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地市级广播如何抓住机遇,在激烈的竞争中拓展更大的生存空间,谋求更大的发展,已经成为广播人必须作出回答的一道严峻命题。求解的过程中见仁见智,经过实践的探索与思考,逐渐形成共识:地市级广播只有在坚持政治属性第一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产业功能,强调“本土化”特色,内促外扩,寻求与市场的有效对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再现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2.
崔玺 《中国广播》2012,(3):16-19
本文转变以往把广播简单地看作信息传输渠道和市场竞争主体的认识角度,从广播媒介所具有的组织社会关系、表达社会文化意义、帮助人们寻求自身生活的符号意义等社会属性入手,重点分析了广播作为一种大众电子媒介技术给人们带来的“认同感”、“现场感”和“参与感”,并从“身份认同”、“媒介事件”和“媒介融合”等角度阐述了广播媒介如何在与这些文化感受的结合中寻找新的节目样态等问题,为丰富广播节目样态研究的视角和思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面对激烈的竞争,成就品牌是广播媒体脱颖而出的重要途径,从分析品牌策略的内涵,从而论述广播品牌的商品属性和政治属性.揭示广播品牌应该拥有科学论证、准确定位的品牌栏目.同时.稳定的优良品质和精品节目是支持品牌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一个是听觉的艺术,一个是听觉的媒体,音乐与广播在特征属性上的不谋而合,使得音乐节目自广播诞生之日起,便成为其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新媒体时代环境下,广播音乐节目是否还有着往日的优势,是否能保持昔日风采?未来广播音乐节目将如何生产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广播电视媒体属性认识的逐渐深入,经营媒体成为广电管理者的一个重要课题.早在2001年,广东电视台的朱剑飞同志就在一篇文章里提到广播电视的三重属性,即党和政府喉舌的政治属性、大众传播的社会属性、产业组织的经济属性.  相似文献   

6.
托马斯·达文波特在与约翰·贝克合作的开创性著作《注意力经济》一书中,系统地探讨了注意力对商业经济的影响。广播既是喉舌,也具有产业属性。沿着“注意力”这个独特视角审视我们的广播运营战略,好比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洞开一片新的天地,在广播的运作和经营方面还有很多的事情值得我们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7.
王文利 《东南传播》2011,(12):74-76
广播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传播媒介传入我国后,国人对其新闻事业属性的认知,在民国时期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二十年代,人们认为它是一种新型的无线电事业:20世纪三十年代,人们逐渐认识到它在新闻传播方面的作用,开始意识到它具有新闻事业属性。20世纪四十年代,人们将其视作新闻事业的组成部分,并将其纳入新闻学范畴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许嵘 《视听界》2012,(6):101-102
广播活动一般出于两种考虑,一是拓展新市场,提高知名度和收听率;二是吸引广告客户的参与。由于广播的公益属性,商业活动不能偏重经济利益而淡化了媒体的公正、客观与权威性,活动大多“借力打力”,在维护自身形象和品牌的同时,兼顾营收。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广播作品产业在各地复兴,广播文化事业在坚持自身政治属性的同时,不可避免地置身于文化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以我为主,自主创新",已成为广播人恪守的核心理念。广播作品产业处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正呈现出强劲的市场趋势。比如,中央台的《阅读与欣赏》《小喇叭》等知名栏目的广播产品和服务的识别标志,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这些具有很大社会知名度的广播栏目名称,其无形资产的价值也被一些人所觊觎,有的甚至被人抢注为商品的商标。伴随着媒体产业和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了传承经典文化,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于2011年10月,拟对《阅读与欣赏》《小喇叭》栏目做了再次推广和多元化传播版权信息登  相似文献   

10.
<正> 政治、经济、文化全球化共同构成了中国广播的全球化背景,然而具体到中国广播与国外媒体直接交锋的阵地则是“技术”和“节目”两方面。通过对这两个主要战场的分析,我们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广播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可能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孙静 《记者摇篮》2004,(7):38-38
必须深入认识广播电视报的政治导向问题。讲政治,这对党报党刊等主流媒体来说毫无疑问,而像广播电视报这类非主流报刊要不要讲政治或该怎样讲政治呢?答案必经是肯定的:一定要讲政治,只是方式方法与党报党刊不同而已。广播电视报是一张以广播影视内容为根本特色.以荧屏补充、延伸为“主战场”,以面向大众阅读兴趣为基本方向的文化娱乐报.这个报纸性质定位,就决定了它不  相似文献   

