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母亲和挚友     
令人高兴的是,《新闻知识》在一个令人兴奋和跃马改革的大气候中迎来了自己的百期大庆。回首那段“左”的干扰猖獗、右的影响兼有的不平凡的日子,《新闻知识》百期经历的是一条不平坦的途径,就此而言,百期之喜,尤为可贺、可庆! 杂志的出版和发展固然离不开作者的支持,然而作者也离不开杂志的信任、理解和扶植。如果把杂志比作作品甚至作者的母亲,我以为是没有夸张的成分的。百期之中,《新闻知识》发表过我的不少文章。这些文章,就其质量而言,并非上乘之作,但应该说都是我对  相似文献   

2.
我从1984年开始学习写稿,刚开始写稿.热情很高.写了许多稿件,竟未采用过一篇稿件。就在我灰心之时,县委宣传部的通讯干事送给我一本《新闻知识》,我看后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我感到杂志上的文章很对我的胃口,对我学习写稿很有帮助。从此以后,我便和《新闻知识》交上了朋友。每期杂志一到.当即仔细阅读起来.从中汲取养分,使我掌握了一定的新闻业务知识,写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我最喜欢读《得奖新闻采写谈》、《新闻业务讲座》、《视听天地》、《新闻采访知识》、《通讯员之友》等栏目。在《新闻知识)}的指导下,十余年来,…  相似文献   

3.
自1985年以来,我通过年年订阅《新闻知识》杂志,增长了不少新闻采写知识.这些年在业务工作中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应有《新闻知识》的一份功劳。1985年,我从一家企业调到县广播电台搞采编工作。虽然自己过去爱好文学,有一点写作基础,但是对搞新闻采编可以说是门外汉。在新的岗位上,正当我努力适应时,找偶然从领导那里得到了一本《新闻知识》杂志.仔细阅读每一篇文章。真有相见恨晚之感,这不是自己最好的老师吗?从此一我就与这本杂志结下了难以割舍的师生情谊。年年订阅《新闻知识》。每期杂志一到手,先看目录.再仔细阅读自己…  相似文献   

4.
我曾经写过一篇《要用新知识、新观念写新闻》的文章,发表在2001年12月的《新闻知识》杂志上,后来又写了一篇《新闻理念的更新与新闻报道的创新》,先后在2010年6月的《中原声屏》(内刊)和2011年2月下半月的《新闻爱好者》杂志上发表。  相似文献   

5.
编辑部: 第七期的《新闻知识》于今天收到。我共订阅了8种新闻杂志,到今天,第7期的杂志我还只收到贵刊,而还有3种第6期的杂志没有到手。先到为君,先睹为快,《新闻知识》虽然没有《中国记者》、《新闻战线》的牌子大,但同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愿意长期成为她的一名忠实读者。  相似文献   

6.
我是陕西省永寿县监军中学的一名语文教师,又是个业余通讯员。一个偶然机会,我得到一本《新闻知识》杂志。 自此,我定期到县广播局的朋友那儿借阅《新闻知识》杂志,从中汲取“营养”。很快,《新闻知识》成了我的良师益友,并且最喜爱阅读“通讯员之友”栏目的文章,对通讯员们的成功经验都作了详细的笔记。并发誓,今生当不了一名记者,但必须当好一名业余通讯员,文章不写半句空。通过经常借阅《新闻知识》,使我既获得了新闻业务知识,又提高了写稿能力,增强了对新闻素材鉴别的敏感性,形成了较强的新闻意识。 在《新闻知识》的指导下,我努力撰写新闻稿件,巳  相似文献   

7.
我是国内贸易部门的一位新闻写作爱好者,曾获得一些报刊奖励达10多次。 当我捧着一本本获奖证书,就不由得想起了《新闻知识》这位无声的老师。 由于自己酷爱新闻写作,所以经常学习《新闻知识》有关内容,特别是“爬格子”写不出来时,就翻阅《新闻知识》杂志。去年以来,我已有16篇稿件在《西安晚报》和《陕西财贸》上发表,使我写作的劲头大增,仍不舍得放下笔,我从内心感激《新闻知识》。我觉得这本杂志具有知识广泛,论理深刻等特点,它适合基层通讯员、业余写作爱好者,有所得、有所知、有所乐。 去年的一天,我到《报刊之友》编辑部去送稿件,看到了该刊出版的1993年第3期主编笔谈21页上有一篇题为《“主雅客来勤”——〈新  相似文献   

