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出版社由事业单位向企业单位转换,这意味着向市场又迈进了一步.相应地,出版社的主体--图书编辑也由纯粹的文化人向文化经济人转化,面临的压力、承受的心理负荷可想而知.如果出版管理者不能够帮助编辑转换角色,编辑本身也不懂调适心理,就会出现各种心理疾病,比如抑郁、焦虑等.而其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所谓"心力憔悴"现象.事实上,这种现象已在某些出版社中弥漫.本文拟从心理学角度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2.
伪书何以畅销?为什么会出现"伪书驱逐良书"的现象?通过对伪书现象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我们发现,富有成效的营销策略是促使伪书走向"成功"的关键举措,而这也正是处于产业转型期的国内大部分出版社所欠缺的.或许,分析伪书"成功"的方法,对提升出版社的营销能力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围绕"出版社对美术编辑部门进行缩减"这一现象,分析美术编辑岗位在当今许多出版社不被重视的原因,进而阐述了:1.美术编辑不等于装帧设计;2.当今美术编辑岗位的新发展和新任务。  相似文献   

4.
寒暑假是向孩子们推荐适合的读物来促进销售的好时机.但此时书业同仁们时常遭遇骨鲠在喉的尴尬.这就是因出版社供货短缺而造成的"书荒"现象.坐视销售良机白白浪费的确令人惋惜.在一个总体呈供过于求态势的买方市场.偶尔的"短缺"或可理解,可倘若这种"短缺"以类似的方式、在类似时期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个中缘由就值得深入反思.或许真如书店所抱怨的那样:"出版社为什么不更多地备货",又或许正如出版社所埋怨的那样:"书店为什么不及早地订货".  相似文献   

5.
紧随着有声书版图的不断扩展,由"喜马拉雅FM"领头的有声书专业运营平台逐渐占据有声出版业的主导地位,但盗版侵权现象却屡屡发生.而传统出版社的有声书平台的开发则较之却显得不尽如人意.出版社具有较为成熟的版权管理运作能力,而有声书专业平台则拥有强大的出版资源,通过两者的自身优势为角度,以版权运作为主要线索,既改善了有声书专业平台的盗版侵权现象及版权运作机制,同时提升了传统出版社的消费市场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人们对花样迭出的"贺岁片"电影、"新春音乐会"已不再陌生,细心的人会发现,2001年春节文化市场上又出现了一种新玩意儿--贺岁书.其中较有影响的,像云南人民出版社的<在家贺岁>,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的<年夜饭>,中国邮电出版社和童趣出版社联合推出的<新世纪儿童大礼包>等,分别是针对不同层次读者的贺岁书.看来,图书出版也开始搭乘贺岁便车,盯上了节假日市场.那么,"贺岁书"现象的出现,对出版界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相似文献   

7.
自从中小学教育实行新课改以来,每个商家都在抓契机,寻找更好的发展机遇.因此也就出现了市面上林林总总的教辅图书.教辅类图书因具有出版周期较短、用量较大、市场风险小、回款有保证、成本低等特点,成为一些出版社获取利润的主要产品,成为出版社拉动经济增长的支柱性出版物.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教辅编辑为"抢饭碗、占市场",在短期内"剪刀+浆糊"策划、编辑、出版大批的教辅图书,直接导致了教辅图书粗制滥造、质量低下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中小出版社占我国出版社的绝大多数,发行工作一直是这类出版社的短板。从社长感到头痛的"六不现象"谈起,从出版观念、发行模式、诚信缺失、品牌缺乏和"主渠道"结算信用在逐步好转五个方面入手,对中小出版社在整个出版产业链条中的竞争态势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人是做好发行工作的决定性因素",从选配人、激励人和业务监控、增值服务、渠道管理、信息整合等方面提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9.
郭鑫 《今传媒》2012,(9):122-123
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不只存在于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也存在于图书出版行业中。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消费者的消费惯性与顾客忠诚度、出版社的资源差距、出版社经营理念的差异、营销策略水平的差异等方面。"马太效应"可以使上游出版社实力更强,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但也会导致出版资源、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造成出版垄断,使出版行业失去活力,不利于行业多样化发展。中下游出版社要想在"马太效应"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积极应对。本文就图书出版行业产生"马太效应"的原因、危害进行分析,并为中下游出版社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出版社已基本上完成了转企改制的工作.但是,从"事业单位"到"企业法人"这一形式的转变,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出版社转企改制之后,全国出版格局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出版社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出版社的生存与发展将面临更大挑战.出版社如何尽快转变观念、制定战略、完善机制,以实现科学发展,逐步把企业做强做大,是一个十分现实和重大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在有关主管部门召开的工作会议上,有关领导同志明确指出,要警惕出版社的"空壳化"现象.看来,这一问题的确需要引起业界的关注,进行更深入的反思.  相似文献   

