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的《孔乙己》写于1919年3月,发表在同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这是应《新青年》的特约而撰写的。他说:“《新青年》的编辑者,却一回一回的来催,催几回,我就做一篇,这里我必得记念陈独秀先生,他是催促我做小说最着力的一个。”(《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所以他称这时期的小说是“遵命文学”,“不  相似文献   

2.
鲁迅创作的小说,最早的一篇不是《狂人日记》,而是一九一一年冬天写的文言小说《怀旧》,发表在一九一三年四月《小说月报》第四卷第一号,署名周逴,后来收在鲁迅的《集外集拾遗》中.这篇文言小说比《狂人日记》早写了七年.《怀旧》是用第一人称写的.表面来看,是对于儿童生活的一段回忆,但它却并不是《朝花夕拾小引》中所说的“回忆文”,尽管其中的个别细节,鲁迅还写在他后来的回忆文章中,如《阿长与山海经》中所说的阿长对他讲“长毛”的事情.可是这篇《怀旧》却有着许多虚构的人和事,应该说是一篇创作小说.  相似文献   

3.
我开始写小说是1956年的事。那时我对小说是什么,完全不了解。只凭着在生活中的感受和要把这些感受倾吐出来的渴望,就拿起笔来了。写得很轻快:人物就是我周围熟知的朋友,细节也随手可以拈来;对所表现的生活,自以为已经很了解了,怎么想的就怎么写。写完了,也不愿意再看看,修改修改,就拿出去了。后来也就发表了出来,那就是《甲方代表》。这篇小说得到“有点新意”的评价,被选入《1956年短篇小说选》中(恢复了原名《上海姑娘》),我自己还挺得意。接着又写了两篇,也顺利得以发表。  相似文献   

4.
谈到对一篇小说、乃至于对所有文学作品的评价,或许总绕不开这样一个问题——这篇小说写了什么?无论一篇评论运用了怎样的理论,采取了怎样的视角,看上去怎样玄而又玄,其实都是在回答这样一个俗而又俗的问题。我们似乎注定了要完成这样一个任务:从一篇小说“写了什么”中使劲找出一些特别的东西,否则这篇评论和这篇小说都算白写了。我为此栏目写小说赏析已有三年,故而也为一篇篇小说究竟“写了什么”而琢磨了三年。如果是第一次面对美女,且美女问我她究竟哪里漂亮,我或许会欣然答之甚至手舞足蹈;可如果连续来上几十位美女,个个作如是问,那我…  相似文献   

5.
高中课本新教材第四册读本里选编了当代著名作家汪曾祺的代表作《受戒》,读罢小说的人恐怕少不了要惊讶:这也算是小说?这明明是一篇有趣的散文嘛!除此而外,或许还有一种疑惑:这篇“小说”到底要写什么?  相似文献   

6.
悲愤中倾吐的伟大情怀──读鲁迅《写在〈坟〉后面》张永泉古人云:“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①《写在〈坟〉后面》就是这样一篇“不得其平则鸣”之作。我们读这篇杂文,常常感到字里行间流淌着一种凄切幽...  相似文献   

7.
《人到中年》和《冈底斯的诱惑》这两个文本是处于新时期两个重要时间点的重要作品。从其创作方法、小说观念的异同中,我们可以看到新时期文学从意识形态普遍化到反抗意识形态,从寻找历史主体到个人化写作,从“写什么”到“怎么写”的嬗变轨迹。  相似文献   

8.
写作教学应凸显读者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写作的逻辑顺序应该是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而当前的写作教学却明显打乱了这一顺序,把重心放在这逻辑链条的后面两个环节,即“写什么”、“怎么写”,对于解决最前面的“为什么写”的问题则存在严重的忽视。  相似文献   

9.
近来沧州作家田松林以“蒲堂闲墨”为称,写了一批小小说.前发表于《沧州日报》的《起死回生》、《猎》、《绝症》等相继被《小说月报》和《微型小说选刊》选载.我曾为他这类小小说写过一篇短评《怪诞型小小说的“四化”》发表于《沧州日报》(1996年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 80年代中期中国文坛有一位小说家很著名 ,他就是阿城。他的著名是因为他发表了一篇小说《棋王》 ,所有近二十年中文系的毕业生都应该知道这篇小说。阿城就是因为这篇小说一举成名。阿城曾有过一个想法 ,写八个什么王 ,合成一个“王八”。但迄今为止我们只读到他的“三个王” ,即《棋王》、《树王》和《孩子王 )。《孩子王》曾被陈凯歌拍成过电影 ,但只在戛纳电影节上得了个“金闹钟奖” ,很让人扫兴。  我却对《孩子王》这小说情有独钟。因为小说写的是一个知青代课教师和他的农村学生的故事。我虽然没有过那样的生活 ,但我已经做…  相似文献   

11.
一 苏有友喜欢写小说,但她讨厌给人物起名字。苏有友的妈妈也是这样的,她妈妈喜欢苏有朋。 苏有友最近发表了一篇推理小说,是“范先生系列”的第五集。苏有友会写这个系列,不是因为她创造了一位英明神武的范姓侦探形象,而是因为她写的这五篇小说,死者只有一个,那就是范先生。这第五篇小说名叫《校草之死》,回归了范先生的本质,也算是“范先生系列”的完结篇了。  相似文献   

