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改革过程涉及人们的切身利益,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差别,利益关系,反吸到人们思想上就是义与利、公与私、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等观念上、认识上的冲突”。而“新生事物总是不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长、发展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我们要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转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要对生产关系进行各种调整。在这个调整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个人在社会生  相似文献   

2.
在国家主导下的市场化改革中,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工会组织与政府之间的依附关系,已严重影响工会作用的发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劳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职工利益保护和公共行政改革要求重塑工会作为社会团体的独立地位,充分发挥工会集体谈判、利益博弈功能,实现政府、企业、工会三者之间良好的互动。  相似文献   

3.
对市场经济下的社会道德观念嬗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与之相联系的道德观念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对计划经济及其道德观念的反思,使人们认识到任何一种道德观念形态的存在都必然受到社会大文化背景,尤其是现实经济基础的制约。计划经济体制,决定了其整个社会道德观念是对个人自主性的排斥和对个人绝对服从“集体”与国家的强调。市场经济体制,必然促进社会道德观念的变革,推动基本利益关系和基本行为准则的调整,重塑社会成员的集体观念、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并以此推动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与之相联系的道德观念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对计划经济及其道德观念的反思,使人们认识到任何一种道德观念形态的存在都必然受到社会大文化背景,尤其是现实经济基础的制约.计划经济体制,决定了其整个社会道德观念是对个人自主性的排斥和对个人绝对服从"集体"与国家的强调.市场经济体制,必然促进社会道德观念的变革,推动基本利益关系和基本行为准则的调整,重塑社会成员的集体观念、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并以此推动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5.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变开放,中国社会的经济体制已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初步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市场经济的最主要的驱动机制是利益机制。为适应新的形势,推动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应将利育融入教育之中。所谓利育,就是教人对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确立正确的谋利、分利原则,以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6.
论坚持和发扬奉献精神的制度载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奉献精神是永需传承的精神财富。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和发扬奉献精神需要正确处理奉献精神与满足利益需求的关系。在制度建设上,要用契约关系明确个人、集体、国家的利益边界,构建单位利益共同体,使市场经济沿着有利于整个社会和全体人民利益的方向发展,并保证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平等地分享改革成果。  相似文献   

7.
人文思想就是一个人在处理事情和与人相处中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态度,人文素养包括一个人在社会期待和道德标准的要求下,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社会及个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新课程改革将人物思想作为学生培养的重要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就是不但要教给学生学科知识,还需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具备人文素养能够正确处理自身与社会,与他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道德作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相互关系的直接反映,与社会结构尤其是经济结构关系密切。因此,历史上每一次大规模的社会变革,道德总是最先受到冲击和发生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起来,而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以致于这种冲击带来的种种影响多以负面的、消极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对这种“道德失范”现象的分析,提出经济发展与道德并不冲突,阐述了经济发展与道德建设的关系。并且经由这一关系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道德建设的意义,以及进行道德建设所要遵循的原则和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道德作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相互关系的直接反映,与社会结构尤其是经济结构关系密切。因此,历史上每一次大规模的社会变革,道德总是最先受到冲击和发生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起来,而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以致于这种冲击带来的种种影响多以负面的、消极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对这种“道德失范”现象的分析,提出经济发展与道德并不冲突,阐述了经济发展与道德建设的关系。并且经由这一关系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道德建设的意义,以及进行道德建设所要遵循的原则和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宫希魁 《教学与研究》2004,12(12):11-17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集体谈判的办法协调和解决不同社会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和矛盾,被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是一种有效的途径。我们在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如何协调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如何解决好不同市场主体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棘手问题。仅靠传统的道德劝说和行政手段已经不能有效解决这类问题,因此,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引进和建立起集体谈判的规则和机制,对于处理好日益复杂的社会利益关系和矛盾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学校内部的利益再分配是学校内部管理中十分重要而且十分关键的问题,它伴随着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改革的本质是对各种利益的调整与组合。管理则是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协调与平衡。在计划经济的社会形态下。重视人的精神利益,报酬上也提倡多劳多得,在实践层面上实行同一工龄上的平均主义、吃“大锅饭”,不承认个体价值,不鼓励冒尖,甚至出现“枪打出头鸟”的社会现象。长期以来制约了个人的成长,影响了社会、团体和组织的进步。市场经济的社会形态则恰恰相反,重视个人利益。提倡个体成长.鼓励人人冒尖,实现自身价值,以个人利益带动集体和国家利益,实现社会进步。两种价值观念的主流意识引起各种分配制度的改革和报酬体系的重大调整。这种利益的再分配形式,不仅转变着人们的观念。调整着人们的社会生活行为,激发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积极性,同时也给思想和行为准备不充分的人们带来巨大的焦虑和行为转变的阵痛,致使报酬体制的建立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曲折过程。  相似文献   

