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以主体性认识论作为其哲学基础,以注入式灌输构成其实践背景。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由主体性向主体间性的转向。马克思的实践认识论提供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的理论基础,完整灌输论也要求注重交流与沟通的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实施。  相似文献   

2.
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肯定与对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质疑,留下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关系的探讨空间.序差①互动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关系的实践形态.序差体现了教育者的主导作用,互动体现了教育对象的主体诉求,二者的矛盾运动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与张力.  相似文献   

3.
主体间性: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纠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彪 《教育导刊》2011,(1):13-16
当代西方哲学从主体性哲学正在走向主体间性哲学,这一走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哲学范式和方法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超越和突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诉求主体间性,交往式和对话式思想政治教育是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有效渠道。  相似文献   

4.
主体教育是以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当代教育的主旋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旋律。社会实践是学生的主体性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主动适应当代社会和教育改革发展的积极举措。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一种主体间性精神实践,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二者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客体,思想政治素质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对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反映.从理论上讲,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有利于引起我们充分重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从实践上讲,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回归本真,回归生活,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益.  相似文献   

6.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超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从属于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理想追求,是更高境界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体现了客观性、人性和合理性,它是对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超越,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7.
高校网络的迅猛发展和广泛使用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契机和挑战。本文着重探讨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重要地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要求;受教主体与施教主体的构成及其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受教主体与施教主体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8.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网络的迅猛发展和广泛使用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契机和挑战.本文着重探讨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重要地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要求;受教主体与施教主体的构成及其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受教主体与施教主体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交往主体是基于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具有交互性、平等性、价值涵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组织者与参与者。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交往实践中,突破了以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单向作用关系,倾向于建立具有层次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交往主体关系。交往实践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关系与其认知实践中的主客体关系既充满张力,又相辅相成。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交往主体性是促进交往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以建立各主体互动关系为基础,以教育资料为共同客体,以培养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主体性为目标的主体际成人高等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具有主体性、全体性、民主互动性、双向互惠性等特点,其实践有利于促进成人高等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客体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最为基本和重要的关系,它贯穿于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之中,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其他各种关系的产生、发展及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主要就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主客体关系的对立性和统一性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2.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力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可以从完善自身素养、实现自身职能和合理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三个方面提升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力。  相似文献   

13.
霍峻 《辽宁高职学报》2012,14(3):54-55,72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就是根据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和认知能力实际,把若干教学知识点重新整合成主题突出的一个个专题,课上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学有提升、学以致用的目的。要想上好专题教学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才会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要依据学生特点科学设计专题,把握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统一原则、基础性与能力性相统一原则;活用教学方法,转换考试模式。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理论范式演进,揭示其教育学和哲学认识论渊源。认为教育哲学关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关系的反思与哲学二元认识论向交往实践论范式的转换是生成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论的认识论来源。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及其相互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当前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的背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关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也存在着一些误区,如“单向灌输”的“一言谈”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绝对权威、过分强调教育者的主体性和忽略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性等。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从受教育者的接受过程、受教育者的自我意识分化过程、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或转变过程来重新探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与客体关系,有利于重塑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认同。  相似文献   

16.
高校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度很高,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行之有效的做法,网络平台建设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重要,直接关系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效果。从主体角度分析:一方面要请教育者"在场",更好地发挥好网络的优势,展现特殊的情境,实现高校教育者各方面联动协调形成合力的格局;另一方面,要视青年大学生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他们的主体性激发状态影响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果。因此,从主体性要求来看待网络平台建设,则需要遵从贴近生活原则、解决实际问题原则、沟通交流原则、寓教于乐原则、多样结合原则、合作共赢原则。根据这些原则,可以提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的架构。  相似文献   

17.
王书侠 《培训与研究》2008,25(3):104-105
借鉴哲学和交往理论中关于主客体关系问题的研究成果,并通过分析教育活动中的主客体关系的特征,得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互动的过程。两者形成“主体-主体”的主体际关系的结论。确立“主体际说”时当今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及其特性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分析了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及其关系的争论中比较集中的三个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中有无必要引进这对哲学认识论范畴;受教育者在什么情况下成为主体;怎样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性质?本文认为,争论的原因主要是分析问题的方法论上存在重大分歧.因此,要在理论上搞清楚主体和客体及其关系,从方法论上应有两方面的约定:一是在一定阶段的研究中需将部分从整体中分离出来;二是在考察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时,需从特定的视角出发确定主客体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十分不理想。其原因所在,不应只是教学方式方法等技术层面。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目前的思政教育体系中存在诸多与人的理性认知规律相悖的环节,无法给认知主体提供一种基于理性思辨能力的主体尊严。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认为,“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程度。”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对于其工作实效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着眼点和根本任务是人学取向和人本理念研究、价值功能和目标体系研究、主体定位和方法创新研究、保障机制和支持体系研究、学位点建设和研究生培养研究等,努力形成有中国特色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