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用十年的时间进行了专业课程和选择性课程体系的两次大规模课程改革。专业课程改革探索构建"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的基本模式,打造了一个核心技能本位的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新体系;选择性课程改革秉持"最好的教育是适合学生的教育"的思想,以打造多样化的选择性课程体系为切入点,积极创新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产教融合是深化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高校产教融合面临校企合作浅层次、产学相对脱节、体制机制不完善等内卷化困境.麻省理工学院面向未来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产教深度融合的特征十分明显,本文分析其在人才培养理念、产学合作模式、课程结构设计、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有益经验.解决高校产教融合内卷化困境的有效途径可以包括:建构"教学主体+社会力量"的"工程教育共同体"、形成"问题导向+学科交叉"的"工程教育新体系"、探索"教学实验+企业实践"的"工程教育新模式"、强化"科研教师+工程导师"的"工程教育新师资".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中职教育四专业课程改革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经过三年来的实践探索,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初步打造了一个能体现时代精神、浙江特色的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新体系,形成了"以核心技能培养为专业课程改革主旨、以核心课程开发为专业教材建设主体、以教学项目设计为专业教学改革重点"的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新思路,建构了"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专业课程的新模式.与原有专业课程模式相比,这种模式更具职业性、实用性和指导性,对于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效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满足当前动画行业对应用技术型和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高校需要对动画专业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通过分析现有的教学模式,提出了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改革以动画专业核心课程三维动画创作课为例,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教育理念,构建渐进式的产教融合课程体系;搭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平台;成立校企协同育人教学团队。通过校企共建的产教融合教学体系构建,有助于推动动画专业的教学质量,满足人才市场需求,提高动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实现教育产业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科教+产教"双融合中"科教融合"主要体现的是学校内部科研与教学的关系,"产教融合"主要体现的是学校外部产业与教育的关系。根据现代大学的本质,"科教+产教"双融合建设师资队伍的落脚点与目的将始终体现在人才培养上,应用型大学发展要处理好科教、产教这两个内外部关系,通过"科教融合"与"产教融合"协同,打造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已成为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本科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职业教育从规模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力度不断加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始终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逻辑主线。要真正实现产教融合,关键是最终落实到课程上。针对专业课程改革运行机制不健全、知识体系与岗位要求不融合、企业人员与高职专业教师不融合以及评价结果与专业课程改革优化不融合四方面的问题,从课程建设的运行机制、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四个维度提出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7.
专业学院是产教融合的有效载体,体现为利益融合、信息融合和文化融合。南京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基于南京南丁格尔护理学院建设进行产教融合课程开发路径探析:构建产教融合课程"三维四链"教育生态,构建产教融合课程网络学习平台,再造产教融合课程学习流程。  相似文献   

8.
以北京联合大学电子商务专业为例,围绕专创融合、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定位,在专创融合方面系统化设计了"六阶段+四维度"的专创融合课程体系;搭建了"双创竞赛+专业实践+专业社团"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实践训练载体;探索了"教赛研一体、科教创贯通"的专创融合路径。在产教融合方面,进行了基于"社会服务—教学条件资源过程—师资"三位一体的顶层设计。最后,提出了打造基于专创融合、产教融合的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新体系。  相似文献   

9.
产教融合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途径。在这种背景下,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和实践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旨在探究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如何深入开展产教融合实践,以期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和产教融合实践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产教融合能够促进应用型高校融入区域经济发展、推进应用型高校长远发展、提高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文章分析了BIM时代土建人才需求以及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结合BIM+产教融合背景,提出了构建行业需求的以BIM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打造多元化的BIM课程教学资源、组建BIM"双师型"教师队伍、"课、证、赛"相融合和搭建各类校企合作平台等人才培养举措,以期为专业新型技术的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结构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核心专业基础课,其“思政教育”意义重要。现课堂教学中,课程的“工科实用性”认识上的偏颇使得专业内容教学和“课程思政”教学有“融合”障碍。针对该问题,开展了“专业内容”教学与“课程思政”教学相融合的课程内容体系研究及改革实践。教学实践表明,上述教学改革可以有效突破专业内容教学和“课程思政”教学的“融合”障碍。  相似文献   

12.
在应用型高校开展课程思政,以"育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和"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正成为目前课程教学改革的共识。文章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中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视角,以《光电子学》课程为例,结合专业和课程的特点,深入挖掘该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素材、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当中,以实现在对学生知识传授过程中价值观的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13.
《汉语文选》课程是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古学学院面向蒙汉双语专业开设的学科核心课程。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如何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汉语文选》课程亟需解决的问题。从以下几方面对该课程教学进行了探索与改革:第一,多种教学方法合理并用,营造师生良性互动的课堂氛围;第二,创建以"第一课堂"为主,"第二课堂"为辅的教学模式;第三,改革传统考试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模式;第四,组织编写符合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的新教材。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高校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专业课程教育的思政改革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文章结合《食品免疫学》课程特征及农业类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的特点,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对课程思政教育建设的意义及其具体实践途径等进行了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15.
在2011年11月召开的广东教育学会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上,与会者围绕"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回顾与展望"这一主题,对当前课程改革的新生长点,如"推进校本课程开发"、"创新科目课堂教学"和"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等并形成了较为一致的看法。推进校本课程开发主要表现为服务学生和学校的新理念、资源整合的新策略、凸显施行的新主题和科目整合式微型课程开发的新路向;创新科目课堂教学深化和聚焦到"语文""、数学"、"英语"等学校教育的核心科目上,从而引领人们超越一般性的教学改革论说,进入活生生的各个科目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建构层面;提升教师专业发展主要体现为"优秀教师期待"的新观念,"互惠性院校协作"、"行动学习"、"文化建构"和"课堂问题研究"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在新课程标准下,改革课堂教育教学势在必行。经审视、探究,发现那些"非教材内容"并不是教学过程中可有可无的"点缀品",它们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中具有重要地位,在教学中也起到不凡的功效。  相似文献   

17.
《植物数量遗传学》是高等农业院校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教学是研究生教育和培养的基本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通过分析《植物数量遗传学》的课程特点和课程教学现状,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优化课程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8.
根据国家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可知,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一直是教学改革关注的问题。以"工程制图与CAD"课程教学为例,对课程思政开展了相关探索与实践。结合课程特点进行思政内容挖掘,将家国情怀、职业精神塑造、文化共同体等思政内容结合专业知识进行教学设计,以期为本该领域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是我国高校当前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以“企业案例分析”课程中的6个工程案例为例,挖掘分析其中相关的思政内容:榜样教育、爱国情怀、环保意识、工匠精神、职业道德和人格塑造等。从而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举措:采用列举正反面事例、课堂讨论、类比说明、现身说法等方式,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案例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寓教于学、立德树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浅谈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程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师音乐教育一定要突出师范性,音乐教学法课程的开设是突出师范性的象征。因此音乐教学法课堂教学,应提供给学生一个运用专业技能、发展综合艺术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挖掘个人潜能的实践操作空间和整合发展的机会。是帮助学生分析"教"与"学"及培养学生从"学生"到"教师"转变的一门关键性学科,使学生在走上岗位之前得到充分的培训。今天,我们从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程定位准确性、课程设置和合理性、任课教师专业性、教学模式创新性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