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媒体深度融合对传媒人才提出新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使传统传媒人才培养模式发生转变.从现实层面来看,全媒体人才培养面临诸多问题,如实践应用与教学理论之间的矛盾,媒介技术与教学资源之间的失衡,知识变动与传媒人才自我建构之间的博弈.如何打通媒体融合发展需求与传媒人才培养模式之间的壁垒,成为全媒体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本研究认为,全媒体人才的培养应将理论与实践、理念与路径相融合,以社会责任为导向,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以文化自觉为依托,以科学技术为支撑,推进高校教育学科架构、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平台等方面的改革,构建一个全媒体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2.
江凌 《新闻传播》2009,(9):6-12
在目前的新闻传媒教育中,培养“历史的记录者”“社会的守望者”“文明的推动者”已成为三个不同层次的教育理念,为此,新闻传媒教育正由单学科教育向多学科教育转变,从侧重技能训练向素质教育、通识教育转变.在加强知识基础、拓宽专业口径、文理渗透:强化应用的教改思路指导下,培养具有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新闻传媒人才,成为新时期传媒教育的指导思想。也就是说,新时期的新闻传媒教育指导思想是培养“体”“用”兼融的复合型人才。那么,怎样培养这样的人才呢?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化背景下,现代新闻传媒趋向信息化、多元化、网络化、融合化。对新闻传媒从业人员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层次和多样化、复合型的特征。21世纪新闻传媒业至少需要专家学者型、媒介融合型、经营管理型、新闻(传媒)策划型、技能应用型等五类新闻传媒人才。然而,以系科单面化为主导的传统新闻传媒教育模式弊端凸显,所培养的单面化人才难以达到新媒体时代的新要求。在以“通识”为体,“专业”为用,“体”“用”融合的新闻传媒教育理念背景下,通过制定多层次、有级差的培养目标,建立多元化的师资队伍,优化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课程设置,增设“经典原著”课程教学,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构筑互动化的教学实践平台等途径,有望培养出“体”(通识)“用”(专业)融合的复合型新闻传媒人才。  相似文献   

4.
通识教育是一个全球化的教育理念,也是构建新的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基点.区别于已往的单一专业学科教育,通识教育致力于将壁垒森严的学科划分调整发展为学科与学科之间知识体系的融合与渗透.这种教育理念的形成,一方面缘于学科发展的自然规律,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逐步从专才向通才转变.公共选修课(以下简称公选课)就是在这种背景之下产生的一种新型的课程体系,在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等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江凌 《新闻世界》2009,(4):60-61
在全球化背景下,现代新闻传媒趋向信息化、多元化、网络化、融合化,对新闻传媒从业人员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层次和多样化、复合型的特征,从而对新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促使我们不得不从全球化视角来反思过去,变革大学新闻与传播教育的传统培育模式.以通识教育为“体”,以新闻与传播专业教育为“用”,“体”“用”融合,培育复合型的新闻传媒人才。  相似文献   

6.
当今,全球化的影响、数字化的挑战、媒介融合的发展,成为不同面向的新闻传播教育改革共享的理论资源与实践导向,这也是社会发展的趋向,并成为我国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的源动力.新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改革,需以此为基础,加强学生“新闻观”“通识观”的教育,弥补现有传媒教育的缺失,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面对国内外舆论环境和传媒业的巨大变化,党和国家对新闻舆论人才提出了全新要求,高校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也需要及时做出回应与调适.在厘清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传媒实践关系的基础上,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应回归本土国情定位、人文教育底色以及核心能力养成.面向未来,要以学科独立筑牢人才培养根基,以学科交叉升级人才培养模式,以评价标准引导人才培养向度,以协同育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立体全面的改革创新中实现人才培养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董小玉 《新闻界》2007,(3):117-118
如何培养一支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理论联系实际,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如何加强学科建设,突出自己的专业特色?如何优化课程设置,培养“高理论性与强实践”相结合的人才?我院以“开中外视野、立时代精神、办特色教育、育传媒人才”为办学理念,注重师资的国际国内融通,外借传媒教育专家,彰显传媒学科优势,诚邀传媒业界精英,提升学生实践意识,以期培养具备“传媒素养、新闻智慧、科技能力、人文关怀”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孙姣娇  郝雯婧 《传媒》2021,(14):88-90
随着新媒体急剧崛起与智媒时代的到来,传媒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转型与变局,媒介形态的革新与聚变对传媒人才能力结构提出新的要求,并持续影响着传媒人才培养的理念、方向、规格、能力等.智媒时代传媒人才的培养应深化和拓展对人工智能的认知,提高智媒内容运营能力,提升内容价值的判断能力,注重媒介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10.
以培养信息传播人才为使命的传媒教育是一种人文现象,然而大众传媒的庸俗化与商业化对传媒教育的不断渗透,在人文层面上对传媒教育产生冲击。传媒院校图书馆应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取向,通过把握传媒教育的人文导向,保持与媒体共存的文化自觉,以及寻求图书馆物理空间的精神元素等途径提升传媒教育中社会责任感,实现传媒教育与人文精神的整合。  相似文献   