12.
<正>师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职业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师德的形成和发展,是受社会经济、政治条件制约的.社会经济条件是教师道德的客观物质基础,社会经济条件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师德的发展变化。社会经济条件对教育目的和人才模式的影响,必然要求教师具备相应的道德品质。当前,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这一经济体制的重大改革,影响和冲击着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也必然会引起师德观念的变化,并对师德提出新的要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教育活动中的利益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首先,从教育职业与社会的关系看,一方面,随着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某些原则必然会引进教育领域,对教育的发展起推动作用。比如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在教育工作中的贯彻,超工作量报酬和收取劳务费的实施,日益影响教育内部的利益关系。这种旨在打破平均主义、贯彻按劳付酬,多劳多得的做法,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劳动积极性。同时,在改革的形势下,教育劳动的社会经济效益问题,已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学校的教师集体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利益实体。一些学校开展以教学为中心的诸如技术咨询,办培训班等有偿服务活动,使教育劳动的社会效益与教师集体、教师个人利益有?  相似文献   

13.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深入持久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共产主义理想教育.进行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应有之义,也是德育工作的根本目标,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除此之外,还应根据时代的新特点.强调以下几个目标要求:(一)要培养学生的民主和法制意识。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表现出来的国家、集体、个人的纵向利益关系、垂直单向经济矛盾不一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利益主体多元化、分散化,这就必然会使各种经济交往中的矛盾冲突和摩擦随之增多。如果…  相似文献   

14.
从总体上看,青少年思想道德观念表现出积极、健康、明朗的发展态势。对社会主导的思想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表现出较高的认同度。在个人与国家关系上,认可国家利益的无条件性;在个人与集体关系上,主张兼顾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双向互利关系;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较高程度的认同;在基础道德素质方面表现出较高的道德要求,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较好的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15.
教育不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密切相关,而且是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服务的。因此,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教育体系及其运行机制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走向。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原来与计划经济相协调的教育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而只有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加快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步伐,才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智力支持,使教育与市场经济的协调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近几年来,我县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努力改革农村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是更新教育观念,改变国家包办教育的做法,协调好学校与业务主管部门、经济部门和有关单位之间的关系,疏通好用人和育人渠道,走出了一条个人、集体、生产单位联合办学的路子。农村教育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靠教育部门单枪匹马是难以办好的。几年来,我们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办学的积极性,努力在全县形成国家、集体、个人共同举办教育事业的良好发展态势。我县新坍乡农村妇女杨英未要国家一分钱,坚持个人办学十年,被人们誉为“知识殿堂一基石”,先后有138名学生从她的学校考出。我们还鼓励和支持供销、财贸、粮食、交通、卫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大潮涤荡着各行业人员的道德意识,职业道德失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职业道德失范,不仅是一些从业人员在新的社会环境中丧失了职业道德,更主要的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一些职业道德规范难以调节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而新的职业道德规范又有待于制定。现阶段职业道德建设的当务之急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确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确立职业道德规范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中出现了许多新行业,需要制定其从业人员的职业…  相似文献   

17.
“义”“利”之争,古已有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将变得更加尖锐和突出.通常来讲,“义”“利”之间的矛盾就是社会道德规范与个体行为,国家(集体)普遍利益与个人特殊利益之间的矛盾.这一矛  相似文献   

18.
在企业尤其是困难企业妥善化解劳资矛盾,不仅是企业建立发展和谐劳动关系、让广大职工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迫切需要,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更是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的重要途径。推行工资集体协商是困难企业化解劳资矛盾的有效途径积极稳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就是要在劳动关系双方之间形成一种可以不断解决利益矛盾、妥善化解矛盾冲突、有效促进利益和谐的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的协调机制。企业兴则经济兴,职工稳则社会稳。实体经济的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期和社会矛盾多发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  相似文献   

19.
学会做人,这是社会对人的最起码的要求。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培养其高尚的人格,是摆在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一、人格教育是社会改革时期的迫切要求。当前,我国的经济体制已由原来的计划经济转变成了市场经济。经济成份的多样化,集体的自主权、个人的选择权不断扩大,使得人们的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这一方面冲击了许多守旧的观念,人们增强了自主、竞争、务实等新观念;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的主导价值观也受到了负面影响,部分人的集体和国家观念弱化,心态发生扭曲。社会环境中消极影响的增强,对中小学生人格…  相似文献   

20.
本通过对专利制度中的伦理问题分析,指出专利制度为天才之火添加了利益之油;为创新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有效地调整和平衡了个体和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同时也有效地调节了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专利制度体现了道德精神,是符合伦理原则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