8.
我是物资系统的干部,热爱新闻报道工作,更喜爱《新闻知识》杂志。 我搞新闻报道算是半路出家,凭着一股的热情,写过不少稿子,足有一尺多厚。虽偶有稿件发表,但缺乏新意,少深度,欠份量。懊丧之际,竟被一期《新闻知识》给迷住了,及不可待地从头至尾翻阅一遍。饭后茶余,还细细品味。1990年,参照栏目,写了一篇《怎样发现新闻线索》,投往《新闻知识》。首次给这个刊物投稿,觉得不一定刊用,就当练笔吧。没料想,在1990年的第9期《新闻知识》上,我的稿子变成了铅字,这足足使我兴奋了好几天。不久,又给我寄来了稿费。我感受到《新闻知识》对读者、作者的负责态度,是值得人信服的。从此,《新闻知识》便与我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我的心目中,《新闻知识》是我的函授导师。每期刚印出来,我就来到编辑部,还没等分发我就竞相拿走,仔细阅读。看了上期,还想下期,期期皆盼,篇篇必  相似文献   

9.
九十年代初,找在海门县厂洪乡党委、三厂镇党委搞宣传工作,组织上为我订阅了《新闻知识》、《新闻通讯》等业务刊物,从此,我便同《新闻知识》等杂志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来.虽工作几经变动,但《新闻知识》始终与我相伴。通过多年阅读和学习《新闻知识》等杂志,自己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不断得到了提高,拓宽广知识面,开阔了视野,令我欣慰的是,经所在企业和海门市三厂镇党委推荐。我还荣幸地被中共海门市委宣传部、海门市文明创建工程指挥部确定为122名海门市百佳文明市民候选人之一,多次被《南通日报》、《南通工人报》等新闻单位…  相似文献   

10.
初学写稿,因为不得要领,眉毛胡子一把抓,自己觉得什么都重要,就把采访到的材料稍微加工整理,投寄给报刊、电台,结果是泥牛入海无消息。为此,我也曾对写新闻稿失去信心,认为自己在报刊,电台等新闻单位“没关系”,所以屡投不中。恰在这时,一位老通讯员向我介绍了《新闻知识》杂志,并送给我一本阅读。当我拿到这本杂志后,真是爱不释手,花了三天时间仔细看了一遍,我觉得这本杂志办得好,它设有二十多个栏目,尤其是《得奖新闻采写谈》、《新闻业务讲座》、《采写体会》、《我与新闻知识》及《通讯员之友》等栏目,更是贴近我们通讯员,就好象新闻老师给通讯员上课一样,效果非常好。 在《新闻知识》的帮助和指导下,近几年来,我的写作水平大有提高,不但经常为厂广播站写稿,还结合本厂实际,向报刊、电台投寄了许多新闻稿件,每年的“征文”稿件总有几篇获奖,我采写的《那山、那水、那情》一稿,被《三峡潮》一书收录,获得优秀奖。与此同时,我还被《陕西工人报》、《军工报》、《铜川日报》、《铜川人民广播电台》、《现代文化报》聘为特约通讯员和特约记者。  相似文献   

11.
去年九月,我应聘担任了由南昌市工交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主办的《求索》杂志责任编辑。此时此刻,我衷心感谢“扶”我当上了编辑的《新闻知识》——这位不见面的老师。我和《新闻知识》攀上“良缘”,是从一九八五年五月开始的。打这以后,我一直坚持认真阅读《新闻知识》,并在新闻工作中加以运用。如今,快近九个月了,《新闻知识》的辛勤“汗水”没有白流,编辑之“果”令人喜  相似文献   

12.
汉阴县广播站对我们1986年写稿成绩较突出的29名业余通讯员,每人奖订了一份今年4月至明年3月的《新闻知识》杂志。当我接到《新闻知识》第4期时,如获至宝,象接到热恋时“情书”似的反复阅读。一本《新闻知识》,对他人来说并不起眼,可  相似文献   

13.
衷心的感谢     
6月21日,我们在西安开了个座谈会,纪念《新闻知识》创刊10周年。陕西省党政机关和新闻单位的有关领导同志,新闻界的专家、学者、教授,本刊的读者、作者、发行者,还有企业界的朋友,有的题词,有的写纪念文章,有的到会讲话,纷纷给予祝贺,并真诚地提出建议和希望。作为《新闻知识》杂志的现任主编,我和我们编辑部的全体同仁,浑身上下好似充满一股暖流,激动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我们把  相似文献   

