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舆论监督与监督媒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舆论监督要保护,一些具体的枝节问题,没有必要去深究。应该主要考虑媒体发表的文章, 有没有信息支撑。作为牵扯公共利益的单位和公众人物,在肯定舆论监督的同时,有义务容忍个别细节的出入。我们要保护权利,当权利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得取舍出一个对社会更好的东西。在两种权利里,应该倾向于保护舆论监督的权利。这是因为我们的现实生活更需要舆论监督。一个社会对舆论监督的容忍度有多大,表明这个社会的进步就有多大。文明、民主、进步的社会,需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媒体积极开展舆论监督,为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自身权利却得不到保护,新闻舆论监督维权的研究成为一个迫切需要的实际问题。我们回顾建国以来我国舆论监督及舆论监督维权的历史,对当前舆论监督及侵害媒体舆论监督权利的现象进行分析,为舆论监督如何维权提出建议,以促进舆论监督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赖斌 《声屏世界》2002,(9):17-19
这是一个大众传播的时代。我们需要强化我们的新闻报道和舆论监督力量。但我们不能因为对新闻报道和舆论监督的挚爱,而放松了对公民权利的关注。法律赋予新闻工作者以新闻报道和舆论监督的正当权利。但是,法律同时也维护被采访报道的公民(法人)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以及姓名、肖像、名誉和隐私等不受侵犯的权利。言论、出版自由与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等权利是平等的,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互不侵犯。新闻报道经常涉及特定的人和事,它如果不能准确真实或含有侮辱性语言,则极可能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在新闻采访报道权利与公民权利的冲…  相似文献   

4.
舆论监督的法律界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舆论监督具有公开性、传播的快速性、影响的广泛性、揭露的深刻性、导向的明显性、处置的及时性等特性和优势,使得它虽没有强制力,却在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极具影响力。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和记者的一种权利,其正当有效的行使也需要法律的切实保护。如何在保护和防范之间建立一种有效的平衡,建立起一道界限,不仅能切实保护新闻自由,而且切实保护被监督者的权利;不仅能惩治新闻媒体滥用舆论监督的行为,而且能惩治被监督者抵制新闻媒体监督权的行为,更好地发挥舆论监督的正面效应,值得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5.
浅谈记者在舆论监督中的人身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来,接连听到记者在采访中人被殴打、采访器材被毁坏的事件。为此我不断思考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记者在舆论监督中的人身权如何保护?有的同志呼吁,新闻法应该赶快出台,有了新闻法,新闻记者的合法权益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这种观点可以说只说对了一部分,特别是对记者被打这类问题,新闻法是管不到的。 为什么呢?我们现在所讨论的新闻法,不管这部法律的部门法性质如何,新闻工作者的权利义务是必不可少的内容。特别是新闻工作者的权利问题,新闻法是从积极的方面保护的,即新闻工作者有什么样的权利,这部法律需要明确规定。如果新…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关于加强舆论监督的呼声日益高涨,我国的许多法律、政策、规范性件,均不同程度地规定了公众的舆论监督权利。同时,我国民事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也使法律对公民、法人的人格权利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舆论监督中这两种权利的行使并不是静态的,必须要与其他社会现象、其他各项权益发生关系。因此,本将从权利冲突与平衡的角度探讨我国现有的舆论监督法律制度,并为其进一步完善提供出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舆论监督是新闻工作者的一项权利,也是其工作内容的组成部分。舆论监督环境宽松与否、监督成效的大小,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经过近些年坚持不懈的普法教育和新闻工作者的努力,应该说,舆论监督工作已初步具备了比较宽松的社会环境。通过强有力的舆论监督,新闻部门树立起了自己的权威,群众对新闻工作者有了更多的信赖和依靠。这无疑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企盼的好事。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中,还有不少令舆论监督尴尬的事情存在,有些问题甚至还很严重。有的部门和个人出于不同的动机和目  相似文献   

8.
论文缩微     
舆论监督与监督舆论 常歌在《新闻论坛》上撰文论述,舆论监督具备了沟通法律与道德的中介功能。就监督的对象来看,舆论监督直接面对的是各级行政执法部门、经济部门、社会百态;就舆论监督的功能来看,权力阶层的违法行为与社会不法行为正是通过舆论监督昭然于世,或受法律制裁,或受道德谴责。 舆论监督不是一个简单的话题。没有民主的舆论氛围和法律的有力保护,舆论监督的进程注定是漫长而艰难的。舆论监督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把“双刃剑”。舆论监督与监督下的舆论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两种权利与义务。既然是在民主与法…  相似文献   

9.
论环境新闻的舆论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是社会进步和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机制之一。当前,在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形势下,围绕资源和环境这两大问题,新闻媒体应该发挥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的功能,既要对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揭露,促进环境问题的解决,又要对保护环境的先进事迹加以弘扬,鼓舞人们的斗志,让公众看到环境保护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10.
舆论监督要讲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舆论监督要从宏观着眼从微观入手新闻舆论监督必须把握有利于社会进步这样一个宏观原则。应该看到 ,舆论监督大都是针对具体的人或事的。那么 ,如何正确把握宏观原则下的微观批评呢 ?这就需要对具体的监督对象进行具体分析 ,从而作出符合客观原则的科学的判断。鉴此 ,我们提出三条原则 :一是看问题的性质是否与国家的大政方针相关。凡是关系到国家大政方针的事件 ,应该理直气壮、放心大胆地进行监督。湖北黄陂县土庙镇有个村民 ,他在承包的荒山上种果树 ,有些村民看到他经过几年的精心整治 ,居然有了非常好的收益 ,心里很不平衡。村委会也无…  相似文献   