12.
戏曲广播作为广播媒体文艺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历史悠久,节目形式完备,但结合当前广播文艺工作的实际,它又面临着更多新的挑战。传统戏曲文化发展的萎缩,听众的老化和节目播出形式的相对成熟所带来的创新慢节奏,已经是戏曲广播工作不得不正视和面对的现实。如何在广播传媒面临新的变革的形势下将广播文艺的传统项目——戏曲广播办活办好,办出特色,是一个必须认真总结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冯楷 《传媒》2023,(S1):26-30
当下的“广播可视化”通过叠加媒介形态,为广播媒体注入了“视觉”属性,进而实现了对场景与商业的重构。它集纳了电视媒介、网络直播的不同优势,符合广播融媒转型的进路。结合考察发现:“声觉与视觉”“听众与观众”“媒体与平台”“单点与全局”这四组关系有待在“广播可视化”的实践中进一步明晰。本文认为“广播可视化”有利于让广播对人的触达不局限于封闭的空间、特定的时间,理应在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建设、主流影响力的扩大中发挥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广播按照它自身的规律运行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时,广播界的同仁们忽然发现:广播在经历了诞生——发展——壮大——辉煌几个阶段之后,开始出现不容忽视的滑坡现象。站在世纪之交,面对广播见仁见智的争论,对广播发展趋势及其走向作一些研究探讨,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仅就“广播功能及其属性、广播运作模式和启用高新技术”三个方面,谈点认识。一、关于广播的功能及其属性广播作为一种现代电子传媒被赋予了强烈的政治属性。这是广播的根本属性。这种政治属性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以马克思主义的新闻基本理论为指导,形成了诸如“为人民服…  相似文献   

15.
徐蓉 《声屏世界》2004,(9):41-42
现代广播具有双重属性,一是传播学意义上的社会属性;二是传媒产业意义上的经济属性。后一属性的介入,使广播更深刻地融入到文化消费领域,成为市场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广播传媒作为信息产业的一部分,其生产的产品是广播的栏目和节目。频道、栏目、节目质量的好坏,决定着听众的收听率,决定着广告创收和节目经营的创收,决定着  相似文献   

16.
“新闻立台”是我国广播电视发展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几十年来各级办台的一个不争事实。然而,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广电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广播电视台作为市场主体的产业属性.愈来愈被大家认识,其创造物质财富的功能也被较好地发掘,广电业的产业化发展形势喜人。同时,广播电视的意识形态属性被有意无意地淡化,导向功能受到影响。本文结合电视业界的一些现象和观点,就地方电视台在新形势下坚持“新闻立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作论述.以求从业者之共鸣。  相似文献   

17.
党报历来是信息发布、文化传播的主渠道,在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处于特殊地位。《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认为,“党报具有多重属性,主要有政治属性、经济属性、媒体属性和文化属性。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党报的政治属性毋庸置疑。关于党报的经济属性则是由其大众传播媒体的产业性质决定的。”这些看似矛盾的特征在党报身上都或多或...  相似文献   

18.
《声屏世界》2013,(5):47
想当初,广播没有让报纸消亡,今天的广播也一样不会被时代所遗弃。这是因为,广播传播依然符合传播价值上的时代属性,依然能满足市场对传播的时代需求。如果从企业的市场传播与营销的需求来看,今天的媒体首先要具备传播价值的时代属性,即要具有规模性、精准性和伴随性这三大主要价值特征。而广播恰恰在这  相似文献   

19.
广播既有社会的属性,又有产业的属性,两个属性齐头并进,广播才能健康发展。如同产品是企业的生命一样,节目是广播赖以生存的基础。在媒体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做什么节目,怎样做节目?这是每一个广播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实际对广播节目的市场化运作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新媒体的发展和对传统媒体的挑战为背景,将广播剧的性质分为广播媒介属性和广播艺术属性。在此基础上,本文指出:坚持正确的现实主义创作方向,更新创作理念是广播剧振兴的现实基础;探索和创新广播剧的艺术表现形式,是振兴广播剧的必由之路;而树立精品意识,是广播剧振兴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