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闲来阅读报刊,有两个故事令我自忖良久。一位警察在大街上巡逻时,发现一辆自行车飞驰而来,他下意识地打开测速仪,不禁愣住了:天哪,这是汽车的速度呀——这人骑自行车的速度和汽车车速一样快!于是他拦住车手——一个十五六岁的学生,告诉他违规了。学生说出了学校和住址,以及骑快  相似文献   

2.
近日,读了一篇小故事,感触颇深。一位丹麦警察在大街上巡逻时,发现一辆自行车飞驰而来,这人把自行车骑得和汽车一样快!他迅速拦住车手——一个15岁的学生,告知他违规了。  相似文献   

3.
大家知道,利用机械可以省力或者省距离,但是不能省功!这是功的原理,但应用起来可要留点儿神.下面就来看一个相关问题: 人在平直公路上通过一定距离时,自行车与步行相比,__力,__功.(填“省”或“不省”) 你可能毫不犹豫地回答:省力不省功!果然  相似文献   

4.
“形”与“神”是中国画领域中对举的两个概念,它们十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不仅具有不同的结合层次,而且其中包含不同的潜在话语。中国画“形”“神”结构及潜在话语,包括“形外之形”和“神外之神”两个方面。它们影响着中国画的创作、审美和文化价值,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解读潜在话语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话题。  相似文献   

5.
刘志伟  刘德波  王志燕 《老年教育》2006,(12):F0002-F0002
为庆祝2006年老人节,中国老年教育杂志社联合山东省济南市体育局自行车协会,山东省威海市凤林街道办事处,山东得利斯集团北极神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北极神”杯首届山东老年骑游联谊活动,于10月23日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山东威海市举行。  相似文献   

6.
绘画离不开形象,因而,在中外古代的绘画作品中往往都以客观形象为自己的追求目标。随着绘画的发展,绘画已不能满足单纯的外在形似,开始追求物象的本质特征。东晋的顾恺之首次提出了“传神写照”的著名论点。后来,南齐谢赫在“六法”中又提出“气韵生动”的要求。自此以后,“以形写神”、“以神写形”、“形神兼备”、“不似之似”等都是中国画有关“形神”问题的重要论点,并成为中国绘画理论与创作实践的中心问题。一、“神”的客观性那么,“神”究竟是什么?它和形的关系怎样?按照现在一般的解释:“形”和“神”的关系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形是外在的、表象的、具体的、可视的;而神是内在的、本质的、抽象的、隐含的。形无神不活,神无形不存,说明只要有形的存在神也就在其中了。那么中国画论中还要千百年来侈谈“写神”干什么?看来问题并不如此简单。“神”不但是客观的而且是有象的。物象一方面有它外在的形象,如形状、色彩、肌理、明暗、大小,同时又有一定的神态、相貌,如波动感、力象、生命的活力等。从绘画的角度讲,决非有了形的外壳就一定有神赖以在其间了。不然,同一个绘画形象怎么会有的“写”出神来,有的没有“写”出神来。很显然,前者一定比后者多写了些什么,或者对形...  相似文献   

7.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一中的“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认为:“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了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其实,这种表述不甚严谨。甲骨文中是否存在“蚕”字及“蚕神”,目前学术界没有统一的意见,还存在争论。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典文学的艺术审美境界中,“神”是形而上的最高艺术境界追求,“神”要通过“心”的具体思维能力来操作,而表现“神”的内容则具体化为人的性情,即“心”是“神”的表现途径,“性情”是“神”的表现内容。“神”、“心”、“性情”三者的结合产生了中国古典文学创作过程理论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9.
绘画离不开形象,因而,在中外古代的绘画作品中往往都以客观形象为自己的追求目标。随着绘画的发展,绘画已不能满足单纯的外在形似,开始追求物象的本质特征。东晋的顾恺之首次提出了“传神写照”的著名论点。后来,南齐谢赫在“六法”中又提出“气韵生动”的要求。自此以后,“以形写神”、“以神写形”、“形神兼备”、“不似之似”等都是中国画有关“形神”问题的重要论点,并成为中国绘画理论与创作实践的中心问题。一、“神”的客观性那么,“神”究竟是什么?它和形的关系怎样?按照现在一般的解释:“形”和“神”的关系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形是外在的、表象的、具体的、可视的;而神是内在的、本质的、抽象的、隐含的。形无神不活,神无形不存,说明只要有形的存在神也就在其中了。那么中国画论中还要千百年来侈谈“写神”干什么?看来问题并不如此简单。“神”不但是客观的而且是有象的。物象一方面有它外在的形象,如形状、色彩、肌理、明暗、大小,同时又有一定的神态、相貌,如波动感、力象、生命的活力等。从绘画的角度讲,决非有了形的外壳就一定有神赖以在其间了。不然,同一个绘画形象怎么会有的“写”出神来,有的没有“写”出神来。很显然,前者一定比后者多写了些什么,或者对形...  相似文献   

