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婷 《中国德育》2008,(2):17-19
幸福是个体在对真善美的追求中所获得的一种体验。人获得幸福体验最有效的途径是教育。幸福教育可视为在知识上科学“求真”、在品德上积极“扬善”,两者完美统一,最终达到“唯美”境界的教育。只有达到真善美和谐统一的幸福教育才能使受教育者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瞬时教育是指教育工作者在针对受教育者个体行为即将产生、正在产生或产生之后的“瞬时”机会,在最短的时间里,将教育工作者所希望达到的控制受教育者情绪、不良行为的矫正和今后努力方向等信息,通过简短的语言、行为有效地传递给受教育者,从而触动受教育者内心深处的情感,使其在心灵中最纯真、最真实的支点上产生碰撞,引起共鸣。  相似文献   

3.
关于教育目的的控制性与选择性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育目的的内涵 教育目的就是通过教育让受教育者达到的状态。教育目的的内涵会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但总体上都反映了受教育者应当达到的状态,这种应当达到的状态一般是指受教育者还没有表现出来,而通过教育则可以达到的状态。从对教育目的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教育目的是教育目的“制定者”期望受教育者达到的状态,这其中包含着“制定者”的“理想”,但这个“理想”又是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可以达到的“理想”,因此这部分“理想”可以作为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4.
“自主学习”是这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之一。教育作为一种文化——心理过程,所关注的是理想个体的生成与发展,它是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的辩证统一。即教育蕴涵着教育者主观意趣的引导活动,要使受教育者精神世界自主能动地生成和建构。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自主学习精神  相似文献   

5.
邱哲 《天津教育》2006,(6):35-36
生态道德是伴随着人类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以及环境保护事业的相应发展而提出来的,它指的是“调节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生态道德教育以唤起受教育者的生态道德需要为己任,是使个体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并采取一定的生态行为的一种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6.
没有评价的教育是盲目的教育,考试是教育评价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即对受教育者个体的知识,智力和技能进行定量评价。分数─—作为教育教学成绩的一种评价手段,在促进教学、调控计划、公开竞争、客观选才等方面的确发挥过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唯分是举”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分数是一种量化的评价手段,它是诸多评价手段中的一种,可是,我们往往忽视了教育中其它条件和因素的作用,常常是“以分定优劣,一分定终身”从而形成了分数绝对化,把“之一”当成了“唯一”,把定量评价当成了定性评价,把评价手段当成…  相似文献   

7.
教育目的是以观念形式反映着社会发展对受教育者成长的客观要求,体现着社会对所造就的社会个体成长的方向、性质和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它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研究教育目的,是教育哲学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关于教育目的问题的不同意见,接着阐明了教育目的的内容、形式、特点和依据,着重分析了我国现行的教育目的与“人的全面发展”、“三个面向”的关系,强调指出,邓小平关于“三个面向”的指示,不仅是我们确定教育目的的指导思想,也是我们确定教育目的的规格要求。  相似文献   

8.
教育本质上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尤其是促进人的精神的生长。但是既往的教育只是停留在机械的层面,注重对受教育者知识、技能的培养,忽视了教育对象作为生命的层面,缺乏对生命的关注,对精神的关怀。教育从本质上忽视了人的存在,迷失了它本来的方向,使教育由一种基于信念的行为,变成了简单的技术行为、技术操作。这一缺乏,直接造成了学生精神的丧失、萎缩、变形,这是目前教育中存在着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之所在。因此,重视个体生命,特别是个体生命在其整体和谐发展的基础上精神性生命的成长,是当代教育的最主要的本质使命。  相似文献   

9.
新教材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范本,语文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文本“人课”的特质,把语文课上成“人”课,把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如何引导受教育者做人上,把教育的目的首先定位于铸造人的灵魂上,为受教育者注入精神和灵魂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论“三生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生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关系研究是深化“三生教育”内涵、完善其理论体系的重要课题。从人的发展的视角来看,“三生教育”丰富和发展了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核,并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全面发展教育的时代特征。“三生教育”的内容与全面发展教育在内容构成上具有直接的相关性,在基本理念上是一致的。“三生教育”通过整合家庭、学校、社会的力量,对受教育者进行贯穿一生的全面教育,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途径和载体。  相似文献   

