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本刊讯 四川汶川大地震,举世震惊.大灾面前,每一个浙江人都在想:我能做些什么?是的,我们必须做些什么,我们也一定能够做成什么.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决定举全集团所有媒体之力.  相似文献   

2.
传播心理学中有这样一个定律:首先进入人们记忆的信息具有先导性和稳定性,后来要改变这个信息,需要花费7倍的努力.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说,第一印象(或称"先入之见")很难改变.这一定律无疑表明了新闻传播时效的重要性.在重大事件的报道上,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和透明度直接关系到国家形象.2008年,相隔两个月发生的"3·14拉萨事件"以及"5·12汶川大地震",像教科书般为我们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经典案例.  相似文献   

3.
《新闻实践》2008,(6):8-8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联合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慈善总会、省妇联,共同发起"情系广元,牵手未来"大型援助活动四川汶川大地震,举世震惊。大灾面前,每一个浙江人都在想:我能做些什么?是的,我们必须做些什么,我们也一定能够做成什么。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决定举全集团所有媒体之力,联合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慈善总会、省妇联,并在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浙江省政府驻四川办事处、四川省浙江商会的支持下,发起"情系广元,牵手未来——为了灾区的孩子"大型援助活动。  相似文献   

4.
我们无法忘记,2008年的5月12日,青山绿水的汶川发生了令人悲恸万分的8级特大地震,8万多人失去了鲜活的生命,数百万人失去了相依相偎的家园.东莞图书馆全体同仁一直密切关注着汶川地震的相关信息,眼噙泪水关心着从断壁残垣中救出的孩子,翘首期盼着废墟中的每一个生命都能获得拯救.灾难中的天府,令人心痛如绞.  相似文献   

5.
汶川大地震,惊动海内外。浙江卫视作为省内唯一的上星频道,充分发挥龙头作用,对全天节目进行特殊编排,以最快的速度,在5月14日就推出了"公民行动"特别节目——"伸出双手心系汶川",成为国内最早举办赈灾特别节目的电视媒体之一。在节目中,浙江卫视及时报道我省支援灾区的情况,开通热线寻找亲人,发动浙商捐款捐物,广大员工更是身体力行,为灾区捐款献血。  相似文献   

6.
去年5月,笔者在课堂上与学生们为汶川遭遇大地震默哀.今年此时,我们或许每个人都在思想深处回首汶川震灾,为"5·12"送上自己的周年祭.而笔者,想在这里略述汶川震灾与赈灾作为一个宏大历史事件,为中国公民社会建设带来了什么.  相似文献   

7.
"快起床!""快做功课!""快停下来!"--母亲从早到晚对孩子重复着这些语言.但是,一直没有人想到利用这种不计其数的交流做点什么.<请用英语教育孩子>一书建议:在父母与孩子之间,使用英语交流,有利于共同掌握英语.被评论界誉为"惟一的"、"独特的"英语书比比皆是,但<请用英语教育孩子>从2001年5月出版发行以来,好行情持续不断,俨然成为英语书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8.
用心去"看"     
2009年4月15日,接到报社领导的命令,在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际,到四川地震灾区采访.拍什么?到哪里去拍?更关键是怎么拍?一年过去了,我不能去碰触那些刚刚开始愈合的心灵伤疤.用心去"看",用心去感受,是我这次采访的最大感受.  相似文献   

9.
我母亲做了几十年的饭菜. 小的时候,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山有水有活鱼蹦虾的小县城,为了保证那些活蹦乱跳的"家伙们"的"鲜",作料用得尽可能地少,我记得母亲做的鱼汤是非常鲜美的,那个"鲜"啊,只要一提起,我就要流口水,后来,离开家乡好多年了,我还清晰地记得家乡的味道里有那鱼的味道.  相似文献   

10.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数万生命顷刻陨落。面对举世震惊的灾难,全世界的媒体第一时间聚焦地震灾区,中央电视台几个频道24小时不间断直播。面对这场罕见的灾害,作为远离地震灾区的城市电视台,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又能够做些什么?沈阳电视台进行了大胆探索,有益尝斌,推出了两地互动式特别报道“沈阳&;#183;安县千手行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收视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中国女性正在做什么? 《中国女性在演说》、《中国女性在对话》、《中国女性在行动》、《中国女性在追梦》,这是王红旗主编的"中国女性文化丛书",一套四本。仅从书名看,不管是出自有心编排还是偶得天成,它的确特别能反映出当下中国正在进行时中的女性文化  相似文献   

