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静夜思     
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综合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学生发现、获取、理解和运用信息能力的强弱。同时阅读能力的培养,又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因此,新教材分“阅读教材”和“写作口语交际教材”两大部分。  相似文献   

2.
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综合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学生发现、获取、理解和运用信息能力的强弱。同时阅读能力的培养,又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因此,新教材分“阅读教材”和“写作口语交际教材”两大部分。同时,按照阅读能力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把阅读能力的培养贯穿高中三个年级。整体感知不仅是一种阅读能力,而且也是阅读做题时的一项基本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在阅读训练中给予足够重视,而且要求我们以把握内容为目的,不断强化运用这种能力。阅读中的整体感知能力应立足于“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着眼于平时…  相似文献   

3.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学生阅读活动的共性要求。阅读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一、用科学的方法培养语文实用阅读能力 首先,重视知识短文的教学,因为它是科学的阅读方法纲性的指导,将其引入教学过程,以其为导向,可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实用阅读能力。例如:在第一册教材第一单元的教学中,我们提出这样的要求:教师必须反复阅读知识短文《梳理文章思路》,必须把理清文章思路的作用和方法传导给学生。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选择方式,或是以引领单元学习目标的方式,或是以课文分析过程中归纳总结印证规律的方式,还可以采用其他更适合学生接受的方式,但必须重视并教学这一项内容。这种要求要贯穿到整套教材每一篇知识短文的教学,使之形成一个科学阅读方法的培养体系,有利于学生实用阅读能力系统性提高。  相似文献   

5.
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综合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学生发现、获取、理解和运用信息能力的强弱。同时阅读能力的培养,又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因此,新教材分“阅读教材”和“写作口语交际教材”两大部分。同时,按照阅读能力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把阅读能力的培养贯穿于高  相似文献   

6.
总结多年的生活、学习和语文教学实际,我觉得阅读是伴随人们终生的用来感知世界、学习知识、丰富生活的主要途径之一,而一个人学生时代的阅读能力培养又将决定这种能力的高低,因而我认为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着语文教育教学的成败。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的成长和终身发展夯  相似文献   

7.
一、正确理解阅读教学的内涵 对高中学生而言,阅读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他们个人素质的高低,而阅读教学担负的重要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它是通过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阅读训练,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活动。阅读能力培养是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它是人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同时阅读能力对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读写方法.品质情操等关系重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初中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对学生阅读技能的培养,学生阅读技能的高低直接体现了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这使得初中语文教材阅读基恩能够培养体系的建构成为了教育界相关工作者重点研究的课题。新课标中也对学生的阅读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会使用多种学习方法,并能够在阅读中学习议论、抒情、记叙等六大表达方式,能够在阅读时充分结合精读和略读的阅读方法,在阅读过程中培养自身的阅读能力、拓宽阅读视野,进而提高对文字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能力。所以,在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过程中也更加侧重对学生阅读技能的培养。本文中笔者将结合实际教学情况简要阐述如何进行初中语文教材阅读技能培养体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9.
宋晓华 《甘肃教育》2011,(10):69-69
一、加强指导。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能力 阅读能力是自学能力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能力。课本中有些内容比较抽象且难度较大,学生有时“钻”进去,“跳”不出来,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就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既要“扶”又要“放”,使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思考,掌握知识。(一)以回答问题的方式,引出新课内容,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条理性。如,教学“方程的概念”时,  相似文献   

10.
阅读是积累语言、获取信息与提高技能的最主要也是最便捷的方式之一。英语作为一门学科被要求学习的同时也是一种语言交流、信息传递的工具。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决定了阅读能力的高低,阅读能力又决定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数量与畅快交流的质量。新课标英语学科指出:外语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而英语又是外语的主要语种之一。所以英语的学习不管是对于学业阶段还是进入社会阶段都非常重要。在“双减”背景下,小学生如何提高英语水平,培养课外阅读的能力呢?本文就小学生课外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及培养的策略入手,解决分析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方式,旨在为提高小学生英语课外阅读能力作出重要参考分析。  相似文献   

11.
杨学宾 《成才之路》2012,(20):17-17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学生发现信息、获取信息能力的强弱。阅读能力的培养,又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前提基础之一。一个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强弱、实践能力的高低,与他是否受到全面良好的语文阅读训练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2.
阅读理解是高考英语试题中分量最重的题型,阅读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也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整个试卷的得分。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是阅读过程的培养,阅读就是一种词法、语法、文化背景及一般性常识的综合解码过程,把握综合解码过程,有助阅读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途径,是学生成长中知识的重要来源,学生阅读能力高低决定着他们获取知识的水平和今后发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迫不及待的。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提出一系列新的改革意见,以培养高职学生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4.
<正>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高中阶段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从多年的高考英语试卷中不难发现,阅读材料占了很大部分,因此,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考英语成绩。英语教师如何紧扣教材,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巧妙紧扣教材渗透技巧,有效培养阅读能力纵观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中的阅读教学材料,大致可按文体分为叙事文、说明文、议论文、广告与书信等体裁。一般情况下,要做好文章的阅读理解,需要学生在  相似文献   

15.
英语阅读能力是英语学习中的重要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英语能力的高低。高中英语教师要综合运用教学策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本文旨在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进行分析,并提出培养英语阅读能力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推广,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语文课程新标准》在目标中要求:“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方法……”这充分说明了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重要性,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前提和途径,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习惯使人终身受益”。一旦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了,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也就随之形成,因此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要首先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入手。  相似文献   

17.
数学阅读不仅有助于数学语言水平的提高及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且是实施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因此,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不可忽视的,要想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具备一定的数学阅读能力。一、培养逐字阅读的能力逐字阅读能力是数学阅读的基本能力,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却不具备这种阅读品质。影响这种阅读习惯养成的原因,一是有的老师没有让学生逐字阅读教材的习惯或是意识不强、要求不严格,唯恐浪费了上课时间,或  相似文献   

18.
罗弢  欧阳帆 《教师》2012,(18):72-73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数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包括数学阅读能力、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等诸种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材必须成为学生赖以学会学习的文本。教材不仅是教师教的依据,也是学生学的依据。新课程改革使得数学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更加地贴近生活实际。这种改革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产生阅读欲望。因而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教会学生阅读。我们应该改变以往“讲练”单一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及数学阅读方法的指导。  相似文献   

19.
现代社会对阅读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严苛的效率观要求人们不仅能读.而且会读:读得快.读得精.读得高效.读得有创意.这样一种阅读能力显然不是“生而有之”的.需要我们的语文教师有益地引导和训练.在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前提下.采用如下“五读”将有助于这种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徐秀琴 《成才之路》2010,(20):15-15
在我校进行“听说领先,发展口语交际能力”这一课题研究时,我发现我们的课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那就是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差。我们注重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而且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问题越来越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