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运动员的训练时间相对专业运动队比较少,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把运动员的赛前竞技状态调整到最佳是每位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共同想法。从时间运动学角度分析如何使赛前竞技状态达到最佳的主要影响因素和调控方法,为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得和保持最佳状态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2.
赛前训练是运动训练的重要环节之一,好的赛前训练计划能使运动员在比赛时处于最佳的竞技状态,包括最佳的身体机能状态和最佳的心理状态,所以这一课题的研究对运动员竞技状态的科学调控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近年来赛前训练的若干热点问题进行了综述,为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刘永千 《成才之路》2010,(17):82-82
柔道运动员技能的学习与掌握,比赛技术的发挥。都与运动员相应的心理素质有关。运动员只有具备稳定的心理状态,把自己调整到最佳赛前竞技状态,才能够准确地、恰到好处地把技术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4.
短道速滑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是影响其竞技状态的重要因素.我们应根据短道速滑运动项目的特点,分析影响比赛时心理状态的诸多因素,指出教练员应全面了解运动员不同比赛时的心理状态,才能使运动员以最佳的竞技状态去参加比赛,为此给今后的教学及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王洪浩 《考试周刊》2011,(79):127-128
心理状态对运动员训练中技能和比赛中的技战术水平的掌握与提高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何使队员在比赛过程中全身心投入,是关系到教练员、运动员乃至整个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对心理状态中心理品质的具体内涵、心理状态与技战术水平之间的联系和心理状态的训练方法进行了讨论和分析,以在分析心理状态特征的基础上,更加合理有效地调整运动员的心态,使之达到最佳竞技状态。  相似文献   

6.
赛前心理控制是运动员在比赛前使自身各种心理因素都处于比赛的状态,其目的在于增强运动员的自信心和心理稳定性,消除可能出现的心理障碍,形成最佳心理状态,进而形成最佳竞技状态。作为一名基层学校体育教师,常年坚持业余训练,并多次带队参加全市或全省的中小学生比赛,和学生运动员有着广泛深入的接触,并对有关赛前心理控制做了一些调查和总结。本文拟从赛前心理状态的类型及表现、赛前心理状态的控制与调整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赛前心理调控是在比赛前使自身各种心理因素都处于比赛的状态,其目的在于增强运动员参赛的自信心和心理稳定性,消除可能出现的心理障碍,形成最佳心理状态,进而形成最佳竞技状态。作为一名业余体校跆拳道教练员,多次带队参加全市或全省青少年跆拳道比赛,对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参赛前心理状态的变化情况及其调控方法做了一些总结和初步研究。本文着重分析了赛前心理状态的类型及表现、赛前心理状态的控制与调整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论竞技状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竞技状态是运动员在参与竞技的过程中身心所表现出来的一种阶段性的综合状态,它具有相对统一性和阶段性两方面的基本特点。研究影响竞技状态的六大相关因素及其关系对进一步认清竞技状态的本质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并以此对竞技项目进行分类研究,比较、分析竞技模式的特征与竞技状态的相关因素结构特征之间的关系,揭示竞技项目与相关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有利于正确、全面地认识竞技状态,从而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更好地把握和调整竞技状态,对提高竞技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影响着运动员的运动成绩,从边缘学科视角下对影响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因素进行分析,能够为教练员指导运动员达到最佳竞技状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运用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对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在第29届奥运会中的比赛成绩进行分析,探讨其最佳竞技状态的调节与控制状况.结果显示:2008赛季田径各单项世界最好成绩创造者中仅有25名运动员(占总人数的62%)在28个项目上获得北京奥运会冠军,其他15名运动员(占总人数的38%)没能发挥出个人最佳竞技状态而与金牌、甚至奖牌失之交臂;43个奥运会冠军中的21名运动员在22个项目中发挥出了个人最佳竞技状态,22名(51.1℅)奥运会冠军的奥运会成绩不如个人赛季最好成绩.获单项前5名的运动员中只有93名运动员(占总人数的43.2℅)在奥运会上展现出个人赛季最佳竞技状态,其他122名运动员(占总人数的56.8℅)没能发挥出个人的最佳竞技状态.研究认为运动员个人最佳竞技状态的调节与控制状况依然不容乐观,竞技状态的规律认识应该成为运动训练学科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否取得最佳成绩,不仅取决于体能和技术、战术,而且取决于良好的竞技状态,而良好的竞技状态又离不开运动员的心理调控。本文从运动训练学的角度就运动员的心理调控与竞技状态的关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赛前训练是中长跑运动员年训练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比赛期达到竞技状态最佳化的重要途径.通过赛前训练力求让运动员机体适应比赛的要求和条件,把长期训练过程中所获得的各种能力调整到最佳临赛状态.赛前训练的内容是决定比赛成绩的重要条件.教练员确立相应的训练目标,在此基础上才能制订出一个行之有效的赛前训练计划,保持中长跑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赛前训练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游泳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形成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发展变化过程,必须通过游泳教练员的科学训练与技术指导和总体的科学调控,才会使游泳运动员的训练获得最佳竞技状态.  相似文献   

