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对国有资本委托代理现状的分析,章指出在现行国有资本管理的制度框架下,国有资本委托代理行为不规范,委托监管不力,国有资本运营效率欠佳;为此,必须创建国有资本委托代理关系,塑造出国有资本运营责任主体-国有资本控股经营公司,以普通企业法人身份,专门负责国有资本的运营,以促使国有资本控股经营公司规范化、高效益运作。  相似文献   

2.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问题之一是国有资产出资人不到位和出资人对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到位,委托代理关系矛盾复杂.本文拟运用委托代理理论的基本框架,分析我国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的特点及其弊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矛盾,进而提高企业效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公立高校运营的效率:委托-代理框架内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将我国公立高校视为一类“国有企业”,考察高校内所运作公共教育资源的委托代理关系及同题症结,提出改进委托代理关系的出路——教育服务市场化的提供,以期降低我国公立高校的运营和改革成本.  相似文献   

4.
公立高校委托代理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认为公立高校类似于国有企业,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对其进行分析,旨在理顺公立高校的委托代理关系,提高其运营效率。  相似文献   

5.
我国国有企业的代理成本与其他所有制企业的代理成本相比高了许多。从委托-代理理论及现有的国有企业代理成本的研究成果看,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具有特殊性,其代理成本过高的根源在于产权不清晰。因此,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是实行产权的高度清晰。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委托代理关系之弊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领域的委托代理关系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本文在多角度分析委托代理关系产生的理论基础上,解释了高等教育委托代理关系难以满足一般委托代理关系前提假设的原因,重点分析了高等教育委托代理关系的弊端,并从现实国情出发提出了解决高等教育委托代理关系弊端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借鉴X效率理论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X效率理论是最近20年来在西方经济学界兴起的经济理论。根据这一理论,加强我国国有企业内部管理,提高国有企业管理水平,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必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在调整国有企业内部委托代理关系的同时,建立起一套针对所有代理人的激励机制。2.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支优秀的企业家队伍。3.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内部管理方法。4.必须改变国有企业的外部环境过于宽松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重点就是建立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研究生导师负责制中存在着各种委托代理关系。研究生导师负责制中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是处理好高校、导师、学生三者之间关系的核心,并具有有别于其他委托代理关系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是当代我国研究生教育中导师负责制存在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也是指导研究生导师负责制实施的重要依据。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实施研究生导师负责制,应该澄清委托代理角色定位,明确责权利,激励与约束相统一,转嫁代理风险,用委托人的权力约束代理人的权力,利用长期代理目标进行重复博弈,强化研究生导师声誉激励,正确考核研究生导师工作绩效,合理解决委托人的道德风险问题.加强研究生导师的竞争性。  相似文献   

9.
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委托代理关系,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重中之重。委托代理结构不完善,委托代理者之间不是一种责权利相对称的互为约束的关系,会影响国有商业银行的有效运作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本文从委托代理关系普遍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委托代理关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公立高校与政府、个人委托代理关系及其问题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随着高教体制改革的深入,厘清公立高校所涉及的委托代理关系,分析和解决其存在的委托代理问题迫在眉睫。公有产权下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关键,是设计激励、约束和竞争制度来排斥信息效率低下和激励不相容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国有企业激励机制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正处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阶段,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也处于重要的发展阶段,这为我国国有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为国有企业激励机制改革奠定了基础。在吸收和借鉴国外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学术界开展了大规模的国有企业激励机制改革研究,实践中也在试行年薪制和股票期权制等激励机制,各省陆续出台了关于年薪制的相关规定,为激励机制改革提供了法律依据。文章正是在国企改革的背景下,对国企激励机制改革的历史与现状进行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12.
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焦点,本文主要从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入手,总结出20多年以来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与教训,并以此为鉴,探索国有企业改革的切实可行的途径:主要是完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理清产权,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力求在社会稳定的基础上不断推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相似文献   

