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进行的有严重失误的政治运动。导致扩大化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当时:错误地实施了“引蛇出洞”的策略;错误地运用了群众政治运动的形式;不慎重地采取了支持大字报的态度;主观地定任务、分配右派分子指标;不恰当地、随意给人扣帽子等做法。反思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那段历史,找出当时实施策略与采取方式、方法等错误或不当的地方,以期引以为鉴戒,从中获取教益。  相似文献   

2.
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极其严重地混淆了社会主义社会里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把一大批干部和知识分子错划为右派分子,作为敌我矛盾处理,把广大知识分子都划进“资产阶级”的范畴,打入了“另册”,这就直接地削弱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群众基础。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窒息了言路,助长了“左”的情绪发展,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造成了危害。历史的经验值得汲取。  相似文献   

3.
关于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严重后果和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 ,在理论上成为以阶级斗争扩大化为核心内容的“左”倾理论逐渐形成的起点 ,在政治上导致了对知识分子的分析和政策的变化 ,破坏了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联盟 ,促使了在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思想的发展 ,推动了“左”倾思想的滋长和发展 ,在社会心理方面 ,是人们患“思想封闭症”的开始。我们应从中吸取教训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 ,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发扬党内民主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保证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正常进行 ;在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以后 ,思想领域内的矛盾和斗争 ,不能采取群众政治运动的方式来解决  相似文献   

4.
反右派斗争是建国后我党进行的一场有严重失误的政治运动。关于反右派斗争的失误,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反右派斗争被严重地扩大化了,把一批知识分子、爱国人士和党内干部错划为‘右派分子’.造成了不幸的后果。”“以后,史学界、学术界把《决议》中的这句话仅仅理解为数量上的扩大化。笔者认为,量的扩展必然引起质的变化,随之而来的必是处理范围的扩大。反右派斗争的严重扩大化不仅是数量上的扩大化,也应包合性质上变化和处理范围上的扩大。因此“严重扩大代”的错误应该包括三…  相似文献   

5.
课本第 112页写道 :“……反右派斗争严重地扩大化了。被划为右派的人达到了几十万 ,右派的性质定为敌我矛盾。”这里的“右派的性质定为敌我矛盾” ,显然在语法上是主语与宾语搭配不当。“右派”是一个群体 ,“矛盾”必有两方面 ,“右派”岂能成为“矛盾” ?显然说不通。应该怎样阐述这个问题呢 ?毛泽东当时有如此论述 ,“资产阶级右派就是……反共反人民反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反动派”。“共产党在民主党派、知识界和工商界的一部分人(右派 )中当然不可能有领导权 ,因为他们是敌人”。“右派形式上还在人民内部 ,但实际上是敌人。我们公开…  相似文献   

6.
1957年开始的反右派斗争和1959年的反右倾斗争都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反右派斗争是反击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向党进攻的一次政治斗争,在当时发动是必要的,但斗争的扩大化却是错误的。反右倾斗争是在全党范围反对所谓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是党内矛盾,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一、反右派斗争及其扩大化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在全国范围展开整风运动。但是,整风运动开始不久,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乘机肆意攻击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反对共产党执政,妄图取而代之。6月8日,中共中央向全…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现代史上 ,195 7年有一场“反右派”斗争 ,195 9年有一场“反右倾”斗争。这两个不同的历史概念既有本质的区别又有一定的联系。在教学中 ,有些历史教师往往忽略给学生进行必要的阐释 ,造成他们对这两个历史概念的混淆不清。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反右派”和“反右倾”斗争两个历史概念的区别和联系进行简要分析 ,以期对教与学有所裨助。首先 ,发生的背景不同。195 7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 ,国内的敌我矛盾已基本解决 ,人民内部矛盾突出表现出来而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为了能够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 ,以利于社会主义建设 ,中共中央…  相似文献   

8.
“思想封闭症”作为一种社会心理疾病,是反右派斗争发生严重扩大化错误的直接产物。反右派斗争中所运用的对敌斗争的策略,造成一些知识分子不愿讲真话;反右派斗争由思想教育转化为一场阶级斗争,造成一些知识分子不能讲真话;反右派斗争中把人民内部矛盾作为敌我矛盾处理,造成一些知识分子不敢讲真话,从而导致“思想封闭症”的发生。“思想封闭症”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必须彻底清除。  相似文献   

