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则进一步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教师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可见,新课程标准要求把阅读教学过程演绎为应用对话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在阅读教学中,我一直尝试把“平等对话”引进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会上在“对话”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下面以《项链》这堂课为例,谈谈我是如何开展“平等对话”的。  相似文献   

3.
周鹏 《学语文》2008,(6):14-15
有学者指出.我国的语文教学可望由“训诲——驯化型”和“传授——训练型”发展为“对话型”。犹如一只美丽的蝴蝶,“对话”飞进语文教学的窗口。新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的平等对话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对话教学呢?  相似文献   

4.
创造一种师生平等对话的课堂环境不是轻而易举之事。原因有二,其一数学的高度的抽象性和严谨的逻辑性使数学的“对话”比较困难;其二从社会各界到学校领导、从教师到学生对于“数学对话教学”的效果持怀疑态度。的确,我们在三墼数学课堂上常常发现,虽然师生“对话”声此起彼伏,一阵接着一阵,但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所以,有效实施对话教学任重而道远。当然我们必须意识到“‘对话’和‘独自’的相对性。每个对话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独白性(因为是一个主体的表述),而每个独白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一个对话,[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王大伟 《山东教育》2005,(28):34-34
文本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其意义是在读者与之对话中生成的。对话的实质是在平等交流的过程中引发体验、碰撞思想、分享收获,促发生成与建构。“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如何才能进行真正的对话。并努力促成“对话灵光”的创生呢?  相似文献   

6.
对话教学中,“对话”是教育行为的基本话语情境。在这一教育话语情境中,教师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而应是“平等中的首席”、学生的“朋友”和“学长”、是平等对话者又是教学对话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相似文献   

7.
创造一种师生平等对话的课堂环境不是轻而易举之事。原因有二,其一数学的高度的抽象性和严谨的逻辑性使数学的“对话”比较困难;其二从社会各界到学校领导、从教师到学生对于“数学对话教学”的效果持怀疑态度。的确,我们在三墼数学课堂上常常发现,虽然师生“对话”声此起彼伏,一阵接着一阵,但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所以,有效实施对话教学任重而道远。当然我们必须意识到“‘对话’和‘独自’的相对性。每个对话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独白性(因为是一个主体的表述),而每个独白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一个对话,  相似文献   

8.
对话教学中,“对话”是教育行为的基本话语情境。在这一教育话语情境中,教师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而应是“平等中的首席”、学生的“朋友”和“学长”、是平等对话者又是教学对话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相似文献   

9.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本文从文本与教师在小学阅读教学对话过程中的作用出发,阐述了“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以及“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之间的关系及在阅读教学中起到的作用;点明了这种新的教学理念体现了阅读行为中人与人之间确定的一种平等、双向互动的对话关系。在这场“对话”中关键的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相似文献   

10.
平等对话教学是新课程的热点与亮点问题,在改善教学方式上发挥着特殊作用。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享有“平等对话”的自由呢?  相似文献   

11.
张燕子 《学语文》2008,(3):53-53
语文教学的本质是对话,“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在这多重对话中,生本对话是核心,师生对话是关键,师生对话的效果直接关系到生本对话的质量。然而,师生之间能否顺利地展开对话,则主要取决于师生之间能否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平等是师生对话的前提。没有平等,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对话。  相似文献   

12.
“语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语课程标准》)只有对话,才是真正的引导;只有对话,才能走进心灵;只有对话,才能彼此接纳;只有对话,才能相互造就。  相似文献   

13.
对话式教学是在民主平等的教学关系下,由师生共同参与,以认知性对话为基础,社会性对话为保证,自我内对话为根本的获取知识、产生思想、发展思维、形成个性的学习活动;具有师生关系上的民主平等,教学过程上的参与创造,教学内容上的认知生成和教学方法上的启发诱导等特点;在实践中探索对话式教学模式是贯彻对话精神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林润生 《福建教育》2005,(3A):20-23
对话教学理论是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得到多次强调,如“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课改实践中,“对话”一词使用频率之高更是前所未有。与此同时,“训练”一词却遭致空前的冷遇,教学实践中对“训练”心存诸多忌讳。“对话”与“训练”,  相似文献   

15.
“对话教学”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前沿理念与方法,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广泛地运用,但其中不乏“伪对话”。本文着重从类型透析与消解策略两方面对当前流行“伪对话”进行论述,认为“伪对话”存在着“假、浅、离、浮”四种主要类型,并提出了三点消解策略:1、构建“平等、民主、真实、和谐”的语文课堂;2、精心设置有价值、有层次的对话话题;3、大力提高教师的对话素养。  相似文献   

16.
董文 《学语文》2008,(5):23-23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就意味着对话理念正式引入中学语文教学。那么,什么是“对话”呢?王尚文教授在他的《语文教学对话论》中对其作了精要的阐释:对话“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在彼此平等、彼此倾听、彼此接纳、彼此敞开的基础上达成的双方视野的交融,是一种致力于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相互激发、共同创造的精神或意识。”而作为课堂教学中的对话,则是和传统教学中的一元独白相对而言的.是师生间借助语言进行信息传递和反馈的手段和方式.是对话主体在心灵上相互回应和融合。这种理念的确立,让对话、交流、沟通成为语文教学的核心,标志着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训诲——驯化型”和“传授——训练型”正逐渐向现代语文教学的“对话——生成型”转变。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要想真正实现对话,笔者以为必须遵循以下三原则。  相似文献   

17.
教学中的对话与平等之辨——基于有效教学的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话”与“平等”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两个核心词汇。“对话”是教育教学天生的属性,既可以是言语上的交流,更应该是精神上、思想上的沟通与理解。教学中的“平等”是以人格平等为基础的。这种平等体现在教学中师生真诚地沟通与交往。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客观上存在着的不平等的社会角色和主观上可实现平等的人格关系,这才是真正的平等。因此,基于人格平等的有效教学方法并非单一的,而是灵活多样的。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应倡导"到心灵的教学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倡导师生之间平等对话。然而,有些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对话理念缺乏理性思考,课堂上为“对话”而“对话”,缺失“到心灵的教学对话”。实现师生之间“到心灵的教学对话”,应真诚平等、充满情趣并有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9.
从本质上说,教学应该是一种对话活动,然而,并不能将课堂中的“讲话”“谈话”“讨论”简单地等同于“对话”。对话具有精神性,是一种双主体活动,建立在对话基础上的是宽松的氛围、平等的人际关系和彼此的理解、信任与尊重,  相似文献   

20.
人格对话:语文教学的时代诠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杰 《学科教育》2003,7(8):28-31
教学对话是当代社会对话精神的呼唤在教育领域的回应。由于语学科知识的社会性综合性、语支教师比其他学科教师更多地触及人性人格、语教学具有很强的人性特质,故语教学中的对话是人格对话。这种对话在教学中主要理解为教学伦理上的平等关系,教学方式上的互动关系,“本化”的课本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