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纲生命的最后十年大多是在福州度过的,他曾寄身福州南台天宁寺,并创作了与天宁寺相关的作品。对于李纲的这段经历及其创作,有些研究者或语焉不详,或判断错误。通过研究考辨李纲寄寓福州天宁寺之始末、解读相关诗文、管窥此阶段李纲心境的变化,以李纲为介质,展示福州天宁山的历史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2.
李纲是南北宋之际重要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其生平著述颇丰。宣和元年眨官沙县,途径武夷时,李纲创作了大量的武夷山水诗,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3.
李纲对贾谊政治思想的接受主要表现在节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具体表现为仗节死义与疏切直言.这种大无畏的精神和勇气在他的诗文创作中展现出一种至刚的大气之美和震裂金帛的气势.  相似文献   

4.
刘义 《现代语文》2006,(6):34-35
李纲(1083-1140)字伯纪,北宋政治家、学家,南宋名爱国将领。《宋史》载:“纲虽屡斥,忠诚不少贬,不以用舍为语默,若赤子之慕其母,怒呵犹嗷嗷焉,挽其裳,被裾而从之。”李纲一生忠烈爱国却屡遭贬谪,忠愤爱国之情、抑郁无聊之志一寓于诗。李纲现存诗歌1493首(其中挽歌词和哭祭诗20首)(1),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有典型的宋诗风味,又独具个人特色。在对李纲诗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四首诗(包括二首残诗)在李纲的《梁溪集》中没有,现在的《李纲全集》(2)也没有录入,特加以考辨。  相似文献   

5.
流沙河题字     
当代著名诗人流沙河,每次出作品集都要赠书给儿子李纲,并题上字。有一次题的是“李纲同志雅正”,另一次是“李纲同志赐教”, 还有一次题的是“李纲垫枕”。然而,他在赠给儿子的一本台  相似文献   

6.
王楠 《考试周刊》2013,(57):20-21
李纲是两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官至宰相。为朝重臣二十余载,却屡遭投降派的排斥,被一贬再贬。在建炎元年的第四次贬黜之后,于建炎三年(1129)三月,李纲在被流放海南的途中,途经广西的全州、桂州、阳朔、象州、贵州、郁林等地。恩许自便后,从琼管渡海北归,于这年的十二月,又一次途经广西,经过龙化、容南、藤州、苍梧等地。李纲两次在广西的时间共有九个月左右,期间共创作诗歌七十三首,文十八篇。李纲在广西,每到一处便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付诸笔墨。  相似文献   

7.
李纲是南宋抗金名臣,以忠诚义气炳然史册。他著述甚富,诗文留存也较多。建炎二年,他被谪移万安军,于是开始了长达一年的海南之行。虽然路途艰难,所经之地也多荒绝之乡,但李纲却以平静坦然的态度面对这一折磨。他一路上作诗近百首,绝少悲怨之气,却多忧国之泪,呈现出雄健光明的风格面貌。李纲诗歌的忧国情怀与刚健之气开启了南宋爱国文学的先声,成为南宋文学的最强音,有力推进了南宋文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最近读了一些有关宋史人物评论的书,但读到研究李纲的并不多。有的文章虽然肯定李纲在抗金斗争中的贡献,而对他的政绩却很少述及。李纲作为两宋时期抗战派重要人物和南宋政权第一任宰相,其一生不仅戮力抗金,至死不渝,而且在政治上力图革新,匡时救世,提出并实行了一系列积极而有效的主张和措施,政绩是卓著的。历代史书说他“以身任天下之重”、“系天下之望”,“以一身用舍,为社稷生民安危,虽  相似文献   

