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05年我国的突发事件较多,新闻传播业界也经常出现新的情况,其中不少还引起社会的关注。因而,这一年新闻传播学界随着这些问题的发生讨论了不少热点问题。但除了少数几个问题外,总体的研究深度仍然有限,人们忙于解释、说明新问题,无暇深入做学理研究。看来,我们的研究人员需要有较为明确的分工,以便两方面都顾及到.  相似文献   

2.
2005年新闻传播学研究中出现了一些新话题,或由新闻事件而聚焦,或是在屏幕热映之后引发。这年的新闻传播理论研究中也有一些前两年的热点,在2005年继续得到关注。新话题引起人们对新现象的深层思考,丰富了原有研究领域的内涵;老话题则由于有了新角度或新的切人点,加深了人们对原有问题的认识。本通过翻阅2005年国内较重要的10余种新闻传播学刊物中的近千篇章,归纳了这年新闻传播研究的10个较为集中的话题,以期能对过去一年的研究动态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观照。  相似文献   

3.
刘鹏 《新闻记者》2002,(1):12-14
新 世纪第一年 ,是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繁荣发展、深化改革的一年 ,也是新闻传播理论研究创新发展的一年 ,也是新闻传播学术论著出版的丰收年。一、新闻理论研究向纵深发展长期以来 ,新闻理论研究停留在经验总结、实践随感、政策诠释的水平 ,“新闻无学”的说法流行一时。但随着近年来新闻实践的深入和新闻理论学科建设水平的提高 ,新闻理论研究向纵深发展。2001年发表的新闻理论研究单篇论文虽然不多 ,但新闻理论著作精品不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和复旦大学出版社分别推出了———《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和《新闻与传播学系列教…  相似文献   

4.
新闻传播法研究是近年来新闻传播学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个热点。2007年该领域的研究继续深入,学界甚至对传统的"新闻法"、"新闻传播法"等概念本身提出商榷就是最好的佐证。例如,有学者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人类传播模式改变,"新闻  相似文献   

5.
跨入新世纪,中国的新闻传播学术研究和媒体的机制创新,在中国加入WTO已有一年的背景下,已是厚积薄发,硕果累累,当然同时也显得更加紧迫。2002年11月5日,来自海内外近百名新闻传播专家学者相聚在暨南大学,参加中国新闻改革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新闻史学会年会。本次大会由暨南大学、中国新闻史学会主办,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承办,同时得到了深圳特区报报业集团、羊城晚报集团的大力支持。这次为期两天的大会采用了主题演讲和分组讨论两种方式。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方汉奇教授主持了开幕式。南方日报总编杨兴锋作了“高度决定…  相似文献   

6.
"钱稿交易"的背后--新闻传播学科专业期刊境况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郝俊慧 《新闻记者》2005,25(2):19-22
新闻传播学科研究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新闻学定义的重新确认,传播学的引入及其新概念对新闻研究的冲击,社会科学研究的许多新方法在新闻学中的应用,各种与新闻传播相关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研究不断丰富等等。而有关这些研究新领域的变化往往先在新闻传播学术期刊上反映出来,这些期刊成为新闻传播学研究理论、探讨实践、分析现实问题的前沿阵地。  相似文献   

7.
创立和发展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新闻传播学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新闻传播学是中国历史新闻传播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分支。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是我国新闻传播学界、民族学界以及文化学界关注和重视的一个课题。少数民族历史新闻传播学的研究已使“冷门变热点”。①特别是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战略重点的转移,为这一学科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  相似文献   

8.
区域传播学是应用传播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处于新闻传播学科前沿而又方兴未艾。在地球村的大背景下,区域传播如何制定策略并发挥作用是新闻传播学学界和实务界共同面对的问题,实证性研究却并不多。同时,西部报业作为区域传播学  相似文献   

