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网络空间是涉及经济、文化、军事、政治等领域的新型社会空间,是大国博弈的战略要地与重要领域。由于网络空间常与利益、权力、文化、安全等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网络空间成为大国之间相互争夺的利益空间。中美两国在政治制度、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领域存在较大冲突,导致两国在网络空间产生诸多分歧。为此,有必要分析中美两国网络空间的现实分歧及内在原因,探究中美网络空间合作的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2.
论意识形态分歧与中苏关系之恶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利益冲突 ,意识形态分歧对中苏关系恶化起了一定的制约作用。中国领导人实际上并不真正看重意识形态问题 ,而苏联领导人在这方面的意识更淡漠。中苏两党及其领导人在意识形态问题上相互曾多次作出妥协和让步 ,尽力维护团结 ,减少分歧。如果没有其他更关键的因素 ,意识形态分歧不可能将中苏关系引向绝境  相似文献   

3.
旅顺大连最终收归祖国的曲折经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顺大连位于中国辽东半岛南端,据重要的战略、交通位置。自第一次鸦片战争起,旅顺大连历遭英、法、日、俄帝国主义的侵占、租借、统治和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接管,直到1951年(大连),1955年(旅顺)才最终收归祖国。旅顺大连的经历是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国外交史的一面镜子,反映了中国人民饱受帝国主义的欺凌、大国沙文主义的压抑而最终站起来了。  相似文献   

4.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在短短的几年中,中苏关系恶化进而破裂.其原因有许多方面,其中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权推行亲帝反苏的外交政策、收回中东路的国家主权是一因素;更主要的是与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的外交政策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进入中期以后 ,前苏联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的友好关系迅速逆转 ,导致了全面恶化。这是诸多因素促成的结果 ,其中 ,苏联的民族利己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是中苏关系恶化的主要原因 ,国民党政府外交政策具有的不稳定性和依赖外力支撑抗战的思想 ,对中苏关系的恶化又起了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综合考察苏联与法西斯德国签定互不侵犯条约原因,既有苏联主观意识上的大国沙文主义因素的作用,也有国内外不利的客观条件的影响,同时也不能排除对德国骗术的轻信。  相似文献   

7.
曲秀文 《林区教学》2008,(7):120-121
通过东方战线建立过程的历史事实来证明,苏联东方战线的建立,是侵略、吞并弱小主权国家,牺牲弱小国家主权的利益和大国沙文主义。同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扩张行为相比,具有相同性。  相似文献   

8.
二战结束至20世纪50年代,由于受冷战、战后美欧力量对比、社会党和共产党之间的意识形态分歧和历史恩怨等因素影响,社会党国际逐步形成了以"近美远苏"为总体特征的对外政策。但由于意识形态和具体利益的差异,此一时期社会党国际的对外政策与美国并不完全趋同,它们在看待资本主义、对待苏联和亚非拉地区等政策上存在着分歧。  相似文献   

