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云南省民族地区鹤庆县高中教育成绩斐然,高考成绩在全省民族聚居县中处于领头羊的地位,被称为“鹤庆教育现象”。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由及历史背景,总结鹤庆中学办学模式,认为“鹤庆教育现象”在升学成绩斐然的同时,也隐含着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教育缺失问题,由此引出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教育的反思:学校教育与校外“文化心理场”互补具有重要性。提出民族地区中小学生文化认同的良性发展需要建立起学校教育和校外“文化心理场”之间的互补共谐机制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天津市民族中学始终坚持以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品质、以特色发展深化学校内涵的办学策略,把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与民族政策有机结合,将“中华民族”的“大民族观”教育,与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有机统一;以民族团结教育为核心,以培育优秀民族人才为目标,积极推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以文化润泽,实现各民族师生和谐发展的愿景,形成了“外显民族特色,内蕴和谐发展”的民族教育特色。  相似文献   

3.
武术做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肩负着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传承民族文化的历史使命。党和国家对武术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一直都给予高度的重视,并且三令五申地指出:“在各级各类学校加强武术教育”。但是,直到今日,武术教育的发展令人堪忧,中学武术教育的发展更是“名存实亡”。中学武术教育的发展需要上升到“国家意识”的层面,中学武术教育的发展要上升到“文化意识”层面,中学武术教育应在运动形式、内容体系方面加以改革。  相似文献   

4.
唐冲 《广西教育》2009,(2):25-26
由少数民族构成的复杂和文化多元等特点决定了广西语文教育有它的特点与规律性,通过思考研究制定切合实际的语文教育方案,对广西的发展以及整个国家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广西有11个世居民族共同居住,各自创造了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文学样式,像壮族以“诗歌文化”为代表、仫佬族的“民间口头文学”、毛南族的“神话故事”、京族的“海洋文化”,多元民族文化和文学的地域特征,长期以来相互交流以及不同质文化的相互融合在广西尤其突出。因此,广西少数民族语文教育要关注各民族在语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但不可避免的带有更多共通性的因素,这就要求我们要正确处理好语文教育的地域性与民族性关系。  相似文献   

5.
教育是民族进步与发展的基础,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破口”和“制高点”,它对提高民族教育质量、扩大民族教育规模、培养创造性人才、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民族教育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经过两年努力完成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关于藏族地区采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提高民族文化素质问题的研究》重点课题的过程中,我们体会最深的就是“现代教育技术必将会促进我国藏族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社区教育植根于少数民族日常生活,是对“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理念的实践,是一种由主体民族全民参与的、自发性的村寨式教育。在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方面具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无法代替的作用。加强发展适合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现代少数民族社区教育,不仅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持时代活力、持久繁衍的时代需求,也是少数民族社区教育与时俱进、健康发展的自身需求。  相似文献   

7.
《说文》解:“文,错画也”;“化,教行也”。可见,古人把“文化”提到治理国家和教化人民的高度来认识。乡土文化是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和的具体体现,所以乡土文化能体现民族的优秀文化,进行乡土教育是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民族文化、人文社科类专业与思想政治教育三者具有先天性相互滋养的特质,这种特质赋予了彼此在内容、形式、方式、方法上相互交融、创新性的传承和发展;民族发展、理工农医类专业与思想政治教育则在实践中体会相互的融合和提升,即理工农医类专业是在学生良好科学品质的养成中、在学科服务民族(民族地区)发展的功能化的实现中赋予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刚性”内涵,是生成并提升学生思想品质认知内生力量的具有“质感”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9.
李艺 《四川教育》2014,(7):70-70
国际理解教育是指世界各国在国际社会组织的指导下,以“国际理解”为教育理念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国际理解教育是培养青少年在对本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尊重、了解其他国家、民族、地区文化的基本精神及风俗习惯,学会与其他国家、民族、地区人民平等交往.增进不同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的民族、国家、地区的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将事实上的相互依赖转化为有意识的团结互助”,促进整个人类及地球上各种生物与自然和睦相处,共同繁荣与发展为旨归的-种新型国际化教育.  相似文献   