10.
“晋”字,在甲骨文中上面是两支箭,下面是个“日”,有人认为是两支箭射太阳,这就是“二矢射日”。因此“晋”的本义是指射日之箭。先民们在“晋”字中设计了箭的形状。两支箭射向太阳,这就不得不使人们想到,这与后羿射日有没有关系?在中国古代神话里,有“后羿射日”的故事。相传远古时代,天上十个太阳,把大地烤焦了,人们无法生存。天帝令天神后羿到人间去解救万民。后羿会见了尧帝,尧帝请后羿射太阳。后羿拉开神弓,搭上神箭,一连射下九个太阳,大地顿时凉爽了许多。后羿正要射最后一个太阳,却发现最后一支神箭还在尧帝手中。尧帝说:“太阳对…  相似文献   

11.
从前,我爸爸有一辆“永久”自行车。他骑着自行车出出进进,日子过得特高兴。没过多久,爸爸买回一辆“嘉陵”摩托车。每天又擦又洗,爱不释手,“永久”从此靠边站。这些日子,爸爸把车卖了,去买了一辆更好的“金城”摩托车,刚开始时也是十分爱惜,细心呵护。没想到,只隔两年,他又想开面包车了。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来源于“疑问”。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讲到,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对古希腊科学家亚里斯多德“重物体比轻物体落得快”的理论提出了疑问。伽利略的“生疑”是运用了科学的思维方法——“两面神”思维方法。原来,古罗马的门神,有两副表情截然不同的面孔,并且能从两个相反的方向去观察事物,人们称之为“两面神”。  相似文献   

13.
余飞 《中国教师》2010,(10):46-47
<正>有这样一则报道:一位警察在大街上巡逻,发现一辆自行车飞驰而过,他下意识地打开测速仪,一看愣住了:这人骑车的速度竟然和汽车速度一样快!他拦住车手——一个十五六岁的学生,告诉他违规了。这位学生说出  相似文献   

14.
贾婧 《教育》2011,(11):44-45
孩子的学习应该遵循教育规律,虽然一些“神童”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了杰出的天赋,但终究他不只是“神”,而且更是一个“童”,我们思考问题的着眼点应放在“童”字上面,而不能被“神”迷惑了头脑。  相似文献   

15.
“吃素人”指的是那些在新中国建立前由于种种原因在年轻时不愿出嫁或难以出嫁,而后终身不嫁并食素茹菜、念经拜神的女性。“吃素人”承袭着不同于其他人群的某些信仰和生活习俗。她们信奉观音、韦驼等佛教之神及土地神、捧表仙官等道教之神,但没有统一的组织和形式。她们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道教徒或佛教徒。从吃素人的信仰习俗来看,体现了民间流传的佛、道两教的合流与融合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在英语中,“a third wheel”指那些“碍手碍脚、不合时宜的人”,也就是我们汉语中的“电灯泡”。至于它的词源,普遍的猜测认为可能源于“自行车”——自行车通常是两个轮子,若再加一个轮,一定是多余的。但也有不少悖论:单就现在来看,三个轮的自行车不是没有。不过,这种争论对普通老  相似文献   

17.
生活中的车,我估计大家都非常熟悉,那就是小巧玲珑的自行车。相信大家都有一辆自行车,肯定是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自行车是由两个轮子上架一个“三角”直梁或是斜梁来组成。它的动力来源可不是汽油,而是你的双脚,通过来回踩动脚踏板产生的,这个力通过车链传送到后轮,这样自行车就前进了。前轮的功劳也不小,前轮和车头连在一起,它可以左右转动控制方向。  相似文献   

18.
认识他是在一次自行车极限表演赛上,他自豪地告诉我他正在复旦中学读高三,玩车时间不超过三年但已是个行家里手了。他说他叫Fishsir,我就叫他“小飞人”,这个名字和马戏团的“空中飞人”没什么关联,只是因为他车玩得好,骑车骑得飞快,所以车轮子滚起来的时候,在车上的人好像在飞,看起来像个“小飞人”。“小飞人”的神奇还在于:虽然上海滩玩自行车极限的少而又少,可他已组建了自己的表演车队,里面有二三十个喜爱自行车极限运动的朋友,绝大多数的年龄比他还小呢。  相似文献   

19.
自开学以来,婷婷跟换了个人似的,爱说爱笑的她突然变得沉默寡言了。每天下午放学后,她总是以最快的速度离开学校,急急忙忙的也不知道干啥去。这天下午,婷婷依旧骑着自行车飞快地奔出校门,穿过几条大街,赶到晚报批发部。原来,她每天放学后到这儿来批发晚报去卖。婷婷把自行车停在人流量大的地铁站门口,手举报纸,用清脆的声音高喊:“晚报……晚报……”这时,一个十二三岁的胖男孩骑着一辆自行车来到婷婷面前,掏出一张百元大钞,说:“姐姐,我买50份。”“你买这么多干什么?”婷婷奇怪地问。胖男孩自我介绍道:“嗨,姐姐,你不知道,我爸开了一个招…  相似文献   

20.
鲁风 《老年教育》2010,(7):47-47
“嘿,你骑自行车比汽车跑得都快!”那是20年前,我刚到山东泰安时,单位的司机小孙这么调侃说。当时我才40岁,即使真的比汽车快,也没什么奇怪的——汽车容易堵,自行车可以钻空子呀。说起骑车,还真有些年头呢:上世纪六十年代买不起自行车,借车骑;七十年代末求五金公司的朋友买了辆“大金鹿”,当时觉得很奢侈。从此有了自己的“坐骑”,开始了我的“自行车生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