11.
传播学理论及应用在高职通识教育中能够依据大众传媒事件的分析,整合多门学科的知识,实现高职院校教育实用型、实践性的特点.本文从通识教育与传播学、传播学课程建设要解决的问题和传播学课程建设原则三个方面对高职传播学通识教育课程建设进行了探析,提出了从传播学入手实现通识教育目标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论变革新闻传媒教育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化背景下,现代新闻传媒趋向信息化、多元化、网络化、融合化.对新闻传媒从业人员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层次和多样化、复合型的特征.因而在新的媒介生态形势下.需要变革传统新闻传媒教育理念,树立以"通识"为体,"专业"为用,"体"、"用"融合的新闻传媒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3.
业界动向     
香港成立通识教育推广及发展协会2月9日,香港通识教育推广及发展协会正式成立,其目的是集合通识教育及文化界精英,协力推广及发展有关学科,使莘莘学子能掌握通识学科的学习窍门,在学习、应用及评估中得到最好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新文科建设"是为了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新型文科人才做出的战略部署,也为新闻传播学科的建设和变革提供了方向.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新闻传播学科应该实践智慧教育,通过强调人机协同的教育理念、打造"新闻传播学+"的学习空间、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智慧传媒人才.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传媒经济与管理教育不断发展,逐步形成了富有特色的面向传媒产业,并与传媒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教育体系.本文主要介绍西方传媒经济与管理教育的发展情况.从学科属性、教育层次、课程设置、教材使用以及教育国际合作等方面,对西方传媒经济与管理教育情况进行梳理,分析其特色与经验,希望为中国传媒经济与管理教育的发展提供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陈丹 《陕西档案》2021,(1):26-28
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综合素质全面的人才,使其不断致力于人类物质社会的改造,以及科学、艺术文学等精神文明的探索和提升。2015年,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高等教育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建立两者相结合的培养制度,为高等教育改革指明了发展方向。[1]通识教育是对自由教育的现代化改造,通过以素质文化教育为主的通识课培养,提高学生知识结构的多元化和弹性,打通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形而上”的沟通桥梁,协助学生们开阔视野,更好地发挥自身专业特长,适应社会需要的同时关注个体内在全方位的成长。档案通识课对提升大学生的档案意识及文化修养,促进档案文化宣传,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均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传媒教育的变与不变,一直是传媒类院校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也是本刊关注重点。业界急缺大量具有新媒体思维和眼界的跨学科融合型人才,学界则面临学科边界、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及知识体系再造等诸多挑战。究竟如何看待业界与学界、理论与实践、新闻传播学与其他学科间的关系?如何协调传统教学与变革创新间的关系?本期,《中国传媒科技》"传媒教育论坛"专访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文化传媒学院院长陈少志教授,希望给我们以更多启示。  相似文献   

18.
智媒时代,生态变革对传媒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应该重新审视传媒行业的人才需求,尊重教育规律,牢牢把握教育发展的内涵:不忘本来,在学科坚守与融合发展中求实创新;吸收外来,在借鉴国外知名高校经验中丰富教育内涵;面向未来,变被动适应行业变化为主动引领行业发展,为传媒业输送高质量人才。  相似文献   

19.
构建影视传媒艺术类院校人才培养的创新教育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教育是影视传媒艺术类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培养影视传媒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影视传媒艺术类院校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背景出发,阐述影视传媒艺术类院校构建创新教育体系的基本思路、主要对策,探讨如何在现有的社会环境中将创新教育融入影视传媒人才教育中,从而培养出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影视传媒艺术人才。  相似文献   

20.
当下对中国传媒领域的艺术人才的教学实践进行战略创新探索,是一个有着重要现实意义和前瞻意义的教育课题.本文所提出的“跨界”,就是在具体的传媒艺术人才培养中,打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打破院系、校际间的壁垒,建立并拓展学科之间、专业之间、院系之闻、校与校之间、国内国际之间的跨界培养战略.用“跨界思维”去打造传媒艺术人才,更有利于培养复合全面、创新能力强的、适应文化产业大发展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