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深入进行,新课程改变了原来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是师生富  相似文献   

2.
课程改革的预设是完美的,但在执行过程中却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偏差与误区。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在进行过程中出现了课程理念和“三维”目标被误读和泛化的情形,讲解不当、课时不够、忽视实验等诸多问题,使化学课程改革的进程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对这些问题的准确把握和分析.是解决化学课程改革“瓶颈”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课程改革的预设是完美的,但在执行过程中却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偏差与误区。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在进行过程中出现了课程理念和“三维”目标被误读和泛化的情形,讲解不当、课时不够、忽视实验等诸多问题,使化学课程改革的进程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对这些问题的准确把握和分析.是解决化学课程改革“瓶颈”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查有梁 《教育学报》2007,3(2):16-23
新课程改革需要“软着陆”,是指课改的进程要减慢速度,课改的实施要稳步成功。钟启泉教授的一篇对新课程改革的总结性《对话》提出的一系列观点,都不利于课程改革的“软着陆”,是对课程改革的误导。这些误导表现出了西方后现代理论在中国课程改革中的一种思潮。新课程改革如何“软着陆”,这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相似文献   

5.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程”的概念实现了重建。“课程对于教师来说,是指为了实现培养目标,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所有内容和活动过程。”从广义的角度来说,老师在学生面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课程。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实施者,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要合理有效的推进新课程改革,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十分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课程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怎样将国家课程与学校课程有机整合?怎样开设学校课程?怎样实施学校课程?笔者认为,将国家课程实施与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课程文化,是学校特色建设的必由之路。一、开放与包容: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理性思考其一,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是新课程改革的本质要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在课程建设方面体现为尊重学校差异和学生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7.
课程领导内涵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的话语体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些学者提出了“由课程管理到课程领导”的命题。有效的课程领导是新课程改革成功实施的重要前提,在课程变革过程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课程领导究竟是什么,如何来实施有效的课程领导等一些问题常常困扰着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弄清这些问题对于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先进的观念是一切改革的动力 ,基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到各校 ,教师是影响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 ,任何课程改革都不能忽视教师的作用。在推行新课程的过程中 ,教师必须确立新观念。一、树立全新正确的教师观念从传统的角度看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 ,教师被看作是课程的“推行者”。教师充当“传声筒”角色 ,只能循规蹈矩 ,不敢越雷池半步。在新课程环境下 ,教师的角色会发生很大的改变 ,新课程强调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 ,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人人参与 ,平等对话 ,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  相似文献   

9.
我们有教科书.为什么还要提出课程资源的问题呢?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概念:凡是有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一切因素都可以叫做课程资源。从资源概念中的“凡是”和“一切”.我们可以看出课程资源的广泛。但自从新课程改革以来,在课程改革实验区。  相似文献   

10.
“校本课程开发”是从英美等工业化发达国家兴起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课程开发模式和课程开发策略,它最初是针对1960年代盛行的“新课程运动”或课程现代化运动中所采取的中央集权课程开发模式和策略的局性性而采取的弥补措施。在经过一段时期的理论与实施积累后,逐渐形成一股大的课程革新思潮。认真研究以美国的施瓦布和英国的斯腾豪斯为代表的“实践课程模式”思想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1.
一、学科素养是新课程学科教学的最终目标 课程评价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难点,也是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强大支撑。为了通过评价改革进一步推进新课程,在教学领域深化素质教育,新的课程标准改变了过去知识本位的思想,明确规定“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新课程“三维目标”...  相似文献   

12.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在全国范围推广,教师队伍的素质是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成败的关键,其中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至关重要的。如何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新形势下教师教育的突出问题。新课程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要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教师不仅要为学生提供知识、发展认知,更要培养“人”,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成为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核心。与此相适应,这一理念也将成为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在教育观念上树立…  相似文献   

13.
深入研究新课程实施中的校长培训问题,建构校长培训的内容体系,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笔者根据校长培训的基本理念和设计原则,提出培训内容的“3 3模式”,即六项模块,前“3”为核心模块,后“3”为辅助模块。 一、核心模块 核心模块之一: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为什么要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了怎样的课程改革目标?作为新课程实施的管理者,应该如何投身到课程改革的管理中去,有效地指导和管理课程改革的实施?这些都是身处第一线的校长在组织实施课程改革时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4.
20 0 1年 6月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正在进入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崭新时代。学习理解《纲要》的基本内容 ,反思我们教育教学改革进程 ,有助于全面推进小学课程改革 ,为教育教学注入生命活力。  一、新课程改革为教育研究与实践开拓新天地   1 999年 ,新课程改革起步给教育带来持续发展的机遇 ,我校选用“新世纪实验教材”的过程成为传统教育思想与新课程理念碰撞的过程 ;它使每一个致力于改革、创新的教育工作者从“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出发思考问题 ,使教育教学研究的过程给教育改革带来新…  相似文献   

15.
今年浙江省全面进入高中新课程,《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提出“要建设有利于引导教师创造性实施课程环境,使课程实施过程成为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和谐互动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师,“教师即课程”。因此千方百计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启动的“面向21世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了实质性推进阶段。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堂教学又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是体现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的具体场所,更是实验进程中的学校管理和教师专业成长的直接窗口。笔者近日走进了实验区,直观地感受到了新课程带给学校课堂的可喜变化。总体上看,课堂上改变了多年来形成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局面,形成“以师生互动为主”的课堂活动形式。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和学生情绪高昂,明显显现的是“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师生双向、生生多向”的交往互动局…  相似文献   

17.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新目标。从三个方面诠释了新课程目标的整体观:首先,知识技能目标与价值观目标的融合,体现了课程内容在科学与生活两个维度上的整体追求;其次,新课程为师生创建了一个新的合作交流的平台,反映了课程改革所追求的“教程”与“学程”的有机统一;再次,新课程淡化“区分”、突出“发展”的评价思想,反映了课程改革所追求的学生发展的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8.
崔国富 《早期教育》2005,(12):I0005-I0005
新课程改革的实质是在两种教育观念的指导下进行的。一方面,改革方案仍然坚持“培养塑造人”的教育观,另一方面,在具体的课程建设中又引进和采纳了一些新的课程理论.而这些新的课程理论恰恰是在“引导生成人”的教育思想观念指导下形成的。结果,新课程改革就把这两种不同的教育思想观念妥协到改革方案之中。当这样的课程改革方案付诸改革实践时.必然会暴露出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的模糊问题,造成参与改革的教育工作困惑和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19.
当前的新课程改革中,在对地方课程的认识上存在着“大一统论”、“接轨论”等错误理论倾向,扭转这些倾向,是落实新课程改革地方性要求的基本前提。要在地方课程的开发利用上真正有所作为,就必须科学、全面地认识地方课程的精神实质,并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20.
课程改革实验是一个充满自主探索的科学实验的过程。在课程改革的实验期,我们广大的课程改革实验工作者,“非常有必要消解‘权威’情绪,提高主体意识,唤醒和焕发自己的实践智慧,真正成为新课程建设的主体”。只有这样,才能将新课程实验推向纵深,才能使新课程实验顺利健康地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