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际信任对知识转移促进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高祥宇  卫民堂  李伟 《科研管理》2005,26(6):106-114
近来,如何促进知识在组织中、组织间有效地转移,已成为众多经理人和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尽管过去诸多文献从不同角度研究了人际信任如何促进知识转移,但还未有研究将这些文献整合在一起。本文分别从知识提供方和知识接受方的角度出发,论述了不同维度的信任是通过四种方式促进知识转移的:(1)促使双方减少防御性行为;(2)增进双方间的认同;(3)调节内部动机与知识转移行为的关系;(4)促进积极的归因。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提出六个命题,构建了理解人际信任如何促进知识转移的框架,从而将过去从不同角度研究信任对知识转移的促进作用的文献整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2.
中国跨国公司逆向知识转移组织机制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明霞  于飞 《科学学研究》2013,31(8):1242-1251
 本文运用知识管理相关理论,以中国跨国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企业访谈,探析了组织机制对中国跨国公司逆向知识转移的影响。研究发现合作式运作结构、沟通机制、控制机制(层级命令、子公司自主权)对逆向知识转移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知识管理机制对逆向知识转移的作用与预期相反且不显著。本文突破了以往跨国公司知识转移研究中只关注知识特性的局限,侧重于知识转移的组织设计和组织机制,丰富了跨国公司知识转移领域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3.
从联盟治理机制的角度研究产学研联盟中契约和信任对知识转移的影响,对于促进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知识向企业成功转移,进而实现我国企业技术能力提升意义重大。本文在前期案例探索的基础上,采用大样本实证研究方法,从细分维度的角度,深入分析了不同维度契约、信任对不同类型知识转移的直接效应和交互效应。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契约协调机制对产学研联盟成员的显性知识转移有积极作用,但对隐性知识转移没有显著效应;契约控制机制有利于提高显性知识转移效果,却会抑制隐性知识的转移;信任对两类知识转移均有促进作用,但对隐性知识转移的作用相对更强;契约协调和信任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转移均会产生正向交互效应,而契约控制和信任对两类知识转移却会产生负向交互效应。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一系列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4.
许强 《科学学研究》2007,25(Z2):388-393
本文从知识转移的视角,分析了母子公司控制机制和母子公司知识转移程度、方式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相应的实证研究,揭示了母子公司控制机制的影响因素和具体应用场合。  相似文献   

5.
知识转移的效率:知识特性和内部知识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知识转移的效率取决于知识特性和转移当事人感知到的交易的平衡。显性知识的转移采用结构化的、技术驱动的转移方式效率较高;隐性知识的转移需要转移方和接受方的反复互动才能完成。内部知识市场作为一种知识转移机制,在组织的适当调节下,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转移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白景坤  王健 《科学学研究》2019,37(3):492-499
组织惰性日益成为制约企业持续成长的关键因素,然而,对于如何克服组织惰性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近年来,从创业导向视角来研究组织惰性克服问题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但是现有研究并不一致。为此本文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184家高技术企业为样本,从组织即兴和环境动态性视角来构建创业导向对组织惰性的克服机制。研究发现:创业导向对组织即兴具有积极影响。组织即兴对组织惰性具有负向影响。创业导向对组织惰性的直接影响不显著,但是创业导向可以通过组织即兴间接克服组织惰性;动态环境下,创业导向能克服组织惰性。  相似文献   

7.
以崭新的视角对真人图书馆的知识交流过程进行分析,从而提高真人图书馆知识交流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对图书馆事业的认可度。将真人图书馆视为复杂系统并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复杂系统理论的序参量原理和混沌理论,对真人图书馆的知识交流过程予以研究。其中,运用序参量原理阐释"真人书"与读者之间形成认同理解并产生情感共鸣的内在原因;运用混沌理论阐释"真人书"与读者之间隐性知识高效转移的深层机理。通过对其内在因素和深层机理的分析,图书馆得以提供更人文化的服务、控制和干预其隐性知识转移过程的影响因素,进而提高真人图书馆知识交流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王斌 《情报科学》2012,(1):90-94
从知识网络理论、知识转移理论和创新绩效理论的研究视角,构建了基于知识网络伙伴关系与知识转移机制的企业创新绩效模型。运用结构方程和逐步回归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知识转移过程机制在伙伴关系与创新绩效之间有中介作用。同时,在网络界面治理的干涉作用下,网络伙伴关系与知识转移机制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软科学》2015,(9):107-112
通过对298个网络团购顾客的问卷调查,基于惰性和容忍区视角探讨了服务质量、顾客信任和转移成本对顾客忠诚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服务质量、顾客信任、转移成本和顾客惰性对顾客忠诚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顾客惰性在服务质量、顾客信任、转移成本与顾客忠诚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顾客容忍区显著调节顾客惰性与顾客忠诚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10.