14.
《新闻记者》杂志是我每期必看的杂志之一,多年来,它以其编排新颖、信息量大、给人以知识、启迪而受到众多读者的欢迎。作为一名热爱《新闻记者》杂志的读者,当然希望它能在新的一年中以新的面貌出现,把杂志办得好上加好。这里,我提几点看法: 一是《新闻记者》杂志作为一份面向国内外读者的新闻理论刊物,办刊思路应广些,应重视国内外新闻理论的交流,在当前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国外新闻界动态、新闻研究、新闻界人物应多向国内读者介绍。还可翻译一些国外新闻杂志的文章。二是杂志的指导性还应加强。例如目前处于卷首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一名新闻爱好者.1994年初.新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创办的《军铜报》在全公司青年中招考记者,那时我才23岁.凭一时的冲劲报了名。在应试准备期间.我认真翻阅了近三年订阅的《新闻知识》杂志.将有关内容摘抄下来进行学习和领会。凭着从刊物中学到的新闻知识.在当年招考中我在300名考生中居然脱颖而出.终于成了一名党的新闻工诈者。新闻工作是十分艰辛的。进报社后的最初一段时间.我好多天都写不出一篇百字小稿。为此常常夜不能寐。苦恼之时,我想起了《新闻知识》.为什么不向这位不说话的老师请教呢?以后这位“老师”便成了我步…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名新闻爱好者。199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矿宣传部见到一本《新闻知识》杂志,立刻被她吸引住了。于是,便开始自费订阅至今。每月从邮递员手中接过散发着油墨香味的《新闻知识》后,我都从头于尾将她读完,回过头来再仔细品味“新闻写作研究”、“采写体会”、“通讯员经验谈”等栏目中的文章,然后翻开被新闻单位打入“冷宫”的底稿,逐篇对照,查找病因。同时,按照《新闻知识》中传授的方法,加强自己写作基本功的训练,认真推敲稿件中的标题,进行谋篇布局,力求文章短小精悍。功夫不负有心人。仅前年一年时间,各级新闻单位就采用我的稿件达35篇。我认为这是《新闻知识》把我从一个门外汉带进了新闻写作的殿堂。在我从内心感激这位良师益友之余,由不得想起眼下比较时兴的一句话——爱“她”没商量!  相似文献   

17.
今年3月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八版头条以大量篇幅刊登了我所写的关于陕西泥塑新秀,宝鸡县农村青年卫红指从事泥塑艺术创作的事迹的1700余字的通讯《自古英雄出少年》一文和一组4幅图片。这是我第三次在该报发表的新闻作品。在这里,我始终未忘记是《新闻知识》和当年西北新闻刊院这些启蒙老师的谆谆教诲。我现在是宝鸡县税镇镇人民政府成人教育专干。我曾于八十年代初,自费上了西北新闻刊授学院、自费订阅《新闻知识》杂志,先后攻读完西北新闻刊院和北京汉语言文学自修大学的全部课程,以优异成绩获得了结业证书,并参加了当年《新闻…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 我是国防科工委中国酒泉发射中心某部的干部。去年7月在西安车站候车,看到几位青年农民一块儿翻看一本杂志。我有点好奇。便凑上去看了两眼。才知道是本《新闻知识》杂志。无聊之际便借过来翻了翻.可谁知越翻越有味,有点舍不得还给人家了。回到部队后,我就给《新闻知识》编辑部寄了六元钱,结果顺顺当当地订到了1987年的刊物。今年元  相似文献   

19.
算起来,这十几年来我在《新闻知识》上发表的文章不会少于十万字,出一期个人专刊已绰绰有余,所以,我是《新闻知识》的老读者、老作者既不是客套也不是夸张。其实,在《新闻知识》上经常露面的还有许多专家学者,包括国内一些著名的专家学者。那么,是什么使得他们对《新闻知识》情有独钟呢?我认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新闻知识》不拘于八百里秦川的大家气度和开阔视野,是它冲破潼关的阻塞昂首走在新闻改革前列的根本所在。只要稍加研读一下这十五年来《新闻知识》的征文题目,我们就不难发现,高扬新闻改革的旗帜,坚持“双百…  相似文献   

20.
当我荣获宝鸡县广播站好新闻二等奖、好通讯二等奖和三等奖时首先想到的是《新闻知识》杂志的帮助. 1985年3月,当我第一次看到《新闻知识》时,只是个对新闻一窍不通的爱好者,是贵刊《通讯员经验谈》栏目里年上稿一百多篇的经验之谈激起了我学写新闻稿的信心,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