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依法治教是新时期党和国家改革、发展教育事业的基本方针,是实施依法治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治教的核心内容就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切实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一、以“德”为本,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使教师依法执教教师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无论是教师的世界观还是品德行为都会对学生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因此,教师只有知法、懂法,才能切实地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1.坚持正确的方向,组织好教师的法律、法规学习活动所谓依法执教,就是教师要严格依照法律的规定,履行自己的教育、教学职责,坚持自身职业行为的正确方向。教师掌握必要…  相似文献   

2.
论教师依法执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法执教是指教师要根据法治原则严格依法律规定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是教师教育学权法法治化的体现。依法执教要具备完备良好的教育法律制度,健全的教育行政执法,学校法治化管理和教师自身的法治素质等条件,因而有一个过程,但教师应着眼未来,努力做到依法执教,衡量法执教的标准不是道德标准,而是法律标准,主要包括教师评资格合法,教育教学符合法目标,教育教学内容和形式符合法律要求,依法行使教育教学改革权和学业成绩评价权,维护教育教学秩序,确保未成年学生安全以及尊重学生权利等。  相似文献   

3.
李琼香 《师道》2012,(1):62-63
学校依法治教是新时期党和国家改革发展教育事业的基本方针.是实施依法治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体现在教师实际工作中。就是依法执教。依法执教要求教师严格依照国家的法律办事,自觉地把对正确职业行为的认识提高到遵守法律、依法执教的高度。现行的有关教育法律,对教师、学生的权利与义务都作了相应规定,其中,  相似文献   

4.
依法治教是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实施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的主体和关键力量。教师具备法律素质是执教的需要,是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需要,是维护自身权利与义务的需要。因此法律素质是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以及公民法律意识的逐步提高,依法治教已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树立法治观念,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依法自觉尊重和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然而,遗憾的是,一些教师由于法制观念淡薄,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仍存在着种种违法行为。这种现象不仅严重侵犯了学生的法定权利,而且有损于人民教师的形象,一些教师也因此走上违法甚至犯罪的道路,受到法律的制裁。   基于此,本文拟从教师执教过程中常见的一些违法现象入手,试图依据我国现行法律的有关规定,深刻剖析其…  相似文献   

6.
关爱与体罚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人和人的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教师法》中也明确指出:“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然而有的教师却背其道而行,对学生缺乏关心爱护,甚至施以体罚。这样做既违犯了《教师法》又违犯了《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既有损教师的形象,又妨碍了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在教师中开展文明从教、依法执教已刻不容缓。广大教师必须清醒认识到,关爱与体罚在学生教育中有着完全不同的作用。关爱学生直接体现着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  相似文献   

7.
依法治教是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实施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的主体和关键力量。教师具备法律素质是执教的需要,是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需要,是维护自身权利与义务的需要。因此法律素质是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  相似文献   

8.
师生关系是社会生活中人际关系在学校中的反映。当前我国学校师生关系中,强调伦理关系过多,而师生关系用法律规范不足,我国现行法律,对学校教师与学生的权利及义务规定的不明确、细致。师生关系走向法治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教师应更新观念,依法执教,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如今农村学生管理中体罚、心罚现象仍很严重,依法执教意识还没有深入每一位教师心中,短期功利思想意识依然很浓。作为教师,我们必须熟悉教育法规政策,尊重学生,尊重家长,依法执教,这样才能建成和谐班校,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0.
依法执教是我国教育事业健康蓬勃发展的基石,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首要准则。本文从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增强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教师法》、《教育法》及其相关的法律、法规三个方面论述了教师如何依法执教。  相似文献   

11.
"依法执教,以德育人"是当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教师要依法执教,尊重学生的基本权利;要关心爱护学生,教书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要以德育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遵纪守法.  相似文献   

12.
尊重学生,不仅是师德中的阳光,更是依法执教的要求。《教师法》规定,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是根据学生思想变化的发展规律,捕捉教育的契机,在尊重信任中施以更规范理想的教育,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教师的政策法律意识是教师依法执教的基础,在行教过程中,教师的政策法律意识必须不断增强,才能确保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要采取有力措施来提高教师的依法执教水平: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大造法制舆论,使广大教师人人知法;强化法律功能;实现学法、知法、守法的统一;把教师依法执教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列入教师队伍建设之中,纳入教师培训目标。  相似文献   

14.
学前教育教师依法执教是全面依法治国在学前教育领域的实践。全面落实学前教育教师依法执教,必须首先从理论上厘清依法执教的概念与内涵,分析学前教育教师依法执教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详细考察当前学前教育教师依法执教存在的问题,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提出对策建议。以此为基础,为构建比较完整的学前教育教师依法执教理论体系、推动学前教育教师依法执教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教育暴力现象在中小学校时有发生,由此而引发的法律诉讼也不断见诸于媒体。关于教育暴力,过去人们谈论较多的是教师对学生实施的过度体罚行为,如拳脚相加、用小刀刮脸、用火钳烫手掌等。这类暴力行为对学生的伤害,尤其是对学生肉体的伤害,是显而易见的,所以人们形象地称之为教育“硬暴力”。随着我国教育法规的逐步完善和广大教师依法执教意识的不断增强,教育“硬暴力”现象越来越少,这无疑是我国教育的进步。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问题逐渐成为当前人们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依法执教也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在强调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同时,论述了教师要依法执教的重要性。教师依法执教的水平与教师本人的道德修养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是当前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提高教师修养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黄锦 《教育探索》2005,(7):29-30
当前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滞后,未成年人权利意识淡薄,教师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利的现象尚大量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策略是:学校教育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要着重加强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同时要大力加强未成年人的权利教育,以提高未成年人的权利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促使教育依法执教。  相似文献   

18.
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执教进程,全面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成为学生的楷模,严格要求自己,率先垂范,这也是社会主义教师道德的一个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9.
民办幼儿园教师是教师团队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科学教育意识的不断进步,幼儿园教育事业将会有一个新的发展高峰,民办幼儿园为国家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民办幼儿园教师依法执教问题却屡屡登上各大新闻媒体,这说明在现阶段的幼儿园教育中还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在民办幼儿园中,幼儿园教师依法执教的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并且应该及时给出一定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也是现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已逐步走上了依法治国、高度民主的发展轨道。为确保教育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有利支撑,依法办教、依法执教、依法保教已成为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今天,依法执教有其特殊的意义,依法执教不仅具有职业道德的意义。同时也是教育自身得以发展的内在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