基于组织冗余视角研究合作创新企业间知识转移,不仅有助于解决中国企业组织冗余有效利用的现实问题,而且在微观层次上有助于加强中国企业参与合作创新的能力,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在宏观层次上可为创建创新型国家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成果与依据.回顾了组织冗余与合作创新企业间知识转移关系的研究,揭示了组织冗余能够通过影响知识转移主体特征、转移知识属性、知识转移情境以及知识转移方式等要素作用于合作创新企业间知识转移成效.文献回顾表明,不同形式的组织冗余对合作创新企业间知识转移具有不同的影响机理和影响强度,而不同强度的组织冗余对合作创新企业间知识转移则具有不同的影响效应,即两者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最后,在评述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技术联盟组织知识转移影响因素路径检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睿  于渤 《科研管理》2009,30(1):28-37
摘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许多企业通过与其他企业或科研机构构建技术联盟来规避技术研发风险并迅速扩大组织的整体知识存量和技术水平,以提升企业竞争力。知识转移是技术联盟主体组织学习和取得外部知识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基于过程的视角,探索和验证了组织在构建和实施技术联盟过程中各个影响因素如何影响技术联盟知识转移效果。本文作者通过深入哈尔滨汽轮机厂的研发部门和生产一线,以参观和访谈的调研方式取得了哈尔滨汽轮机厂与美国GE公司的9FA联合循环机组D10汽轮机技术联盟的第一手资料。本文通过哈汽轮机厂与GE公司的技术联盟案例实证验证了知识转移过程各影响因素如何影响技术联盟组织间知识转移效果。实证验证结果表明:技术联盟中知识源的知识转移能力和知识接收方的知识吸收能力作为外因潜在变量通过积极影响内因潜在变量知识转移情境适应性和知识转移过程对知识转移效果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联盟主体间信息对称性作为外因潜在变量对知识转移效果的正向积极影响是通过影响内因潜在变量的中介机制形成的,该影响路径中内因潜在变量分别为组织知识识别能力、知识转移方式和知识转移过程;知识转移投入通过正向影响知识转移过程进而促进知识转移效果。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在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剖析验证了技术联盟组织间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对知识转移效果的作用路径,便于企业研发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理解和应用本文的研究结论,增加了结论的可操作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知识转移视角下企业组织资本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资本作为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为如何获取、转移和有效利用隐性知识,以及如何影响技术创新方式的选择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在分析组织资本和隐性知识转移内涵的基础上,利用知识转移和技术创新等相关理论,分析了企业组织资本对不同来源隐性知识转移的影响作用;并对企业组织资本以及组织内、外部隐性知识转移如何影响技术创新进行了深入探讨;建立了三者的假设模型并提出理论假设,为进一步实证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不同合作创新模式与隐性知识转移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军杰  李新功  李超 《科学学研究》2009,27(12):1914-1919
 合作创新是企业获得隐性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已有的研究很少涉及不同合作创新模式下隐性知识的组织间转移。文章以企业为研究视角,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研究,对比了不同合作创新模式下隐性知识组织间转移的影响因素和途径,认为产学研合作和水平型合作中隐性知识的转移较强且途径比较丰富,但后者受到竞争关系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张力  刘新梅 《科学学研究》2011,29(5):756-763
 作为知识转移和知识商业化“前哨”产学合作机构,其知识转移究竟是依赖于边界巡视者,还是取决于合作双方的信任和内部的一体化机制。通过对216家“产学合作机构”的知识转移绩效及其相关数据的收集,运用计量模型分析了边界巡视者、一体化机制、合作各方信任与知识转移之间的关系,并揭示了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机理。结果显示:一体化机制和边界巡视者均能显著影响合作体的知识转移,并且边界巡视者在一体化机制和知识转移间有明显的中介作用,但是,合作各方的信任只是一体化机制的前导变量,并不能直接影响合作机构的知识转移。研究结论为进一步研究“产学合作体”知识转移和知识商业化提供了新的视角,推进了在产业界和学术界合作背景下对知识转移相关理论和实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付晓蓉  栾睿  庞晶 《科研管理》2019,40(1):76-88