12.
毛菁华 《出版科学》2007,15(2):76-79
图书库存量持续上升和读者"买书难"现象并存,反映了出版社在图书营销中没有形成有效的区隔,主要表现为:产品低水平重复生产过剩,促销手段模式化,营销传播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因此,出版社在营销中应注重以对市场的细分构建读者区隔,以对市场专长的清晰界定构建产品区隔,以策略性的传达构建营销传播区隔.  相似文献   

13.
书业内外     
《出版参考》2011,(27):7
出版社和书商"买榜"造假《新民晚报》报道:日前,北京一位资深图书编辑在微博上直指某些出版社和书商为图书登上销售排行榜造假。出版界买榜现象究竟存不存在?记者采访了多位出版社工  相似文献   

14.
"图书馆是出版社最大的消费群体,出版社则是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重要来源"①,可见两者有着天然的合作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等,正在尝试与图书馆之间的直接营销和直接合作"②,这意味着"馆社合作"已经开始,但"出版社-图书馆模式尚有待改进"③.笔者现根据本馆与出版社的合作经验,谈谈关于出版社直供图书馆的几点看法,请同仁指正.  相似文献   

15.
在医学图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同质化现象普遍存在的情况下,各出版社都在接受优胜劣汰竞争规律的考验.专业出版社的产品若做不到专精、专特,就难逃市场淘汰的厄运,更谈不上提升出版社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数字时代,人人都能出书卖书,于是大家开始质疑传统出版社的必要. 本专栏曾写过美国传统出版业的"围城"现象.如同钱钟书的小说《围城》里所写,城里的人要出去,城外的人要进来.这个"城"就是传统出版.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传统出版社的价值,要看被问者在城里还是在城外.城里的人是那些被传统出版商出版的作者,城外的人是那些尚在追求传统出版商的作者,以及自费出版的作者.典型的例子是阿曼达·霍金和巴里·艾斯勒.霍金追求传统出版,屡战屡败,却依靠自费出版收入百万,成名后传统出版商蜂拥而至,霍金与麦克米伦出版集团旗下的圣马丁出版社签约,成为"城"里的作家.  相似文献   

17.
覃凡 《出版科学》2018,26(1):76-81
为了解大学出版社"两微一端"平台运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文采用网络调研法,并结合内容分析和统计分析的方法,调查分析88家大学出版社微博、微信公众号和移动客户端的基本数据.结果发现:大学出版社"两微一端"平台运营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大学出版社尚未开通"两微"账号,很多大学出版社尚未开发移动客户端.大学出版社要提高"两微一端"运营水平,实现移动化转型,应注意:避免盲目开通账号;选择合适的发布频率和时间;通过账号认证;根据出版社的使用定位选择合适的公众号类型;结合出版社的资源开发特色App.  相似文献   

18.
如何策划好高校教材丛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版高校教材一直是各教育出版社、大学出版社和专业出版社的重要业务.进入2009年,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巨大压力,由于高校教材的读者群与发行量都相对稳定,高校教材的出版更加成为众多出版社"竞争"的阵地.  相似文献   

19.
《出版参考》2013,(18):6
许民彤在《北京日报》撰文:时下有人抱怨,如今的图书市场已经被各式各样胡乱拼凑、毫无思想的"垃圾书"所充斥,阅读浅俗化大行其道。我们阅读生活中"垃圾书"泛滥的这种混乱现象,一些出版社和出版人难辞其责:出版社集体改制后,大多数都遇到了经济困难。为了获得经济利益,许多出版社纷纷降低出版门槛,有人掏钱就给出书,什么赚钱就出版什么,从而导致跟风出版盛行,于是"垃圾"图书纷纷出笼。  相似文献   

20.
一个现象两大表征 当前,出版社在教辅图书领域出现了集体性的溃退,主要有两大表征. 首先,从产品来看,许多有一定品牌的教辅图书出版社停止了开疆拓土,比如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等等.即使是阵地的坚守者,也拓宽了产品的领域,比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他们在稳住原有重点产品的同时,向学前、向终身教育的图书拓展;向教育理论图书拓展;甚至向社科图书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