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杨国海 《学科教育》2004,(12):30-33
高中研究性学习活动目标的构建,首先以高中研究性学习活动课题为单元,从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个维度分析其目标内容;然后将目标内容分别从低级到高级划分为三个层次;最后以简表形式直观表现出具体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2.
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必修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我校根据《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为“纲要”)的要求,确定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总教学目标为:通过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提高学生收集、筛选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  相似文献   

3.
国外及我国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性学习是近年来世界教育界研究的热点问题。美国研究性学习主要以基于问题的学习和基于项目的学习为主;法国已经在初中、大学预备班和高中全面开展研究性学习;日本以综合活动课程的形式开展研究性学习;韩国的研究性学习将学生的学习内容分为知识和研究活动两个层次;德国开展课题学习;而我国把研究性学习作为课改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研究性学习已被列为高中阶段的必修课,在试验中的初中新课程计划也把它列为重要内容,这引起了广大中学教师和教育研究者的深切关注。本文主要从学习方式的角度来阐述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内涵,并对研究性学习的价值、目标达成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5.
李君  费循蛟 《生物学教学》2002,27(12):23-25
研究型课程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载体 ,但应该指出的是 :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最终应当在各类课程的学习中得以体现 ,研究性学习应渗入到每个学科的教学中。事实说明 ,只要教学处理得当 ,原有的课程内容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我区部分高中依托高二教材 ,选择恰当的内容 ,指导学生进行了研究性学习的尝试 ,下面是我们根据现行高二教材而设计的可供开展研究性学习内容和目标。(仅供参考 )高二《生物》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 (按教学内容、专题举例 ,目标和要求排列 )1 绪论1.1 自然界中的生物之最 从生物的形…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高中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之于教师的意义以及高中教师消极应付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之成因的基础上,探讨了培养适合高中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所需研究型教师的对策:从教师的考核和管理机制入手,致力于建立高中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评比办法和激励机制;建立专门的研究性学习教研组或综合实践课程处,加强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的教学研究和交流;创建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独特的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7.
研究性学习是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被列入高中必修课程.镇江市丹徒高级中学教师在研究性学习课程实践中,从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素养提升、选题指导、全过程服务三方面“给力”指导,有效地促进了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研究性学习与历史课堂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性学习是近年来提倡的崭新的学习方式 ,是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在教学领域的体现。对研究性学习的含义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 :从广义理解 ,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 ,可以贯穿在各科各类学习活动中 ,是一种学习的方法 ;从狭义来理解 ,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 ,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目前我国把研究性学习列为高中综合活动课内容之一 ,上海很多中学已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 ,但是如何把研究性学习落实到各门学…  相似文献   

9.
研究性学习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亮点,已经推行了八年时间,本研究以徐州地区的五所高中为样本,从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程度及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情况、目前学校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支持情况和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需要三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本文从一个侧面客观地反映了徐州地区高中研究性学习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为更好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10.
英语专业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英语专业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基于兴趣自主选择研究课题,在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并应用英语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活动。研究性英语学习的理念与我国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正相符合,其实践必须以英语专业师生充分认识其价值为前提。本文从英语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方式、内容和师生关系四个方面论述英语专业研究性学习的内涵,以彰显研究性学习方式对于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巨大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课程目标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程目标是现代课程理论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是教育目的的下位概念,是教学目标的上位概念,介于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之间,起着桥梁转换作用。课程目标内容层次包括不同类型、不同阶段教育课程培养目标、科类课程目标、学段课程目标三个层次,课程目标是一个相对宏观的概念,课程目标的制定基本上由专家来完成。课程目标是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制度化的具体要求,除了对教学目标的制定有很大的影响之外,它对课程编制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是课程内容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实施中的几个问题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修订,着重对课标中的"实施建议"部分进行了全面修改。从改革10年来化学新课程教学实践问题出发,从三方面对"教学建议"部分进行了全方位解读:全面发展观和统整观下的教学目标制定;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精心设计和组织探究活动;发挥教学情景"激疑"功能,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情景。  相似文献   

13.
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应成为数学课堂教学关注的目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使学生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数学课程目标之一,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这一目标并未得到重视。从教育哲学、数学、数学学习心理学及新课程实施等角度来看,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获得成为数学课堂教学关注的目标是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的;从数学活动经验这一概念的内涵与特征来看,这一目标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是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得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职业教育课程目标是课程教学所欲达及、确立和实现的东西。课程目标的价值在于明确教育进展的方向,选择理想的学习经验,界定教育计划的范围,规范教学手段选择,作为评价的重要基础。课程目标确认的最重要方法是由果溯因、结果导向的倒推法。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内涵是致能、致思、致知"三致”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15.
课程目标是对课程学习成果的预期,是评估学生课程学习效果的基础。基于OBE理念,剖析了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目标与课程学习成果评估的关系,论述了课程目标的特点及撰写方法。以过程流体机械课程为例,构建了课堂教学目标与课程目标,为落实课堂教学改革与考核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成败的重要环节之一,针对传统教学目标设置和陈述的含糊性,通过对知识先分类设置然后再用科学的陈述方法来陈述,使教学目标更明确,更具体,更有可测性。  相似文献   

17.
谈继续教育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思“九五”继续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分析教与学之间在目标达成、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形式、教学评价与反馈等方面的矛盾和统一因素 ,提出“十五”期间继续教育教学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由于未能妥善处理学术取向与实践取向、总目标与具体目标、稳定与变革等三对矛盾关系,目前的教育实习大多在目标缺乏关注度、实效度及清晰度等状况下运行。要优化教育实习目标,则需要从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出发,运用课程开发的相关理论来思考如何建构,并在建构目标时有机融合教师教育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从而真正发挥教育实习的价值和功用。  相似文献   

19.
根据目标教学的理论及其特征,结合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英语固有的职业特色,在《饭店服务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对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专业英语目标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并据此提出了以"前提测评、呈现目标、导学达标、达标测评、反馈矫正"为专业英语信息化目标教学的基本环节和步骤;以"任务型"教学方法作为导学达标的主要策略;以多媒体CAI课件教学作为目标教学的辅助工具;以灵活多样、分层对待的方法作为达标检测的基本原则。该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收到了一些实效,整个教学活动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有身临其境之感、互动交流之景和广泛操练之实。  相似文献   

20.
Many teachers see major difficulties in maintaining academic standards in today's larger and more diversified classes. The problem becomes more tractable if learning outcomes are seen as more a function of students' activities than of their fixed characteristics. The teacher's job is then to organise the teaching/learning context so that all students are more likely to use the higher order learning processes which “academic” students use spontaneously. This may be achieved when all components are aligned, so that objectives express the kinds of understanding that we want from students, the teaching context encourages students to undertake the learning activities likely to achieve those understandings, and the assessment tasks tell students what activities are required of them, and tell us how well the objectives have been met. Two examples of aligned teaching systems are described: problem-based learning and the learning portfoli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