本文研究渠道双元学习对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探讨了该过程中组织惰性的中介作用与双元平衡的调节效应。运用SPSS20及SMARTPLS3.0对234家中小企业渠道管理者的问卷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渠道双元学习对创新能力有显著影响;组织惰性在渠道双元学习和渠道创新之间起中介作用;(2)渠道学习对创新能力的提升存在双向影响;关系惯性与知识惰性在双元学习与组织创新之间的影响过程中有显著差异:探索式学习克服组织惰性,有利于创新能力的提升;利用式学习强化关系惯性,对创新能力的提升存在负面效应;(3)双元平衡在学习对知识惰性产生影响的过程中起到调节作用。本研究结论有益于拓展渠道理论的研究视野,补充完善了渠道研究的理论框架,对渠道成员通过双元学习提高应对高度变化的市场环境的能力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向阳  齐莹  金慧琦 《科学学研究》2020,38(10):1828-1836
跨国并购是企业获取知识的有效方式,也是企业获取OIL优势实现国际化的重要途径。组织兼容性是影响跨国并购知识转移的关键变量,且企业不同类型的知识似乎与OIL优势存在内在联系。在跨国并购中,企业究竟应如何通过提高组织兼容性而有效地提高知识转移,进而增强OIL优势?基于一致性理论和折衷理论,本文将技术知识、管理知识、市场知识与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进行了匹配,在此基础上,将技术兼容性、文化兼容性、战略兼容性、技术知识、管理知识和市场知识纳入到统一的研究框架之中,运用SPSS22.0和LISREL8.70软件对182家中国跨国并购企业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兼容性的不同维度均对跨国并购各类型知识转移产生积极影响,进而提升OIL优势。具体来讲,技术兼容性对技术知识转移影响程度最大,进而增强所有权优势;文化兼容性对管理知识转移的促进最强,进而使内部化优势得到增强;战略兼容性最有助于促进市场知识,从而增强区位优势。  相似文献   

17.
金辉  杨忠  黄彦婷  吴洁 《科学学研究》2013,31(11):1697-1707
 组织智力资本的增进依赖于组织成员间广泛的共享知识。组织激励与组织文化分别代表了促进组织成员知识共享的正式和非正式组织因素成为学术界与企业界关注的焦点。鉴于鲜有研究同时关注并区分正式的组织激励和非正式的组织文化对知识共享的差异化作用机理,本研究采用修订的社会影响理论对组织激励、组织文化与知识共享三者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对1182名知识型员工的问卷调查发现:组织激励通过顺从机制的中介效应间接影响组织成员的知识共享意愿;组织文化通过认同机制和内化机制(情感承诺)的中介效应间接影响组织成员的知识共享态度,进而最终影响组织成员的知识共享意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中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实现机制及过程模型。【方法/过程】 分别从知识输入和知识输出视角分析跨国并购中知识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阐述组织忘记和组织学习协同作用下 的知识转移实现机制,并创造性地构建跨国并购中知识转移的过程模型。【结果/结论】揭示了跨国并购中知识转移 的内在机理,为我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获取异质性知识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组织复杂性与合作创新知识转移效果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内外学者对复杂性组织及复杂性组织维度研究的基础上,从组织复杂性的结构性维度和关联性维度把组织分为四种类型:复杂性组织、松散性组织、效率性组织和控制性组织,并对这些组织的稳定性做了分析。重点分析了这四种组织形式对合作创新知识转移的效果的三个纬度:知识量、知识宽度和知识深度的影响,分析表明不同类型的组织对合作创新知识转移影响不同。在此基础上对合作创新知识转移有效的控制,可以提高知识转移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根据国内外学者对合作创新的研究,提出一个组织复杂性与知识转移效果关系的理论模型,把组织分为四种类型:复杂性组织、松散性组织、效率性组织和控制性组织,并把知识转移的效果分为三个维度:知识获取的范围、知识宽度和知识深度。在此基础上,分析组织复杂性对合作创新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表明不同类型的组织对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不同,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可以提高知识转移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