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氧气和氧化》一节是《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空气与生命》第二节的内容,本节内容要求学生学会观察和描述化学反应中的现象,注意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变化。氧气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氧气是空气的组成气体之一,他们知道动植物呼吸都需要氧气,这些氧气一般来自空气,它与我们始终是直接接触的。但是很少有学生认识氧气的性质,  相似文献   

2.
本节课是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中的内容。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对定量实验比较陌生,对于实验中的关键点不会把握,特别是中和滴定实验中试剂PH值的确定,  相似文献   

3.
本节课是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中的内容。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对定量实验比较陌生,对于实验中的关键点不会把握,特别是中和滴定实验中试剂PH值的确定,在以往的教学中始终  相似文献   

4.
《空气》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既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章节,又是初中化学中讲授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开始。本节介绍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人们最为熟悉的空气,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又能自然而然地引入到氧气的有关内容,可以说本节是本章乃至整个初中化  相似文献   

5.
韦秀明 《成才之路》2011,(33):95-I0020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是本课题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历年中考的热点。笔者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对照、分析实验原理和现象,并对实验出现的误差进行分析,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6.
一、教材分析(使用教材:人教社2007年2月第3版)学生在必修《化学2》(人教社2007年3月第3版)中学习了由锌片、铜片和稀硫酸溶液组成的简单原电池,初步了解了原电池原理。本节内容以必修《化学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为基础,通过学习  相似文献   

7.
《观察和解剖鲫鱼》是上教版八年级《生命科学》教材第二册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本实验除了进一步加强学生对鱼类的基本特征以及这些特征与环境的适应性的理解之外,在实验技能与方法上,对学生解剖动物的能力和方法给予了一定的培养。本人在充分研究学生和教材的基础上,把生命教育融入课堂,以求体现生命科学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8.
陈乾晖 《河北教育》2005,(19):29-30
2005年3月份,参加一次《科学》教材分析会,听了一位老师讲的一节研究课《了解空气》,感受颇深。《了解空气》来自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让学生运用感官感知空气,并通过设计实验,使他们学会借助其他介质来观察空气,从而学习一种新的科学探究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共设计了3个活动:①感受空气(老师用气球代替了教材中的塑料袋),②浸不湿的纸,③赶出杯中的水。  相似文献   

9.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这节课的内容来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河北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民族团结一家亲》这一板块儿。本主题主要围绕着少数民族的节日展开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和纪念日以及这些节日和纪念日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分散系及其分类》是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我通过列表格对比的方法,巩固学生对溶液、胶体、浊液的区别,懂得如何鉴别它们。为了能顺利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我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让他们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分散系的例子、胶体的例子来认识胶体,掌握胶体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初级中学化学课本第一章第一节《空气》中有一个演示实验:关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由于我们学校没有玻璃钟罩,我便用“土方法”给学生们做了这个实验,而且效果很好,我还发动学生回家亲自动手做这个实验,同学们的学习情趣和积极性都很高。  相似文献   

12.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初中化学课本《空气》一节中采用钟罩、水槽等仪器进行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认为该实验存在以下不足:  相似文献   

13.
课题:列举法求概率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五章第二节第一课时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学生在七八年级学习有关频率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有关频率与概率初步的知识。本节课首先通过课堂实验活动,让学生体会一个随机事件发生的实验频率,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规律,在操作实验与统计中探究知识。为了突破本节难点,采用较为形象直观的树状图法和列表方法来组织学生掌握概率计算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4.
在新编高中化学《必修》课本第一册168页指出:一氧化氮在常温下很容易跟空气中的氧气化合,生成红棕色并带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有毒,易溶于水。就这些问题来讲,学生对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是初次接触,比较陌生,教材中没有安排实验进行演示。教师讲课时...  相似文献   

15.
1 设计思路 《葡萄糖》是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册第七章《葡萄糖、蔗糖》的第一课时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有机物分子式和结构式的确定》一节,了解了从组成到结构、再到性质的有机物研究方法,而葡萄糖结构中所包含的官能团醛基、醇羟基,其特征性质学生都已经掌握,没有陌生的知识,只是它们之间的组合问题,所以本节课适合学生遵照有机物研究的一般方法来自主探究.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内容分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菱形》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二十七章第二节.本节课是继平行四边形、矩形之后,学习《菱形》的第一课时,主要研究菱形的概念及性质.在教学中,学生经历了观察、猜想、验证和理论证明的过程,掌握了菱形的概念和特殊性质,了解了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丰富了学生的数学经  相似文献   

17.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一节说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节是学生系统地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的起始课。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小学学习《空气与燃烧》得出空气中有氧气,氧气能使物质燃烧得更旺,初一《呼吸作用》等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以后学习氢气、二氧化碳等元素和化合物的基础,所以从体系看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研究方法看,它对以后研究其他元素和化合物性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教材来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第二课时《单质碳的化学性质》。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节课的内容中,碳的可燃性在《氧气》一节已学习过,本节是在此基础上的扩展和完善;碳的还原性是本节课的新知识,这两部分内容对后来学习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做了很好的铺垫,因此本  相似文献   

19.
一、教材依据本课是根据人教版化学必修1中第四章第二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的第一课时进行教学设计的。二、设计思想本节中重点介绍硫的两种氧化物。硫的氧化物是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同时也涉及有关于环保方面的知识,教材力争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融为一体。对于非金属氧化物,学生并不陌生,在初中曾详细学习过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硫性质既有与二氧化碳相似之处,也有很多不同之  相似文献   

20.
车亚莉 《中学生物学》2012,28(12):28-30
1教材分析苏教版高中新课标生物教材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三章第二节中第二个内容是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学生之前已经学过了减数分裂、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又有初中人类性别遗传的基础,这些都为本节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伴性遗传这节内容既说明了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又是对基因分离定律的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