12.
叶圣陶是文学研究会一位重要作家,也是该团体作家中创作劳绩最为卓著之一.五四运动前后,他就开始写小说,除长篇《倪焕之》外,还有短篇集:《隔膜》、《火灾》、《线下》、《城中》、《未厌集》、《四三集》等.叶圣陶遵循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艺术”的主张,他的小说一开始就“反映社会的现象,表现并讨论一些有关人生一般的问题”,其主题富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他的创作态度是极端严肃的,曾说道:“我似乎没有写过什么自己不怎么清楚的事情”、“中国革命逐渐发展,我粗浅的见到一些,我就写那些.”(《叶圣陶选集·自序》)因此,真实地反映时代特征、描绘平凡的人和事,从而揭示重大的社会问题;语言的朴素精练,感情的淳厚朴实,这就是叶圣陶小说创作的一个基本风格.  相似文献   

13.
灯心草     
谈到对一篇小说、乃至于对所有文学作品的评价,或许总绕不开这样一个问题——这篇小说写了什么?无论一篇评论运用了怎样的理论,采取了怎样的视角,看上去怎样玄而卫玄,其实都是在回答这样一个俗而又俗的问题。我们似乎注定了要完成这样一个任务:从一篇小说“写了什么”中使劲找出一些特别的东西,否则这篇评论和这篇小说都算白写了。我为此栏目写小说赏析已有三年,故而也为一篇篇小说究竟“写了什么”而琢磨了三年。  相似文献   

14.
《初中生》2016,(20):47-48
孙智正(浙江嵊州人,现居北京.出版长篇小说《青少年》《南方》等,拍摄电影作品《杀手》《90分钟》等):这篇看的时候有点惊恐,让人想起日本的恐怖小说.当然,一直觉得这篇作文写的应该是“好人好事”,不会出现“鬼”什么的吧……看到后来,果然是作者的“分身”给自己“打电话”.  相似文献   

15.
《呐喊》是鲁迅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社出版,收14篇小说;《彷徨》是他的第二部小说集,1926年出版,收11篇小说。鲁迅说过,他是抱着启蒙主义的目的来写小说的,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川鲁迅这两部小说集在艺术上,吸收和借鉴外国小说的创作方法与表现手法,把外国小说的经验与中国古代小说的传统结合在一起,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民族化的基础,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揭开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6.
小说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鲁迅的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他的部分小说在教学上难度较大,《药》就是其中的一例。为了使学生清楚地理解这篇小说的主题,我采取了从情节入手,掌握明暗两条线索,分析人物形象,归纳主题思想的教学方法。 讲课前,我按课文提示给学生布置了几个问题:1.小说写了几个场面,2.写了几个主要人物,3.小说采用明暗双线安排情节,明线是什么?暗线是什么?连接这两条线索的纽带是什么?  相似文献   

17.
小说,在我们的头脑中作为一个概念,最核心的东西无疑就是故事了。小说家想着如何把故事写得娓娓动听,有来有去;读者更是期待看到一个曲折而又明白的精彩故事,获得一种“窥视”的满足或是体验的新奇。但是,我们慢慢发现小说不再是只有一种面貌了,它甚至开始偏离那种有头有尾、曲折离奇的故事核,把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到它“怎么讲”而不是“讲什么”,集中到“意味”而不是“意思”、“意义”之上。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甚至可以说,读者的期待视野被迫发生了改变。潘军的这篇《上官先生的恋爱生活》就是这样一篇改变读者期待视野的小说。《上官先生…  相似文献   

18.
一、小说教学 “小说是虚构的”.这是小说作者与读者的“默识”.也是小说进入阅读时的特定情形。这种特定情形.决定了作者创作小说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创作追求.决定了读者对待小说的基本态度.也决定了小说阅读的基本方式:读者阅读小说,不仅关心小说写了什么.更关心小说是怎么写的。如果我们把“小说写了什么”称为“故事”的话.那么“小说是怎么写的”则可以称为“叙述”。  相似文献   

19.
作文课     
在作文课上,语文老师在点评我们的作文习作:“我批到了一篇写《变幻的云彩》的文章。结果一看,你们知道在写什么吗?”同学们都望着老师,显然不知道怎么回事。“这篇文章说,‘天气很好,万里无云。’万里无云,后面怎么写云彩?这倒也罢了,后面更可笑:‘有一朵云,像老虎,还有一朵云,像大象,打起来了。然后有一朵像兔子的云飘过来,像老虎的云吞掉了像兔子的云。’”“哈哈哈……”同学们笑得简直合不了嘴,有的人还笑得前俯后仰。看见没有,这就是捏造出来的文章。作文课$上海市九峰实验学校预备年级@施晶晶  相似文献   

20.
《故乡》最早发表于1921年5月的《新青年》上,1923年鲁迅将它收在第一部小说集《呐喊》中,并且在小说集的前面写了一篇序言。在序言中,他说自己做小说是“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勇士,使他不惮于前驱”。在《我怎样做起小说来》里说:“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从这些文字中我们都可以看出他写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