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伯莎·梅森作为夏洛蒂·勃朗特的自传体小说《简·爱》中的一位人物 ,往往被人们所忽视 ,人们只是把她看作使剧情起波澜的配角。自从美国两位女教授把她从小阁楼中“解放”出来之后 ,人们逐渐认识到伯莎不再只是个使剧情曲折的配角 ,她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她同简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她透射出简的内心世界。她是另一个简·爱 ,是现实生活中的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2.
夏洛蒂.勃朗特的最大成功,不仅在于她是活跃在英国文坛上的一名才女,还主要在于她在<简·爱>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造成的深远影响.从夏洛蒂·勃朗特作品<简·爱>中读到的自尊、独立、人格魅力及幸福价值观对笔者深有启发.本文从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作品<简.爱>中主人公"简.爱"人物形象分析出发,结合当今现状,论述夏洛蒂·勃朗<简·爱>中的幸福观特对当今人们的影响,尤其对女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窦桂梅 《江苏教育》2008,(13):71-72
《简·爱》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人们普遍认为《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平”的写照。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夏洛蒂·勃朗特、艾米莉·勃朗特、安妮·勃朗特和勃朗宁夫人构成那个时代英国妇女最高荣誉的完美的三位一体。 《简·爱》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它阐释了这样一个主题:人的价值就在于“尊严+爱”。  相似文献   

4.
[《简·爱》简介]《简·爱》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人们普遍认为《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平"的写照,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夏洛蒂·勃朗特、艾米莉·勃朗特、安妮·勃朗特和勃朗宁夫人构成那个时代英国妇女最高荣誉的完美的三位一体。《简·爱》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它阐释了这样一个主题:人的价值就在于"尊严 爱"。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简·爱》作品的认识,分析该作品的作家夏洛蒂·勃朗特作为女性作家其写作具有的时代束缚性:她无法摆脱当时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对她的影响,没能塑造出真正独立自主的简·爱。同时,深入探讨其作品具有时代束缚性的具体表现,并对产生时代束缚性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使广大读者在了解《简·爱》作品的同时,也更加了解夏洛蒂·勃朗特的写作特点。  相似文献   

6.
我们由简·爱而与夏洛蒂·勃朗特相识,又因夏洛蒂·勃朗特更加深入的理解简·爱。心灵契合的时刻,她们互为彼此,寄托期望的时刻,夏洛蒂又成为一个画家,极力描绘着理想中的自己。《简·爱》的出世,让平凡的夏洛蒂不再平凡,而简·爱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尊严与自由,始终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  相似文献   

7.
田雅鑫 《林区教学》2014,(10):38-39
《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的一部现实批判主义作品,也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女权主义一直是这部作品的研究热点,作品中的主人公简·爱是一位有着反抗意识的女性形象,她用自己的勇敢与执着,最终捍卫了自己的地位与尊严。  相似文献   

8.
谈谈《简·爱》的魅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爱》的魅力首先在于它从作者其实生活中得来的真。夏洛蒂·勃朗特真实的生活经历赋予了她的小说以本质意义,使她的小说产生了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其次,夏洛蒂·勃朗特为主人公所设计的超脱俗套、新颖独特的爱情模式也使《简·爱》具有永久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简·爱是一位勇敢的叛逆者。她敢于对抗世俗偏见,勇于追求自由、独立、平等。文章将从夏洛蒂·勃朗特与简·爱的关系,爱情与自由,妇女社会地位不平等,两位宗教人物对简的影响,妇女在性别上的歧视五个方面对简·爱这一人物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0.
自卑——自强——自信——解析《简·爱》的人物性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根据自身经历所写的一部小说,也是她的成名作。小说塑造了一位坚强的女性,她追求真爱、平等,是女性的楷模。根据简·爱的成长经历,对其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分析,不难看出她从自卑、自强,到自信的心理轨迹。  相似文献   

