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仁"在《论语》中是全德之称,它至高却非至远,为之由己,求之则至。本文指出《论语》中为仁之道的逻辑推演进程为:以"孝悌为本"作为逻辑起点,通过忠恕之道的扩充展开,达到"天下归仁"的共同归宿。旨在说明,这一逻辑演进的展开得益于孔子及其弟子们的共同智慧。  相似文献   

2.
【正】课堂教学是一种通过知识引导人智慧成长的艺术。"智慧"是什么?在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智慧只能"以道观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正如老子所说:道可道,非常道。说那些不可说的东西,就是在体会智慧,表达智慧,这是非常玄妙的,  相似文献   

3.
许金萍 《考试周刊》2009,(44):214-214
《论语》是我国教育大师孔子及其弟子留给世人的一部启迪智慧的教育著作。《论语》中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教学思想.本文从为教之道和为学之道两大方面浅析了教者和学者应从论语中汲取的智慧养料。  相似文献   

4.
论庄子的"无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无为"的提出,是基于"道法自然"的思想."无为"思想的核心是合乎本真本然的自然之道.庄子"无为"的主要指向,是政治上的"无为"."无为"主要是遏制统治者私欲、权力的膨胀,是对现实政治中的有为异化的批判与超越."无为"还具有人的生活也要遵从自然之道的意义.庄子"无为"的理想是"与道为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以电影《入殓师》为例,通过论证入殓仪式的艺术性,揭示"艺术之道"和"入殓仪式之道",最终阐明真正的艺术完全超越了所谓"为艺术而艺术"和"为人生而艺术"的出发点之争、目的论之争,真正的艺术既是为艺术也是为人生。  相似文献   

6.
庄子对"知"之问题有着特别的关注与思考。庄子认为,"知"的对象应由"物"转而为"道","知"的主体应从"形"、"智"转而为"心神"。经由"知止"与"心斋"的工夫,在心灵"向道而思"的过程中,"知"升化而至"心与道合"的"真知"之境。"真知"实际上是对个体之生命意义的守护与生存价值的开启,生命之意义落实于"心",生存之价值维系于"道"。庄子的"真知",正是一种"生命觉解"或"存在智慧"。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文论中蕴含的生态智慧,是建设当代生态文艺学的重要理论资源。文章通过对《文心雕龙·原道》篇的个案研究,透视中国古代独到的生态智慧:人类与宇宙自然相互交融,和合为一;自然之道和人文之道浑然一体;心物交感使人与自然通过深度交流处于中和协调的状态。  相似文献   

8.
儒家之道本质上是治国之道、管理之道.儒家管理智慧的基本精神是: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义为重,以和为贵,以中为用.本文从"为政以德"的管理方式、"修己安人"的领导方式、"义利合一"的经营方式等三个方面揭示了儒家管理智慧主要内容,突出了儒家管理智慧对于当代管理活动的独特的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9.
教育发展到今天,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困惑。如何创造有效、优效的教育?需要教师智慧寻"道",把学生引向"好学"。教师要理解学生,智慧寻找识学之"道";把握差异,智慧寻找教前之"道";研发策略,智慧寻找教中之"道"。  相似文献   

10.
成都市青羊区教育局局长李泽亚深信,教育是思想者的行动,教育是智慧者的布道,教育的本质是人的智慧发展,教育的核心是智慧的施为。历史周遭,唯道不变。在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只有坚守"智慧教育",才是青羊教育的发展之道,"学有良教,质量领先,办智慧教育"就是他本人对教育之道的深情注解和孜孜以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