9.
2020年,我国新闻传播学界克服疫情影响,分别从社会、技术与学科等多个角度开展深入的研究,探讨了新问题,解决了新困惑,取得了新进展。本文概括了新冠疫情、建设性新闻、媒体深度融合、县级融媒体、短视频、5G时代、算法传播、身体传播、《民法典》、恩格斯与列宁新闻观等十个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0.
《2005年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十二个新鲜话题》一文,对2005年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和梳理,对引起传媒业界和学界广泛关注和深入探讨的十二个新鲜话题和讨论热点逐一进行了归纳和评述,较为系统、全面地反映了2005年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中的新问题、新观点和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新发展,以及在这些热点问题研究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颇具启发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董天策教授的论文集<新闻传播学论稿>(以下简称<论稿>),2004年8月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共收入40多篇论文,按照所涉及的论域,大致分为"新闻传播理论"、"传媒产业运作"、"新闻传播策划"及"媒介批评与新闻教育"4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新闻学的学科归属——新闻学或传播学或新闻传播学、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传统继承与学术借鉴、创新研究与学术规范等诸方面,阐述了对新闻传播理论研究问题的观察与思考。笔者认为,摆在形势喜人的新闻理论研究面前的,也有许多困惑和不足。这些困惑与不足,不仅直接导致基础性研究脱离实际,应用性研究缺乏理性,损害新闻学科形象和新闻人才培养,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外学术交流和对外合作研究。  相似文献   

13.
新闻教育要适应媒介融合时代的要求,作为新闻教育主体之一的高校新闻传播专业教师如何使用新媒体,如何将新媒体运用到教学之中成了一个迫切的问题。本文以南昌市高校为例,研究新闻传播专业教师的上述情况,并就存在的问题提供些许参考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30年,新闻传播学的理论创新和学术发展有了可喜的进步。新闻传播学者们关注新闻实践中出现的重大课题,敢于碰硬攻坚,破解理论难题,大胆、主动地推动和参与改革,为新闻传播事业的健康发展、开拓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本刊特约童兵教授对30年新闻传播理论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相信对学界的理论创新和业界的改革发展都会有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正辞典之为"典",在于其系统、海量、精典、多维的成书特点及其对于学科发展的标杆意义。正如甘惜分教授所说的那样,当一门学科逐渐成熟时。便应有一种辞典作为它阶段性的研究总结,成为这一学科的知识总汇。2014年9月30日,甘惜分、方汉奇等30多位新闻传播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新闻传播大辞典》出版座谈会,围绕我国辞书编撰与新闻传播学科发展之间的关系与历程以及该辞典的成书特点、价值等议题展开了讨论,提出了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7月5日,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学院"第十四次新闻传播学科建设研讨会"在武汉召开。来自国内多所知名新闻院所的十几位学术大家,围绕当下新闻传播学科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展开了热烈研讨。他们对于学科建设思路与布局、学科特色建设、学科团队与平台建设、学科国际化拓展等方面,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下面是各位专家学者的精彩发言摘录,对于中国新闻传播学科的未来发展颇具启发意义。童兵(复旦大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地主任,新闻学院  相似文献   

17.
新闻心理学与传播心理学的研究几乎是与新闻学、传播学的诞生同时期的,但形成学科的年代却因社会条件的制约而有所不同。下面对中国新闻与传播心理学研究作一个简要的回顾与展望。对中国新闻与传播心理学研究的简要回顾中国新闻与传播心理学研究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新闻心理学的萌芽阶段早在1918年,中国新闻学的祖师徐宝璜先生在其专著《新闻学大意》①第四章“新闻之精彩”中论述到:“推定最近事实是否为多数阅者所注意之标准,曰新闻之精彩。新闻之精彩者,乃足引起多数人注意某事实之物也。”“新闻学常与心理学发生至深之关系。新闻之…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我国新闻传播学学科出现以来对于量化研究方法的使用进行了梳理。量化研究方法与质化研究方法一样,是新闻传播研究中的重要研究方法,并且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和青睐。厘清我国量化研究的发展脉络,对于后来研究者具有很高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数字化媒体研究的若干热点——2006年新媒体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静 《新闻知识》2007,(2):27-30
随着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由新兴电子技术带动的新媒体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日益显著,引起了新闻传播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2006年,新媒体研究更是迅速成为新闻传播学研究的一大热点,大部分专业期刊都为新媒体研究开辟了专栏。本文,即以2006年新闻传播学核心期刊中关于新媒体研究的论文为据,对新媒体研究的新问题、新成果进行基本的梳理和评价。一、新媒体特征的传播学分析迄今为止,国内学界对新媒体的定义依然不尽相同。程洁认为:“‘新媒介’中的‘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永远是与“旧”、“传统”等词相比较而言。……‘新媒介’作为研究对…  相似文献   

20.
2007年5月19日至20日,由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主办的“新闻传播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在南京海陵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来自各高校、研究机构和新闻单位的专家学者对新闻传播学学科发展中热点问题、前沿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