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中国知网(CNKI)核心期刊收录的以“民俗体育”为篇名的214篇研究文献为数据源,运用CiteSpaceⅤ进行可视化分析,系统梳理我国民俗体育研究领域的研究机构、核心作者、研究热点和演进脉络,旨在从历史维度明晰我国民俗体育研究领域的进展,全面把握我国民俗体育研究的前沿主题、症结和演化趋势,立足现实维度和自我维度探索我国民俗体育研究的未来走向。结果表明,我国民俗体育的研究领域形成了以民俗学和文化学为主导的人类学、教育学和社会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科研群体;研究热点围绕民俗体育文化特征与价值、民俗体育活态传承、个案民俗体育活动和民俗体育旅游展开。进一步研究建议,以时代感召为导向,关注民俗体育与时代的衔接;以文化惠民为导向,关注民俗体育文化内涵的多元化;以项目供给为导向,关注民俗体育项目的普适化;以强才育人为导向,关注民俗体育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2.
民俗体育作为乡土文化的优良载体对于乡村治理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运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以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为出发点,对影响民俗体育发展的代际冲突机理进行梳理,探寻新时代我国民俗体育参与乡村治理实践的困境与路向。研究发现,本位冲突造成民俗体育的流失与改造、观念冲突导致民俗体育边缘化、政策冲突造成代际场域传承不适,是造成我国民俗体育发展时代困境的主要因素。研究认为,由代际传承向代际创新的自治转变、由代际冲突向代际团结的德治转变、由政府治理向社会融合的共治转变是我国民俗体育有效参与乡村治理实践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高校竞技体育为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两者的下位概念,既属于学校体育结构体系中一个分支,也是竞技体育结构体系中的一个分支,是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两者之间的相互交叉融合,具有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双重性特征。通过对我国竞技体育与高校竞技体育互动发展关系展开研究,结果表明,两者良性互动发展进程中存在着诸如发展目标定位、管理体制、人才培养途径、训练竞赛体制等方面的隐性冲突。对产生隐性冲突的成因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分析我国民俗体育研究的现状及潮汕民俗体育研究的意义与价值,认为需要从潮汕民俗体育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表现形式、特征与价值等方面开展潮汕民俗体育实证研究,提出潮汕民俗体育的发展对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潮汕民俗体育科学化的发展模式;走进学校,探索民俗体育与学校体育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挖掘经济潜力,探索潮汕民俗体育的市场化发展模式;树立品牌意识,探索潮汕民俗体育的品牌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正>学校课余训练与竞赛是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与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共同构成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途径。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学校课余训练与竞赛工作。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努力,我国学校课余训练与竞赛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6.
樊淑娟  王巍  何燕 《体育教学》2010,(2):I0003-I0003
石家庄裕华西路小学是一所以民族艺术教育为特色的学校.学校自行设计开发了一套以民族体育为主旋律的特色体育校本活动课程。其中.“抖空竹”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一种集娱乐、游戏、健身于一体的民俗体育活动.被列为学校的校本课程。学校在开发这项运动的过程中做到了四个结合.即课堂与大课间活动相结合,教授与自由练习相结合,欣赏与表演竞赛相结合.研究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地域民俗体育非物质文化成因与特征,运用大量文献资料法、例证法、实地考察等方法以陕西秦岭地区民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例进行研究.陕西秦岭地区民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地域文化是一种互动关系,其项目以地理环境为根据可以划分三类,民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畏神与图腾崇拜思想特征、展现出武舞文化特征、蕴含着健身性与娱乐性特征.由于现代文化冲击、传承人更替等原因致使这些民俗体育活动处于濒危状态,建立宣传机制,建立研究机构,逐渐把民俗体育项目引入高校,加大表演与竞赛力度,给与民俗体育活动以新的活力等是传承与发展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体教融合进入中国学校体育研究领域以来,强调体育回归教育本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力求释放体育的育人功能与价值,并解决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已成为助力高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研究认为:体教融合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价值导向体现为推进“健康第一”,教育理念正确贯彻;推进“教会、勤练、常赛”有效落实;推动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体教融合视域下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为体育人文内涵流失,育人环境有待改善;课程内容缺乏特色,专业特点有待凸显;竞赛体系不完善,覆盖面有待提升;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合理性有待提高;退役运动员、教练员缺乏系统培训,教学能力有待增强。体教融合视域下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路径选择为构建体育教学人文环境,增强以体育人实效性;打造强特色体育品牌课程,满足未来职业发展需求;完善竞赛体系,激发资源整合与协同育人活力;构建多维度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建立退役运动员、教练员过渡期培训体系,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农村初中学校民俗体育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江苏省45所农村初中学校开展的民俗体育项目、开展形式、学生参与民俗体育的基本情况,以及学校开展民俗体育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并提出了相关对策。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农村初中开展民俗体育的学校和开展的民俗体育项目较少,民俗体育在体育与健康课中开展的较少,大都在课间进行,而学生对学习民俗体育项目具有一定的基础。缺少民俗体育器材,缺乏相关书面教材,学校领导不够重视等是当前江苏省农村初中开展民俗体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民俗体育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民俗体育的挖掘整理思路,为传承和发扬优秀的民俗体育遗产是体育工作者的重要责任。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民俗体育的挖掘与整理工作提出思路和构想,从理论上奠定研究基础,为今后的实际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1.