9.
狭隘民族主义——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略战争的原因之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0年代以来,出于迈向政治大国、军事大国的需要,日本右翼势力处心积虑甚至明目张胆地为侵略战争翻案,将战犯美化成“民族英雄”。狭隘民族主义是其否认侵略、为战犯招魂的主要思想根源。产生狭隘民族主义的渊源是神国观念、天皇崇拜思想;近代国家主义教育、军国主义教育以及民族沙文主义、种族主义膨胀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一月八日,是敬爱的周总理逝世一周年纪念日。在这悲痛的日子里,缅怀周总理一生的丰功伟绩,更加怀念周总理。总理那慈祥的面容,亲切的教诲,俭朴的作风和崇高的革命精神,使我终生难忘,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周总理是我们学习的光辉榜样。一九六五年和一九六六年,周总理曾连续出访到罗马尼亚。当时,我正在驻罗使馆工作,因此,有较多的机会接触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总理在对外活动中,坚持毛主席的无产阶级外交路线,反对大国沙文主义。周总理反复地教导我们工作人员:“搞大国沙文主义的政策最后一定要失败。”“中国是一个大国,我们绝不能犯大国主义的错误。”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俄罗斯恐怖事件频发,民族因素是一个重要原因。俄罗斯自古就存在大民族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苏联成立后苏俄各届政府又奉行错误的民族政策。冷战后国际上的民族分离主义浪潮,对俄罗斯的民族主义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有鉴于此,要缓解俄罗斯的民族矛盾,就要坚持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制定符合实际的民族政策;对于某些打着民族主义旗号的分裂活动,要坚定不移地打击,并将其遏制在萌芽状态。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帝国统治俄国长达300年之久,在俄罗斯历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研究其形成及文化特点,对于了解俄罗斯大国沙文主义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了解当今俄罗斯文化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红庆 《历史教学》2006,3(1):39-43
《布列斯特和约》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都是苏联外交史上重要的条约,都是在特殊国际环境和特定历史条件下签订的,但二者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苏维埃对外政策和策略相结合取得巨大成就的优秀范例;后者则是绥靖政策和大国沙文主义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布列斯特和约》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都是苏联外交史上重要的条约,都是在特殊国际环境和特定历史条件下签订的,但二者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苏维埃对外政策和策略相结合取得巨大成就的优秀范例;后者则是绥靖政策和大国沙文主义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美关系历经近半个世纪的发展,跌宕起伏,风风雨雨。究其原因,是两国间存在的结构性矛盾与合作决定的。中美关系中的结构性矛盾主要存在于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台湾问题以及中国崛起等方面;两国间的合作主要决定于新的时代背景下中美利益的深度交织、两国在战略上的相互需求等领域。作为国际舞台上的大国,两国应深化合作,妥善处理分歧矛盾,促进中美关系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代德国资产阶级宣扬战争是人类的高尚行为,鼓吹战争的崇高意义和永恒性,认为战争是人类进化所必需的自然法则,是一个民族生存意志的最高表现,是德意志民族的最高荣誉,是实现超人与天才的方式;坚信战争是解决纷争、达到目的最好最有效的手段.近代德国的战争观集中体现了德国资产阶级对生存空间异常迫切的渴望与需求,是一种充斥着崇尚武力的军国主义、狂热的大国沙文主义、极端的民族沙文主义和争夺世界霸权的强权主义好战型的战争观.这种战争观为近现代德国资产阶级发动侵略战争提供了思想与理论渊源,把整个德意志民族推向了战争的深渊.  相似文献   

17.
中苏论战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原因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已经出版的述看,关于中苏论战的原因,主要有中苏之间民族传统的差异、历史的积怨、意识形态的分歧、国家利益的冲突、对外战略的不同、领导人之间的好恶、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理论的争论、在与第三国关系上的不协调、在民族解放运动和革命道路上意见的不同,等等。关于中苏论战最主要的原因,主要观点有两党在对斯大林体制认识上的分歧,两国关系上的不平等,国内建设道路的不同,苏共的大国主义、大党主义,国家利益的冲突,等等,还有人认为是中苏国家利益(包括主权)的冲突、意识形态的分歧及领导个人之间的矛盾三种主要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民族主义这一历史现象源远流长,并非只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之后才有,因此《辞海》“民族主义”条的定义有失正确。民族主义在战后世界国际政治中有着重大影响。是反殖民主义的工具,并能促进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而狭隘的民族主义,大民族主义、大国沙文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则给人类带来过战争和灾难。  相似文献   

19.
列宁晚年对斯大林工作的六大批评●胡林辉列宁晚年特别是列宁逝世前患病的几年中,斯大林明显地表现了粗暴的甚至是专制的工作作风和在民族问题上的大国沙文主义态度,曾多次受到列宁的批评。一是对工农检查院工作的批评。工农检查院是苏俄的领导监督系统和改进国家机关、...  相似文献   

20.
战后日本外交的特点是由无主权外交到自主外交,外交中军事因素不断上升,外交中意识形态色彩日显浓厚以及从外交无战略到政治大国外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