13.
我国国有企业管理者存在双重性的目标激励,即企业薪酬目标和政府职务目标.这样双重目标的产生是源于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和治理结构的安排,同时也是受制于企业的双重目标,即微观经营效益目标和政府宏观经济目标.然而,双重性目标激励的存在是国有企业效益低下,治理行为不规范的重要原因.因此,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需要对这一目标激励进行调整和转变.  相似文献   

14.
在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被赋予了全新的任务和使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逐渐升温。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一个主要目标,是通过优化国有股权分配比例,引入非公有资本丰富股权结构,减少国有股权占比,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形成股东行为明确、企业投资高效敏捷、内控监督有力的机制。就理论逻辑而言,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必然会对企业投资效率产生影响。一方面,因股权结构引起的动态改变会对其治理体制及资源禀赋造成直接冲击,一定程度上硬化国企的预算软约束,进而影响企业投资效率;另一方面,通过管理层持股等方式引入非公有资本,可以提高管理层激励,提高股权多样性和制衡度,这同样会对国有企业投资效率产生影响。那么,在实践中,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了企业投资效率吗?以2003年至2017年国企上市公司为样本的经验研究发现,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显著提升了企业投资效率,且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对投资效率的改进主要集中于抑制国企投资过度,对国企投资不足的缓解作用则较为有限。这可能表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主要通过降低国有企业过度投资行为来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从而为我们找到了更加精确的影响机制——国有企业本身相对而言承担着更多的政策性负担,所以更可能进行过度投资行为,但是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的其他非国有股东可以改变这个现状,使其充分适应市场竞争机制,从而优化投资低效行为,改善其投资效率。进一步研究还发现,相比较而言,在竞争程度较低的垄断性行业和市场化水平较低的地区,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对投资效率的提高作用更加明显。上述研究结论意味着,需要进一步扩大和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同时要更加关注垄断性行业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问题,并依据市场化程度的地区、行业差异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相似文献   

15.
国有企业经营的委托代理制度未能真正解决国有企业所有者缺陷以及由此带来的经营效率低下的问题。中国的MBO改革不是国际意义上的MBO,造成大量的国有资产流失,并缺乏公平和效率。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步伐缓慢,政企还是难以分开,产权和责任无法明晰。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路应该是进一步的民营化,股权进一步多元化,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承担了高昂的改革成本,沉重的历史包袱使其自身改革进行得非常缓慢,一直没有实质性突破。2004年初,中央银行动用450亿外汇储备注资建行和中行,由此掀起了全面放开银行业务前的新一轮大规模的银行业改革。然而仅靠银行业的自身改革还远远不够,只有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和资本市场的完善,银行内部体制改革与银行外部体制改革同时进行,才能最终保证银行业改革的成功。  相似文献   

17.
在市场经济中,财政投融资具有动态的内涵界定和独特的功能定位.目前我国财政投融资体制改革严重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其他方面,存在着制度缺失、职能混乱、渠道狭窄、效益低下、结构失衡等诸多体制缺陷,其中又以国有资本投融资责任主体的缺位为最根本的症结所在.国有资本财政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关键在于完善出资人制度,同时应当从立法规范、独立预算、机构专职、资信评价以及建立投资、资本与信贷三重决策互为制衡的投融资决策机制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建构新型的国有资本财政投融资体制.  相似文献   

18.
我国初步形成了以中央银行为核心,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为主体,各类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存的多元化现代金融机构体系,但尚需进一步完善;健全的金融机构体系是我国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当前加强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与金融监管职能、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的作用、进一步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大力发展非国有商业银行、促进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是促进我国金融机构体系不断完善的重要措施,有利于实现我国金融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新制度产权理论在中国的研究与应用采用了三种方式:一是对原理论的引介与解读;二是用其分析国有企业改革;三是结合中国改革实践进行产权理论创新。中国学者对新制度产权理论的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有:从经济人假设出发对国有企业性质和功能定位不准确;忽视制度环境的影响及制度绩效的动态性特点;关注制度的经济绩效,忽视了其公平绩效或政治与社会绩效。  相似文献   

20.
国有资产流失是国企改革中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众说纷纭,甚至出现“朗氏”风暴,研究和探讨国企改革中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对于保障国有企业改革顺利进行、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