德双方在职教师资培养培训方面的经验和做法,总结了"中德职教师资进修项目"进展情况,并对进一步拓展双方在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等领域的合作进行了探讨.双方有关部门和机构代表90余人参加了会议.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14.
《盐铁论》成书时间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盐铁论》是西汉时期汝南桓宽依据盐铁会议纪录编撰而成的一部政论集。关于此书写成的具体时间,史无明载,后人亦无明确意见。今以《盐铁论》与《史记》内有相似之外为线索,分析考辨出《盐铁论》是在盐铁会议后20年左右成的。  相似文献   

15.
西汉元成时期儒生的政治实践,是检讨历史上儒家与政治关系的一个重要视角.元成时儒生当权后,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教化礼乐运动,主要包括美风俗、节费用、尚德缓刑、考制度等内容.但这与当时的社会症结--土地兼并不相干,最终以失败告终.土地兼并是因为人丁为本的赋税制度.儒臣们对此不能够提出务实的改革意见,其泥古空谈的理想主义作风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西汉败亡.而且,与盐铁会议时的贤良文学比起来,儒臣们的民间情感也逐渐被权力腐蚀了.  相似文献   

16.
西汉前期,盐价相对较低,在有些年份,盐与五谷价格基本相当。汉武帝实行盐铁专营政策后,盐的价格有了较大的增长,达到每石(釜)300-1100钱。东汉时期,盐价最低为每石400钱,最高达到每石8000钱,正常时期的盐价大约为每石800钱,盐与粟、谷的比价大约为8∶1。  相似文献   

17.
盐铁官营,是我国封建社会盐制度的主轴,这一制度早在西汉武帝时期就由御史大夫桑弘羊主持制订.当时其目的是“建本抑末,离朋党,禁淫奢,绝兼并之路”,并指出盐铁之利可“足军旅之费,佐面姓之急,务蓄积以备乏食.”及至清代,盐铁官营制仍被沿袭下来,且盐税收入成为清政府财政收入的一大来源,国家岁入之款,盐课为一大宗.但是在清代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的扩大和人们经济观念的增强,加之盐的产与销并非一时一地之事,有的产地与销地远距千里,清政府的控制鞭长莫及.因而有清一代,私盐盛行,特别是湖广地区,私盐充斥,私贩活动频繁.本文试就清代湖广地区的私盐问题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8.
范舟游 《文教资料》2011,(16):91-92
西汉昭帝时期,贤良文学与大夫派在盐铁官营、匈奴问题、儒法评价、德刑使用等方面展开激烈论战。文章引用文献典籍分析双方的言论观点,双方是既有正确又有悖谬,而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贤良文学的看法更近乎历史实际。  相似文献   

19.
盐铁会议上肾良学的经济思想是西汉中后期儒家经济思想的系统表述。贤良学的经济思想主宗孔孟,而与西汉前期的儒家经济思想有所不同。西汉前期的儒家经济思想的主流是儒法合流,在学术渊源上属于荀学系统;贤良学的经济思想则对法家经济思想进行严厉的批判,显示出儒法的对立,在学术渊源上属于孟子之学的系统。盐铁会议以前是主张专制、集权的《公羊春秋》占据思想思潮的统治地位。盐铁会议以后,随着王朝统治政策的调整,儒家中主张仁义、王道、民本思想的孟子学派开始崛起,并逐渐在宣帝以后占据了统治地位。儒学内部的这一嬗变在经学上则表现为由崇法主变、奇险诡异的《公羊春秋》学向温柔敦厚、具有常有的宗法人伦温馨的《谷梁春秋》学的转变,由齐学向鲁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汉武帝时期进行了盐铁专卖、均输、平准等一系列制度变革,其根本原因在于制度变革主体看到了进行制度变迁的潜在利润,并且预期收益会大于预期成本。而且作为西汉政府代言人的桑弘羊的个人偏好和其知识存量也是促进这次制度变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