文章主要应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结合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几年的实践工作,对民族民间体育人才的培养现状与培养途径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得出以下结论: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由于没有形成科学的发展体系,人才培养不能满足社会对民族民间传统体育人才的需要,民族民间体育的推广与发展也急需专业人才的成长;人才需求主要体现在学校体育改革、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的推广与市场开发和全民健身对民族民间传统体育人才的需求;民族民间体育人才培养要充分发挥高等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作用,同时,青少年队伍的建设也是民族民间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2.
体育运动是我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活动项目之一,其历史地位和作用都非常重要。而对于体育中的民俗体育文化来讲,其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很多民众对于这种体育文化没有一种自觉的保护和传承的态度,再加上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也不完善,导致了这些文化的发展受到了相当大的影响。很多的商业公司将民俗的体育文化作为增加自己商业经济效益的噱头,只注重挖掘其经济方面的价值,忽视了其文化方面的价值以及人文方面的价值。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制定相关的政策来保护民俗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13.
民俗体育是指在体育中能够体现某一民俗活动功能和文化意蕴的体育。民间体育是在民众中开展的、非官方的体育。传统体育是指人类历史上已创造并衍传至今,具有民族或地方特色的体育文化。民族体育是反映和承载民族共同的心理素质、共同文化,并为民众共同享用的民族整体的体育文化。民俗体育、民间体育、民族体育、传统体育的关系错综复杂,民间体育包含民俗体育,传统体育包含民俗体育,而民间体育与民族体育、传统体育,民俗体育与民族体育以及民族体育与传统体育之间,相互交叉、重叠。  相似文献   

14.
民俗体育引进农村学校体育课堂的意义及必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民俗体育引进农村学校体育课堂的意义及必要性进行分析探讨。旨在强调发展农村学校体育事业,促进具有中国特色学校体育的形成,以及保护和发展民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5.
为了深入研究不同地域的民俗体育文化,进一步发挥民俗体育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采用文献、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当代江西民俗体育的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江西民俗体育丰富多彩,大多数项目具有强身健体的功效,其中休闲类项目也不少,如果开发和利用得当,这些民俗体育对推动大众体育、休闲体育、甚至学校体育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建议:保护与传承民俗体育文化,对民俗体育的文化价值要有足够的认识;把民俗体育与江西旅游业相结合,主要把民俗体育与节庆、旅游进行互动,增加趣味性和休闲性;加强对江西特色民俗体育的挖掘和整理,打造具有鲜明地域色彩的民俗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进行了传承性、普及性、实用性、可选择性和趣味性这五个方面的可行性分析,为大课间开展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更好的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按照逻辑学的概念定义方法,将体育定义为:体育是以改造人类自身生物属性为效用的身体活动,并对体育属概念下的同类事物进行了判定,并对民间体育、民俗体育、民族体育、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进行定义和划分,确定他们之间的基本隶属关系,即体育按阶层划分可分为民间体育和官方体育。民间体育包括民族体育;民族体育包括民族传统体育、消失的民族民俗体育和民族内的近代体育;民族传统体育包括现存的民族民俗体育及其以外的传统体育;已消亡的民俗体育不属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体育及其相关概念,明确它们的内涵和外延,为我国民族体育传承与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田野考察等方法,从概念学的角度,探究校本课程与民俗体育内涵、特点和分类;从人类学角度,探讨民俗体育与大学体育校本课程的相关性;用事实求是的视角,调查湛江高校体育课程的发展现状以及民俗体育项目的开展情况,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从历史的纬度,厘清湛江民俗体育代表---传统武术、人龙舞、醒狮等历史形态及其变迁;从传播学方面,对该地区的民俗体育项目作为个案分析,根据课改的需要,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推广可利用的民俗体育项目;从未来学角度,勾勒出基于粤西民俗体育高校校本课程开发模式。研究认为:紧密结合粤西高校实际,开发具有粤西特色的、通俗易懂的、科学实用的校本课程,将弥补国家课程内容的不足,从而拓展学生视野,全面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同时也为其它高校或学科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提供可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9.
论民俗体育的现代化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俗体育现代化是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民俗体育非物质层面上立论,论述了其现代化的必要性、影响因素及其途径。认为民俗体育的知识、技能、竞技性、技巧性、锻炼方法、组织教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是主要影响因素;思想观念的革新、突破传统的体育观念、提高民俗体育文化自信、开放的心态、与时俱进的态度是发展民俗体育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