11.
张坤 《河北广播》2001,(5):28-28
当前,我们的新闻工作遇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新闻官司越来越多。这一方面说明新闻舆论监督的触角触及的范围越来越广,监督的力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步伐正在加快。这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也反映出。我们新闻工作的法律知识还有所欠缺。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舆论监督性栏目在新闻媒体的所有节目品类中 ,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栏目。从最初批评报道的零星出现 ,到舆论监督性栏目形成固定的、常规性阵地 ,可以看出社会的大跨度进步。但社会的大跨度进步 ,也对舆论监督提出了更高要求。舆论监督性栏目如何进一步跃入新境界 ,提升新层次 ,是所有关注舆论监督的新闻人共同思考的问题。如果说舆论监督性栏目是社会病灶的一把锋利的手术刀 ,那么 ,这把手术刀需要一种思想的指引 ,指引它应该指向何处 ;需要一个准确的评价尺度 ,让它把握好分寸 ,以免伤及健康部分 ;最后 ,它还需要胆大心细、精益求精的精神和干…  相似文献   

13.
王新 《新闻前哨》2001,(10):19-21
加强舆论监督是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但是,在舆论监督的实施过程中,多半会碰到两个问题,一是舆论监督报道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批评报道没有下文);二是被批评者不在乎,甚至用反批评手段打击批评者,这就影响了舆论监督的质量和效果。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媒体在行使舆论监督的权利时,新闻策划和操作中没有注意到社会和受众的心理承受力,没有与有关部门取得共识,没有与受众的舆论保持同步。 针对上述问题,新时期的舆论监督,要加强策划,操作时要坚持帮忙不添乱、加温不点火、客观不评判的原则。正因为如此,我采写的报道和…  相似文献   

14.
羿克 《报刊之友》2012,(7):26-28
在这个信息积聚的时代,互联网的力量势不可挡,已经几乎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就连当今政府也已经通过互联网发布重要信息。但是互联网在我们的实际应用过程中避免不了也会遇到一些问题,亟需解决。在互联网被大量应用的影响下,平面媒体相应受到巨大的冲击。面对新媒体的挑战,如何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权利愈显迫切。同时,媒体在大力开展舆论监督的时候,虽为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自身权利受损的现象也屡现不止,新闻舆论监督维权的研究成为我们当前迫切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宪法没有出现“舆论监督权”的字眼.其他法律、法规也没有对舆论监督权的法律定义.一般而言,舆论监督权包括言论自由、表达自由、新闻出版自由等方面。舆论监督权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以及整个社会必备的权利.只有具备了这一权利,人民才有可能发表自己的各种主张,政要官员等公众人物才有可能受到真正的舆论监督,才能揭露、防范和打击腐败。  相似文献   

16.
记者的采访权实际上是老百姓知情权的一种媒介延伸,需要专门的法律来对媒介的采访权、报道权的边界、角色有一个界定。但是我国没有这样的法律。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舆论监督是社会文明进步不可少的力量,一定要维护记者合法采访的权益,否则,社会正义就无法维护。  相似文献   

17.
博览     
舆论监督十大关系 (1)继承传统与刻意创新的关系:我们要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刻意创新,闯出一条新的路子。(二)舆论监督与批评报道的关系:批评报道是舆论监督的主要手段,舆论监督还有其深刻的内涵,是民主政治的一个大特征。(三)权利主体与新闻媒介的关系:人民群众有知情权和参  相似文献   

18.
舆论监督质量高低的标准 同样是舆论监督,质量高低却有不同。我们需要高质量的舆论监督,不需要低水平的舆论监督;需要能产生积极作用的舆论监督,不需要毫无效果甚至产生副作用的舆论监督。区别舆论监督质量高低的主要标准是它产生的社会效果。 高质量的舆论监督具有以下特点:问题重大、社会反响强烈,引起广泛共鸣;可以纠正一种社会倾向,挽回重大损失,推动某方面工作的进步,促进相关问题的解决;对相关的和不相关  相似文献   

19.
深入学习掌握法律、法规,是新闻舆论监督的前提。权利和义务是评判社会关系的标准。新闻工作者有责任明确自己在从事舆论监督过程中的权利与义务。我国目前虽然没有《新闻法》,但新闻工作者的行为同样受《宪法》及有关法律法规指导和约束。新闻工作者广泛接触社会的各个阶层,需要不断涉猎那些与他采访或编辑内容有关的法律、法规。对我国的法律、法规有足够的了解,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是新闻工作者业务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尤其在不断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大环境下,补上“法制课”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法律意识是开展舆论监督的有力…  相似文献   

20.
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界谈论最多的热门话题之一。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为了维护党的纪律,必须加强党内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1996年9月26日,江泽民总书记视察人民日报社时又要求新闻界:“对消极腐败现象也要进行批评和揭露,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作为一个肩负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的记者,应该充分运用舆论监督这一职能,通过自己的新闻报道影响社会,推动社会的进步。舆论监督是否收到效果,暂且抛弃被批评对象故意刁难、指责不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记者素质的高低。而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