14.
竞技状态是运动员在比赛时各方面能力的综合表现。教练员可通过日常的细心观察,注意运动员的各种变化,采用适当的措施进行培养,为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最佳竞技状态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竞技状态是运动员在比赛时各方面能力的综合表现.教练员可通过日常的细心观察,注意运动员的各种变化,采用适当的措施进行培养,为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最佳竞技状态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6.
一、进行赛前心理训练散打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是指在比赛前的若干天内,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训练,训练的目的是使运动员能在赛前形成和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以便在赛场上能保持最佳竞技状态.(-)激发运动员参赛的激情.使其明确自已参赛的任务,使其产生在赛场上夺冠的欲望.(二)更好地掌握平时心理训练的方法.在这一阶段应更加巩固和提高,以便更好地消除心理障碍,调节和平衡心理状态,克服各种主客观因难,形成良好的竞技状态,使技术能更好地发挥.  相似文献   

17.
心理训练是指对运动员进行有意识的影响,使其心理状态发生变化,达到最适宜的程度,以满足提高运动技术和增强身心健康的需要。在体育运动中,心理训练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地位及作用,受到国内外专家和教练员的极大关注。它的作用在于能充分挖掘运动员自身的内在潜力,控制心理活动,使运动员进入最佳竞技状态,创造优异成绩。同样,在田径教学中,运用适当的心理训练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节练习情绪,稳定。卜理状态,使学生以最佳的心境进行练习,提高教学效果。豆培养学习动机,建立稳定兴趣动机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力量,是一种…  相似文献   

18.
1、举重运动员竞技状态及情绪状态分析。 1.1比赛情绪饱满,精力充沛,积极性状态。 首先是要有充足的心理能量:运动员在比赛中心理能量控制在高能量积极状态时,就会产生心理促进状态,处于这种状态的运动员,能够产生准确的预测、果断的决定,就会动员自己的一切力量去完成动作,使运动水平发挥到最佳效果。其次是发挥自己强大的自制力。自制力强的运动员,比赛前能善于控制不合理的冲动和诱惑。比赛目的明确,  相似文献   

19.
李斌 《华章》2011,(34)
运动心理训练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施加影响的过程.其目的是培养和发展运动员在紧张的比赛和训练中所必需的心理品质及个性心理特征,使运动员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争取在比赛中长时间保持最佳竞技状态.本文通过对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问题进行简单分析,旨在为基层教练员的训练提供一些建议和帮助.  相似文献   

20.
篮球比赛需要教练员和运动员用自己的智慧去应对场上的攻守变化情况。教练员需要用智慧审视比赛中攻守变化局势,随时调整作战方案,把握战机,扭转场上被动的局面,充分展示临场指挥的才能。运动员在场上注意力要高度集中,以最佳的竞技状态,投入到比赛中去,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战术特点,并借助集体的智慧,去征服比赛,战胜对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