9.
南宋名臣李纲在建炎年间罢相后被贬谪,追随苏轼的足迹到了海南。李纲是苏轼的承继者,次韵、和苏是他承继苏轼的外在呈现,而高扬内在主体性,明了"吉凶妖祥之理",这是得苏学真谛的,思维也获得了哲学意义的提升。故最终他才能自豪地说:"老坡去后何人继,奇绝斯游只我同。"虽然李纲在贬谪海南的时间只有短短十天,或许他只能成为"老坡去后"粗浅的承继者,但他却通过提升主体性以抗外力的打击,得苏轼逆境人生之精髓,成为真正的践行者,这也正是他对苏轼承继的真正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0.
屈原、贾谊在中国文学及文化史上影响深远。两宋时期,对屈贾的接受发生由“怨愤”转向“超越”的质的变化,表现出宋人以通脱旷达心态审视、接受现实处境的特殊文化品格,尤以李纲为代表。李纲对屈原、贾谊的接受表现了宋人豁达通透的人生观,与他拟陶学苏一脉相承。这种乐天知命是宋人接受屈贾的一个普遍的特点,有别于以往中国文人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1.
李白与庄子     
诗歌是哲学的通俗演绎,哲学是诗歌的精神领袖。李白作品中体现出的虚静的创作状态亦即道家所谓的"精神漫游"和李白山水诗的精髓,充分证明了庄子哲学思想以及文艺理论的内涵在李白身上的具体表现。从李白的诗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精神放逐的诗人,是一个没有完全被尘世所拘累的灵魂。压抑的力量越大,暴发力越强。和多年前的庄子一样,为了摆脱压抑而忧郁的情绪,便把美好的希冀付之于文字,这样便做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精神逍遥。  相似文献   

12.
李白于天宝十二年至天宝十四年先后多次到池州(当时的秋浦县),写下大量诗作,其中《秋浦歌》十七首最为著名。文章通过对《秋浦歌》及李白池州系列诗作的解读,探讨李白在池州逗留时间之久的原因,以及李白当时的精神状态和诗歌的基本风貌。  相似文献   

13.
"鬼才"李贺的诗歌中充斥着浓郁的人文精神,其生命意识的觉醒和彰显,使得其诗歌成为唐代诗文中最有个性特点的创作。其人文精神主要表现在对个体生命的感悟和对群体生命生存的关注,这些在其功名诗、神鬼诗、爱情诗中均有体现。  相似文献   

14.
李白诗歌不仅具有浪漫主义因素,还具有较多的现实主义因素。从表现题材看,李白的政治抱负及对诗歌功用的认识决定其作品并不缺少对现实的深切关怀;从创作手法看,由于李白性格及诗歌审美理想的影响,他的现实主义因素又表现了较强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5.
李建勋的诗歌多及时行乐与酬赠之作,这与其代表的处于彷徨期的仕宦文人在王权逐步加强的氛围中的尴尬处境密切相关。其诗风平易清淡,源于中晚唐以来的诗学传承。  相似文献   

16.
李贺白玉楼临终传说,是其独特人生遭际、鲜明个性特征的集中体现,是其诗作喜好言鬼写神的题材内容,多幻想虚构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的形象概括,是其怀才不遇及追求生命价值之情结的写照折射,并由此构成两间的鲜明因果、渊源、对应关系,同时也反映了传说创作、传播、记录对李贺及其诗作的理解与评价,故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周作人在推介李金发时强调其诗作的形式意义,而忽略了观念价值,这影响到人们对李金发的理解和评价。其实,李金发诗作观念层面上的现代性才是更值得重视的。  相似文献   

18.
李商隐的出现,似乎打破了诗国的旧有格局。他一方面严谨地继承和发展了诗歌的各种形式体裁,尤其以七律的精工蕴藉为人称叹;另一方面却又在内在的主题、情感蕴含上渗入了很多新的因素,并进而把诗歌导入了一个新的境界,使诗到晚唐,而余味无穷。他把自我融入了诗歌,也在诗歌中发现了自我,从而形成新的规范。文章主要通过与杜牧诗的比较来分析李商隐诗作的这些特点。从而得出李商隐诗能自成宗派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