11.
柳士彬 《山东教育》2000,(11):13-14
三、社会控制功能 潜教育的社会控制功能,是指社会行为文化、社会意识形态。社会客观精神现象等社会精神要素通过潜教育这一手段性中介,使受教育者成为具有合社会目的性社会成员的作用。 社会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来达到控制受教育者的目的。但近些年来,由于种种原因,社会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失控现象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并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我们认为,潜教育是代替社会行使社会对受教育者控制权力的一种极其有效的方式和途径。 潜教育在发挥社会控制功能的过程中具有不易觉察性,表面看来完全属于教育本身的问题,但其背后却隐藏着…  相似文献   

12.
高中三年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通过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对校友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着重探讨辽宁省实验中学作为一所全国知名中学,是如何在教育者、教育措施、受教育者这三个维度上全面体现“影响学生一生的教育”特征的,并为高中教育阶段普及化、多元化和特色化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不少教师在谈及自己的职业时,习惯性地将自己戏称为“教书匠”。粗听之,这种说法并无多大的不妥。然而细加推敲,这句话却包含着两个明显的错误:第一,从教育目的来看,我们的宗旨不仅仅在于教书,教书只不过是一种手段,其终极目标却是育人;第二,从教育内容来看,我们也并不仅仅用书来教育学生。自然,书虽然是我们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媒介,而教育者自身的人格力量、表率作用却常常会在育人过程中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悄无声息地感染着受教育者的心灵,塑造着受教育者的灵魂。古人所谓的“言传身教”中的“身教”二字。所体现出的正是施教者在教书之外的一种潜在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王静  幺佳莉 《山东教育》2008,(1):126-126
“传授知识,发展能力”一直是对教育作用的两大概括,其中能力培养备受重视。能力的产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创新能力的产生更是如此。对于教育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笔者认为:教育不是万能的,教育能使学生从不知的状态到知的状态,至于使受教育者由无能力状态向有能力状态的转换.教育仅起到奠基性作用。因为,一种能力的形成,尤其是处于能力结构顶端的创新能力的形成,是外在于教育过程的,是学生个体在接受教育后的一种个人感悟,是一种个体行为。  相似文献   

15.
所谓自控教育,简单地说就是自我控制自我的教育。所谓“自控”首先是控制自己的意识,它是人的一言一行的指挥官。人具有控制自己意识及言行的本能,这也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自控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要唤起受教育者的自我学习意识。自控教育是要求受教育者自我控制学习意识,自我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激起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在控制自我意识方面,成人无论是从意识成熟程度上还是从自控能力上应该都比青少年更有优势,因此在成人教育中推行自控教育应该更有成效。但成人正因为“成熟”,在学习意识问题上存在着这样几个障碍或者错误…  相似文献   

16.
“优质学校”建设是创办区域性优质教育的重要基础,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推进中小学“优质学校”建设,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从受教育者整体和数量上讲,要面向全体学生;二是从受教育者个体和质量上讲,要使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只有通过积极创建“优质学校”,才能真正达到上述两方面的要求,才能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7.
人的超越性及其教育意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超越性是人的根本特性。生命就是在“应然”与“实然”的不断地转化之中实现着对自身的超越,从而发展着自身。超越性说明发展的主动权在于人自身,因此,以发展受教育者为己任的教育,必须把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受教育者,唤醒他们的超越意识,培养他们的超越精神和超越能力,是生命的超越性对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走向人文关怀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素质教育是一种与“应式教育”相对的教育理论。“应试教育”是指在我国教育实践中客观存在的偏离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带有倾向性的教育。而素质教育则是一种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激发和唤醒他们内在的自我意…  相似文献   

19.
全面认识教育的主导作用需剖析教育主导作用的发挥机制、表现与实现方式。文章通过对影响人身心发展因素的全面把握,指出教育能够发挥主导作用的机制在于它是影响人身心发展的综合因素,能够通过对影响人身心发展诸因素的调整、控制,形成一种利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综合力量。  相似文献   

20.
一、教育的定义关于教育的定义,中外的教育家和思想家都有自己看法:孔子“: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康德:教育是由个体自我设计、自我选择、自我构建、自我评价的过程,是自我能力的发展,它体现着社会意志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平等自由地、审慎严肃地共同探究的机理,不是“指令”,不是“替代”,更不是让茧中的幼蝶曲意迎合或违心屈从。蒙特梭利“: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研究报告说:教育是“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