10.
民族教育是一个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的标志和反映.是民族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强民族教育对于促进民族发展,协调和完善民族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谐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今年“两会”期间。少数民族发展及其教育问题成为政府工作报告和与会代表、委员们关心、热议的主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一些民族地区民族特征淡薄的状况,第一次提出了“亚民族地区”的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对解决一些学术和现实问题有重大的意义。以重庆“亚民族地区”为例,探讨其经济发展道路与教育发展模式、重庆“亚民族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与民族教育模式、重庆“亚民族地区”民族旅游资源保护与民族教育模式之间的关系,归结起来,“亚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模式的选择有以下思路:加强“亚民族教育”研究、强化民族认同感、教育形式多样化、处理好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关系、职业教育与经济结构调整同步、加强“亚民族地区”特殊民族教育立法等。  相似文献   

12.
日语是日本的母语,但“日本语教育”并不指母语教育,而是指以日语为外语的第二语言教育。日本的母语课程称为“国语”,自1900年“国语科”独立以来,日本国语教育不断发展完善。以民族文化为核心,以语言实用为原则,以国际理解为背景,已成为日本母语教育的鲜明特色。一、以民族文化为核心,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和传统的尊重教育承传人类文化,语言承载民族精神。母语教育强调民族特色,重视民族文化传统和精神是国际母语教育的总趋势,也是日本母语教育的基本方针。自“国语科”独立以来,日本母语教育在学习和吸收他国经验的同时,…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社会普遍提倡文化多元共存的今天,积极探索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保护的新路径,实现真真意义上“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多元一体中华文化大格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少数民族社区教育植根于少数民族日常生活中,是对“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理念的实践,是一种由主体民族全民参与的、自发性的村寨式教育,在传统民族文化方面发挥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作用.加强发展适合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现代少数民族社区教育,不仅是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持时代活力,持久繁衍的时代需求,而且也是少数民族社区教育与时俱进,健康发展的自身需求.  相似文献   

14.
教育理念是教育思想家及整个民族的教育价值取向 ,中国教育发展历程一直受到中国传统教育理念的巨大影响。本文拟就此二者的关系作初步的探讨。一、中国的传统教育理念中国传统教育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大陆型封建农业文化 ,在本质上是一种“道德伦理型”文化 ,推崇德治 ,提倡教化 ,形成了“重教”的传统 ,并由此积淀成中国独特的传统教育理念。中国传统教育理念的第一个特点是轻神性重世俗。从孔子开始 ,中国教育就走上了世俗化的道路 ,强调教育的世俗功能。在教育观上 ,他强调“反求诸己”、“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  相似文献   

15.
曹克武 《文教资料》2007,(5):142-143
当前,多元文化教育理念席卷全球;我国很多的学者正在呼吁振兴我们的民族文化教育。“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的观念为两者的融合提供了理论依据。实施“多元文化整合教育”,“多元”与“整合”教育相辅相成“,多元”要围绕“整合”实施“,整合”要结合“多元”发展。  相似文献   

16.
试论以教育促进民族文化传承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宏观的视角来看,以教育促进民族文化传承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向书本学”与“做中学”的结合,以解决民族文化传承脱离生活与实践和民族文化传承的时间和速度的问题;另一种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的结合,以形成良好的民族文化传承的生态系统,充分发挥三者的文化传承功能。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地区的公民教育探究拓展了公民教育的话语范围,把文化概念与对公民教育问题的思考联系起来。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公民教育的话语与实践面临着两个文化认同问题:一是国家层面“共同文化”的认同与本民族文化认同之间的关系问题;二是现代化冲击下的传统文化归属问题。“文化自觉”、“多元一体”应成为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公民教育解决这两个文化认同问题的指导理念。  相似文献   

18.
张金鹏  曲铁华 《教育评论》2023,(10):140-146
《劝学篇》“中体西用”教育思想是张之洞在清朝内忧外患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它调和了不同思想阵营的矛盾,继承了前人的智慧。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论述了“中体西用”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具体内容为民族本位的教育目的观、健全齐备的教育体制观、调和中西的教育内容观和改革科举的人才选拔观。“中体西用”教育思想是特定历史时局的产物,对加速社会变革与进步起到了实质性促进作用,对中国近代教育发展影响深远。时至今日,“中体西用”教育思想对如何正确看待西方文化、重建民族教育文化自信依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高校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教育”蕴含着丰富的理论内涵和阐释张力,将“高校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性的范畴或复合型的“概念”来考察分析,探讨了在“多元文化”“民族教育”“文化传承”“高校教育”等理论场域中的属性与边界问题,以期全面把握“高校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在不同教育理论场域中的深刻内涵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中西文化传统差异对教育技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教育技术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认为文化是我们理解教育技术之真谛的“阿基米德支点”,以中西文化比较的方式,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角度,分析文化传统中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民族精神对教育技术的影响,并提出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