12.
《出版经济》2006,(3):27-28
本书讲述的是母亲的奉献、女儿起初的不理解到最后的追悔莫及.书中女儿对母亲的爱自始至终,甚至爱到了极致,女儿面对年老的母亲却像是父母面对恨铁不成钢的孩子一样.作家对自己八十多岁的老母亲终离世界前后的心路经历,阐述了另一个我们很少考虑的问题:关于孝顺的体现方式.本书揭示了现代生活中的一个新现象:我们都是孝顺的,但是,忙忙碌碌中我们为母亲到底做过什么,我们所做的是母亲心里所想的吗?甚至,我们表达的所谓孝顺的方式,她能接受吗?  相似文献   

13.
徐明亮 《视听》2022,(2):84-88
影片《悬崖之上》向观众讲述了一个"好故事",建构出一种"另类"的女性形象,并利用视觉奇观的打造给观众带来了新奇、轰动、冲击的观影快感.这是张艺谋导演对谍战片这一电影类型的首次涉猎,表达了他对那些英勇无畏、舍生忘死的间谍英雄们最深沉的敬意.《悬崖之上》上映后取得了"叫好"又"叫座"的传播效果.整体上看,叙事理性的叙述实践...  相似文献   

14.
同事去采访一个家庭的悲剧故事:女儿长得端庄大方,成年后,嫁给一个日本人.感情不和,后改嫁新西兰农村.语言不通,最后又回到故土.此时,女儿已身心疲惫,精神失常.记者采访的是母亲,有一句话令我印象特别深刻,她是在一次通话时发现女儿情况不妙的,女儿在电话里竟然跟她说起自己非常隐私的那些事,做母亲的立即设法将女儿接回来,知道她一定已经病得不轻.  相似文献   

15.
讲好"中国故事",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是中国进行中外人文交流、开展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建构中国大国形象的必然要求.讲好中国故事,既有怎么讲、讲什么、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法来讲的问题,也有由谁来讲、讲出什么样的效果的问题.这里想强调的是,从传播者角度看,中国故事特别是中国好故事不仅要自己讲,还要别人讲,我们需要高度重视"他者"视角、"他者"讲述.从以下几个新老"他者"传播案例中,我们或许会有特别的感受,得到一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靠谱"?拿过来能用,用之有效即是"靠谱",对于健康书来说,最关键的就是"靠谱",就是别虚,别做老百姓看不懂的,做那些有用、有效的健康书,要做这样的健康书就必须在编辑的各个环节上下功夫,从选题策划、内容选定、图书定价、营销宣传几个方面做实做精,才能最终出来"靠谱"的、老百姓喜欢的健康书.  相似文献   

17.
陈尚忠 《今传媒》2007,(1):55-55
新闻贵"新",怎样做才能为了保住新闻的"新",既抢时间又防差错,这是一个不少人看似解决实际并未解决好的问题.近读一篇回忆周恩来总理处理一次新闻事故的文章,从中既看到了在什么情况下因抢时间会产生差错,又明确了怎样做才能既抢时间又防差错.现将其摘要录之于后,以飨未见读者.  相似文献   

18.
过去一年多来,一些发生在我国的重大新闻事件成为中外媒体焦点,如拉萨"3·14"打砸抢烧事件、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以及前不久的乌鲁木齐"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等.对这些事件的报道,不仅是一家媒体实力和水平的展示,更关系到我们的国家形象.从拉萨"3·14"事件的被动局面,到以开放的姿态迅速、准确、透明地报道汶川大地震、乌鲁木齐"7·5"事件等,可以看出,我国媒体正在探索如何转变观念,遵循新闻规律,加强信息的全球有效传播,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9.
和谐医患关系中的媒体作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医患关系"不和谐",医患间缺少信任和理解,医患纠纷增多,是近年来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减少乃至消除医患间的"紧张因素",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受到普遍关注.新闻媒体作为医患间的一个"重要桥梁",能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做些什么?医疗卫生记者如何成为和谐医患关系的"建设者"?  相似文献   

20.
多年以来,由于文书立卷的"高难度",迫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人员不得不常年穿梭于各机关之间,手把手地教授立卷技巧,花费了他们70%以上的精力.如今,归档文件的整理由"卷"改为"件"后,分类与编目简化,案卷组合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文件整理的技术含量降低了,业务指导又将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