11.
《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是英国问世纪著名三姊妹作家之一。她出生在英国北部偏僻山区一个贫穷的牧师家庭。夏洛蒂从小就酷爱文学。她的重要作品除消·爱》外,还有长篇小说《谢利》、《维莱特》、《教师冷。《简·爱》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它一问世就引起了轰动。有意思的是夏洛蒂在发表这部小说时用的是男性化名——柯勤·贝尔。当夏洛蒂成名后逐渐在英国文艺界和社交界露面时,文坛前辈萨克雷不称其真名,而是亲切地称呼她为简·爱小姐。《简·爱》作者简介  相似文献   

12.
夏洛蒂·勃朗特简介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19世纪英国著名的女作家,1847年以柯勒·贝尔为笔名发表《简·爱》而享誉文坛。她出身于英国北部一个贫苦的牧师家庭。为了谋生,当过家庭教师。后来,出于对文学的爱好,她和妹妹艾米莉·勃朗特一起去布鲁塞尔学习法语和当地的文化,在那里邂逅贡斯当丹·埃热夫妇,并对埃热产生了极其微妙的感情。这一些,都为她的小说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创作素材。除了《简·爱》,作品还有《谢利》,以及没有完成的《爱玛》等。  相似文献   

13.
张扬与消解反抗与回归--《简·爱》的女性主义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洛蒂·勃朗特以独特的叙事形式创造了一部完全自信的、充满挑战性的强有力的现实主义小说《简·爱》 ,她通过简·爱的个人言说、反家庭的叙述 ,让简·爱顽强地一路“反抗”、“否定”了父权社会给女性施加的压力。但是 ,由于夏洛蒂·勃朗特所处的时代 ,女作家模仿传统的流行模式 ,将创作的艺术标准和社会作用内在化 ,以迎合父权社会的文化消费观念 ,所以简·爱的女性主义个性化又受到一定程度的消解  相似文献   

14.
《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也是世界文坛公认的一部经典小说.小说成功塑造了简·爱这一坚强、刚毅、独立、自尊的女性形象.不幸的童年和贫穷的生活使简·爱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但她并没有因此而自暴自弃,相反不轻易屈服的性格使她在顽强的自我奋斗中逐步觉醒,并最终获得幸福.简·爱的斗争精神吹响了时代女性觉醒的号角.  相似文献   

15.
《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作者在书中成功塑造了两位典型的女性形象,一位是追求独立自主、渴望个性解放的简·爱,一位是长期被囚禁、失去自由的疯女人形象。试从女性的视角分析《简·爱》中的文化观念与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冲击与碰撞。  相似文献   

16.
简·爱     
《海外英语》2012,(1):6-6
《简·爱》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人们普遍认为《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平写照”。还记得那段经典语句吗?“你以为我能够忍受待在这。你却无视我的存在的感觉吗?你以为因为我贫穷,默默无闻又相貌平平,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我和你一样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  相似文献   

17.
文辛 《华章》2011,(15)
<简·爱>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成名作,本文主要从简·爱的成长历程和她敢于和命运抗争的个性入手解读简·爱实现独立人格的成长故事,反映妇女在男权社会的悲惨处境,强调妇女平等权利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英国19世纪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笔下塑造了不少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其中尤以简·爱广为人称道。小说《简·爱》历经百余年不衰,魅力无穷,分析原因,主要来自简·爱个性的感染力——她自立、自强、追求平等;她真诚、纯洁、富有热情;她智慧、勤劳、锐意进取。  相似文献   

19.
在文学史上,有许多的经典名著永垂不朽,但能够像《简·爱》这样深深地震撼人们灵魂的却屈指可数,它以一种不可抗拒的美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读者,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简·爱》的作者是夏洛蒂·勃朗特,她阐述的主题是:人的价值加尊严等于爱。在《简·爱》里渗透最多的也就是这种思想——女性的独立意识。让我们  相似文献   

20.
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的《简·爱》曾经被多次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和音乐剧等。今年,又一部同名电影即将上映,可见这部经典小说确实魅力非凡。说起夏洛蒂·勃朗特,不得不提勃朗特姐妹的文学成就——三姐妹占据了英语文学名人榜单中的三个席位,恐怕连众多男性作家都自叹不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