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重要能力。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发展自身的朗读能力,获得更为深刻的情感体验。在"有感情地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依照朗读的形式不同将"有感情地朗读"划分为:集体朗读、单人朗读、分角色朗读。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选取不同的朗读形式,从而使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2.
"东西"是个日常用语,其中"东"读阴平声,"西"读轻声,有两个意义:一是泛指各种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二是特指人或动物(多含厌恶或喜欢的感情色彩)。人们常说的"买东西",骂人时讲的"老东西",称赞小孩时的"小东西"就属上述两义。那么,"东西"一词使用了修辞吗?  相似文献   

3.
学生写话题作文,通常容易出现以下几种跑题情况-- 第一,对话题中的词语或话题短语理解不准确或不全面.比如,把"诚信"理解成"信任",把"和谐"理解成"团结",把"坚韧"理解成"忍耐",把话题"语言与沟通"理解为"做事必须从实际出发",把"心灵的选择"理解成单纯的"选择",把"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理解成单纯的"感情亲疏".  相似文献   

4.
古典诗歌中"景""情"关系,如果从景与情之间的距离(用王国维的话来说就是"隔"与"不隔")的角度来说,景与情的关系有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因情造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如果从感情色彩角度来说,  相似文献   

5.
他们     
张连娣 《新读写》2012,(12):26-26
从一位满怀爱意送儿子出门的白发老人,联想到自己的外公,继而上升到所有像他们一样的长辈们。 细腻的笔法、饱满的感情,道出了长辈对后辈深沉的爱。文尾,“我们”该怎样做才能以爱还爱的描述,感情真挚,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6.
"吃货"一词本带有贬义,常用来骂人,但随着社会的日新月异,该词在感情色彩上逐渐趋于中性甚至褒义,用法也有所变化。而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主要是人们求新求异的心理以及思想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张勇 《老年教育》2008,(10):24-24
干部“下访”,与群众“零距离”接触,可以了解群众的疾苦,反映群众的心声,维护群众的利益,增进干群感情,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8.
“鼓吹”是现代汉语里常用的动词,既能表达贬义的感情色彩,又能表达非贬义的感情色彩,在现代汉语发展的不同阶段,“鼓吹”的感情色彩也在不断变化。本文主要通过对语料的分析,研究“鼓吹”感情色彩的历时演变,并从认知角度分析其感情色彩演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试论感情语调的超常韵律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情语调具有情韵特征,能传递感情信息。通过用不同模式朗读相同文本,提取感情语调和中性语调的韵律特征并测听对比发现,感情语调的音高、音长、音强等某项或多项出现超常现象。实验表明:这是读者主观体验和因情求气获得了承载感情信息的气韵,也就取得了产生超常韵律的动能;再通过朗读形成的超常韵律特征,使听者感知和读者听觉反馈的心理、生理发生变化而接收到感情信息。感情语调的超常韵律就是情韵特征,因此声象和意象均可反复。研究还发现,在感情语调语意焦点重音边界以及短语或句末声断之后,有时进入感情状态的气韵还会继续延伸,所以声断气连会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和余韵缭绕的效应。  相似文献   

10.
心灵解码:时至今日,我一直把这段令人憧憬、令人醉心的感情定义成“好感”,而不是“早恋”。 首先,我们之间的感情和行为只是一种相互欣赏。我是班上的优秀学生,又是全校小有名气的运动健将。不论学习还是长相,对女生都具有相当的诱惑力和杀伤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一、情以物兴刘勰的"情以物兴",曹雪芹的"由色生情",都是说客体用于主体而发生感情。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兴"的手法。此中又有两种情况:一是客观事物使诗人产生新的感情。二是客观事物引发了诗人内心  相似文献   

12.
一、感情上倾注“爱心”要想受人爱,必须先爱人。人都是有感情的,班主任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感情上应充满“爱心”,要多“投资”,不要吝惜,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班主任的爱。同时,要尽量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以爱心暖人心,以真心换诚心。这样让学生在学校如同在家一样,能够安安心心地学习,从而也能够热心服务于班集体,全班就会产生一股合力、凝聚力,班级工作就会“一顺百顺,一通百通”。二、日常学习、生活多“关心”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生难免会发生一些诸如感冒之类的小问题。作为班主任,也要将学生的这些小事情挂在心头,当好学生的“…  相似文献   

13.
一、数词"一"的修辞效果汉语的数词"一",除用作数量计算外,还具有修辞的作用。它并非只是枯燥、呆板的称数,在表达具体数目以外,还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在特定的语境中,具有一定的形象性和感情色彩,能够使语言表达收到积极的修辞效果。数词"一"的修辞效果表现为表意精确、强调语意、创设意境等。  相似文献   

14.
开学伊始,我就听说王胜所在的六(6)班比较有名,这个班有好几个学生爱打架,王胜好像是他们中的一个。因此,我对这个班就有了特殊的“感情”,心想这几个学生只要在我的课上不惹事就行。  相似文献   

15.
所谓"入情入境"练朗读,一方面指教师引导学生"入境"朗读,合理运用"想象"、"明理"、"激情"等方法让学生进入语言文字所描写的环境中,在理解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另一方面指教师引导学生"入情"朗读,适时通过"倾听课文范读"、"把握感情基调"、"掌握朗读技巧"等途径让学生把语言文字所蕴涵的丰富情感用美妙的声音读出来。具体来说,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远和近     
[简评]父亲离“我”很远,远得十多年没有也永远不可能见面:父亲又离“我”很近,近得就在“我”的心里。文章立意新颖,语言鲜活,感情真挚,抒写出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17.
汉语中的许多词语除了它的基本义之外还附带有或褒或贬的感情色彩,它们往往比一般不带感情色彩的词语更富有表现力。作为词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语言的其他要素一样,词的感情色彩也处在不断的变化中。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在众多词彩的变化中,“小姐”一词的感情色彩的变化无疑是最具有喜剧色彩的了。  相似文献   

18.
徐文明 《新作文》2004,(4):46-46,45
“情者文之经”(《文心雕龙》),红尘有爱,人间有情,真挚的感情是心灵的感动,是思想的震撼,她是人们心田中盼望的雨露,是人们心中期待的春风。高考作文只有用真挚的情感去感染读者,真叩他们的心扉,才具有内在的魅力。那么,用什么方法才能使高考作文符合“感情真挚”的要求呢?  相似文献   

19.
汉民族的语言特点之一就是含蓄.追求“意会”。散文中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和感情倾向是凝聚的,虽然形式有些零散。诗文里也是如此.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往往是和诗文中的景物相融合.而不是直白的表达。所以,看景“色”即知心“色”.作者感情愈是细腻入骨.景色描写愈是细致入微.  相似文献   

20.
词的“感情”是指词的褒义、贬义和中性而言,“不稳定”是说同一个词不仅古、今含义不同,而且词的感情色彩在不同的语境中也会互相转化。因为古今词义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其感情色彩发生了一些变化,有的词在褒义和贬义之间相互转化,有的词由中性向两端转化,这些“不稳定”给我们学习语言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们有必要弄懂和掌握其中的一些变化规律。总体来说,词的“感情”不稳定现象大概有以下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