9.
反右派斗争是新中国历史上发生的一个重大政治事件,它直接影响和改变了“人大”的正确路线,成为建国后“左倾”错误形成与发展的起点,我国的经济建设、民主法制进程都受到了严重冲击。为此,我们付出了沉重代价。反思这段历史,总结其教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现代史》(试验修订本·必修)下册《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一章中,有几个知识点容易弄错。在教学中应引起重视。一、“反右派斗争”没有错,错在“严重扩大化”。1957年中共开展整风运动。在整风运动过程中,有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乘机向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放肆地进攻。为了分清大是大非,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毛泽东和党中央发动了反右派斗争,这在当  相似文献   

11.
柳亚子——诗人中的战士,毛泽东——战士中的诗人。斗争是他们共同的性格,浪漫是他们相同的特征。文章通过对毛泽东与柳亚子几则交往的故事,折射出伟人与诗人的共同理想,表现出他们的相识、相通是必然的;他们的相互欣赏、相互撑扶是自然的;甚至他们之间微妙的抵触,彼此也是了然于心的。毛柳诗事往来,是齐王与颜周故事的新篇,更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经典。  相似文献   

12.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在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的重大历史转折关头,邓小平领导全党既反“左”,又反右,对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作出了无与伦比的重大历史性贡献。他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我们党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对待党的历史和党的领袖,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关于中国特色的武装斗争理论主要包括: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战争必须以农村为战略基地。这种武装斗争的中国特色理论,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暴力革命学说。  相似文献   

14.
乌兰夫军事斗争与政治斗争的战略策略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斗争与政治斗争的战略策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民族地区的运用与发展。乌兰夫在领导内蒙古革命斗争中,以政治斗争为主导,充分认识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认真贯彻毛泽东“成立维护群众利益的少数民族自己的军队”的思想,创建了真正的人民军队,在内蒙古取得了政治和军事斗争的胜利,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解放斗争。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是他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强调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紧密联系,提出了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双百”方针和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的科学方针,并非常重视知识分子在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和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同志在他领导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十分重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的作用,他提出了一系列思想政治的理论和方法原则,奠定了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基础,毛泽东同志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关重要理论,不仅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党新埋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毛泽东、邓小平对这一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分别做出了创造性的理论贡献。毛泽东侧重以统一战线形式实现多党合作,形成了“体制外合作”为本质特征的毛泽东多党合作思想;邓小平在继承毛泽东多党合作基本思想的基础上着重从政治制度层面架构多党合作。形成了“体制内合作”为本质特征的邓小平多党合作思想。本文从“体制外合作”和“体制内合作”的内涵,形成的历史背景与理论基础及其社会影响等方面对毛泽东、邓小平多党合作思想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60焦代初期,我国在经济调整之前,有一段宽松的政治环境:党内外民主生活有所恢复,政治关系、文艺政策有所调整,知识分子政策有所落实,阶级斗争扩大化有所缓解,个人崇拜有所收敛,平反一部分错案。后来因为个人专断的原因,致使这次宽松的政治生活中断,经济发展和政治调整没有同步进行,出现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冲突,终于引发了文化大革命。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编辑思想是在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办报实践及其思想的影响中形成的.坚持党性原则、政治性和学术性相统一的基本要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编辑方针,通俗、生动、简明、有力的编辑风格是毛泽东编辑思想的主要内容。通过研究和探讨毛泽东的编辑思想,可以更好地指导当代编辑的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20.
三大理论系指毛泽东建国以来构建的改造论、建设论和继续革命论。改造论的提出始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放弃,改造论又是建设论形成的历史前提,继续革命论则是改造论的延续。在发展的进程中,建设论又与继续革命论结合起来,并最终成为它的附庸。贯穿于三大理论的主线是关于阶级斗争的理论。这条主线使三大理论形成具有紧密内在联系的理论体系。三大理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不能正确对待苏联模式的问题,存在偏离本国国情的问题。它们的理论来源是马克思主义的不断革命论和过渡时期学说。这两个理论并不完全适合于像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另外,被毛泽东曲解的关于反作用的理论,对于构建三大理论也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